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24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多种行业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物流业,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区域竞争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加快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2010年,东北地区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比2005年增长78.6%,占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5%和6.4%;完成货运量31.3亿吨,比2005年增长60%,沿海主要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6.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68.2万标箱,分别比2005年增长124.8%和156.1%;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东北地区开展业务,一批本地区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物流业运行效益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010年,东北地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18.3%,较全国高0.4%,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行业性、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开始运营。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仓单质押、“粮食银行”等服务业态快速发展。

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从采购到产品分销配送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

  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东北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4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3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4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4个,投入运营的民用机场25个。

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物流业发展,加大了支持力度,改善了物流业发展环境,促进了各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业发展。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国际物流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东北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实现外贸货物吞吐量1.7亿吨,主要边境口岸实现货物吞吐量4340万吨。

保税物流快速发展,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沈阳近海保税物流中心、营口保税物流中心等相继投入运营。

国际中转配送、出口集拼等业务不断拓展。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借港出海”取得突破。

(二)面临形势

  东北地区物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偏低,规模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综合运行效率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提升。

二是发展水平不均衡,中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沿边地区。

三是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运营模式,社会物流需求释放不够,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四是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通关服务等方面,地区间统筹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在跨境物流方面,需要加强东北亚相关国家间的协调沟通,共同改善通关设施条件,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经济规模、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区域协调互动机制逐步完善,东北地区内部、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合作不断加强,为加快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沿海沿边开放深入推进,为东北地区物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带来了难得机遇。

  要深刻认识东北地区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物流业是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有利于创新产业运行模式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降低区域经济综合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升东北地区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强化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发展物流业也是加快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东北地区作为比较完整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具备一体化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产业条件,率先实施东北地区物流一体化,将推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发展物流业更是推动东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要求。

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位置,与俄罗斯、朝鲜、蒙古国陆地相连,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枢纽。

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东北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提升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实需求,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统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提高物流科技水平,完善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物流业对外开放,推进区域物流发展一体化,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形成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科学布局新建设施。

  2.协调发展。

协调东北地区各省区、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区域的物流业发展,推动其他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3.创新发展。

把创新作为提升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有力支撑,创新服务模式,借鉴国内外新理念新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注重对接国内外技术标准,提高企业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4.外向发展。

把开放作为增强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利用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和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改善港口、边境口岸和国际通道设施条件,提高通关效率,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培育形成30个以上具有区域辐射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物流产业园区、若干个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

三、发展布局

  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根据主导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设施等条件,构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通道布局。

(一)主要物流通道布局

  主要物流通道是东北地区承担物流任务较重、潜在物流量较大的线路。

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主要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辐射能力。

  提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营口)及沈阳-北京等主轴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拓展主轴通道的辐射范围,增强主轴通道与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的联系。

增加大连港、营口港航线的数量和密度,提升海铁联运能力。

加强内陆港体系建设,提升港口对内陆腹地的服务能力。

  提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阿尔山-白城-长春-延吉(图们、珲春)横向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

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双边合作,提高过货能力和效率。

开展“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借港出海”,创新发展“中-外-中”内贸货物国际物流运作模式。

  畅通东部物流通道(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图们-通化-丹东-大连),提高东部铁路的运能和通达水平,提升东部公路等级,加快东部通道出海口丹东港扩能改造。

  加强蒙东地区、蒙古国与辽吉黑三省连通的西部通道规划建设。

畅通伊敏-伊尔施-阿尔山-乌兰浩特-白城-通辽-锦州通道,建设锡林浩特-赤峰-绥中通道,规划研究白音华-赤峰-朝阳-锦州及珠恩嘎达布其-巴彦乌拉-新邱(阜新)-锦州通道,提升二连浩特-集宁、齐齐哈尔-白城-通辽-锦州及霍林郭勒-通辽-沈阳-丹东通道运输能力。

  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国际机场为依托,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运,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和临港产业园区。

(二)物流节点城市布局

  依据城市所处的区位、交通条件、产业特点、物流辐射范围以及承担的货运量和增长潜力,东北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分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

一级节点城市6个,包括全国《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沈阳和大连、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哈尔滨和长春、具备区域辐射力和服务能力的蒙东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通辽和亿吨港口城市营口;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是锦州、丹东、鞍山、阜新、吉林、通化、白城、延边、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黑河、绥芬河、赤峰、呼伦贝尔、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7个城市。

除一级、二级节点城市之外的城市为三级节点城市。

  物流节点城市要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园区,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服务水平。

一级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节点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实提高对整个东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级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设施水平和市场需求,切实增强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能力。

在东北地区逐步形成以一级、二级物流节点城市为引领,其他城市和地区协同发展的格局,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协调发展。

  专栏1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定位及发展方向

  大连市

  定位: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集装箱和石油化工、矿石、粮食、汽车、钢铁、煤炭等大宗物流,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业务,加快航运市场建设,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沈阳市

  定位:

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物流信息中心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粮食等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物流,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

  长春市

  定位:

东北地区中部物流中心城市长吉图物流枢纽城市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医药、粮食、农产品等物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俄日韩国际物流中心。

  哈尔滨市

  定位:

东北地区北部物流中心城市对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粮食与农产品、医药、装备制造业等物流和对俄国际物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俄国际物流中心。

  通辽市

  定位:

东北地区西部物流中心城市蒙东地区物流枢纽城市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煤炭、木材、粮食等大宗物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营口市

  定位:

沈阳经济区主要出海口城市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城市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粮食、石油、化学品等大宗物流,建设港口物流中心。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东北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生产力布局的要求,整合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优化物流节点设施布局,加快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铁路大型装车点、公路货运枢纽、港口货运枢纽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和物流运营水平。

加强港口集团、铁路局、边境口岸之间的合作,在东北腹地合理布局建设内陆港。

  依托城市的大型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港口及商贸中心,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综合物流产业园区。

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数量、性质、规模和建设内容。

要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优先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二)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支持现有运输、仓储、货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