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690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表皮

皮层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髓和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作用。

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

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或限制作用。

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ψw=ψs+ψp+ψg+ψm

ψw为细胞水势,ψs为溶质势(渗透式),ψp为压力势,ψg为重力势,ψm为衬托势。

8、植物的吐水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吐水由根压所引起。

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或夜晚气孔关闭,水从叶片上散发量减少,即土壤湿度大,根系仍强烈吸水使得植物吸水大于蒸腾,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

9、光反应和碳反应的部位?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

10、聚光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的区别?

反应中心色素又称为反应中心色素,是指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有光化学活性,将获得的光能进行电荷分离,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的色素。

聚光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分子。

区别:

反应中心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泼,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作用;

聚光色素具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11、高等植物固定CO2的生化途径?

卡尔文循环(P92)

四碳二羧酸途径(P96)

景天酸代谢途径(P100)

12、1839年首次提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13、各种后含物的特点?

(P34)

14、外部的分泌结构由哪些?

腺表皮:

即植物体某些部位的表皮细胞为腺性,具有分泌的功能。

腺毛:

是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表皮毛状附属物。

排水器:

是植物将体内过剩的水分排出到体表的结构。

蜜腺:

一种分泌糖液的外部分泌结构。

15、子叶出土幼苗是由哪部分加速伸长所致?

由胚轴的细胞生长和伸长。

16、定根和不定根的概念?

定根:

主根,侧根和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

17、根次生结构的特点?

次生木质部次生维管组织

次生韧皮部

维管射线

周皮

18、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

1、缠绕茎:

虽然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但它们的茎却有沿着其它物体呈螺旋状缠绕的本领。

茎幼小时期较为柔软,不能直立,用茎干缠绕于支持物上升,方能使枝叶生长良好;

如离开支持物则倒伏地面。

2、攀援茎:

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①以卷须攀援②以气生根攀援③以叶柄攀援④以钩刺攀援⑤以吸盘攀援

19、当把蚕豆叶表皮细胞自K+浓度高的溶液移至低的溶液中,气孔将发生什么变化?

气孔张开。

气孔是表皮细胞间成对存在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保卫细胞内壁厚、外壁薄。

当细胞自浓度高溶液移至低的溶液中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外壁向外弯曲程度大,所以气孔张开。

20、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横切面)(P117~121)

2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横切面结构

22、C3植物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区别?

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无“花环型”结构

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无基粒的叶绿体且细胞比较大、有“花环型”结构

23、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细胞组成?

木质部:

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

韧皮部:

筛分子、厚壁组织细胞和薄壁组织细胞

24、掌握细胞后含物的概念及类型

后含物是细胞原生质体代谢作用的产物,它们可以在细胞生活的不同时期产生和消失,其中有的是贮藏物,有的是废物。

一般有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有关的物质(角质、栓质、蜡质、磷脂等),还有成结晶的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

25、掌握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茎在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异同。

裸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基本相似,只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成分有所不同。

1、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一般没有筛管和伴胞,而以筛胞执行输导作用。

2、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一般没有导管,只有管胞,无典型的木纤维,管胞兼输导水分和支持的双重作用

3、由于次生生长形成的木材主要有管胞组成,因而木材结构均匀细致,易与双子叶植物木材区分

26、掌握一个含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水势组成以及溶液的水势组成?

(P14)

27、解释叶绿素溶液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的原理。

透射光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色素溶液之后的光,和入射光的方向是一致的。

反射光是指从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色素溶液以后,反射向光源方向的光。

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电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成为激发态叶绿素。

激发态不稳定,迅速向低能级态转变,有一部分能量就以光的形式释放。

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部分消耗在分子振动上,发射出的光比吸收的光波长要长些。

所以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28、掌握光合作用、光能利用率、光合磷酸化、二氧化碳补偿点的概念。

光能利用率(P115):

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光合磷酸化(P90)

二氧化碳补偿点:

指在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叶片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9、掌握水势(P14)、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

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30、掌握细胞分化(P46、247)、组织系统(P65)、胞间连丝(P29)、代谢、叶脉(P149)的概念。

31、请从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水,孕育了生命。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

环境条件。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①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②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③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④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

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2、将一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其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和体积如何变化?

(1)如果该细胞处在初始质壁分离状态下,因其压力势为零,其水势等于渗透势,将该细胞放入纯水,由于二者存在有水势差,水分就会不断地内渗,使原生质体不断膨胀,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由于细胞壁有一定的弹性,整个细胞的体积会随之增大。

(2)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随着水分的内渗,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膨压,即细胞产生了压力势。

压力势的出现提高了细胞水势,但只要细胞水势仍低于外液水势,水分继续进入细胞,压力势和渗透势就会继续增大,水势也随之增大,当增大到使细胞水势等于外液水势(ψw 

0)时,细胞停止吸水,此时细胞水势则为零,压力势与渗透势彼此抵消(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细胞吸水时,由于稀释作用,细胞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渗透势增大。

最后达到渗透平衡时,渗透势已大于原来的数值。

总之,细胞在吸水过程中,体积、水势、压力势、渗透势是同时增大的,至吸水饱和时,细胞体积达最大,各组分不再变化。

33、常言道:

“水往低处流”,而水分却可以从土壤经根、茎干和叶到达高大树木的顶部,二

者是否矛盾?

蒸腾作用产生一种蒸腾拉力,是水分向上运输的协力

3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

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水分从土壤进入根部导管以及进一步运输到叶片的全过程为:

土壤水分→根毛→根皮层→根中柱鞘→中柱鞘薄壁细胞→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肉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

水在这个体系中的运输基本上是依从高水势到低水势而进行。

(1)水分进入根部导管及运输到枝叶,包括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

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压,根系的生理代谢活动(如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等)导致根内部溶质浓度增大,使细胞水势降低,从而低于土壤水势,土壤水分会顺着水势梯度进入根内。

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枝叶的蒸腾作用丢失大量水分所产生的低水势把水分传到到根部,导致根部水势降低,引起根系的吸水。

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下有根压,上有蒸腾拉力,一般后者是主要动力。

(2)水分进入根部再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可分为3条途径:

A、质外体途径:

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B、跨膜途径:

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C、共质体途径:

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

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

造成的原因是:

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3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要具备哪些条件?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这些元

素?

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P35)

(1)完整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

(2)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植物缺乏该元素时会表现专一的症状,并且只有补充这种元素症状才会消失。

(3)这种元素对植物体内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长条件等原因所产生的间接作用。

 

通过用溶液培养法(水培法)的方法可以证明植物生长是否需要这些矿质元素。

如研究植物必需的某种矿质元素时,可在人工配成的混合营养液中除去该种元素,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的变化。

如果植物发育正常,表示这种元素是植物不需要的;

如果植物发育不正常,但当补充该元素后又恢复正常状态,即可断定该元素是植物必需的。

(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

N、S、P等

(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

K+、Ca2+

(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氧化还原、电子传递和电荷中和:

K、Fe2+、Cl-

(4)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的第二信使:

Ca2+

36、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

是否完全一致?

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吸收矿物质是相互依赖又相对独立的过程,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

不存在直接的依赖关系。

相关性表现在:

1、矿物质要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根系吸水时,溶于水中的矿质元素的一部分会进入植物体内,并随蒸腾流运输到植株各部分,但矿物质不是由水分顺便“带进”植物体内的;

2、根系对矿质的吸收能引起根部的水势降低,有利于水分进入根部;

3、水分的蒸腾产生蒸腾拉力,有利于溶于水中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相互独立性表现在:

1、根系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的机制不同,吸收水分一般是以被动吸收为主,而矿质吸收则以主动吸收为主,有选择性和饱和效应;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量与吸收水分的量不成比例关系;

3、两者的运输方向不同,水分主要被运输到叶片用于蒸腾消耗,而矿质元素一般运输到生长中心供生长。

37、电子传递为何能与光合磷酸化偶联?

根据化学渗透学说,ATP的合成是由质子动力(或质子电化学势差)推动形成的,而质子动力的形成是H+跨膜转移的结果。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随着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会伴随H+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腔内转移,形成质子动力,由质子动力推动光合磷酸化的进行。

用以下实验也可证实电子传递是与光合磷酸化偶联的:

在叶绿体体系中加入电子传递抑制剂如DCMU,光合磷酸化就会停止;

如果在体系中加入磷酸化底物如ADP与Pi则会促进电子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