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089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郭晓敏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郭晓敏)

第八单元关爱他人

单元目标:

1、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心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29掌声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训练点:

1、多音字“落”、“调”。

2、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乐意为别人鼓掌吗?

你听到过别人为你喝彩的掌声吗?

2、小结:

掌声来自于我们的心底,它代表着我们对别人的敬佩和感激、尊重和赞赏、支持和鼓励,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喝彩。

有时候,一阵热情的掌声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掌声》。

(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谁给谁的掌声?

(2)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

(3)掌声有什么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

英子在班里有什么表现?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为什么这样?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英子一开始时的性格怎样?

后来又怎么样?

她和别的同学一样吗?

掌声前:

文静胆小自卑

掌声后:

快乐自信开朗爱与人交往

  学生回答,借此教育学生不要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3、小结:

小英因为残疾而非常自卑,性格忧郁。

你喜欢哪个英子?

4、多音字:

落、调。

练习:

多音字组词。

luò()diào()huàng()

落调晃

là()tiáo()huǎng()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过渡:

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词句。

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使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2、理解:

同学们的目光是什么意思?

小英会怎么想?

为什么“她把头低了下去”?

  3、“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说明了什么?

  4、过渡:

在同学们的目光里,小英是那样尴尬、痛苦、孤独无助,她多么害怕她一摇一晃的样子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讥讽啊!

那么,迎接小英的到底是什么呢?

  5、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

小英上台后,同学们为什么给小英“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代表着什么?

(因为同学们为小英战胜自卑,有勇气走上讲台而高兴……掌声代表着同学们的关爱、支持、鼓励。

  6、小英演讲结束后,掌声又经久不息,这掌声又代表着什么?

(对小英演讲成功的祝贺、赞扬……)

  7、小英是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画出表现小英动作、神态的语句,思考:

为什么掌声使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她要“深深地”给同学们“鞠躬”呢?

  8、讨论交流:

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9、从刚才的阅读理解中,你知道本段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同学们和小英的心理活动?

分别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10、发散:

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掌声,小英的演讲会怎样?

  11、小结:

当一个人处在孤独无助、处在困境的时候,我们如果给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一句温暖的话语,给一次真诚的掌声,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爱护,那么,我们的爱就会像春风一样暖人心田,就会给人力量和勇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

小英上台演讲的成功使她增加了自信,阅读第五自然段,想想小英有什么变化。

  2、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3、过渡:

小英后来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2、讨论交流:

你是怎样理解“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这句话的?

  3、理解了这句话,那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4、总结全文:

课文以“掌声”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逆境的时候。

我们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感谢别人的关爱和鼓励;我们更要热情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给别人以帮助和支持。

 三、拓展延伸

  1、四人小组讨论:

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得到了别人给你的掌声?

  2、把你的故事说一说。

  四、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字中,有哪些结构?

书写时分别注意什么?

  2、个左右结构的字:

“况、摇”都是左窄右宽,“摇”右半部分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注意。

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分得太开。

  6个上下结构的字“英、室、晃、热、感、愿”要注意上下所占比例。

  2、学生书写,检查指导,尤其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掌声前文静默默早来晚走忧郁

第一次:

骤然响起热烈持久鼓励

29掌声掌声响起改变命运

第二次:

再次响起不约而同赞扬

掌声后鼓起勇气微笑面对生活

课后习题:

一、选词填空。

忧郁犹豫鼓起鼓励

原来的英子整天情绪低落,精神(),胆子也很小。

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了好久才站起来。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和耐心帮助,现在的英子终于()生活的勇气,变得开朗乐观,大方自信。

二、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

我们的老师批改同学们的作业。

老师批改作业。

1、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掌声中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课后反思之十二:

在这篇课文中,英子因为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改变了性格从而也改变了人生。

课前阅读提示说掌声是一种爱的表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掌声远远不是一个爱字能包括的,它还能细化成支持、鼓励、表扬、赞许,从而也教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能把掌声送给更多像英子这样需要掌声的人,他们不仅是残疾人,还可以是贫穷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边成绩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

我从中领悟到: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资料袋:

1、小儿麻痹症:

简称“儿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的患者在6个月~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

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

症状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

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

   根据1987年普查推算,我国约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83万人。

自从198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的康复计划后,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50万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接受了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我国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并逐步得到根除。

2、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

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训练点:

1、复习多音字“系”“假”。

2、用“如实”、“不假思索”说话写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2-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做游戏。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2)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jì)着绳子不假(jiǎ)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

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4、指导学生按“事情起因——做实验的经过——试验成功的原因”的顺序分段。

三、学习第2-6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轮读词语。

2、说说实验的经过。

二、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

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

“快!

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

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

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

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①理解“不假思索”,

②思考讨论:

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

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分组讨论。

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

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另一方面:

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心里要多想着别人。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协调互助。

四、指导书写生字

着重指导:

系、危、激。

板书设计:

失败争先恐后

30.一次成功的实验合作才能成功

成功先人后己

-

课后习题: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实验()的孩子()的教育家

()地抱起()地说()地提出来

二、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三、把下列句子分别改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1、三个小学生顺利地提出了小铅垂。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妈妈的心。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训练点:

1、多音字“给”“担”“卡”。

2、用“兴高采烈”、“如愿以偿”、“不但……还……”说话。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写几句感激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看图猜节日

  1、课件出示相应节日——中秋节、感恩节、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学生猜。

  2、了解圣诞节(课件出示圣诞节图),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

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能收到很多礼物,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有关圣诞节送礼物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3、教师板书:

给予树。

(学生齐读,明确“给”的读音)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树”是什么样的?

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给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

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2、指名汇报。

3、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你发现了吗?

请从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圣诞节前,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

(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孩子们相互赠送礼物。

(是相互的给予。

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是一种爱心的给予。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小结:

圣诞节来临之前,我给了孩子们每人二十美元买礼物。

他们到底买了些什么礼物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我会填:

多音字组词。

gěi()dān()kǎ()

给担卡

jǐ()dàn()qiǎ()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

1、师: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

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

只有金吉娅……(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学生读。

解释:

兴高采烈。

练习:

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2、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

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3、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我有些生气:

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妈妈为什么会生气?

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

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

  4、引导想像:

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5、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

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

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6、观察书上的插图:

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学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7、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解释:

“如愿以偿”。

我会说:

用“如愿以偿”、“不但……还……”说话。

 

 8、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

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9、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10、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愿望快乐爱心友谊真情

  2、假如你是那个小女孩,你打算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3、课堂小结:

著名作家雨果说: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永远记住这个善良的金吉娅。

三、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2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予——矛担——但、胆买——实

裕:

在古时候,有衣服穿,有饭(谷)吃就算是富裕了。

  3、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课后练习: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词语写句子。

兴()采()()()以偿()()不语不()思()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2、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3、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四、请你帮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资料袋: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

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

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

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

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到查理的发生变化及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训练点:

1、积累AABC词(彬彬有礼、恋恋不舍)。

2、用“虽然……但……”说句子。

3、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谚语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谚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

如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等)

2.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

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儿有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3、课文中也有一个好汉,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认识《好汉查理》。

学生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交流: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

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本文的两个主要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1)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

”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

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通过指导朗读对话,理解一些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5、说类似的成语:

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惺惺相惜津津有味夸夸其谈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表现来感受。

(小女孩的善解人意、小女孩的大方、小女孩的好学、小女孩的信任、罗伯特的夸奖)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

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四、续写故事,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续写故事

  第二年,罗伯特一家又来到了镇上度假。

镇上的人们在罗伯特面前再三表扬查理。

听了人们的对查理的夸奖,回家后,罗伯特会对女儿杰西说些什么?

请设计一段罗伯特和杰西的对话。

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调皮礼貌

  爱搞恶作剧——————————守信

  (理解、尊重、信任)上进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

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