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062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1.稀缺:

①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物品是稀少短缺的

②稀缺性:

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不意味着稀少,而指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有其他经济物品交换

③稀缺规律:

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只能得到有限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④稀缺原因:

一定时期内(大前提),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2.选择的机会成本:

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注:

理论上讲是资源改做他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3.经济学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选择(人们为得到一样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样东西)(效率是社会从稀缺性资源中获得的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把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的分给社会成员)

②机会成本(由于稀缺性,人们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③边际量(人们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编辑成本而做出抉择)

④激励(理性决策者会做出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决策)

⑤贸易会是每个人的状况越来越好(贸易可以使人们做最擅长的事)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家庭和企业→合意的市场结果;价格指引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即市场本身不能进行资源配置时,政府干预经济,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⑧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他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活水平的不同由于生产率不同)

⑨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短期失业之间的权衡(↓↑)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

1.需求(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①需求表

②需求曲线

注:

当供=需时,有均衡价格

③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

④影响需求的因素a商品本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的公平程度;的偏好;的对未来的期望。

的数量与结构c政府的消费政策

⑤需求函数:

需求量Qd=a–bP

⑥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化:

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点的移动)

2.供给(一定时期内,厂商愿意供给的商品量)

①供给曲线

②供给定理:

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

③影响供给的因素:

a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b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期望c生产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变动d政府的政策

④供给的变化: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化(曲线的位移)(技术引起)

供给量的变化:

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化(点的移动)(价格引起)

3.供求

①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同一价格(两曲线相交时)

②均衡价格的形成:

供求双方在竞争中自发形成,是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市场机制下,供求不均衡状态会自己消失)(量等价不等,价等量不等)

③供求定理: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下降

4.弹性(弹性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大,则函数越倾斜,则通过降价增加产量)

①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②需求价格孤弹性:

即P与Q都取平均值

aE>1富弹性:

需求变化比率>价格变化比率,奢侈品,较倾斜直线(薄利多销)

bE<1缺乏弹性:

<,生活必需品,较陡直直线(谷贱伤农)

cE=1单位弹性:

=,正双曲线

dE=0无弹性垂直x(Q)轴的直线(价格如何变,需求量总不变)

eE=无穷大平行于X轴(价格既定,需求无限)

③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可替代性;重要程度;用途广泛性;可支出比例;使用时间(必须程度越大弹性越小;消费决策中,支出比例越大弹性越大)

④互补品:

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如:

汽车和汽油)(价格与需求反向变化)(Ec<0)

⑤替代品:

两种商品互相替代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同向变化)(Ec>0)(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是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多)

⑥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分类:

a收入富弹性Em>1优等品如:

家电,旅游

b收入单位弹性=1如:

衣服

c缺乏弹性<1生活必需品

d无弹性=0即收入变化了需求量完全没变化如:

食盐

e负弹性<1劣等品

5.价格政策:

价格政策有其不完善性,短期性和无序性,所以需要政策来调整

支持价格(>均衡价格):

支持农产品,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投资。

以保障粮食安全

支持价格原理知,供给过剩,措施是:

收购多余粮食

限制价格(<均衡价格)原理知,供给不足,措施是:

政府实行配给制

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

宏观经济学

第1章

1.①GNP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总和(收入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

在某一既定时期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生产概念)

②区别:

GDP按国土的原则,是生产概念;GNP按国民的原则,是收入的概念

③GDP的特点:

a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劳务b按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D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的影响)c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是流量而非存量)d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避免重复计算)

④GDP的缺陷:

a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b反应福利水平变化存在较大局限性

⑤GDP的计算方法

A支出法(产品法):

把一年内购买所有的产品的支出加总(住宅是投资的增加而非消费的增加)

GDP=C消费(不包括建造房屋)+I投资+G政府购买(不含转移性指出,公债利息等,如:

救济金,财政补贴等)+X-M(X出口M进口,净出口)

B收入法(供给法):

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起来

要素报酬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厂商收入

C生产法(部门法)

注:

投资:

今年卖掉去年的存货对GDP无影响,但消费增加;出国买香水,消费增加,进口也增加。

GDP不变

2.总产出核算校正

名义GDP:

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准确反映经济变化)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假象)

3.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即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择基年,通货膨胀率=去-今/今)

第2章

经济增长率:

每小时工人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

(y为总产量,t为时期)

作用:

提高生活水品

决定因素:

物资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公共政策:

储蓄,投资,教育,自由贸易,研究与开发,产权与政治稳定,人口增长

第3章

1.总需求曲线(y与p右下斜)

总需求=GDP=总供给

G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总需求函数

(1)a物价水平与消费:

财富效应

b实际货币:

以实物形态衡量亮的货币

c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价格上升,人们变的相对贫困,则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降低,则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降低

(2)物价水平与投资:

利率效应:

价格上升,则利率上升(同向变化),则投资和产出(反向变化)降低

(3)与净出口:

外贸效应:

价格升高,则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则净出口减少

②AD函数曲线变化:

水平移动由于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旋转移动由于价格,斜率绝对值越大表示对价格越迟钝

2.①古典供给曲线(价格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垂直)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不受价格影响垂直横轴(最终会充分就业)

含义:

增加需求,不会增加产出,只会造成物价上升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倒L型)(时常不能充分就业)

假设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不能进行调整到达最大国民收入之后,价格再怎么涨,国名收入也不增加

③常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降低,供给减少)

粘性工资理论:

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因此,工资只能上升不可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的工资下降,却不会抵抗工资水平不变的价格上升

④短期宏观经济目标: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

第4章

1.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c消费=c(y)收入

2线性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APC,MPA减少):

c=a自发性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y(1>b>o)

1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的比例

(1)APC平均消费倾向=c/y,APC<1则消费<收入,产生储蓄

(2)MPC边际消费倾向=△c/△y(1>MPC>0)

3储蓄(随收入的增加APS,MPA增加)

线性储蓄函数:

s储蓄=y收入-c消费=y–(a+by)=-a+(1–b)y[a>0,1>b>0]

(1)APS平均储蓄倾向

(2)MPS边际储蓄倾向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互补函数

由y=s+c,同除y,则1=APS+APC,同理1=MPS+MPC

5投资的决定(资本的形成)

1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

a利率(与投资反向变化)b预期利润(同向)c折旧(同)d预期通货膨胀率(同)

2投资函数(减函数):

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I=I(r),I=e自主投资–d投资系数r利率

6IS方程

均衡条件时I=S

S=-a+(1-b)y,I=e-dr.所以–a+(1-b)y=e–dr得出y与r的表达式

注:

r=f(y)时斜率1-b/d表示产出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越敏感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7利率的决定

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和供给,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

垂直。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L1=ky由收入决定

投机动机L2=-rh由利率决定

8流动性偏好:

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要留在手里,不会去购买证券。

此时,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

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再下降。

流动偏好陷阱:

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证券价格不再上升,而会跌落,因而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9货币需求函数

1实际货币需求:

L=L1+L2=ky-hr

2名义货币需求L=(L1+L2)P=(ky–hr)P

加工

10货币供给:

是一国在某个时点上,所有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狭义货币

实际货币m=M/P

11LM曲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①推导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m=L

所以m=ky–hr则y=(hr+m)/k

斜率为k/h的经济意义:

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3曲线的移动

(1)水平移动取决于m/h

12.IS,LM分析

IS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是产品市场均衡

LM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是货币市场均衡

使两个市场均衡则连立两个方程

第5章

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包括:

a减税:

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消费增多,社会总需求增大(则增加生产和就业),对货币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b改变所得税结构(高收入者增低收入者减):

刺激总需求

c扩大政府购买多搞经济建设(增加支出):

增加消费,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d给私人企业以津贴:

增加投资,刺激需求,增加消费,利率上升

2其效应: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在LM上),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挤出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LM不变,右移IS,均衡点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LM的收入增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y3–y2)。

3财政政策效果

a在LM不变时

IS陡峭,利率变化大,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财政策效果大。

IS平坦,利率变化小,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用同一利率做标准)

b在IS不变时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C综上:

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

如果LM是水平的,IS是垂直的,则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凯恩斯极端)。

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的反应又不很灵敏时,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货币政策效果很小

④扩张性财政政策:

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

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

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1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强。

aIS形状不变

货币供给增加,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

(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

bLM形状不变

●IS陡峭,收入变化小,为y1-y2。

IS平坦,收入变化大,为y1-y3。

3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IS移动)

货币政策(LM移动)

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政策效果

利率

IS

斜率

垂直()

完全

0

0

水平(0)

0

完全

完全

LM

斜率

垂直()

0

完全

完全

水平(0)

完全

0

0

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LM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LM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LM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IS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第6章

1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原因:

1货币供给过度

2需求拉动(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价格上升)

3成本推动(即成本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上升)

2通膨与失业的关系: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关系

第7章

1国际贸易

1政策: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2措施:

限制进口:

进口关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数量限制;价格限制;国内销售限制;技术壁垒;环境壁垒)

鼓励出口:

财政措施;信贷措施;倾销措施;特区措施

2汇率:

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1汇率标价:

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本币。

汇率=本币/外币=7¥/1$=7¥

汇率升值=本币贬值

2汇率作用

a)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外国商品相对昂贵,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汇率下降,1单位外国货币能够换取的本国货币减少,本国货币升值、商品相对昂贵,所以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汇率与X(进口)为正向关系,与M(出口)为反向关系。

3购买力平价理论(了解):

购买力平价:

一种汇率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根据单一价格规律的原理得出的。

根据单一价格规律,在所有地方同一种物品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

如果单一价格规律不正确,就可进行套利,并最终导致两个市场上不同的价格必然趋同。

所以,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购买力,而且汇率要调整,直到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