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30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湘教版20.docx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练习湘教版20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完成1~2题。

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

B.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C.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

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

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

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小

C.中度危险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

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

解析第1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A项对;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B项错;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程度越轻,C项错;石漠化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因此与气候有关,D项错。

第2题,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

答案1.A 2.C

3.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我国南方红漠化的成因有(  )

①水蚀严重 ②滥伐森林 ③风力侵蚀 ④开山取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据材料可知,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说明红漠化的成因有流水侵蚀和植被的破坏,故A项正确。

答案A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体积分数的垂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4~5题。

4.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5.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红漠化

B.沙漠化

C.盐渍化

D.石漠化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四种植被条件中柏树林土壤中CO2体积分数最小,因此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故选C项。

第5题,我国喀斯特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产生石漠化,故选D项。

答案4.C 5.D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

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B.阻沙

C.防水D.美化

7.地坑院分布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D.黑土退化

解析第6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防止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故选C项。

第7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居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挖窑洞的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因此该地应该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水土流失,故选B项。

答案6.C 7.B

8.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完成下列各题。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

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随距海距离的增加,该地区自东向西降水    。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

 

(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    的退化。

 

(4)导致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

解析第

(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距离海洋较远,而我国大陆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所以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2)题,土地荒漠化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的综合作用,自然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气候条件,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水蚀作用。

第(3)题,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土地的退化。

第(4)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决定了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答案

(1)干旱 递减

(2)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3)土地生产力 土地

(4)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素养提升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2.针对该地的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1题,荒漠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荒漠化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

第2题,治理荒漠化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未荒漠化地区加以保护,控制农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对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封沙禁牧,少数地区进行生态移民。

故B项正确。

答案1.B 2.B

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标志。

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图2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3.关于地表坡度对石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无石漠化景观

B.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只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

C.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

D.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

4.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  )

A.南坡地形坡度大

B.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

C.南坡降水少

D.南坡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存在石漠化景观,A项错;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存在轻度、极强度石漠化景观,B项错;随着地形坡度增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先增大后减小,C项错;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D项对。

第4题,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降水多,风化作用强,B项对;图示信息无法确定南坡地形坡度大,A项错;贵州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C、D两项错。

答案3.D 4.B

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6.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  )

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

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解析第5题,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区域地表崎岖,表土较薄;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侵蚀作用强,故选A项。

第6题,陡坡不能修建梯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减轻荒漠化;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使农民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从而减轻荒漠化;大规模开山采石会加剧荒漠化。

故选C项。

答案5.A 6.C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8.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设置沙障固沙

D.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解析图中反映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输沙率相对越小,说明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因此在防治荒漠化活动中,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是有效措施。

答案7.B 8.D

9.(拓展探究)图1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

据相关资料记载,图1中甲处古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解析第

(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分析。

(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等。

第(3)题,图示区域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

(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

自然原因: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

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减弱,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