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3945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docx

高中必修2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

2019-2020年高中必修2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巩固辅导四十四

第1题【单选题】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中学教材这样叙述清代海禁政策()

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④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其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

“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世界贸易的优势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能促进工商业的持续发展

C、新增财富没有促进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

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

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汉代桑弘羊曾说:

“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妨政。

此亦当世之所患也。

”下列选项符合他的思想的是()

A、井田制

B、土地兼并

C、闭关锁国

D、重农抑商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清政府曾有规定:

凡中国出洋商船,每艘只准装载作炊具之用的铁锅一口,每人只准携带作劈柴之用的铁斧一把,每人每天只准携带口粮一升、余粮一升。

此外,茶叶每年限量出口50万担,大黄每年限量一千担等。

对上述规定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它禁绝了海外经商活动

B、它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C、它维护了官方垄断贸易

D、它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外贸领域的体现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朝贡制度

B、官营专卖

C、重农抑商

D、市坊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B、南方手工业大大发展

C、南方交通发展超越北方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以“朝贡”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这就是“朝贡贸易”。

海外国家派来“朝贡”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

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货物抽取货物税。

明成祖朱棣不仅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而且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

明成祖还派遣郑和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业品,遍赐海外诸国,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遂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

——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变化的过程,并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诏书:

“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其后历经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断升级强化。

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

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

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

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

隆庆开海后,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纺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

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及随后于1843年签订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放通商。

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

这一海关体系的建立,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

客观上分析,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条约通商与晚明开海通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对近代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嵩焘作为一个思想家,在其长期的政治生涯中,通过实践和反复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

(英国)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意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治国之本,广开口岸,设立领事,保护商民,与国政相为经纬,官商之意常亲,中国通商之利一无经营;战与和二者,因时度势,存乎当国者之运量而已,未有不问国势之强弱,不察事理之是非,惟嗔目疾呼,责武士一战,以图快愚人之心。

郭嵩焘逝世后,他的密友李鸿章根据王先谦、周开铭等人的一个联名公呈,向朝廷写了一个奏疏,请旨为郭立传并赐谥。

疏中说:

“光绪二年,(郭嵩焘)充出使英法大臣,遣使之初,人皆视为畏途,朝命特以充选。

在西洋三年,考究利病,知无不言。

英国于南洋开辟新嘉坡一岛,闽、广人流寓贸易工作者,不啻十万,悉受制于英官。

该侍郎据约力争于英外部,乃设中国领事官,英埠设华官自此始。

自是华人得官保护,遇事不至见陵。

其品望最为西人敬服,去任后犹称颂弗衰”。

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诏旨:

“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者不准行。

——摘编自王兴国《郭嵩焘评传》

根据材料,概括郭嵩焘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拒绝给郭嵩焘立传和赐谥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

治国》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三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

木棉》

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