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3679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目录

1适用范围-1-

2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1-

3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2-

4施工工艺-4-

5劳动力组织安排-11-

6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13-

7安全及环保要求-18-

8文明施工-19-

 

1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中铁一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TJ-3标段DK1245+000~DK1252+651.55、1252+892.49~DK1255+352.36、DK1256+255.69~DK1263+140路基段无砟轨道道床施工。

2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

2.1工程概况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DK1245+000~DK1263+140段铺设无砟轨道36.28km。

施工段落位于天山东脉北山山前剥蚀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

全段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管段平曲线类型均为直线。

2.2本管段主要设计情况

2.2.1钢轨

钢轨采用60kg/m、U71Mn(G)、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新钢轨。

其质量应符合《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涵[2005]298号、《客运专线250km/h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函[2005]402号)及《高速铁路用钢轨标准(TB/T3276-2011)》的相关规定。

2.2.2扣件

采用WJ-8B型扣件,满足《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的相关要求。

2.2.3轨枕

轨枕采用双块式轨枕,轨枕间距一般取650mm,调整段轨枕间距可在600~650mm范围内调整。

轨枕标示LX-Ⅰ统一朝向线路外侧。

2.2.4轨道结构高度

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表

位置/线下基础

钢轨顶面至道床板顶面

道床板

支承层

合计

路基段

290

260

265

815

2.2.5道床板

道床板采用C40混凝土,分单元现场浇注,单元道床板一般均为19.5m单元板结构。

2.2.6直线路基地段无砟轨道设计断面图

3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基地段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完毕

施工准备

CPIII控制点测量、评估

模板清理、涂油

测量放样

安装支撑层模板,线形、标高调整

支撑层混凝土浇筑,拆模

混凝土切缝,养生

清理支撑层

绑扎底层钢筋、散枕

测放线路中线并弹墨线

安装扣件,调整轨枕位置、间距

弹出轨枕边线

安装工具轨、螺杆调节器

检查轨枕间距

粗调轨排、绑扎上层钢筋网

安装钢筋绝缘卡

检查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工具轨、模板和螺杆调节器场内循环

接地电阻测试

模板清理、涂油

安装纵横向模板

精调轨排、轨排固定

混凝土拌制、输送

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收面

拆除调节器、放松扣件,养护

轨道状态复测

拆除模板及工具轨

封堵螺杆调节器螺杆孔

混凝土养护

道床成品清理保护

4施工工艺

4.1施工准备

4.1.1路基工后沉降、收缩徐变、CPⅢ控制网进行评估,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道床施工。

4.1.2施工人员按照施组进行配置,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岗前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1.3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全部到位,经过技术人员仔细审核后并进行交底。

4.1.4双块式轨枕、扣件、钢筋等材料及机具均已进场验收且合格。

4.1.5道床板施工所需的全站仪、水准仪、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仪及其他检测仪器,包括混凝土拌合站的计量在效验期内使用。

4.1.6无砟道床施工前所需审批的开工报告等资料经监理、业主的签认。

4.2施工放样

4.2.1清除支承层表面的杂物、灰尘、浮渣等。

4.2.2全站仪自由设站后视8对CPⅢ点,坐标点误差控制在2mm之内,每一设站放样的距离不应大于90m。

4.2.3路基每隔3.9m测设并标记一个线路中线控制点,用墨线弹出线路中线、轨枕两侧边缘线,标示出道床板纵向模板内侧边线;路基地段每隔100m标定一次里程控制点具体位置,避免累计误差。

4.3底层钢筋安装

4.3.1钢筋原材进场之后,经试验室检测合格后在钢筋加工厂统一加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尺寸下料。

底层钢筋均不带弯钩,每个19.5m单元板纵向主筋采用14根HRB335φ16钢筋,单根长19.385m,最外侧钢筋保护层为75mm,除中间2根钢筋间距为250mm外均为200mm,最外侧(一侧即可,一般选择线路外侧)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550mm,其中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其余纵向主筋搭接不小于550mm,绝缘卡和绑丝绑扎即可。

横向钢筋采用60根HRB335φ14钢筋,单根长2.7m,两根轨枕设2根钢筋,间距200mm,单根轨枕两侧2根钢筋间距450mm。

中间间距钢筋加工好之后,利用平板车按照规格型号绑扎成束,运送至施工作业面。

4.3.2根据道床板钢筋布置图在道床板底层钢筋布设间距。

按设计间距布设底层钢筋,底层钢筋用绝缘卡进行绑扎与道床板底层钢筋相碰撞时利用绝缘扎带绑扎,底层保护层垫块以每平米4个布设。

4.3.3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上层为45mm,下层35mm;钢筋间距允许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

4.4散枕及拼装轨排

4.4.1人工将轨枕按照650mm左右散至底层钢筋上,然后安排专人调整轨枕位置及间距,轨枕间距偏差控制在5mm以内,轨枕间距一般为650mm。

检查调整轨枕块位置,并挂线将一侧的轨枕布成一条线,然后安装扣件,人工平稳、缓慢的将钢轨放置在轨枕上,现场技术员重新复查轨枕位置是否满足要求,无误后安装绝缘块并上紧。

4.4.2轨排组装前清洁承轨台面,检查螺栓孔内是否有杂物,螺栓孔纹上是否有沙粒,道钉安装前涂抹道钉油脂。

检查扣件安装是否到位,有无漏装、错位现象,使用液压扳手按照规定的扭矩150N.M-170N.M的规定值上紧扣件螺栓。

扣件安装拧紧检查方法为弹条前端三点为一条线且与绝缘块密贴为合格。

4.5轨排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4.5.1安装好工具轨后每隔3根轨枕安装一组螺杆调节器,在靠近工具轨接头的位置每隔两根轨枕安装一组,每根钢轨安装9组螺杆调节器。

4.5.2现场技术人员每隔3.9米在支承层上做标记并测量出钢轨需要起到的高度并在支承层上用记号笔标记数据,施工人员按照标记数据起道轨排,并用线坠按照放样弹出的中线调整轨排中线。

然后用轨距尺测量并调整轨距。

经粗调后轨排轨顶标高满足设计值,允许偏差为-5~0mm。

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4.6.绑扎上层钢筋、安装传力杆

4.6.1钢筋除焊接点外其余所有均采用搭接、交叉处均设置绝缘卡。

相邻纵向钢筋搭接或焊接接头位置相错不小于1m,统一横断面内钢筋搭接率应小于50%

4.6.2传力杆全长760mm,每19.5m设置7根。

传力杆与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绑扎固定,并保证传力杆空间位置准确。

4.7接地综合接地并测试

4.7.119.5m单元式道床板伸缩缝两侧设置接地端子;3.9m小单元内上层纵向取3根结构钢筋为纵向接地钢筋(分别为两侧及中间),横向接地钢筋采用任意一根ф16的横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每19.5m道床板范围内的5个3.9m小板通过利用下层外侧一根纵向焊接贯通的结构钢筋与横向接地钢筋焊接方式联通,调整段其他单元式道床板参照19.5m道床板处理。

在每19.5m单元道床板线路外侧伸缩缝两侧设置接地端子各1个,若伸缩缝位置距附近的接触网支柱基础超过2m,则在该接触网支柱基础附近的假缝位置按照伸缩缝接地端子焊接方式加焊一个,使道床板接地纵向每不大于100m形成一个接地单元,并在接地单元中部与贯通地线T形可靠连接。

4.7.2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5mm,焊接厚度至少4mm。

4.7.3钢筋绝缘检测:

道床板钢焊接完成后,采用兆欧表检测接地钢筋的绝缘性能。

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

钢筋绝缘检测时必须有专人按照实测数据进行填写绝缘测试记录表。

4.8模板安装

4.8.1模板安装前应先检查模板平整度、表面清理、涂刷隔离剂情况,不满足要求的模板不能进行安装使用。

模板安装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粗调完轨排精度,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模板与粗调完的轨排之间发生碰撞。

4.8.2人工将纵向模板运输至安装面的两侧,纵向模板使用螺栓连接,两侧利用加工好的三脚架,支承层打眼使其固定,且与纵向模板外侧牢固密贴,顶面加固横向模板装置。

纵向模板安装完成后,道床板顶面每隔3.9m安装横向假缝钢板及定位横杆以固定假缝位置。

4.8.3模板安装好之后,保证支架、安装必须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相邻模板接缝不得有错台现象。

4.9轨道精调

4.9.1全站仪设站

轨道精调在晚上进行。

全站仪观测4对连续的CPⅢ点设站,设站点尽量靠近轨道中心线。

全站仪距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工作距离宜为10-60m。

改变测站位置后,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2对CPⅢ点,并复测至少已完成精调的一组轨排。

在进行全站仪自由设站时,当后视CPⅢ点坐标误差大于2mm时,该CPⅢ点不能参与平差计算,每一测站参与平差计算的CPⅢ控制点不少于6个点。

全站仪设站示意图(图2)

P

 

4.9.2测量轨道数据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

全站仪测量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顶端的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水平位置等,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笔记本上上,指导轨道调整。

4.9.3调整轨道高程

用高程调节扳手旋转螺杆调节器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高程允许偏差控制在0.7mm之内。

4.9.4调整轨距

通过调整轨距撑杆调整轨距,轨距允许偏差控制在1mm之内。

4.9.5调整轨道中线

通过双头扳手调整螺杆调节器滑板螺栓调整中线偏量,中线允许偏差控制在0.7mm之内。

4.10约束体系锁定

精调后,锁定排架间纵向连接鱼尾板。

用水钻每隔3根轨枕打眼并用植筋胶锚固ф16钢筋,钢筋与轨枕桁架钢筋进行焊接以防止浇筑过程中轨排位移。

如果排架放置时间较长(超过12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需对轨道重新进行精调。

4.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4.11.1混凝土浇筑作业在晚上进行,由于白天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钢轨因温度变化而收缩,影响轨道几何型位。

混凝土输到施工现场,试验员必须在现场对混凝土的塌落度、入模温度、含气量进行测试,符合要求后方可利用泵车泵送至桥面,人工配合进行浇筑。

4.11.2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道床板表面设置外向0.7%的单面坡。

道床顶面标高以工具轨轨底标高为准,线路内侧道床板顶面距轨底104mm,线路外侧道床板顶面距轨底114mm,收面时利用做好标记的尺杆为准,收面工严格按照尺杆进行收面。

收面分5次进行,在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即可用木抹完成粗平(第1、2次),3小时左右后再用钢抹抹平(第3次),本地区空气干燥、蒸发量大,需在第3次收面前喷洒减蒸剂,喷洒要均匀。

在第3次收面后约30分钟后进行第4次的收面,约90分钟后进行第5次的收面、压光(以上收面间隔时间随着环境温度变化会有较小的波动,现场在气温骤变时通过试验得出具体结论),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

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钢轨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收面,并及时对钢轨、轨枕和扣件表面清理,防止污染。

4.11.3道床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喷洒养护剂养护3天,同时采用“一布一膜一布”覆盖,即覆盖土工布+塑料膜+棉篷布,并搭设遮阳棚遮阳,第4~28天采用洒水湿润养护,覆盖“一布一膜一布”。

4.11.4混凝土初凝(用手指压钢轨底下混凝土表面无明显痕迹,大约为混凝土浇筑完成5小时10分钟)以后,派专人对轨排框架的支脚螺杆放松1/2圈、扣件、夹板松开,使钢轨处于放松状态,以便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应力变形。

混凝土终凝后拆除螺杆调节器。

4.12工后数据采集

待混凝土终凝以后,重新利用液压扳手上紧扣件,利用轨道测量仪对轨道几何形态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数据传输至电脑,分析浇筑前后的数据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存档。

4.13拆模及填塞螺杆孔

4.13.1道床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先将纵向模板连接和横向模板连接以及与其它连接件松开,然后轻敲模板,至模板松动后,利用模板专用炮车倒运至下一循环,进行清理。

模板逐块拆除、清洗、涂刷隔离剂。

拆除时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道床板混凝土外观的损坏。

模板在拆除、运输、清理和存放过程中避免野蛮施工,造成模板的变形或损坏等现象;

4.13.2工后数据采集完毕后,松开单元轨的全部扣件,并进行清理。

钢轨清理完毕后人工将钢轨抬至钢轨运输小车上运至下一循环进行施工。

4.14填塞螺杆孔洞

将螺杆孔洞内的塑料套管清除干净,保证孔洞内无积水、杂物等。

人工用支座灌浆料将螺杆孔进行封堵密实,并将表面抹平。

4.15树脂嵌缝胶及聚乙烯泡沫板填缝

每隔19.5m下部安装30mm厚聚乙烯泡沫板,上部填充锯齿形聚乙烯泡沫板并以树脂嵌缝胶封闭。

每隔3.9m小单元板假缝宽10mm,深65mm,下部45mm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上部及两侧采用树脂嵌缝胶封闭。

4.16成品保护

4.16.1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后(同条件试验确定),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4.16.2模板在拆除过程中不得生搬硬撬野蛮施工。

4.16.3模板拆除完之后,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施工机具及模板等碰撞损坏成品道床板。

4.16.4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成品保护意识,防止损坏道床板外观。

5劳动力组织安排

根据施工组织、机械设备和工期要求配备施工人员。

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需经过培训上岗,在架子队长的组织安排下从事现场的各项工作,各工种互相协调,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作业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员名称

数量

职责安排

1

架子队队长

1

负责整个作业面的安排与协调工

2

轨道工程师

2

负责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3

资料员

1

负责先导段内业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4

质检工程师

1

负责无砟轨道施工质量

5

材料员

2

负责无砟轨道施工现场材料采购、验收供应等

6

领工员

2

协调现场施工

7

安全员

1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

8

测量员

2

负责施工放样与轨道精调

9

试验检测工程师

1

负责配合比检测、材料检验等

10

轨枕吊卸

4

汽车吊司机1人、指挥1人、配合2人

11

钢筋工

20

加工4人、运输2人、安装12人

12

轨排拼装、拆除及倒运工

10

13

轨排就位,粗调

10

指挥1、就位、粗调9人、

14

模板工

15

倒运模板4人、安装11人

15

精调工

3

调整3人

16

混凝土工

23

振捣11人、收面12人

17

电工

1

施工用电维护与检修

18

普工

5

清理现场

总计

104

6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6.1质量标准

CRTSⅠ双块式无砟道床混凝土道床板符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6.2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2.1施工前根据质量控制需要设置检测机构,并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

轨道几何形位检测时使用的全站仪及轨检小车必须在校验期内,在每班工作之前,要进行仪器的各项常规检查,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规范操作。

6.2.2扣件安装时必须检查安装是否到位,液压扳手的扭矩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扭矩值。

6.2.3在轨排精调过程中,全站仪距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工作距离宜为10m-60m。

6.2.4设站时应相应提高测量标准,每站调整的有效长度缩短,调整完毕后,仔细检查固定设施。

为保证测量精度和相互校核,上一循环的最后一组钢轨不拆除,与下一循环的轨道排架顺联和固定。

6.2.5精调轨道完成之后,应尽早浇筑混凝土,如果轨道放置超过12个小时或环境温度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调整。

6.2.6混凝土在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碰轨排与螺杆调节器,插点布置应均匀,加强轨枕底部位置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避免漏振和欠振。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轨排的几何状态的变化和绝缘卡有无脱落进行检查。

收面时注意轨底及排架收面到位,并严格按照规范3mm/1的标准进行道床板收面。

6.2.7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对支脚螺栓、扣件、鱼尾板拧松,分散钢轨应力,避免裂纹。

6.2.8混凝土道床板表面收面分三次收面。

第三次收面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抹面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

6.2.9对所用的钢轨及时进行清理;对扣件、承轨台、轨道几何测量仪与轨顶接触的轮迹经常进行清理。

6.2.10加强道床板混凝土的养护与成品保护工作。

6.3检测

6.3.1所用的水泥和粗细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分别每400m3为一批,当不足400m3时也按一批计。

各种原材料每批抽样检验1组。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在水泥库抽样检验水泥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在料场抽样检验粗细骨料含泥量、筛分试验颗粒级配。

混凝土在拌制前,试验员测定砂石料的含水率,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当遇到雨天,应增加含水率的检测次数,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一次。

混凝土检测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模板在拆除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的缺陷。

坍落度与含气量检测在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少于一次。

6.3.2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其材料质量及结构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查模板平面位置及顶面高程,使用测量仪器逐标记点检查;检查模板安装的稳固性,应满足振捣时不会影响模板的稳固。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备注

1

顶面高程

±5

每5米检查一次

2

宽度

±5

3

中线位置

2

道床板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数量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每20m检查一处

1

顶面宽度

±10mm

2

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

5mm

3

中线位置

2mm

4

平整度

3mm/1m

6.3.3检查项目主要是钢筋原材料、加工、安装数量、间距、绑扎质量、保护层厚度。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检验数量:

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

每批抽检以一次。

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垫块强度不能低于道床板混凝土强度。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1

受力钢筋全长

±10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3

4

受力钢筋间距

±20

5

分布钢筋间距

±20

6

箍筋间距(绑扎骨架)

±20

7

弯起点位置

30

8

保护层厚度

+10,0

6.3.4工具轨采用新购60型钢轨,钢轨进场后分层堆码整齐。

6.3.5扣件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场合格证。

6.3.6轨排支撑螺杆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材料质量及结构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支撑架应架设牢固,并于钢轨垂直,间距及安置应便于调整、拆卸和混凝土浇筑。

6.3.7双块式轨枕以堆垛的形式从轨枕厂运送到现场,存放不超过5层,每层5根轨枕,层间及每垛下部需要放置10cm×10cm的垫木。

轨枕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在轨枕卸车前,由质检人员检验轨枕外观质量和查阅质量证明文件,外观质量检验项目包括:

表面损坏情况、混凝土表面裂缝、钢筋变形、桁架钢筋突出长度。

轨排组装检查验收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1

螺栓拧紧扭矩

150~170N.m

扭矩扳手

2

轨枕间距

-5mm

轨检尺

轨排粗调检查验收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轨排轨顶标高

-5~0

水准仪

2

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

±5

全站仪、垂球、卷尺

轨道几何形位检查验收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备注

1

轨距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相对于

1/1500

变化率

2

轨向

2mm

弦长10m

2mm/测点间距8a(m)

基线长48a(m)

3

高低

2mm

弦长10m

2mm/测点间距8a(m)

基线长48a(m)

4

水平

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5

扭曲(基长3m)

2mm

包括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6

轨面

高程

一般情况

±2mm

紧靠站台

+2/0mm

7

轨道中线

2mm

8

线间距

+5/0mm

6.3.8施工所使用的各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效验,确保计量检测器具的精度和准确度。

7安全及环保要求

7.1安全要求

7.1.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止坠物伤人,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场地。

7.1.2施工用电安全是安全控制的重点之一,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与“三相五线”制,必须确保线路无破损,横越桥面的电线必须穿硬质保护套管,严禁使用花线、明插座,严禁线路在钢筋上缠绕。

施工用电设专人检查防护,电线外皮不能破损,并安装漏电保护器,电工必须持作业许可证上岗。

7.1.3装卸轨枕时地面应平整、坚实、防止轨枕倾倒。

7.1.4定期对吊装设备及起道器进行检查,倒运、吊装模板、排架时,必须提前检查吊装设备是否完好,安放时需平稳缓慢放置,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7.1.5吊装作业时设专人进行指挥吊装设备。

7.1.6夜间施工时保证足够的夜间照明设施,且要齐全可靠,满足施工及安全的需要。

7.1.7随时关注气候变化,遇到雷雨天气提前采取措施或调整施工作业时间。

7.1.8焊接综合接地时,防止焊渣掉入中间隔离层上,损坏土工布或引起火灾。

7.2环境保护要求

7.2.1收集的各种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或统一运输到指定的弃渣场,避免洒落在桥下污染周边环境。

7.2.2施工用水必须规范,特别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避免施工用水污染环境。

7.2.3无砟轨道施工机械在施工或修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油料管理,避免洒落,污染,且应进行必要的回收处理。

7.2.3运输混凝土的施工便道注意洒水,避免扬尘。

7.2.4做好现场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