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704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作文

纳西族作文

【篇一:

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作文】】

一米阳光组合

美丽的丽江古城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丽江古城。

我是今天的导游员,大家叫我王导就行了。

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对我讲。

大家是不是第一次到丽江来啊?

好,我们现在就去揭开丽江神秘的面纱。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

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

其实啊,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游客们跟紧了,进入城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形式有廊桥、石板桥、木板桥等。

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等等,映雪桥的说法,就是从大石桥传来的。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

四方街。

跟我走,看!

这条四方街如蛛网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

你们发现了吗?

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踩一踩就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

游客们,丽江古城还有一个特别习俗,那就是放河灯。

放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使家人在今后日子里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听了这一个传说,赶快放一盏河灯许一个心愿吧。

游客们,你们累了吗?

让我带你们去客栈逛逛吧!

来尝尝丽江古城的特色小吃——鸡豆凉粉,还有猪膘肉、腊排骨和纳西烤鱼等等等等,说的大家都馋了吧,那就开吃吧!

游客们,丽江古城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会喜欢这些,欢迎下次再来。

第1页共1页

【篇二:

纳西族教育史】

纳西族教育的历史研究

摘要

纳西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拥有同样悠久的教育史。

从春秋时期一直到现在,一共几千年的时间按,纳西族的教育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东巴教育是纳西族跨越时代的最优纳西本民族特色的教育。

此外还有寺庙教育等。

纳西族最大的特点是她有自己的古老的象形文字,有用这种文字写成的纳西经典——《东巴经》,而且在今天,这种文字还活着,纳西的智者——东巴,还在用它举行法事,为人民解决一些问题。

经过长久的时间,这样的文字仍然能保存下来,并沿用至今而没有被汉文化同化,不可谓不是纳西族教育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纳西族,教育,东巴,丽江

引言

纳西族作文么古羌族的一支,公元前7世纪脱离众羌南徙,开始新民族的形成,纳西族教育的历史和纳西族的历史一样悠久。

本文通过纳西族形成后开始到现在的教育的研究,来了解纳西族教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纳西族的学校教育起步比较晚,比中原地区晚两千年有余,而今天,纳西族的文盲率比汉族还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解雇有呢?

研究纳西族的教育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两。

东巴教育在纳西族的教育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纳西族,历史上曾被叫做摩沙、摩娑、麼些、么些蛮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厂里后,改称纳西族。

本文主要通过纳西族教育的历史来研究丽江的纳西族的教育。

正文

春秋、隋唐时期,在纳西族历史上可以叫做远古时期,在这个时期,少年在老一辈的指点下熟悉房门牛羊、制作生产工具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远古的纳西族教育包括衣食住行、婚姻、伦理、等各方面的教育。

这个时期,纳西族的宗教东巴教的雏形已经形成。

已经有了青年礼教育,在满12周岁的儿童在正月初一举行成年礼。

古代纳西族比较系统的、有文字的教育大概始于隋朝。

从隋朝到雍正改土归流,大约1100年的纳西族社会基本上是奴隶制社会。

改土归流后,流官知府杨馝才彻底废除奴隶制。

这段时期的教育主要有东巴教育、寺庙教育、木氏土司家族的教育和社会教育四类。

其中,寺庙教育起步较晚,唐朝才有寺庙;木氏土司家族的教育属于统治阶级的教育。

纳西族与其他民族的最大区别就是纳西族至今仍有人使用本民族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

用来书写纳西族的经典——《东巴经》。

掌握《东巴经》和东巴文的人被称为“东巴”。

据考证,东巴文创于隋朝或更早一点,因此,纳西族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教育应该就是东巴教育。

东巴教育是纳西族跨越时代的最具有纳西族特色的教育,它起于东巴文化的创始是,一直延续到今天。

东巴教育分为两类:

培养新东巴的教育和东巴对纳西族民众的教育。

每一个纳西族的男性同胞都有同等的资格接受学习成为东巴,不问智力、家庭出生等,他们可以找一个老东巴学习成为新一代的东巴。

东巴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在纳西族的教育上来说是内容最丰富的教育。

大致有:

1、学习《东巴经》。

2、学习音乐、舞蹈。

3、学习绘画。

4、学习扎草人、草马等,法事上要用。

5、学习做木偶,捏酥油花、面偶等酥油制品。

6、学习所有作法事的程序、礼仪等。

7、学习造纸、造颜料、墨水等。

8、学习制作、使用各种道具和法器。

要学会以上各项,一是需要时间,二是要智力,还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虽然说东巴在收学生时是没有具体的要求,但实际上还是要学生家庭经济允许才有可能学习成为东巴的。

投学的学徒,拜东巴为师,没有专门的礼节,从小就开始,白天在东巴家,晚上就在灯下学习《东巴经》。

教学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一个东巴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还必须到中甸的白地去向当地的大东巴学习一段时间,因为最早的一个大东巴丁巴什罗晚年在这里活动,并死在白地。

东巴在做法事时,也是在进行一种教育,即对人民的教育。

这种教育可以算作是社会教育的一种,但它是用《东巴经》进行的,是具有纳西民族特色的一种民族教育。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纳西族,使用的是纳西语,在还没有寺庙的时候,它是唯一有系统内容的教育,其影响的广泛在后来有了寺庙的时候,也是最大的。

这种教育的内容有:

1、历史教育。

2、地理教育。

3、民族团结教育。

4、道德教育。

包括理想教育、团结互助教育、说话要讲信用、伦理教育、孝敬父母教育等。

5、自然知识教育。

6、学习长辈。

7、东巴的作用与如何让对待东巴。

8、如何准备祭祀。

9、哲学思想。

10、美育。

11、生产知识。

12、文学教育。

13、医药卫生教育。

14婚姻、恋爱自由的教育。

15、性教育。

在一年多次的东巴活动中,好奇的人们一次次。

一年年地反复学习、观看,自然而然地久学到了许多只适合,同时,信仰也慢慢地深入骨髓。

在丽江,寺庙教育也是兴起得比较早的一种教育。

从唐朝、宋朝到元朝,寺庙教育集中在北岳庙、普得坛、月均坛和羡陶坛。

从四个寺庙的所属来看,当时寺庙教育也表现出了阶级分别。

作为统治者的木氏土司及家族有其自己的寺庙,老百姓另有其他寺庙。

明朝时,有余丽江与外界的往来增多,外地到丽江军民府的人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同时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各种寺庙祠堂大量建立。

寺庙教育达到极大的发展,对人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寺庙教育的内容也大大的丰富了。

一些新的内容——儒、佛、道的内容的进入,说明中原和西藏文化的出入和纳西族对汉藏文化的接受,同时也是民族融合的开始。

从寺庙的分布来看,寺庙教育已经相当普及,连离城600里的地方也有了寺庙,表明纳西族的子民在向更大的范围扩展。

清朝时候,寺庙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新建的四面有数十座,其中不仅有官府修建的,还不乏普通老百姓集资修建的。

改土归流后的寺庙教育比明朝时期的规模大大地扩展了,到处都是寺庙,到处都有寺庙教育。

虽然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的一次打毁坏,但其复兴的速度也是极快。

尤其是光绪期间的大建设,官府在建、土绅在建、百姓也在建,还有三者联合在建、喇嘛也在建,真有点全民动员的味道。

从内容上看,藏、汉文化的影响也大大加强了。

藏传佛教的七大寺,很文化的武侯祠、文昌宫、关帝庙、娘娘寺等也深入人心了。

特别是孔子的影响加强了。

这些寺庙的修建盛况和人们去寺庙的情况是教育的盛况,同

时又是教育的成果。

木氏土司接受汉教育的起始,估计是在元朝,在开始的时候还很艰难,因为纳西族生活的地区没有掌握汉文化比较多的人。

好在离丽江仅40公里的鹤庆,1271年即建有官学,木氏土司未来路让组人能得到汉文化的教育,派其后代到鹤庆的官学学习学成回来的人又成了其他人的教师。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搞好家族的教育,土知府木公于明嘉靖七年(1528),在黄山建立“木氏勋祠”,并作了《木氏勋祠自记》。

在木公——木增之间,为了搞好家族的教育,木氏土司在黄山脚下见了藏书楼,取名为“万卷楼“,内藏各处收来的图书,并将其间所作的诗集藏于此处。

万卷楼不仅是藏书楼,也是一个学习的场所。

木氏土司家族的教育,开了汉文化在,丽江纳西族中传播的先河,同时,也出了不少有学问的人才。

如:

木公、木高、木东、木旺、木青、木增,人称“木氏六公”。

木氏土司家族的汉语教育,尤其是在初期,老师的来源是一个大问题。

木氏土司一方面送子道鹤庆学习,学成回来的即为教师,另一方面主要是请客居在丽江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人教,遇到有名的人,木氏土司主动去请来教学。

如敖毓元、唐泰、杨运升、李万全,最出名的当属徐霞客。

唐朝到清朝时期,纳西族社会党社会教育非常丰富,有政府组织的移风易俗教育、生产教育、鼓励和促进学习的教育、道德教育等。

在民间,有祭天教育、音乐舞蹈教育、医学教育和自然保护教育等。

改土归流后,流官们都很重视移风易俗的教育,知府杨馝认为,陋习不除,其危害馝土匪严重,于是提出以下改革:

首先是请出木氏土司的苟派,让人们知道这是不合理的;其次将庄园里的500万户奴隶全部解放;再次,开始赶个葬俗,将原先火葬的习俗改为土葬,还有改服饰,把原来原始的服饰改为长袍马褂。

当时的了丽江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为了发展里讲的经济,叫人民种稻。

教制革,丽江多牛羊美因茨皮毛也多,于是管学宣从陕西请来师傅教制皮毛的工艺。

忠孝节义的教育及儒家思想的教育,这些教育早先就有,在流官到丽江后则更是强调其发展。

至今丽江仍有“忠义”牌坊。

纳西族的祭天活动是最古老的活动,起源估计与东巴教同时。

这种活动用来教育下一代,团结民族具有更大的效力。

在丽江纳西族的音乐舞蹈教育和其他民族一样,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也有受中央政府影响而形成的成分。

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教育包括:

东巴音乐舞蹈,主要是老东巴带徒弟是进行的,还有在东巴做法事时,老白向从中自然而然接受到的教育;葫芦笙;里尔吧、皇经洞经音乐,这是现在闻名于世的“纳西古乐”了;其他音乐舞蹈教育。

在丽江,纳西族的医学教育起源估计是东巴在给人治病时给弟子的点滴指点。

后来到明朝初。

木氏土司请来杨辉做家庭医生,它的医术在家里代代相传,当时的纳西族人民不能理解其医术,因而并没有在民间教育。

直到杨辉的第十代杨成初,人们才相信医药。

他高明的医术,吸引许多人来拜他学医,师傅带徒弟式的医学教育才开始了。

在丽江,有余地理位置偏远,由政府办的学校教育开始得非常晚。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孔子的后裔孔兴询任丽江府流官通判,他对当地文化习俗的落后十分感叹,就大力请求上司在丽江建立学校,以改变落后面貌,建办了丽江府学。

标志着丽江官学的开端。

改土归流后,第一任知府杨馝在教授万咸燕的协助下,建办了“雪山书院”,后来继任的知府也很重视教育,使官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府学,由于学生很少,又因教师难得,所以只有一个教师,一个训导。

教师负责教学,训导负责管理。

教师人数虽少,但要求很高,不是认识几个字就可以充数的,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教授,都是巨人和进士。

在丽江,书院的兴建,比起府学稍晚。

康熙四十九年(1710),丽江的第一所书院——玉河书院建成,后来又建成了天鸡书院,知道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兴办学校,雪山书院

改办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天鸡书院废除。

在丽江,书院是纳西族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所,在扩大教育,传播汉文化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光绪年间,是丽江纳西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旧学的教育发展更加广泛深入;二是从半旧学转到办新学。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到丽江上任的重负彭继志,主张变法,拥护新政,创办了丽江府中学堂(后称省立第三中)、师范学堂、实业学校、丽江府高等小学堂等。

这些学校的校长,一般由有一定学识的纳西人担任,也聘请汉族、白族的名师任教。

在丽江,学前教育的兴起比中、小学教育都晚、知道1943年,杨超然先生在丽江开创了第一所幼儿园——黄山幼儿园,这是一个设备良好、在当时可以说是高水平的幼稚园。

教学内容包括手工课、劳动、园艺、饲养课、卫生课等。

民国期间,丽江的小学发展很快,清政府的垮台在丽江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别是小学教育。

1923年,丽江开始奉命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到1930年开始六年制义务教育。

辛亥革命后,丽江府小学堂归并大理,于是用原丽江府中学堂的经费办了一所方属联合中学,招收在丽江、鹤庆、剑川、中甸、兰坪的学生。

学校实行日本式军事管理。

民国时期,纳西族的师范教育在清末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建起师范学校。

此外还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留学。

民国时期,东巴教育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上,还兴起了学校教育,条件更好了。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成为大后方,国内有些名牌大学迁到昆明、大理等。

一些纳西族学生到这些学校学习深造,同时也有不少西南联合大学等校的毕业生到丽江的中学任教,从而使丽江的教育事业繁荣起来,除原有的丽江中学,各中心小学外增设国立丽江师范学校,县立丽江中学和私立幼稚园。

1949年7月丽江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整顿和充实教师队伍,所有小学马上复课;几所中等学校进行整顿后,合并入丽江人民中学。

1949年以后,有余政治运动频繁,一些教师淘汰了,新增加了一些政治条件好的教师。

1957年的反右派活动,许多丽江中学、丽江师范的老师、学生被打成右派。

在“文革”中,更是有许多uren遭到迫害,丽江的教育一时间陷入低谷,知道1970年,师范恢复招生,但废除考试入学,改为推荐入学,学生文化程度大大降低。

1958年10月,丽江专区医院附属卫生学校创办,后称丽江卫生学校。

1940年,开办农业学校,几经波折,到1969奶奶,农校解散,到1976年友恢复。

1979年创办丽江地区财贸学校,招收初中生,学制3年。

1977年,丽江地区中学半期了师范专科班,高等教育又一次兴起。

建国后,宗教教育因为种种政治原因衰落了,特别是在“文革”中,可以说是没有了,“文革”结束后,渐渐有所发展,但已经大不如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后,丽江的扫盲教育进行得较好,50年代还建立了一个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文革”期间,扫盲教育停滞,直到80年代初,扫盲教育才重新被重视。

到如今,纳西族的文盲率在全国少数民族中算是极低的了。

结语

讨。

参考文献

1.周谊:

《纳西族教育史》,云南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国文:

《东巴文化与纳西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3.吴雄武:

《纳西族哲学思想史论集》,民族出版社,1990

4.杨福全:

《纳西文化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白庚胜、和自兴主编,和志武著:

《纳西学论集》,民族出版社,2007

6.和即仁:

《纳汉会话》,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7.谢启晃:

《中国民族教育史纲》,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8.尤中:

《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

9.《东巴文化论丛》

(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编,1991

10.和志武:

《纳西语基础语法》,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

11.马寅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中国青少年出版社

【篇三:

神奇而美丽的纳西族文字艺术】

神奇而美丽的纳西族文字艺术

1、东巴文的历史及由来

纳西族的特有宗是教东巴教。

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而此次考察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记载着纳西族历史与文化的东巴文字。

东巴文,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

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

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

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东巴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法国学者巴克是最早研究东巴文化的外国学者,他在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中,介绍了他在丽江搜集到的370个东巴象形文字。

美国学者洛克编有《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两卷,也对收集研究东巴文字作了贡献。

中国学者李霖灿编著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方国瑜编撰、和志武参订的《纳西象形文字谱》等,代表着东巴文字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2、东巴文字在现今社会的适用

2005年,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开始进行东巴文国际标准化工作,系统整理东巴文的书写、语音和语义等。

但在同年贵州省第二次乡村旅游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提出由于过度商业开发,东巴文正面临灭绝境地。

因此,保护东巴文化的行动在丽江古城等重点旅游地区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众多的商家开始将东巴文字作为店铺装饰以及吸引游客的一种方式,并将东巴文字开发成为不同的旅游产品,便于东巴文化的推广流传。

与此同时,东巴文化的装饰性、艺术化的升华也在丽江古城的不同方便开始展现。

3、东巴文字在丽江古城的普遍使用

如今的丽江古城,为了加大对东巴文字的保护及传播,综合古城内老人对汉字识别困难的原因,所有的有文字出现的地方基本上由汉字、英文、东巴文组成。

一来加强了旅游区的文化艺术氛围,同时强化了东巴文化的交流。

4、东巴文对联

丽江古城较多的客栈以及商铺门口都挂上了东巴文字的对联,同样也是问了加强当地的文化氛围。

在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门面的中装饰美化。

5、东巴文字在户外的装饰用纹样

6、书写着东巴文的传统东巴纸等相关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7、东巴文对设计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巴文化中的色彩崇拜、绘画、象形文字、东巴纸等元素越来越被现代人所认知和接受。

东巴文化则给设计师提供了很多可鉴的素材,东巴文化的神秘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作为设计师不仅要做优秀的设计,

更要挖掘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更好的发扬光大。

而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古老象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文总的来说没有脱离图画的范畴,就东巴文中图画文字部分本身,可以说它既是图画又是文字,在书写和绘画时候有很大的自由。

从某种角度讲,丽江市一些典型的旅游符号和纪念品设计中的图案与装饰是东巴象形文字的再生与发展。

这种再生不是表面上的文化倒退,而是人类沟通方式的返璞归真。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丽江古城内的一个较大的集制作与销售一身的染织品商店内,商家利用现代设计将东巴文进行装饰化,并用传统的蜡染工艺制作成的布艺,完美的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不仅仅达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播要求,还是东巴文字在艺术方面的一次升华。

纳西族东巴文所变形产生的东巴画用在布艺上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同时与东巴文一样有代表性的东巴画中有许多关于自然形态的描绘。

将东巴画在不同的设计领域对其纹样进行设计创意,不但能获得一定形式的美感,也能将具有民族风格的设计工艺品传递给更多的人。

从现代的标志理论中可以知道,一个好的图案标志有具象性、抽象性、简洁性、联想性、象征性等特点,并且所设计出来的标志对受众的直观接受能力需要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早在数千年前的东巴象形文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被人们所接受并予以使用。

当时的纳西族人及东巴们按着本体文化生活的需要,创造并绘画出上千个单字,当中有的代表一事一物的意思,有的表示一段故事还有合并应用的情况。

在没有学术理论依据,也没有良好的绘图制作训练的情况下,他们纯粹依照人的想象力,以及对大自然的认知和日、月、星、辰的启示,从创造出一套当时社会需要的符号图案——图画象形文字。

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活着,老东巴们和一些研究人员仍能对其书写朗诵,令世人惊讶,也成为人类古代生活的活字典。

东巴文字与设计的结合发展至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丽江旅游文化形象的设计与发展。

对于现代化的旅游城市丽江,在一定程度上东巴文字已经成为了丽江市的旅游形象以及品牌之一,利用东巴文字所设计的丽江旅游标志在丽江市都随处可见。

事实证明,东巴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对他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其对现代社会实际价值的挖掘,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设计中与时俱进,才能体现将传统文化变活的意义。

只有将东巴文化的各个方面的艺术形式应用到设计领域之中,东巴文化才不至于静静的驻足在博物馆及研究所内,在利用东巴文化进行设计的同时,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情节的传递,是对纳西东巴文化做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