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071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逍遥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逍遥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逍遥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逍遥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逍遥散.docx

《逍遥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逍遥散.docx

逍遥散

逍遥散

逍遥散[收藏]

 

2011-08-1410:

11

 

标签:

逍遥散

分类:

民间验方

逍遥散

baikeViewInfo.subInfo["259622"]={title:

"逍遥散"};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逍遥散

英文名称:

xiaoyaopowder

定义:

同名方约有20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方。

组成:

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为粗末。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加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煎服。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逍遥散”,中医名方,疏肝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

意思是吃了药,肝气活泼畅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烦恼抛诸脑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遥快活。

目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统》卷八十四。

《外科正宗》卷二。

《女科秘要》卷三。

药理作用

方解

临证特点

辨证要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统》卷八十四。

《外科正宗》卷二。

《女科秘要》卷三。

药理作用

方解

临证特点

辨证要点

·临证加减

·现代运用

·文献

展开

bk.view.catalog().start("0");编辑本段《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

逍遥散

【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方歌】[1]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论】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

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

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

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

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

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

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

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化裁】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

加地黄,成为“黑逍遥散”

  临证加减】

  

(1)肝郁气滞——香附、郁金、川芎,疏肝解郁。

  

(2)肝郁化火——丹皮、栀子,清热泄火。

  【现代运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证、经前期紧张症、盆腔炎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逍遥散

【注意事项】

  

(1)阴虚阳亢者慎用——应该用天麻钩藤饮。

  【附方】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文献】方论张秉成:

“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

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

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

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

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

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

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成方便读》)

编辑本段《医统》卷八十四。

  【别名】柴胡四物汤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人参、半夏(制)、柴胡、黄芩、陈皮、麦门冬、甘草各等分。

  【加减】呕吐,不能食,加砂仁、白术;少睡,加酸枣仁;咳嗽,加杏仁、五味子;腹痛,加玄胡索。

  【来源】《医统》卷八十四。

  【主治】脾胃虚弱,经脉不通,或寒或热,不喜饮食,饱胀呕吐,烦躁。

  【用法】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空心服。

编辑本段《外科正宗》卷二。

  【药物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茯苓1钱,白术1钱,柴胡1钱,香附8分,丹皮7分,甘草6分,薄荷5分,黄芩(有热加)5分。

  【处方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方剂主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寒热如疟;及室女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方剂功效】和气血,开郁行滞,散结。

疏肝。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远服。

编辑本段《女科秘要》卷三。

  【药物组成】白术,川归,白芍,花粉8分,玄胡8分,地骨皮1钱,石莲子1钱,黄芩4分,薄荷4分,

逍遥散

龙胆草5分(1方无黄芩)。

  【处方来源】《女科秘要》卷三。

  【方剂主治】妇人血虚,性急,或当行经时房事触伤,腹中结块如鸡子大,左右而动,月水不行,变作五心烦热,头昏目眩。

妇人行经时及产后过食生冷之物,血见水即滞,闭而发热,初起1-2月生寒发热,五心烦躁,口苦舌干,面色青黄。

  【方剂功效】退寒热。

  【用法用量】上为散服,或水煎服。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TheKAMPO,(1983;2:

13):

实验表明,逍遥散能增强硫贲妥钠、戊巴比妥钠等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延长其麻醉时间,增强麻醉效果,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对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有明显保护作用,能降低死亡率,减轻惊厥程度,具有一定的抗惊作用。

醋酸扭体法实验表明,本方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对性腺功能的影响TheKAMPO,(1983;12:

13):

实验表明,本方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卵巢实现的。

  3.保护肝脏作用《山西医药杂志》,(1976;2:

71):

实验表明,本方能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并可使肝细胞内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方中以茯苓、当归的作用最为显著。

编辑本段方解

  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

若七情郁结,肝

  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

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

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

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

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

诸药相配,体现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编辑本段临证特点

  

(1)本方之特点乃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同治,使肝体得畅,血虚得养,脾虚得补,诸

逍遥散

证自愈。

  

(2)本方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临证中若肝郁头痛较甚者,加川芎、白芷;肝郁失眠者加远志、酸枣仁;肝郁胁下有瘕者加鳖甲、生牡蛎。

现代研究:

逍遥散有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显著消退肝细胞肿胀、保护肝损伤等作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乳腺小叶增生、经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3)逍遥散自薛立斋善用之后,遂为后世所重。

赵养奎《医贯》对其称赞有佳,谓:

“凡外感者,皆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效。

”此虽殊不可取,然余在临证中对逍遥散颇为中意,无论内伤、杂症辨证应用无不应手取效,曾自诩余无他技,唯于临证时善用逍遥散加减耳。

赵羽皇对逍遥散解释云: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

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

凡此诸证,何莫非肝郁之象乎?

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

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

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

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与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

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得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营血以养肝也;薄荷解郁;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

经云:

木郁则达之。

遂其曲直之性,故名逍遥。

其内热外盛者,加丹皮解郁热,炒栀子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4)逍遥散临证加减常用有:

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2]

编辑本段辨证要点

  逍遥散所治之证主要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中医所说的脾不同于西医的脾脏,中医中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人摄入的食物化生为营养物质。

脾失健运是指脾虚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编者注)。

应用逍遥散的基本症状是两胁胀痛,神疲食少,舌质淡,脉弦而虚。

编辑本段临证加减

  

(1)肝郁气滞——香附、郁金、川芎,疏肝解郁。

  

(2)肝郁化火——丹皮、栀子,清热泄火。

编辑本段现代运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证、经前期紧张症、盆腔炎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慢性肝炎的治疗

  慢性肝炎隶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黄疸”、“急黄”、“虚痨”等病范畴。

余以为乙肝的主要病因病机是:

由于正气虚,气血失调;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展,以致肝脾功能失调,肝肾亏损,而致外邪、温热湿毒等侵入、毒邪犯肝。

内外交错,肝失疏泄、湿热蕴结,形成湿热羁留,而致肝郁化瘀、脾肾俱虚。

“湿”与“热”、“虚”与“实”并存的阴阳二重性,涉及肝胆、脾胃、肾。

余在临床中认为调补气血、疏肝化瘀为主要治则,辅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肝、脾、肾三脏同治,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应用。

基础方:

当归15g,柴胡15g,炒白术15~30g,白芍15~40g,茯苓15g,炙甘草15g,生姜3~5片,薄荷10g,生黄芪30g,党参20g,丹参30g,郁金15g,土茯苓100g。

辨证加减:

毒邪亢盛、湿热黄疸者可选加鸡骨草、田鸡黄、茵陈、栀子、珍珠草、叶下珠,胁痛纳差可选加生薏米仁、鸡内金、土元、虎杖,胸腹胀满、呃逆、背沉加桔梗、半夏,血瘀明显加乳香、没药或三棱、莪术。

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土茯苓用量在100g以下疗效甚微。

[3]

编辑本段文献

  方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