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090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整合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单元整合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单元整合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单元整合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单元整合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整合教案1.docx

《单元整合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整合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整合教案1.docx

单元整合教案1

 

“圆”单元整合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教科书教学

第1课时圆的认识(基础探究)

一、认识圆,探究各部分名称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2、画圆。

(1)利用图钉、细线、铅笔画圆。

(2)利用圆规画圆。

3、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

圆心、半径、直径。

【设计说明:

把画圆环节提到前面,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会圆,也为后面探究圆的特征打下基础。

二、探究圆的特征

1、提出问题。

师:

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在同圆或等圆中,它们本身之间和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o.r

d

2、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对折、测量等活动)

3、全班汇报交流发现。

圆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半径;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说明: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取新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利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习第4题,画在练习本上,同桌互相检查。

【设计说明:

有效巩固所学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第2课时探究圆的周长(深化探究)

一、圆的周长再认识。

师:

同学们都阅读预习过了,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先有圆的周长还是先有圆周率?

生1:

周长,因为周长是通过圆周率计算出来的。

生2:

圆周率,因为圆周率是古人利用周长和直径计算出来的。

师:

看来有些同学阅读预习做得不认真,下面重新阅读课本,读完再讨论交流。

师生最后达成共识:

古人经过大量的测量,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就叫做圆周率。

从而才有了圆的周长公式——C=∏d或C=2∏r。

二、重新验证并得出结论。

师:

虽然我们通过阅读预习知道了结论,但是老师还是希望大家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测量计算,验证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组内合作探究,验证发现。

三、拓展提升。

师:

如果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如何去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呢?

d=C÷∏r=C÷∏÷2

师: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

【设计说明:

讨论先有周长还是先有圆周率,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通过拓展提升,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第3课时探究圆的面积(深化探究)

一、圆的面积再认识

师:

圆这个图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

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直线段围成的,而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师:

怎样求圆这个曲线图形的面积呢?

师提示:

联系一下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用到了数学的什么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

二、尝试探究圆的面积。

(1)明确探究思路:

先将圆转化为已知图形,再求面积。

(2)探究过程:

1通过对折将圆分成四个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理由:

扇形和三角形很接近。

师指出缺点:

能不能让扇形和三角形更接近一些呢?

2可以将圆八等份,拼成的图形就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3教师继续引导学生:

如果再继续分,分成的每一个小扇形与三角形会怎样?

拼成的图形又会怎样?

引导学生继续折。

(极限思想)

小扇形越来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三、课件演示,推到公式。

师: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什么?

宽相当于什么?

生思考发现:

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即长=C/2。

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即宽=r。

而C=2∏r,所以C/2=∏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所以圆的面积=∏r×r。

字母表示:

S=∏r

【设计说明:

通过探究,学生会产生很有价值的思路。

即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最终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弥补操作与想象的不足,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想象的过程”。

充分地体现了“极限思想”。

第4课时整理与复习(应用探究)

1、课前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知识。

2、课堂汇报

1、师: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用到了哪些方法?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2、教师带领学生整理知识点。

(1)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

直径

识圆半径

轴对称

圆的周长c=∏dc=2∏rd=c÷∏r=c÷∏÷2

半圆的周长=半周+直径

圆的面积s=∏r

半圆面积=∏r

÷2

 

(2)动手操作,整理总结。

按要求画图。

要求:

1、半径是2.5厘米。

2、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画出一条对称轴。

(3)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师: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总结提升。

三、归纳总结。

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时,是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得出:

C=πd或C=2πr。

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是用“化圆为方”的方法,得出S=πr

师:

对于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还用什么地方想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4、练习。

1、根据条件求周长和面积

r=2厘米c=?

d=10厘米s=?

C=25.12ms=?

2、练习册第10页

 

第5课时解决问题(应用探究)

一、解决问题。

课文第60页第4题、第7题。

课文第61页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课文第65页第1题、第5题。

课文第67页第12题、第12题。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

学完新知识后,通过做题对其加以巩固,通过交流做法,达到补充知识和统一格式的目的。

二、拓展提升。

(1)师:

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仅仅是圆这一部分最基础的东西。

还有其他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比如求半圆的周长,求一些复杂的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全面的思考问题。

例:

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单位:

厘米)

10厘米

8厘米

(2)写一篇关于圆的学习日记,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过程(图文并茂)

【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短时间内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很多,通过回顾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梳理:

通过总结提升,对知识点进行升华;通过拓展,开拓学生的思路。

 

第二板块:

趣味阅读

圆的拓展阅读

阅读内容

材料一:

割圆高手

大雄乘坐机器猫的时光机回到了古代。

刚下时光机,他就觉得肚子非常饿,就随便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向主人要点食物填饱肚子。

这家的主人正好是著名的大数学家刘徽。

刘徽看了看大雄,说:

“我请你吃大饼吧。

”说完走进厨房,从里面取出一摞大饼,这些大饼都非常大,非常圆。

大雄刚想伸手去拿大饼,刘徽拦住说:

“慢,这样拿起来就吃多没意思啊。

大雄把手缩回去,咽了一下口水问:

“怎么吃饼才有意思啊?

刘徽用刀在第一张饼中切出一个内接正六边形(也就是说在圆里切出一个最大的正六边形来),然后把切下来的6小条弓形饼递给了大雄,说:

“吃吧!

”大雄接过来,两口就吃完了。

大雄说:

“还想吃!

“咱们切第二个饼。

”刘徽这次在圆饼上切出一个圆内接正十二边形,他把切下来的12条又细又短的弓形小饼递给大雄,说:

“吃吧!

“啊!

就这么点儿啊?

”大雄一口就吞了下去。

刘徽说:

“够不够吃啊?

不够我再切第三张饼。

“别切了,别切了。

”大雄赶忙拦住他说:

“您这一次肯定要切一个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切下来24条小弓形,恐怕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哈哈!

”刘徽笑着说,“娃娃,你从我切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大雄捂着后脑勺想了想说:

“正多边形的边书越多,切下来的饼越少。

“对极了!

”刘徽高兴地说,“我就用每次边数加倍的方法,算出了圆周率等于3.14。

“3.14?

书上说把3.14叫做圆周率,就是纪念您的伟大成就啊!

您不但饼切得好,更是割圆高手啊!

”大雄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材料二:

找圆心

蓝精灵画了一个圆,可是找不到圆心了。

手里又没有量角器和画圆用的工具,只有一根直尺。

后来他用白纸裁了一个长方形,他利用这个边长大于直径的长方形,竟很方便地找到了圆心。

你知道蓝精灵是怎么做的吗?

阅读指导

1、材料一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研究圆周率的方法:

割圆术。

通过阅读材料回答:

①刘徽共切了几次大饼?

②用什么做依据来切的?

③大雄为什么拦住刘徽不让他切了呢?

④通过刘徽切饼,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2、材料二中,蓝精灵寻找圆心的方法,你能找到吗?

自己尝试找一找。

活动设计

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并将感兴趣的知识点做好标记。

2、根据教师指导,分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将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第三板块: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篮球场

活动目标

1、走近篮球场,对篮球场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对篮球场做更细致的剖析。

3、让数学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活动准备

卷尺、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

篮球场

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活动的篮球场。

你平时打篮球的时候有没有细心观察过篮球场呢?

比如说场地是什么形状的?

里面都有哪些图形?

它们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这节活动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篮球场。

2、篮球场的规格介绍

 

三、实践体验

师:

下面分小组观察。

要求:

小组长先带领组员观察讨论。

小组长分配好任务,测量并做好记录。

(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集合汇报:

意见不统一的,教师带领学生重新测量。

整个场地是一个大长方形,长28米,宽15米。

以中线为界,又分为两个小长方形;场内有一个圆——中圆,四个半圆——两个三分圈、两个罚球圈,两个等腰梯形——三秒区。

四、解决问题

师: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计算一下我们找到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尤其是半圆和圆的周长和面积。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五、表达交流

师: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被我们忽略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会发现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的。

下面就开动脑筋寻找一下我们身边的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