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34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医学复习重点17.docx

核医学复习重点17

一、前三章:

1、基本概念:

①核医学:

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②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③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④同质异能素isomer: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⑦SPECT:

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⑨小PET:

即经济型PET,也叫SPECT_PET_CT,是对SPECT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的功能。

⑩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⑾放射性核素纯度:

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⑿放射化学纯度:

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

3、核衰变的类型和用途:

①α衰变:

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α射线的衰变,射程短,穿透力弱,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潜在优势;②β衰变:

指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穿透力弱,可用于治疗;③正电子衰变:

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β+射线)的衰变,可用于PET显像;④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可能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因此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治疗;⑤γ衰变:

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的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穿透力强,电离作用小,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

4、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1.具有放射性;2.其生理、生化特性取决于被标记物的固有特性;3.不恒定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4.脱标及辐射自分解;5.引入量少,计量单位不同(以活度为计量单位);6. 治疗作用基础不同于普通药物。

二、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Or为什么放射性核素能作为示踪剂?

①同一性: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分子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学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②放射性核素的可探测性: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

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能进行定量、定位、定性探测。

动态观察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量变规律。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特点:

1.灵敏度高:

可以测定10-14~10-18g物质2.符合生理条件:

不影响生物体原来状态,能反映机体真实的情况3.相对简便、实验误差小:

可避免反复分离、纯化造成的损失4.定性、定量与定位研究相结合5.缺点或不足:

需专用的实验条件及必要的防护设备;标记核素的脱标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不同影像的比较:

①ECT主要反映脏器或组织的功能、血流与代谢,也反映其形态,但分辨率较CT,MRI差。

CT,MRI主要反映解剖学形态变化,分辨率较好,有时也反映其功能变化,但不如ECT。

②ECT显像时不同脏器显像需不同药物,同一脏器不同目的显像,也要用不同药物。

CT,MRI检查时,任何脏器较单纯,均只有普通平扫和增强。

三、体外分析

1、体外放射分析(invitroradioassay):

指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示踪剂,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类核技术的总称。

2、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

是以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反应为基础,利用待测抗原及定量标记抗原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检测待测抗原浓度的方法。

3、RIA基本步骤:

加样(Ag*AgAb)温育(反应达到平衡)分离放射性测量数据处理质量控制(评价)

4、RIA基本技术:

1.标准品(Standardpreparation):

是放射免疫分析定量的依据,要求其与待测物化学结构免疫活性一致、性能稳定、不含干扰免疫反应物质。

标准品浓度选择应满足生理病理范围。

2.标记抗原(labelledantigen):

a.放射性核素的选择--125I,3H,14C;b.标记抗原与未标记抗原免疫活性一致;c.标记抗原有一定比度(比度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放射性强度KBq/ug);d.放射化学纯度(标记抗原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要求大于95%。

3.特异性抗体(specificantibody):

要求特异性强、亲和力大、合适的滴度。

4.合适的分离技术(separationmethod):

要求:

a.使结合、游离部分分离完全;b.分离过程不破坏原平衡体系;c.分离方法简便迅速,非特异结合少,适合大批样品检测。

5、放射免疫分析(RIA)试剂盒质控指标:

①精密度:

又称重复性,是指同一样品在多次重复测定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②灵敏度:

是指测定方法的最小可检出量。

③准确度:

指测定值与已知真实值在数量上的符合程度,可用回收率来表示。

④特异性:

主要取决于抗体的特异性,交叉反应越少,特异性越好。

⑤稳定性:

指试剂盒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在有效期内保持原有性能不变的能力。

⑥健全性:

又称可靠性,用于评价标准品与被测物的免疫活性是否相同。

6、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与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analysis,IRMA)的异同点:

(1)相同点:

均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为基础。

(2)不同点:

①IRMA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RIA则是标记抗原;②IRMA是待测物与过量抗体发生反应,为非竞争性的免疫反应;RIA是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与有限抗体竞争反应。

③IRMA中,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生成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函数关系;RIA中,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生成量取决于未标记抗原的浓度,两者呈逆相关函数关系。

四、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摄131碘试验:

(1)原理: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所以碘能被甲状腺摄取和浓聚,被摄取的量和摄取速度直接与甲状腺功能相关。

口服Na131I后,在体外用甲功仪(γ射线探测仪)即可测得甲状腺在不同时间对131I的吸收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2)适应症:

1.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剂量计算;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辅助诊断;3.亚急性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4.了解甲状腺的碘代谢或碘负荷情况,鉴别诊断高碘和缺碘甲状腺肿;5.用于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和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

(3)方法:

1、受检者准备:

停用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和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2周以上,空腹;2、制备标准源:

取相当于受检者用量的131I溶液,加入一试管内,将试管放置于石蜡制成的颈模型中,作为检测的标准源;

3、检测方法:

受检者口服131I溶液2~10μCi后2h,4h,24h用甲功仪测定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计数,室内自然本底计数和标准源计数,测量时间均为60s。

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部位计数-本底计数/标准源计数-本底计数×100%。

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摄131I率为纵坐标绘制甲状腺摄131I率曲线。

2、甲状腺显像:

(1)原理:

正常甲状腺组织可以选择性地摄取和浓集碘。

将放射性的碘引入体内,可被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摄取,用显像仪器(如γ相机或SPECT)在体外进行显像,可显示出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功能以及放射性分布情况,从而帮助诊断某些甲状腺疾病。

(2)常用显像剂:

I-123、I-131、Tc-99m(3)分类:

1、甲状腺静态显像2、甲状腺动态显像3、甲状腺肿瘤阳性显像4、甲状腺癌转移灶全身显像(4)临床应用:

①异位甲状腺的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②估算甲状腺重量;③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④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⑤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评价131I治疗效果;⑥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及其功能的估计。

3、甲状腺结节:

①热结节:

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先天一叶缺如的功能代偿;②温结节:

结节显像剂分布无异常,见于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③凉结节:

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囊性变、大多数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内出血钙化等;④冷结节:

结节几乎无显像剂分布,常见疾病同“凉结节”。

4、99m-Tc标记的MIBI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原理:

该显像剂可以被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摄取,同时也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其从甲状腺清除要快于甲状旁腺。

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比较两次影像的变化可以分析得到甲状旁腺的影像。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和定位。

5、什么是分离现象(甲状腺核医学检查)?

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破坏,导致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中,使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临床表现为高代谢征,而同时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受到破坏,甲状腺摄碘131率降低,这种血中甲状腺水平升高,而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现象称为分离现象,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五、心血管系统

1、心肌灌注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

原理:

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些显像药物,其摄取量与该区域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比,与局部心肌细胞的功能或活性密切相关。

静脉注入该类显像剂后,正常心肌显影,而局部心肌缺血、损坏或坏死时,摄取显像剂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则出现局灶性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据此可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程度、范围,并提示心肌细胞的存活性。

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策略;有效评估冠心病药物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心肌梗死的评价;心肌活性的测定;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

2、心肌灌注显像的图像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放射性分布异常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图像应从形态;放射性分布;心腔大小;右室心肌显影情况四个方面分析。

放射性分布异常主要有:

①可逆性缺损:

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②固定缺损:

运动和静息(或延迟)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

③部分可逆性缺损:

负荷显像分布缺损,再分布或静息显像部分填充,这样心室壁可逆性缺损和固定缺损同时存在,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枝循环形成。

④花斑型改变:

负荷及静息显像均见多处小范围、与冠脉分布不一致、严重程度不同的稀疏或缺损区,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

4、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评价:

(1)心肌缺血的诊断:

表现为可逆性灌注缺损;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85%;检出率和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受累支数相关,与检查前是否停用药物亦有关;微血管缺血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2)心肌梗塞的诊断:

急性心梗表现为可逆+不可逆性灌注缺损,陈旧性心梗表现为不可逆性灌注缺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大于95%;可确定梗塞的部位和梗塞范围大小,以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3)病毒性心肌炎:

表现为花斑状改变;诊断灵敏度约为83%,特异性较差;需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4)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腔扩大;部分心壁变薄;下后壁稀疏。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心腔缩小;间壁增厚;放射性分布均匀。

5、心室容积曲线:

指利用计算机ROI技术在左前斜三十到四十五度像上勾画出左右心室ROI,形成心室时间放射性曲线,即为心室容积曲线。

曲线上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时间为射血期,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为充盈期,起始部位放射性计数反映舒张末期容积,最低点放射性计数反映收缩末期容积。

六、神经系统:

1、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

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脑内各局部放射性分布状态,从而获得脑血流灌注显像图。

2、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1、诊断短暂脑缺血性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2、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3、癫痫灶的定位诊断4、老年性痴呆病的诊断与鉴别5、脑肿瘤的定位及血供评价6、锥体外系疾病的定位诊断7、偏头痛的定位诊断8、精神和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辅助诊断9、脑生理与心理学研究与评价的有效工具(判断脑死亡)10、其它脑部疾病.

3、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

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脑内pH值下降,正常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血管的这种扩张反应很弱,使潜在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在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对评价脑循环的储备功能及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确的临床实用价值。

4、18F-FDG脑代谢显像的原理和主要临床应用:

即PET脑代谢显像,葡萄糖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物质,选择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显像剂,它和普通葡萄糖一样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也能在细胞内己糖激酶作用下变成6-磷酸脱氧葡萄糖,但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外,更不能快速地反向通过血脑屏障,其在脑内滞留时间较长。

因此在体外通过PET对发射正电子的核素进行计算机成像,从而反映脑组织的代谢情况。

临床应用:

脑功能的研究;癫痫灶的定位;脑肿瘤;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震颤性麻痹(锥体外系的病变);精神疾患;短暂脑缺血性发作和脑梗塞。

5、受体:

是一种存在于活体组织内的能与神经递质或相应配体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6、神经受体显像: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神经递质或配体引入人体后,能选择性的与靶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受体相结合,通过PET或SPECT显像,显示受体的特异结合位点及其分布、密度、亲和力和功能,称之为神经受体显像。

7、脑血流灌注显像剂特征及常用显像剂:

1、可以自由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

2、脑细胞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3、进入血脑屏障后不能反向出血脑屏障。

4、在脑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能满足断层显像的时间要求。

常用显像剂:

99mTc-HMPAO和99mTc-ECD、123I-IMP(异丙基安菲他明)、133Xe。

8、脑血流灌注正常与异常图像判断:

正常图像(以横断层为例):

脑功能显像剂在正常脑内分布与脑局部血流量有关,大脑皮质、基底节神经核团、小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放射性浓集区,而白质和脑室部位血流量小,放射性明显稀疏。

脑左右两侧放射性分布基本对称,均匀。

异常判断:

正常情况下左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放射性比值差异小于10%,大于10%视为异常。

断层影像上≥2个方向断面有一处或多处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或浓聚灶,病变范围>2×2cm2,脑室及白质区域扩大,尾状核间距增宽,两侧丘脑、尾状核及小脑较明显不对称等均为异常。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

脑血流灌注显像中,出现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可见病变对侧小脑放射性减低,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疾病。

七、呼吸系统

1、肺灌注显像原理及适应症:

静脉注入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管径的放射性核素颗粒,放射性颗粒在肺毛细血管床内暂时嵌顿,即微血管栓塞,从而使肺显影。

放射性颗粒在肺内的分布与肺动脉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而肺灌注显像反映肺动脉的血流分布。

当肺血管狭窄或栓塞时,放射性颗粒不能随血流进入该区,肺灌注显像该区呈现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适应症:

1.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疗效判断。

2.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疑大动脉炎综合征等疾病累及肺血管者。

4.判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血管受损程度与疗效。

5.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肝肺综合征低氧血症患者肺内右向左分流的诊断和定量分析6.肺部肿瘤切除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后肺功能预测。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减容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部位和范围的确定。

2、肺通气显像原理及适应症:

让患者吸入放射性气体133Xe,133Xe能随气流分布于两肺,肺内各局部放射性气体的浓度与该局部通气量成正比,而该局部133Xe的清除率又与换气量有关。

凡通气障碍部位放射性气体进入受阻,清除也缓慢滞留,故可在肺通气显像图上看到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和清除延缓、局部放射性滞留,从而判断气道通畅情况及局部肺组织通气功能。

适应症:

1.了解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及各种肺疾患的通气功能,诊断气道阻塞性疾病。

2.评价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的局部肺通气功能,以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

3.与肺灌注显像相配合鉴别诊断肺栓塞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3、如何用V/Q显像鉴别PTE(肺栓塞)和COPD?

通气与灌注的不匹配是肺栓塞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具体为:

①肺灌注显像正常可基本排除肺栓塞的可能;②肺灌注显像异常,同时肺通气显像正常(即出现二者的不匹配时)诊断为肺栓塞;③肺灌注显像异常,同时肺通气显像也异常时,可诊断为COPD。

八、骨骼系统

1、骨显像原理和适应症: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和有机质结合等形式沉积在骨骼内,使骨组织聚集显像剂而显影。

骨骼摄取显像剂的多少取决于血流量及代谢活跃的程度。

局部骨骼血供丰富、骨骼生长活跃、新骨形成时聚集增加;骨骼血供减少、出现溶骨时,聚集减少。

适应症:

1.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2.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观察3.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诊断细小骨骨折及压缩性骨折5.代谢性骨病及骨关节疾病的诊断6.骨髓炎的诊断及与蜂窝组织炎的鉴别7.移植骨存活的监测等

2、正常全身骨显像的影像特征:

①全身骨骼放射性聚集,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

②各部位的骨骼由于结构、代谢活性程度及血运情况不同,放射性分布也不同:

含有松质骨较多的扁平骨(颅骨、肋骨、椎骨和髂骨)、大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以及长骨的骨骺端放射性较浓集;含密质骨较多的骨干放射性较稀疏。

③儿童和青少年属于骨质生长活跃期骨影普遍较成人增浓。

3、骨转移瘤进行骨显像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①多发非对称无规律分布的放射性增高影像(最典型和常见)②放射性减低区③多发放射性增高区与放射性减低区并存④超级骨显像(骨骼显像异常清晰)⑤孤立性放射性增高影⑥正常影响(假阴性)⑦“闪烁”现象(主要见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6个月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但骨显像病灶呈恶化表现)。

4、急性骨髓炎和软组织蜂窝织炎的鉴别诊断:

急性骨髓炎的骨影像特点是:

1.三时相显像上皆在病骨区有较局限的放射性增高;2.24h内病骨/软组织放射性比值随时间上升;3.疾病早期可出现放射性缺损,是由于局部压力增高使血流降低或血栓形成所致,一般很快转为放射性增高。

蜂窝组织炎骨影像特点为:

①血流相和血池相主要是在软组织内放射性增高,②骨/软组织放射性比值随时间下降。

③延迟相病变处呈较轻的弥漫性放射性增高,或轻度局限性放射增高。

5、骨显像异常图像表现:

1、放射性聚集增高区(热区)2、放射性聚集减低区(冷区)3、超级骨显像(骨骼显影异常清晰)4、骨外软组织病变摄取显像剂所致异常影像5、“闪烁”现象(flare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6、骨三时相显像各时相意义:

血流相:

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和通畅情况。

血池相:

反映软组织的血流分布。

延迟相:

反映局部骨骼的代谢情况

7、双轨征:

慢性肺及胸膜病变可引起肥大性骨关节改变,称肺性骨关节病,成人常见于肺癌患者,儿童常由于肺纤维囊性病。

骨显像表现为四肢长骨皮质放射性增高,呈线性浓聚,称为双轨征。

九、肿瘤显像

1、18F-FDG肿瘤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

18F-FDG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均与葡萄糖类似,在注入体内后,18F-FDG通过与葡萄糖相同的摄取转运机制进入细胞内,而后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成为6-磷酸-18F-FDG,但不能进一步代谢,滞留在细胞内。

细胞对18F-FDG的摄取量与其葡萄糖代谢率成正比,故体内葡萄糖代谢率越高的器官组织摄取18F-FDG越多。

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就是高葡萄糖代谢,故能聚集18F-FDG。

通过PET显像,能定量测定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速率和摄取量,从而准确判断肿瘤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及变化。

临床应用:

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寻找原发病灶;寻找肿瘤转移灶;肿瘤的分期分型;肿瘤转移部位和范围的确定;疗效检测;预后判定。

2、18F-FDG代谢显像的临床应用:

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转移与复发检测,疗效评价等。

②神经、精神疾病以及脑功能的研究,代谢显像能准确了解正常情况下和疾病状态的神经细胞的活动及代谢变化,并可用于研究不同的生理条件刺激下或思维活动状态大脑皮质的代谢情况,是大脑行为研究的重要方法,可谓是一种“活体自显影”。

③研究心肌细胞的活性,可以区别心肌的病变是坏死还是可逆性缺血,为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成败提供重要依据,被认为是判断心肌细胞活性的金标准。

3、放射性核素应用小结:

治疗常用的是32P、89Sr、131I、153Sm、188Re、117Lu;131I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133Xe肺通气显像;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99mTc-MDP骨显像;99mTc-ECD脑灌注显像;99mTc-MAA肺灌注显像;99mTc-RBC肝血池显像;99mTc-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反义显像;131I--邻碘马尿酸钠(131I-OIH)肾图。

十、泌尿系统

1、典型肾图三段的名称及其生理意义:

(1)示踪剂出现段(a段):

静脉注入131I-OIH后,10s左右开始出现的快速上升曲线,此段主要为肾周围血管床(60%),肾内血管床(10%),以及早期到达肾实质(30%)的放射性总和。

(2).示踪剂聚集段(b段):

经a段后曲线斜行上升,经2-4min到达高峰,其斜率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主要提示肾的有效血浆流量及肾小管分泌功能。

(3).示踪剂排泄段(c段):

是曲线的下降部分。

一般前段比较快,后段比较慢,其斜率主要反映131I-OIH随尿液排泄出肾的数量和速度。

由于尿液的流量受有效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此c段反映尿液从肾排出速度及尿路通畅情况。

2、肾动态显像和肾图检查时,病人为什么要适量饮水?

饮水不足机体处于缺水状态,肾脏血浆流量减少,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尿流量减低,正常肾图可表现为排泄缓慢的异常图形。

饮水过量机体处于水负荷状态,肾脏血浆流量增加,影响轻度肾功能障碍的检出。

3、何为利尿试验?

利尿试验是以肾动态显像和肾图对利尿剂的反应来鉴别明显的机械性上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单纯上尿路扩张的方法。

①注射利尿剂后,原滞留于扩张部位的显像剂明显减少,肾图曲线下降明显改善,为非梗阻性单纯上尿路扩张②注射利尿剂后扩张影像和肾图五显著变化,为机械性梗阻。

4、肾动态显像的原理和主要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经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分泌而不被再吸收的显像剂后,启动r照相机或SPECT进行连续动态采集,获得显像剂经腹主动脉、肾动脉灌注,迅速浓聚于肾实质,随尿液逐渐流经肾盏、肾盂、输尿管并进入膀胱的全过程系列影像,并绘出双肾的时间-放射性曲线。

临床应用:

①肾功能的判断②肾血管性病变的诊断③尿路梗阻的诊断④移植肾的监测。

5、肾图的基本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