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版.docx
《34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4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版
第3部分:
变电土建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
编码:
BDTJ-ZW-04
目次
1适用范围························································································································································21
2编写依据························································································································································21
3作业流程························································································································································21
4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22
5作业准备························································································································································22
6作业方法························································································································································23
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24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500kV电网工程的强夯地基作业。
2编写依据
表2-1编写依据
序号
引用资料名称
1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3
DL/T52101.1—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
土建工程》
4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3部分:
变电土建工程》
5
Q/CSG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6
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
3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
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
4安全风险辨析及预控
4.1强夯地基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按《指南》中与强夯地基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
BDTJ-ZW-04-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
工负责人签发。
4.3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
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4-1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序号
危害名称
风险种类
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
1
使用损坏的索具卡环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机长每天开工前应检查所用索具卡环是否有损坏现象,并在安全员见证下进行试吊、试夯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2
人员误闯作业区域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安全员落实设置足够数量的警示标语、警示线、警示牌,才允许开工,开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护作业
3
使用磨损的钢丝绳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每天开机前由机长对吊锤机械各部位进行检查和进行试运行,并填写检查记录
4
有缺陷的工作地面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对工作地面进行平整,松动部位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并经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
5
不安全状态的强夯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加强对机组人员的教育并加强安全检查,对有违章作业行为的应该马上停止作业
6
夯锤时下方有作业人员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夯锤下方15m范围设置警戒线,开夯前要响警哨,警哨应公示
7
脱落的夯锤
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夯锤下方15m范围设置警戒线,夯锤下方禁止站人
8
坍塌的坑壁
坍塌
可接受的风险
安全员及时检查坑壁情况并进行围护措施
5作业准备
5.1人员配备
表5-1人员配备表
工序名称
建议工作人数
负责人数
监护人数
清理、平整场地
试夯
测量放出夯点
强夯施工
收锤
注:
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履带式起重机
辆
2
夯锤
个
3
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
套
4
脱钩装置
个
5
锚系设备
套
6
推土机
辆
7
挖土机
辆
8
自卸车
辆
9
压路机
辆
10
洒水车
辆
注: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作业方法
6.1场地平整将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
通畅,防止积水。
6.2试夯
6.2.1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或几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m×20m。
6.2.2在实验区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6.2.3在试验区内,按照强夯的设计参数进行试验性施工。
6.2.4确定施工参数
6.2.4.1夯锤的选择按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确定。
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
性质和锤重确定。
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粗颗粒土(砂质土和碎石类土)选用较大值,一般锤底面积为3~4m2;对于细颗粒土(黏性土或淤泥质土)宜取较小值,锤底面积不宜小于6m2。
夯锤
中宜对称设置若干个直径250~300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
6.2.4.2起重设备的选定。
施工机械宜选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当履带
式起重机起重能力不够时,为增大机械设备的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防止落锤时回弹,亦可采用加钢辅
助桅杆或龙门架的方法,以加大起重能力。
还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6.2.4.3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点的布置要根据设计和试夯的结果来确定,主要是基础的形式和加固要求。
对大面积地基,一般采用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条形基础,夯点可成行布置;对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采取单点或成组布置,在基础下面必须布置夯点。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3测量放线
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6.4强夯施工
6.4.1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
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
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时间间隔进行下一遍的夯击。
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6.4.2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时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
及时排除。
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
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6.4.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6.4.3.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
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
6.4.3.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6.4.3.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6.4.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点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锤印搭接,以加固前几遍之间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层。
6.4.5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6.4.6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一遍。
一般两遍之间的间隔1~4周。
对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不少于3~4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5m
以下,或为含水量较低的碎石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间隔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推平,接着随即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
6.4.7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
并且不宜小于3m。
6.4.8雨季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填土应使中间稍高,表面保持1%~2%的排水坡度;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6.4.9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
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
质量控制的根据。
6.5收锤收锤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应大于设计值;二是夯坑周围地面
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应发生异常现象,如相邻两点击夯后夯坑过深提锤困难。
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质量控制措施
7.1.1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7.1.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7.1.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7.1.4对邻近有建构筑物时,应检测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
7.1.5满夯前宜根据设计场地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7.2质量控制表
表7-1质量控制表
序号
控制点
控制方式
W
H
S
1
定位放线
●
2
强夯地基
●
7.3质量检验标准
按照《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3部分:
变电土建工程》中的Q/CSG
表3-3.0.18-2、Q/CSG表3-5.2.1、Q/CSG表3-5.4.5、Q/CSG表3-5.4.8、Q/CSG表3-5.4.9、Q/CSG表3-5.4.10、
Q/CSG表3-5.4.11、Q/CSG表3-BJ2-9、Q/CSG表3-BJ2-15~16规定执行。
附件1安全施工作业票
编码:
BDTJ-ZW-04-01/01
工作时间
工作地点
技术员
现场安全员
现场负责人
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序号
危害名称
风险种类
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
1
使用损坏的索具卡环
打击
□低风险
现场作业应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并重点关注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机长每天开工前应检查所用索具卡环是否有损坏现象,并在安全员见证下进行试吊、试夯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安全员应落实设置足够数量的警示标语、警示线、警示牌,才允许开工,开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护作业。
□每天开机前由机长对吊锤机械各部位进行检查和进行试运行,并填写检查记录。
□对工作地面进行平整,松动部位用压路机压实,并经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
□加强对机组人员的教育并加强安全检查,对有违章作业行为的应该马上停止作业。
□夯锤下方15m范围设置警戒线,开夯前要响警哨,警哨应公示。
□安全员应及时检查坑壁情况并进行围护措施。
□夯锤下方15m范围设置警戒线,夯锤下方禁止站人
2
人员误闯作业区域
打击
□低风险
3
使用磨损的钢丝绳
打击
□低风险
4
有缺陷的工作地面
打击
□低风险
5
不安全状态的强夯
打击
□低风险
6
夯锤时下方有作业人员
打击
□低风险
7
脱落的夯锤
打击
□低风险
8
坍塌的坑壁
坍塌
□低风险
安全补充事项/平面布置图
现场接受交底人员签名
备注
说明:
(一)本票由现场技术员填写,现场安全员审核,现场负责人签发生效。
现场负责人开工前核对风险控制措施
并宣读。
(二)工作内容、地点、安全措施不变时本票最长可使用十天,否则应重新办票,用后上交备查;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在备注栏记录变更情况。
对新增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名确认。
(三)应根据现场条件、范围和环境,补充安全事项或平面布置图。
(四)当风险等级与基准风险等级不一致时,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措施。
(五)基准风险等级与风险控制措施在开工前现场打“√”。
(六)签名不齐全(含代签名的)均作废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