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45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docx

湖北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

03文言文阅读

恩施州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每小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

怎么。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不知其旨也旨:

(2)然后能自反也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

(4)舍问,其奚决焉舍:

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作答)(2分)

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2分)

23.(2分)

(1)旨:

甘美,美味,甘味

(2)反:

反省(3)好:

喜欢,喜爱(4)舍:

放弃,舍弃

24.(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2分)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

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

好,判断句)

26.(2分)【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分)

27.(2分)

(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

(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1分)

【乙】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黄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

(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

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曰:

“此有好客乎?

”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曰:

“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

下于人,在别人之下。

②环堵:

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③积时凝滞者:

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还次蒲州驿()(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烨然若神人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①则天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2分)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2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____。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________的特点。

21.

(1)同“披”,穿;

(2)破;(3)停留,住宿(4)咨询或询问

22.D(2分A.①“炸然”的“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信然”的“然”是代词,这样。

B.①“而不知”的“而”表转折:

②“登轼而望之”的“而”表顺承。

C.①“莫之知”宾语前置,“之”代词,代张嘉贞;②“行道之人”结构助词,的。

D.两个“异”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3.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4.

(1)因为(我)内心有足够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关键词“中”“不若”译对1分,大意准确1分。

共2分)

(2)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关键词“具”“对”译对1分,大意准确1分。

共2分)

25.

(1)“略无慕艳意”或根本不羡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时大意正确即可,1分)

(2)才能超群。

(扣住“才能”来概括,大意相近即可,1分)

黄石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

道济谓曰: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

“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

①偃卧瘠馁:

卧床挨饿。

②麾而去之:

被他退回了。

③三径:

指归隐者的居所。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博学善属文(属:

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

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

认为)

D.便语客(语:

告诉)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2分)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

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12.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3分,共6分)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9.C以为:

让……担任(做)

10.B

11.D“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就会设宴

招特他们:

“而陶渊明逢酒必醉”属无中生有。

12.

(1)(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2)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荆州

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

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

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客有感而叹曰:

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

①〔困蒙〕困于蒙昧。

②〔遇蹇〕遇到艰难。

6.(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吾义固不杀人

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2分)《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

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10.(2分)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11.(3分)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十堰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