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112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docx

葛武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实施方案

盐城市葛武小学

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规划实施方案

为积极响应区政府提出的“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行动计划,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根据《盐都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学校“四名”工程行动计划》和《盐都区教育局关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校教师队伍数量和学历达标情况:

学校共有教职工93名,专任教师66名。

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占62.4%,其中13名教师已取得本科学历,占14.1%。

2、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①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向着年轻化、专业化发展。

从年龄结构看,教师中35岁以下38人、36--45周岁20人、46周岁以上8人,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7.6%、30.3%和12.1%。

从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学历已经达到87.9%;学历合格率100%。

从职称比例结构看,现在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30名,小学一级教师24名,分别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1%、45.5%、36.4%。

学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很大,中高级职称逐年上升。

从学科结构看,逐步趋向合理化。

现在学校语文、数学、英语数量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但是品德、英语、体育、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的专职教师没有配足。

②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学校现有1名市级教坛新秀、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教学能手、2名区级教坛新秀、18名校级教学骨干、8名区级名师培养对象。

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①从整体素质看,由于本校大部分教师长期在村小工作,流动性不大,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还需要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还不多,还不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②从教师的年龄层次看,由于青年教师的迅速增加,近五年内老教师将有8名退休,从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各方面看,应该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③从教师的学科结构看,虽然正向着专业分布合理的方向发展,但以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衡量,如何提高各学科专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是很迫切的任务。

④从教研组活动质量看,活动内容单一,研究氛围不浓厚,务虚的多,务实的少,提高教研组活动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教师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四名”工程行动计划》为载体,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数量适当、学科合理、结构优化、实绩卓著的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名师队伍。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五年期间,通过对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考核,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推进有效教学和有效管理,着力构建“三学一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具体目标:

(1)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爱与责任”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富有童心、母爱、智慧和积极的团队精神的教师群体。

(2)精心打造能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胜任新课程教学的青年教师梯队,使全校教师具有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和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高效率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确保全校教师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中全部合格,优秀率达30%。

(3)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倡导能者多劳,按劳取酬,实行“课时金和效益奖”的分配制度;根据工作业绩,采取“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办法,促使教师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4)学历达标。

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参加本科、研究生学历进修,力争2012年50%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要求。

(5)学科配套。

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10—20人,各学科高、中级职称合理,高级职称教师达到5—10%,学科年龄符合老、中、青的特点。

(6)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积极构筑适应教师需求的融“教、研、训”于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使60%的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完成一项市级课题、三项区级课题研究工作。

(7)按质按量完成师训任务,全体教师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需要,能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现代化、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8)进一步调整教师的学科结构比例,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引进或内部调整品德、外语、体育、科学、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建立一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9)高质量做好区、校二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竭力推出1~2名市级名师,10~20名有个性、有风格、有成就的区级骨干教师,力争8~10名既秉承传统教育精华、又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教育规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10)推行学科教师首席制,设立名师工作室。

四、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重点是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培训内容为多媒体电脑技术、网络与教学、电子表格与教学、电脑幻灯片制作与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与教学、优秀教学软件应用等。

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有关规定,对全校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到2012年左右50%以上的教师取得中级以上证书,到2014年80%的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

3、新课程培训:

包括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

通识培训在学校组织集中专题培训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

各教研组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

学科培训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法。

学习书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走进新课程》、《聚焦新课程》、《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8册)》、《新课程教学案例》、《新课程调整意见》等。

4、“青蓝结队”工程建设:

继续搞好“师徒结队”活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努力为新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学校将与新教师签订“教科研项目责任书”,责任书包含的内容与新教师手册内容一致,并与考核挂钩,以此促进新教师逐步完善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学校还将定期举办新教师个人成果博览活动,通过设立新教师个人成果展示栏,展示个人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提倡苦练基本功,展示个人的风采,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新局面。

5、骨干教师培养:

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建设好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是师资建设的重点,也是校本自培的重点。

五年期间,以区“名在名师”培养工程为契机,加快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引导教师走“学校骨干教师——区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发展之路。

(1)“名师工程”建设:

办学水平的提升必须要有一批“名师”的带领。

五年期间要至力“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出一批区内或片内有名的“知名”教师。

a.“名师工程”人员的认定,由教研组推荐,行政讨论确定,校长聘请。

“名师工程”人员实行年度考核,对不能承担“名师”职责的人员,可解除聘请。

b.“名师工程”人员是学校某项专业工作的带头人,在学校教育教学等某项工作中起领先作用,并具有较高权威。

c.“名师工程”人员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的思想和新、广的专业信息指导本专业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挤身于区先进行列。

d.设立“名师工作室”:

根据人员认定“名师工作室”,确定学科首席教师。

e.“名师工程”人员五年内必须主持区级、市级或省级课题研究,每年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参加区级以上论文评选获奖三篇以上,指导1--2名青年教师成为校级以上骨干。

(2)区、校骨干教师培养:

  a.区骨干教师要高质量参加好区组织的骨干教师培养活动,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并热心承担校级骨干或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工作。

b.区骨干教师在校内应积极开展实践研讨活动:

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参与评讲,每学期上一次示范课,学科组内作一次专题讲座,读专业书籍1本以上,专业文章20篇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

五年内每年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

c.校级骨干教师每学期需作一次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学校和区教研活动基地的教研活动,每学年上两次公开课,读专业书籍2本以上、专业文章30篇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

五年内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⑶教研组建设:

  a.教研组长培养:

保证教研组长每月一次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组建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学科教研组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的研讨活动;参加教导处组织的教学研讨,提出教学建议,改进教学策略,把握教学导向,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五年内每年有一篇以上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b.教研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有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教学竞赛、说课评课、课题研究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6、干部培训研修:

⑴校级及学校中层干部必须带头学习研修,每学期至少自学教育教学管理或理论书籍二本以上,并写出一篇读书报告。

⑵校级及学校中层干部每学年必须在校内向教师作一次讲座。

7、学历进修:

鼓励已获大专学历教师参加专升本进修,70年后出生的区、校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2012年前争取都能达到本科学历。

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本科学历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

重视校本培训,形成新的评价制度。

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大练学科基本功,包括:

读功(阅读、朗读技能),讲功(讲解知识的技能、教态技巧),听功(回收处理学生反馈信息的技能),写功(板书技巧及其他书法技巧、书面表达技巧),导功(导读、导学技巧),手功(动手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8、课题开发,资源整合:

进一步加强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在原有区级列项课题的基础上,争取更多一些区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再加大研究力度,真正体现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价值。

继续加大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利用“案例探讨、教师论坛”等形式来体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并加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研究力度。

五、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形式

1、教师自主学习研修:

(1)开展读书活动,在岗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业务书籍一本,业务文章15篇以上,交5千字以上读书摘录或心得体会。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岗教师每学期须在教研组内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做好案例分析二次以上,并上好一节公开课。

2、以会带训,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教师例会进行研讨:

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3、专题讲座:

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4、专项培训:

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有关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学习型的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教师提供上网机会,通过网络,学习教育教学新知识,捕获远程教育中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会根据学科需要下载各种资料,软件、课件,从而丰富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积累教学资本。

5、教学观摩:

学校内部教师之间,于兄弟学校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

6、名师指导:

聘请本校、外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7、课题研究:

学校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

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8、参观考察:

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六、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要求

1、各项师干训活动均按要求考核,记入师干训信息库。

2、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采用检查培训记录、书面调查、笔试、论文交流、竞赛与评比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奖惩、校本课时认定等挂钩,将培训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留下成长、发展的轨迹。

3、学校为教师提供有关培训费用,但成绩不合格者,学校不再提供第二次补培费用。

七、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机制:

⑴调整、补充校师干训领导小组成员。

⑵明确领导小组职责:

a.制订学校师干训工作规划。

b.制订并组织实施学年师干训工作计划。

c.组织、培养师资队伍。

d.开展、落实师训校本培训课程教材建设,做好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e.积极筹措经费,请有关专家和主讲教师。

f.做好日常师训登记、统计、考核及管理工作。

g.落实区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布置的师干训工作。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师资强,教风正,学校兴旺发达;师资弱,教风差,学校衰败灭亡。

因此,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教艺精湛”的师资队伍。

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严谨、创新、求真、爱生”的教风。

通过政治理论、党的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法律法规等教育,教师要努力做到“三高”:

一是德高。

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二是学高。

要善于精通教育理论,教育艺术精湛,善于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善于引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善于疏导学生变“难学”为“易学”,善于指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识水平,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学者型教师”。

三是技高。

要达到教学技能等级要求,既遵循教学原则,又能够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高学历水平。

学校鼓励教师提高学历,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达到本科学历要求。

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可以函授,可以自考,也可以离职进修。

新分配或调入的教师学历应该为本科学历。

确定1—2名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进修班,力争在五年内师资队伍中研究生的比例达到2%左右。

4、提高职称比例。

学校将争取政策,想尽办法,提高学校的职称比例,高级教师达到5—10人,中级教师达到30-40人。

5、提高名师声望。

各教研组要坚持每学期开展4次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老带新、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

老教师要上好“示范课”,中年教师要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要上好“观摩课”,刚到校的教师应“跟师学艺”,听课后才能上课。

学校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坚持校内培训提高,鼓励教师“成名成家”。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一大批骨干教师、名教师茁壮成长。

6、提高竞争实力。

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管理体系,实施“青蓝结队”工程,推进“名师工程”,开展“竞争上岗”、“教书育人”、“优秀班主任”、“按业绩晋升职称”、“最佳教学质量奖”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

新分配或调入的教师,学校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德才选拔教师。

学生意见很大的而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学校要进行调整,安排做其它的工作。

学校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倡导能者多劳,按劳取酬,实行“课时金和效益奖”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效益奖金,让毕业班教师增加收益;采取“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办法,促使教师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7、建立业务档案。

学校教务处将建立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每个教师每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材料、科研情况等单独立档,作为教师考绩、晋级的重要依据。

8、经费与奖励:

⑴保证每项培训活动必需经费,学校尽力每年为教师报销部分学习差旅费。

⑵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经费补贴。

⑶成果显著者,给予一次性成果奖励。

八、每年度培训目标

2009—2010学年度:

(1)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引导教师自我心理保健,打造学习型、导师型教师群体。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4)建立重高效低耗、向教学一线、重点岗位倾斜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5)确定区级、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5名。

(6)推出市级名教师培养对象1名。

(7)区、校级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达到本科学历。

(8)开展教研沙龙活动,20%的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9)实施“青蓝结队”工程。

2010—2011学年度:

(1)通过在职培训,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打造事业型教师群体。

(2)校本研训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动态网页制作)教师基本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

(4)培养科学、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专职教师4—6名。

(5)教师学历专科进修毕业100%,本科进修达30%。

(6)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教学能手3名,教坛新秀3名,市级教坛新秀1名。

(7)完成省级、市级、区级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8)开展教师教学系列竞赛活动,40%的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9)确定学科首席教师,设立“名师工作室”。

2011—2012学年度: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打造合作型教师群体。

(2)及时总结校本研训一体化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推进校本研训。

(3)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部分教师建立教育教学科研网络博客。

(4)教师40%达到本科学历,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

(5)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3名,市级教学能手1名,教坛新秀2名。

(6)培养专职教师3—5名。

(7)完成省级、市级、区级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8)教学沙龙活动,50%的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9)实施“青蓝结队”工程。

2012~2013学年度:

(1)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育人水平,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

(2)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网络博客。

(3)教师50%达到本科学历,确定研究生进修人员。

(4)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教学能手2名,教坛新秀3名,名教师1名。

(5)培养专职教师,满足各学科教学的需要。

(6)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结题工作。

(7)加强校本研训,60%的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8)确定学科首席教师,设立“名师工作室”。

2013~2014学年度:

(1)通过培训,形成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智慧型教师群体。

(2)通过培训,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3)做好各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4)开展教研沙龙活动,80%的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和课程的开发能力。

(5)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3名,教坛新秀5名,名教师1名。

(6)加强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制定新一轮专业发展规划。

(7)实施“青蓝结队”工程。

九、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林成宏

副组长:

王少远孙利杨琪程来平刘中会

成员:

杨分花友存徐泷英金齐功孙继东

孙洲孙小东张鹏程吴干兄葛中余

张冬梅赵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