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795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二训练题.docx

必修一二训练题

必修一、二训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

2.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

“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

A.先秦时期B.唐宋时期C.明清时期D.秦汉时期

3.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恒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放地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

这件史实不能说明()

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B.当时宗法原则受到破坏

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D.要求妻亲平等维护家庭秩序

4.文明多样民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从诸候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5.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提到: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梭伦改进时期B.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

C.查士丁尼统计时期D.华盛顿任美国总统时期

6.《查士丁尼法大会》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仅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民法大会》协调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民法大会》加强了隶奴主对平民的剥削

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

“雅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上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8.“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B.新民主主义革命C.抗击外来侵略D.推翻国民政府

9.《联合报》报道:

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

……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

这主要是由于()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B.只有《资本论》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D.马克思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10.“花好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1.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拉美、美洲和中东等地区,足迹踏遍几十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广泛建立合作论坛。

自2002年以来,中国援建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超过亿元人民币的会议中心、办公楼、剧院等标志性工程就有29项。

上述材料明新时期中国()

A.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坚持长期对外开放的政策

C.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12.中新网2009年8月4日电,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台湾民众不反对胡锦涛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来台湾。

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

③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④“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近年来,朝韩冲突不断升级,影响了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回顾历史,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的社会背景主要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14.二战后,有人说: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以下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约组织的建立②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建议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1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6.宋朝范成大诗云: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依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

17.纵观整个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变化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地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⑤城市的主要功能转为以经济商贸为主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8.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图中b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

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

第一时期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

21.右图《公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22.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高速农村经济,

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

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央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B.实行适合农村实际的经济政策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

23.1983年12月1日起我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这就意味着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发票成为了历史文明。

这说明()

A.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B.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C.国的棉布生产已经跃居世界第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

24.语言的文化记录了历史的变迁。

中国近代,煤油、火柴、自行车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叫煤油为洋油、火柴为洋火、自行车为洋车。

改革开放以来,洋油、洋火、洋车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这说明()

A.人们喜欢追求时尚B.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C.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25.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窗,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了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26.“新经济政策第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27.《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9.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先后采用了美国、欧洲等19家世界顶尖供应商的产品。

这反映了()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D.世界科学技术一体化

30.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

这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1.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作者认为他们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根源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2.有学者说:

“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的事件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33.13—15世纪,促进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有()

①逐步产生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②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③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④教会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④

34.李约瑟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此理解准确的A.个人、社会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只有从研究人本身开始

C.古代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D.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5小题18分、第36小题16分、第37小题15分,共49分)

35.(18分)历史上,中、美、日三国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国情和美式民主的“混血儿”。

——网友贴子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临时约法》继承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些原则?

(2分)

 

(2)有人说,《临时约法》在法律规定上已经超越了美国1787年宪法,但中国却缺乏有效实施《临时约法》的社会基础,你是否同样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分)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

……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的讲话(1971年7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为什么急于改着中美关系?

(3分)

 

材料三: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四:

在贵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20世纪世界史》

(4)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的变化。

(3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

 

材料五: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2008年5月11日《大洋网·广州日报》

(5)据材料五和所学业知识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的主要表现(3分),分析决定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分)

 

36.(6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构不断变化,同时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联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开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奖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简要概括雍正帝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4分)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2)上述材料是怎样认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的!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政策对苏联的国民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分)

 

材料三

(4)上图反映了不同时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图3这一时代,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还需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5)根据材料四回答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期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

为什么有此差异?

(4分)

 

37.(15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

社会和谐涉及思想,社会保障、外变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业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言论:

“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1)材料一中的言论属于哪一学派?

(1分)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

(3分)

 

(2)18、19世纪欧洲思想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哪几种方案?

(3分)

 

材料二:

1844年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

19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材料三: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吴于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为了促进社会和谐,英国是怎样保护劳动者权益的?

二战后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有何新发展?

(4分)

 

材料四: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外交政策和原则突出体现了胡主席的思想?

(4分)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