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2188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docx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

集体备课研讨讲稿

星空心语:

2012年12月28日,泰安市岱岳区东部片区小学集体备课研讨会在岱岳区祝阳镇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岱岳区山口镇中心小学的禹秀丽、范镇中心小学的靳艳丽、祝阳镇中心小学的徐宗星、黄前中心小学的王莹四位老师分别对《语文》、《数学》、《科学》和《品德》四个学科进行了备课辅导,下面是四位老师的辅导讲稿,现推荐给大家分享,并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谈谈语文的集体备课

——在备课中如何落实2011年版的课标理念

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中心小学禹秀丽

集体备课,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是丰富教案内涵、提高教案质量和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途径。

备课,采取的是表格式备课,包括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一、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包括课题、教学总目标、教材解读、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四个部分。

其中,教学总目标涵盖整个单元的知识训练点,要体现三维目标;教材解读要认真、到位,且不可写成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要把握到位;每一课的课时安排可参阅教学用书。

二、课时备课

1、课型:

以五年级为例,课型包括阅读课(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课、回顾拓展(一至四年级为语文园地)、低年级还有识字课。

2、课题要写清第几课,课题名称。

3、教学时间:

要写清共几课时,第几课时。

4、备课一栏要填所在乡镇,整理一栏填写教师的姓名。

5、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课时目标既是上课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师要重视每一课时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体现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

先要关注课程总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课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环环相扣的序列关系以及步步分解落实的系统布局,确定本节课在其中的特定位置。

接下来就要脚踏实地,根据课时条件(总课时分配、一节课时间长短等)和课型(精读课、略读课、选读课等)特点初步确定阅读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要点。

其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在描述知识与能力目标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表现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

常用动词有:

能填写、默写、说出、列举、辨认、识别、认读、复述、理解、体会;会比较、指明、判断、解释、评价、使用、背诵等。

)、行为程度。

第三,要适合学生基础。

目标定位要准,不越位。

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推敲目标的高、低、难、易。

第四,目标要少,不贪多。

6、吃透文本,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7、教学准备。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要简。

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1)导课,这一个环节,可以直入课题,不需要太冗长的铺设。

节省时间,用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一般指重点部分的理解,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

(4)品读赏读,揣摩写法。

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揣摩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

(5)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

“尝试运用”环节是训练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读懂了内容,领悟了表达方法之后,再创境激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

(6)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运用。

(第五步和第六步可以合并为一步)

学会独立创造性使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终极目标。

学生从积累吸收,到尝试运用,再到富有创造性地自主运用,这既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也是言语外化的一个思维训练过程。

温馨提示:

阅读课的备课,一定要有写字指导环节(至少三个字);一定要有语言文字运用的环节。

9、教学板书:

板书要深入浅出、直观形象、鲜明醒目,要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

10、教学反思:

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精彩课例备课展示:

课例一:

三年级语文下册精读课文11、画杨桃课时备课(课件)

课例二:

一年级语文识字课(课件)

(四)几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仅作参考)

略读课文教学基本程序:

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

粗读课文

感知大意

自读自悟

赏析重点

总结提升

迁移运用

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程序:

创设情境

明确话题

自主交流

探究方法

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拓展运用

提升能力

回顾拓展教学基本程序:

整体把握

激趣导入

分块推进

纵横联系

内化吸收

巩固运用

总之,备课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

”备课=集体智慧+个人风格。

集体备课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我相信在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指导下,在我们各学校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中,集体备课一定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28日

新课标下的数学备课

范镇中心小学靳艳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范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被安排做这次培训,感到非常荣幸。

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教数学的经验,结合新课标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解,也是抛砖引玉。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

目前,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该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什么?

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

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

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三句”变为“两句”,原来的“三句话”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是: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

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

我们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课标中提出的: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

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在新课标和理念的指导下备好课,首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认识教材编写特点,了解教材体系,掌握教材知识结构。

结合我们这次活动的备课要求,以山口镇中心小学王平老师的备课为例,我简单说一说。

其课题是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如果题目较长,可以只写知识性内容。

课型为新授课,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课型可分为: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单元矫正课。

教学内容是第19、20、21页和自主练习第1——3题。

共3课时,这是第1课时。

一、目标的确立

目标的确立要有针对性,要包含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部分内容。

我们平时所指的那种单纯的知识属于显性知识,而技能、思想、经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诀窍、思维、意识、信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内容属于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即可以辅助和向导,也可以干扰和冲突,只有显性知识的人会成为书呆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把隐性知识纳入范畴,定位我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升学、做人、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指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面、起核心作用的内容。

它“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

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

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四、教学准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有计划,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找到教学的方向感,才能在教学中有自信,游刃有余。

教学准备主要有:

准备教学目标、准备学生情况、准备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心理、准备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评价。

这里的教学准备主要指准备教学材料,例如:

三角板、挂图、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经过实践与研究,我区形成了小学数学“四段式·九环节”新授课教学模式。

由于空间所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所写内容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教师也要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在祥案的基础上凝练、总结。

过程要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设计及师生的双边活动。

也就是从大处着眼思路,小处着手处理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我们的数学太过远离学生实际,学生觉得数学很神圣,触不可及,太难学了;还有的觉得学数学干什么,没有用,现在都有计算机了,因此失去兴趣。

正是基于这一点,新课程中出现了情境图,让数学回归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纳入课堂教学素材,学生才会有兴趣。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追寻数学内容的源头。

2、自主探究——设计要更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主动性的发挥

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数学既有作为科学的数学又有作为教育的数学的两重性。

作为课堂内容的数学,关注数学作为“成长载体”的教育价值,要努力摆脱学生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不识的教育状态。

学生是本,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自己认知,自己发现,不然你教给学生多少他会还给你多少。

叶圣陶这样说过: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的多精彩,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

3、应用拓展——选取有代表性、有层次性的练习题。

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近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

如果由于备课中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单独写一写练习题的设计。

另外教学过程的备课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准这一节课的本质内容。

举个例子:

除法意义的教学我们都抓住了平均分这一点,其实,除法的本质是减法,不是平均分,平均分只是一种解题技巧;方程的本质是等价,也不是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学阶段是数学本质最多的。

把握数学的实质远比操作重要,这是“本”、“末”的关系,我们不能把技巧当成本质。

如何把握数学本质的切入点,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

还有平时多看一些专业书籍,等往数学高峰。

2、关注学生的起点。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要了解学生学过哪些知识,哪些没有学过也会,这样我们教学起来才不至于南辕北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六、复备

教学过程旁边是复备一栏。

集体备课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也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

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通过在集体备课中的圈圈、点点、画画、写写,复备出适合自己的课,质量更高的课。

大家可以看个例子。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体现一节课的重点。

八、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教学反思”应有这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成功的例子、不足的原因、改进的设想、再实践的认识,特别要写上“教的空白点”——也就是从学生答问、学习失利出现的“学的空白点”,觉察出教师“教的空白点”,以进一步改进和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了课后备课,才算完成了备课工作的全过程。

有句话说:

功夫用在课下。

要想课上得轻松、愉快,我们就需要平时的付出,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发现。

只有我们的课备好了,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28日

把握“一个核心”践行“四个来回”

——小学科学备课的探索与尝试徐宗星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在当前打造高效课堂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的新课程下,对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小学科学来说,教师的有效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核心:

以生为本,围绕学生“如何学”开展备课

我们今天倡导的科学探究的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转换角色,变“教育者’为“学习者”,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以学生的身份来考量和选择教学方法、实验材料,设计教学环节和相关实验,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和完成实践作业等,这种背景下的备课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才会由“传授者“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指导才会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会扎实有效,高效课堂才会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

“四个来回”: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备课思路

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

单元切块构建知识网络

把握“两点一线”,落实从“做中学”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备课思路

课程标准对科学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作了具体的阐述,只有我们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才能深刻领会“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等基本理念;才能明确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切近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才能明确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到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种解释,以得出结论为止,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知识这一学习过程。

总之,只有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才能深刻理解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才会避免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老路。

二、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

(一)灵活处理教材,合理调整内容

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范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基础性文本。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标准,使用教材时要做到对教材既不神化,又不泛化。

比如,教学“吸热和散热”时,教材安排的是分组实验:

用酒精灯同时加热等量的油和水,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我们完全可以用演示实验代替,而让学生分组做钢尺和塑料尺吸热和散热性的实验,用“烧杯加热水”代替酒精灯,用钢尺和塑料尺代替油和水,特别对一些实验设施薄弱的学校,类似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为简便易行。

(二)做好活动准备是有效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1、科学探究材料的准备

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

如教学“纸”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有光滑的,也有粗糙的;有软的,也有硬的;有吸水性强的,也有吸水性弱的;有透明的,也有不透明的。

这些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着纸的特性。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对比试验、交流探讨等形式自然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纸,形成了对生活中纸的整体认识,为下一步按照纸的不同特性分类做好了铺垫。

只有充足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创造性的展开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准备要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做准备。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在课前把上课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

例如,在讲“塑料”一课时,塑料的特点是通过与金属、玻璃、木材、陶瓷等制品的对比实验中揭示出来的,课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各种材质的杯子、玩具等。

如果课前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准备不加指导,学生必定只会把各种塑料制品带进教室,对探究活动的开展于事无补,相反,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对活动准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己做准备,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准备及时评价与总结,增强学生准备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进行活动准备。

3、让探究活动更具灵活性,提高实效性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时,教材要求孩子们走出教室,真正亲近大树并制作书皮拓片,怎样让学生体验制作拓片的过程呢?

我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没有组织学生到室外拓印树皮,而是每个小组发五枚硬币,以硬币代替树皮,让学生体验制作拓片的过程,而把真正制作树皮拓片留为课后探究,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让孩子们进行了充分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叶和花》时,安排在四月份谷雨前后。

这时节桃树、野菜已经开花,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到田野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叶,学生通过观察,解剖真实的桃花,了解花的构造,叶的形态,茎的种类,亲身经历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单元切块,构建知识网络

《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学科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

“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等,更为关注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四年级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然后层层深入,依次揭示空气的性质、成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怎样净化空气等,同时穿插空气与水的相同与不同,风的形成等,既复习了旧知,同时为后单元“对流”的概念、降水的形成乃至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污染又做了铺垫,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渗透了环境与生命教育。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对每一单元的知识了然于胸,构建起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在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学生得到的是“知识树”,而不是零散的树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四、把握“两点一线”,落实从“做中学”

如果说单元备课是一张张网,那么课时备课就是构成网的的一个个结,一条条线,是教师备课的着力点。

从教法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重难点的突破到探究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心血。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把握“两点一线”,落实从“做中学”。

“两点”即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一线”是指每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科学道理,即“是什么?

”、“为什么?

”、“怎样做?

”而“两点一线”得以落实的关键在一个“做”字,要通过课前材料的准备,教材的适度调整,课上探究活动的开展,课下实践作业的设置等几个环节付诸实现。

2012年12月28日

东部片区小学《品德》备课标准分析与解读

黄前镇中心小学王莹

各乡镇相关品德教师,根据东部片区教研领导小组分配的下学期所承担《品德与社会(生活)》备课任务,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并由教研组统一整理后,再发至各乡镇,供片区相关品德任课教师使用。

一、品德课的性质、目标、特点、类型、思路

性质: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表明课程的生活属性。

目标:

是当代新型公民的素养养成,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呈现形态:

是“活动型”,要体现实施方式的属性。

类型:

是“综合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常识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特点:

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区域性,强调视野的拓展,重视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

点面结合(引领儿童逐步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即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

二、单元备课的操作

附件一:

单元备课(模板)

课题

此处填写本单元的主题。

此处填写新课标对本单元各课时的教学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

此处填写教师根据自己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新课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及教法的分析。

重点

难点

此处填写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此处填写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本单元内容时,具体的课时安排及课时划分。

三、课时备课的操作。

附件二:

品德课时备课模板

课型

课题

教学时间

共课时第课时

备课

填乡镇

整理

填教师

教学

目标

此处填写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实际性,具体性,层次性,可行性。

教学

重点

备课教师要深挖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要准确。

教学

难点

同上

教学

准备

结合本课时的具体需要填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复备

教学过程主要指教师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思路的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要注意:

一、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而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如何最有效的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正确方法、养成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

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更显出了其特点,要更多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

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它更是关于教学的说明,即教学设计在于重点要说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

圈圈

画画

删删

补补

改改

 

教学过程

复备

二、要以学生为主体,走进学生的心灵。

备课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课本为依据,以人为本。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有目的,有效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