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378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一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一二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一二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一二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二复习.docx

《必修一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二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二复习.docx

必修一二复习

\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本质)

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衣原体,支原体,蓝藻,细菌,放线菌(一支蓝细线)

动物,植物,真菌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主要在细胞核(次要在线粒体、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两条

一条

碱基

A、G、C、T

A、G、C、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4)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了解)

时间和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结论

19世纪末欧文顿

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

膜含脂质

20世纪初

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两位荷兰科学家

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

脂质双层结构

1959年

罗伯特森

电镜下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1970年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膜具流动性

1972

桑格和尼克森

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6CO2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O2

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

年代

科学家

结论

1771

普利斯特利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45

英格豪斯

只有在光照下只有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

1779

R.梅耶

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萨克斯

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

恩格尔曼

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939

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

卡尔文

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光合作用的过程: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

H2O→[H]+O2↑ATP的生成:

ADP+Pi→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

CO2+C5→2C3

ATP

C3的还原:

C3+[H]→(CH2O)

能量变化

光能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叶绿体

CO2+H2OO2+(CH2O)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无中心体复制

有中心体复制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由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4N

2N

DNA含量

2N→4N

4N

4N

4N

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项 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适用范围

生物

种类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

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类  型

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自由组合型、

交叉互换型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发生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Ⅰ间期

减数Ⅰ前期和减数Ⅰ后期

细胞分裂期

产生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

镜  检

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本 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的“量”。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数量可发生改变

条 件

外界条件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不同个体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存在染色体的真核生物

特 点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存在普遍性

意 义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发生可能性

可能性小,突变频率低

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

可能性较小

应 用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生物多样性

产生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文库

产生配子种类多、组合方式多,受精卵多。

变异种类多

实例

果蝇的白眼、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

豌豆杂交等

无籽西瓜的培育等

联 系

①三者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

1.绘图:

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结构图以及时期特点

(以某种生物的四条染色体为例)

1,核膜核仁变化2,纺锤体变化3,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形态变化4,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5,染色体的行为变化6,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间期

时期特点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无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

细胞结构图

时期特点

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

联会、四分体

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

细胞结构图

时期特点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后期

细胞结构图

时期特点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末期

时期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③核膜、核仁重现

④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染色体减半的细胞。

存在染色单体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③核膜、核仁重现

④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即在间期染色体先复制,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不同点

场所

睾丸

卵巢

分裂方式

细胞质平均分配

细胞质不均分

子细胞数目

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

是否变形

有变形过程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时间

整个生命历程中

原始生殖细胞到成熟生殖细胞

场所

器官中的组织中

有性生殖器官中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复制、分裂次数

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子细胞数目

1→2

1→4

染色体数目

2N→4N→2N

2N→N→2N→N

有无同源染色体规律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

各时期特点变化

前期

无联会,四分体;有同源染色体

联会形成四分体;有同源染色体

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Ⅱ)

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同源染色体分开(减Ⅰ);着丝点分裂(减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