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606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docx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型杀虫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肖洪波,邓德峰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部)

NewinsectpesticideandbiodiversityXIAOHong-Bo,DENGDe-Feng(DevelopingDepartmentofHubeiShalongdalimitedcompany)

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categoryofnewinsectpesticideanditsroleinbiodiversityandproductionsituationinChinaareintroducedinthispaper.

Keywordsnewinsectpesticide,biodiversity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型杀虫剂的特点、种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及我国企业的生产情况。

关键词新型杀虫剂,生物多样性保护

1何谓新型杀虫剂

本文所述的新型杀虫剂是相对常规杀虫剂而言的,我们所说的常规杀虫剂包括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般的教科书也把它们称为第一、二、三代杀虫剂。

这些杀虫剂自问世以来,在保护作物免遭害虫侵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杀虫剂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一是它们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对有益昆虫、野生动物及人类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了大范围或小范围的生态破坏;二是由于长期使用,使不少害虫产生了抗性。

其中的第一点也就是杀虫剂的“广谱性”,曾一度被作为优点来称颂,但这种“敌友不分”造成了天敌生物和同一生态系统其它昆虫的大量死亡,进而引起害虫的再猖獗或局部优势种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敌友不分”因此也就成了生态保护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攻击的靶子。

于是如何在有效防治害虫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有益生物,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与环境和谐相处,成了摆在农药科技工作者和农药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批结构独特、作用方式新颖、杀虫效果优良、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纷纷面世,为与常规杀虫剂相区别,人们把它们称为新型杀虫剂或曰环境友好杀虫剂,也有人称之为第四代杀虫剂。

2新型杀虫剂的种类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新型杀虫剂不指哪一种或哪一类杀虫剂,而是一系列不同种类的杀虫剂,我们把目前工业化程度较高、有一定规模的新型杀虫剂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类:

(1)氯化烟酰类杀虫剂,代表农药品种为吡虫啉和啶虫咪。

(2)苯甲酰苯脲类,代表农药品种有灭幼脲、氟铃脲、氟啶脲(抑太保)、氟虫脲(卡死克)等。

(3)蜕皮激素类杀虫剂,代表农药品种有抑食肼、虫酰肼等。

(4)阿维菌素类杀虫剂,代表农药品种有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5)吡咯类杀虫剂,代表农药品种为除尽。

3新型杀虫剂独特的作用方式

我们知道,常规杀虫剂多为神经毒剂,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作用方式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拟除虫菊酯类是阻止钠离子在神经膜上的渗透性。

神经毒剂由于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因而速效性好,但同时也造成了药剂的急性毒性高。

新型杀虫剂的研究思路新颖,作用方式非常独特,有的干扰或破坏昆虫的生理行为,如干扰昆虫的取食、蜕皮、繁殖等,有的是干扰昆虫的呼吸作用,还有的新型杀虫剂虽然也是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但与常规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有了较大的差别。

新型杀虫剂独特的作用机理决定了它们有别于常规杀虫剂的“杀生性”从而开辟了它们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天地。

下面就这几种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及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一一作说明。

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咪)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而昆虫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和脊椎动物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此类杀虫剂在脊椎动物与昆虫之间的选择性,同时该类独特的生化性质反映出它们具有优良的内吸活性,因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等防效优异,对于大多数的咀嚼式口器昆虫是安全的。

苯甲酰苯脲类(灭幼脲等)还有下面将要述及到的蜕皮激素类杀虫剂同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它们的作用方式可以说是“奇妙”,它们通过干扰昆虫的行成而杀死昆虫,昆虫的表皮有一种主要的组成成分叫几丁质,苯甲酰苯脲类可抑制几丁质的合成,使被处理的昆虫不能蜕皮或化蛹而最终死亡。

脊椎动物因其表皮无几丁质成分而对此类杀虫剂无虞。

蜕皮激素类杀虫剂(虫酰肼)的作用机理是使受处理的昆虫提早蜕皮,这种“早熟”的变态是不彻底的,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

该类别的主要品种虫酰肼对于鳞翅目的防效十分优异,而对脊椎动物和其它的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则影响不大。

阿维菌素是从灰色链霉菌的发酵液中提出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一般把它作为生物杀虫剂看待,它也是神经毒剂,但开发时利用了昆虫的神经系统和脊椎动物的不同点,阿维菌素通过谷氨酸cl-通道加强cl-门的传导,从而刺激大量释放r-氨基丁酸(GABA),使昆虫中毒麻痹、瘫痪而死亡,而在哺乳动物体内无此通道,故阿维菌素对脊椎动物安全。

吡咯类杀虫剂(除尽)是呼吸作用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内线粒体膜,是一个优良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

该品种对鳞翅目和螨类有较高的活性,对于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则较安全。

4新型杀虫剂对有意昆虫的保护

农药科学的目的是寻找对害虫有效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应依次对脊椎动物(特别是人类,及其牲畜和宠物),有益生物和腐生生物低毒。

我们上面所述的几大类的代表农药品种对人畜均是低毒的(阿维菌素除外,其原药高毒,制剂低毒)。

事实上,在与害虫共同生活的生物中,从数量上讲,人畜的数量所占的比重很小,比重较大的是与害虫在同一个生态系统的有益昆虫,包括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腐生性昆虫等,所以谈及新型杀虫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这些昆虫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然而,由于昆虫与昆虫间的差别比昆虫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所以要到达在害虫与有益昆虫之间有较大的选择性是非常困难的。

下面根据有关的资料,将新型杀虫剂对有益生物的急性毒性整理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列举的7种杀虫剂中,还找不到一种对四类有益昆虫完全无毒的品种,可见要开发一个十全十美的产品有多么困难。

表1新型杀虫剂对有益昆虫的急性毒性(IOBC分级系统)

活性成分

水生昆虫

蜜蜂

捕食性昆虫

寄生性昆虫

吡虫啉

无毒

高度危险

低风险

无毒

灭幼脲

 

危险

高度危险

无毒

氟铃脲

高度危险

低风险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氟虫脲

 

高度危险

无毒

 

虫酰肼

危险

低风险

无毒

无毒

阿维菌素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低风险

无毒

除尽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无毒

无毒

5我国新型杀虫剂的生产情况简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量上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品种上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仿制少量品种到如今已能生产大多数的农药品种,但我国的农药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关键的一点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因为在我国目前的农药产品中高毒杀虫剂所占的比重过大,而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许多农药企业纷纷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而上面所说的新型杀虫剂成了各个厂家开发的重点对象。

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就是吡虫啉的开发,自从1992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率先开发成功后,因其良好的市场效果引起了许多厂家的浓厚兴趣,各厂家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经过不断的探索开发出了多条工艺路径,到目前为止,我国吡虫啉的生产水平无论质量还是成本上都超过了国外的先进水平,原粉的含量达到了98%,成本更比国外低得多,目前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克胜集团等,另外,啶虫咪的生产近几年规模也迅速扩大。

苯甲酰苯脲类杀虫剂中的主要品种国内也开发成功,除虫脲(灭幼脲一号)目前有河北石家庄化工厂生产,氟铃脲(盖虫散)则在大连瑞泽公司、山东恒东农药化工公司进行了试生产,定虫隆(抑太保)已由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

虫酰肼由于尚在行政保护期内,国内尚无生产,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被许多厂家攻破,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品种呋喃虫酰肼。

阿维菌素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生物农药品种,其单剂及复配品种登记100多个,河北威远、浙江海正等公司建有规模较大的原药生产装置。

除尽尚在专利期目前国内无原药生产,但国内已有厂家开发出了小试技术。

正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样,杀虫剂也将不断发展,本文所倡导的新型、高效、环保的观点也将会成为杀虫剂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相信,在农药科技工作者和农药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杀虫剂必将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罗万春,张新.世界新农药与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

王晓光,李海屏.我国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开发进展。

农药,2001,40

(2):

10-14

 

除尽━━绿色技术的新一代广谱性杀虫剂

随着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上海蔬菜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推广应用绿色技术是蔬菜植保工作中的重头。

为解决叶菜农药残毒,我们参与了中科院蔬菜所主持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在组织上海地区的项目实施中,积极应用绿色技术的最新成果,引进试用新一代广谱性仿生物高效杀虫杀螨剂━━除尽,经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应用,防治效果好深受菜农欢迎。

为向菜农推荐使用除尽新农药,现将有关试验应用介绍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农药样品及使用剂量:

10%除尽胶悬剂农药由美国氰胺公司生产、提供。

小区示范试验防治用药量设三种使用剂量每亩20毫升、30毫升、40毫升,设对照药剂为卡死克每亩75毫升,空白对照为清水;大田示范试验按公司推荐使用剂量每亩30毫升。

1.2.试验作物:

103*60天甘蓝。

1.3.防治主要对象:

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三种害虫的低令幼虫。

1.4.试验设计、试验小区及调查、计算方法:

虹桥小区示范试验:

试验田面积约1.2亩(800平方米),去田边四周保护行,按排10%除尽试验处理二个(每亩用药量20毫升、30毫升二种剂量)三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各约0.1亩。

每个小区虫口基数不少于30头,查药前虫口基数,分用药后一天、三天、五天、七天、十天、十五天调查残存虫口,计算防治效果。

鲁汇小区示范试验:

试验田面积约0.9亩,去田边四周保护行,按排10%除尽试验处理三个,(每亩用药量20毫升、30毫升、40毫升三种剂量)卡死克试验处理一个,清水对照小区一个,试验小区面积各约0.1亩。

每个小区虫口基数不少于50头,查药前虫口基数,分用药后一天、三天、五天、七天、十天、十五天调查残存虫口,计算防治效果。

大田示范试验:

10%除尽每亩用药量30毫升。

每示范田块防治前定点调查10平方米内虫口基数,分防治用药后五、七、十天、十五天的调查残留虫口计算防治效果以及观察其它同期发生害虫的兼治作用。

1.5.施药及气候条件:

每小区按防治用药量、防治浓度、使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定量喷雾防治。

虹桥点用药后五天有小雨,雨量约10毫米、鲁汇点用药后六天有中雨,雨量约40毫米、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25-30度左右。

2、结果与分析:

2.1.小区试验结果

10%除尽防治甜菜夜蛾药效调查汇总

药后天数

一天

三天

五天

七天

十天

十五天

除尽20毫升

85.1-93.7

98.5-91.5

96.9-100.0

96.9-97.9

91.5-94.5

80.9-86.1

除尽30毫升

90.5-97.0

92.1-98.8

97.0-100.0

97.0-100.0

94.4-95.3

81.0-92.2

除尽40毫升

91.7

94.4

100.0

100.0

95.5

94.7

卡死克75毫升

11.1

77.8

94.4

98.1

85.2

70.4

备注:

1.试验时间8月27日--9月29日。

2.防治虫态令在幼虫期2-3令。

2.2大田示范试验结果:

9月中旬-10月上旬初,在闵行区七宝园艺场、马桥园艺场、陈行园艺场,虹桥、鲁汇等镇进行大田甘蓝防治,亩用药量30毫升,累计面积27亩,五天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95.3-100%,兼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其它同期发生的害虫效果也达90%以上,七-十天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92-97.5%。

十五天左右的持效期仍在80%以上。

2.3.结果分析

2.3.1.卡死克是目前防治蔬菜害虫较好的农药品种,但10%除尽防治甜菜夜蛾效果更理想,杀虫作用特快。

在亩用量20-40毫升药后一天,即可达到85-97%防治效果,除虫的速效性快。

五-七天的防效最高可达到95-100%,十天-十五天的药效可保持在80.9-94.7%,持效期较其它农药长。

2.3.2.公司推荐的30-40毫升亩用药量较为科学合理,除尽防治效果90%的残效期可达15天左右。

多种蔬菜害虫的盛发高峰期只需用药一次即可有效控制一个世代的危害期。

2.3.3.除尽对其它同期常发的多种鳞翅目类幼虫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可以达到一药治数虫的目标,可减少菜田的农药施用量。

2.3.4.除尽药价较高,按推荐用量防治一次亩成本约在15元左右,宜在盛发高峰期推广应用比较经济。

因其持残效期长,与一些常用药相比,防治次数可减少一倍,累计防治成本总价无多大差别,但可节省防治人工费,相比之下仍有利可图。

3、小结:

3.1.除尽是高效低毒的优良新农药种类,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破坏害虫的能量转换,致死机理独特,与目前推广应用的大多数新老农药品种无交互抗性,是防治高抗药性的害虫首选良药。

3.2.除尽最大一个特点是克服了生物农药药效见效慢、化学农药杀伤天敌的缺点,使二类农药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

3.3.除尽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普及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农业。

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2003-11-2114:

38:

4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结球甘蓝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结球甘蓝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4——1999  瓜菜作物种子  甘蓝类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未熟抽薹

越冬的幼苗如果太大(大于0.6 cm),在冬季长期的低温下,必将通过春化阶段,到次年春暖日长的时候,就会通过光照阶段并抽薹开花,而不形成叶球。

4  要求

4.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4.2  生产管理措施

4.2.1  栽培季节的划分

4.2.1.1  春甘蓝:

冬、春育苗,春定植,夏收获。

4.2.1.2  夏甘蓝:

早春育苗,晚春定植,夏、秋收获。

4.2.1.3  夏秋甘蓝:

春夏育苗,夏定植,秋收获。

4.2.1.4  秋甘蓝:

夏季育苗,夏、秋定植,秋、冬收获。

4.2.1.5  冬甘蓝:

夏、秋育苗,秋、冬定植,冬、春收获。

4.2.2  育苗

4.2.2.1  育苗设施

4.2.2.1.1  改良阳畦:

跨度约 3 m,高度约1.3 m。

有保温和采光维护结构,东西向延长。

4.2.2.1.2  塑料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棚型:

a)塑料小棚:

矢高0.6 m~1.0 m.跨度1.0 m~3.0 m,长度不限。

b)塑料小棚:

矢高1.5 m~2.0 m.跨度4.0 m~6.0 m,长度不限。

c)塑料大棚:

矢高2.5~3.0m,跨度6.0m~12.0m,长度30.0m~60.0m。

4.2.2.1.3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延长。

4.2.2.1.4  连栋温室:

单栋跨度6 m~8 m、顶高4 m~6 m,二连栋以上的大型保护设施,以塑料、玻璃等为透明覆盖材料、钢材为骨架。

4.2.2.2  育苗方式

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改良阳畦、塑料棚、温室、温床和露地育苗。

有条件的可采用工厂化育苗。

夏秋露地育苗要有防雨、防虫、遮荫设施。

4.2.2.3  品种选择

早春塑料拱棚、春甘蓝选用抗逆性强、耐抽薹、高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夏甘蓝选用抗病性强、耐热的品种、秋甘蓝选用优质、高产、耐贮藏的中晚熟品种。

4.2.2.4  种子质量

符合GB 16715.4—1999中的二级以上要求。

4.2.2.5  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洗净后,稍加晾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0℃~25℃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当20%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4.2.2.6  育苗床准备

4.2.2.6.1  床土配制:

选用近三年来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园土2份与充分腐熟的过筛圈肥1份配合,并按每立方米加N:

P2O5:

K2O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kg或相应养分的单质肥料混合均匀待用。

将床上铺入苗床,厚度约10cm。

4.2.2.6.2  床土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湿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比例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 g~10 g与4 kg~5 kg过筛细土混合,播种时三分之二铺于床面,三分之一覆盖在种子上。

4.2.2.7  播种

4.2.2.7.1  播种期: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

最好选用温室育苗,推迟播种期,缩短育苗期,减少低温影响,防止未熟抽薹。

4.2.2.7.2  播种方法:

浇足底水,水渗后覆一层细土(或药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土0.6 cm~0.8 cm。

露地夏秋育苗,使用小拱棚或平棚育苗,覆盖遮阳网或旧薄膜,遮阳防雨。

4.2.2.8  苗期管理

4.2.2.8.1  温度:

见表1。

表1  苗期温度管理单位为摄氏度

时    期白天适宜温度夜间适宜温度

播种至齐苗20~2516~15

齐苗至分苗18~2315~13

分苗至缓苗20~2516~14

缓苗至定植前10d18~2315~12

定植前10d至定植15~2010~8

4.2.2.8.2  分苗:

当幼苗1片~2片真叶时,分苗在营养钵内,摆入苗床。

4.2.2.8.3  分苗后管理:

缓苗后划锄2次~3次,床土不旱不浇水,浇水宜浇小水或喷水。

定植前7 d浇透水,1 d~2 d 后起苗囤苗,并进行低温栋苗。

露地夏秋育苗,分苗后要用遮阳网防暴雨,有条件的还要扣22目防虫网防虫。

同时既要防止床土过干,也要在雨后及时排除苗床积水。

4.2.2.8.4  壮苗标准:

植株健壮,6片~8片叶,叶片肥厚腊粉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4.2.3  定植前准备

4.2.3.1  前茬:

为非十字花科蔬菜。

4.2.3.2  整地:

北方露地栽培采用平畦,塑料拱棚亦可采用半高畦。

南方作深沟高畦。

4.2.3.3  基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3 000kg~4 000 kg,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有机肥料需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4.2.3.4  设防虫网阴虫:

温室大棚通风口用防虫网密封阻止蚜虫进入。

夏季高温季节,在害虫发生之前,用防虫网覆盖大棚和温室,阻止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害虫等迁入。

4.2.3.5  银灰膜驱蚜:

铺银灰色地膜,或将银灰膜剪成10 cm~15 cm宽的膜条,膜条间距10 cm,纵横拉成网眼状。

4.2.3.6  棚室消毒:

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用180g,密闭烟熏消毒。

4.2.4  定植

4.2.4.1  定植期:

春甘蓝一般在春季土壤化冻,重霜过后定植。

4.2.4.2  定植方法:

采用大小行定植,覆盖地膜。

4.2.4.3  定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北方每667 m2定植早熟种4 000株~6 000株,中熟种2 200株~3 000株,晚熟种 1 800株~2 200株。

南方每667 m2定植早熟品种3 500株~4 500株,中熟品种3 000株~3 500株,心熟品种1 600株~2 000株。

4.2.5  定植后水肥管理

4.2.5.1  缓苗期:

定植后4 d~5d浇缓苗水,随后结合中耕培土1次~2次。

北方棚室要增温保温,适宜的湿度白天20℃~22℃,夜间10℃~12℃,通过加盖草苫,内设小拱棚等措施保温。

南方秋、冬甘蓝生长前期天气炎热干旱,应适当多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4.2.5.2  莲座期:

通过控制浇水而蹲苗,早熟种6 d~8 d,中晚熟种10 d~15 d,结束蹲苗后要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氮肥(N)3 kg~5 kg,同时应用0.2%的硼砂溶液叶面喷施1次~2次。

棚室温室控制在白天15℃~20℃,夜间8℃~10℃。

4.2.5.3  结球期:

要保持土壤湿润。

结合浇水追施氮肥(N)2 kg~4 kg,钾肥(K2O)1 kg~3 kg。

同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1次~2次。

结球后期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

北方棚室栽培浇水后要放风排湿,室温不宜超过25℃,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时可撤膜。

南方梅雨、暴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

收获前20 d内不得追施无机氮肥。

4.2.6  病虫害防治

4.2.6.1  病虫害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结球甘蓝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结球甘蓝有害生物的为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结球甘蓝的目的。

4.2.6.2  物理防治

4.2.6.2.1  设置黄板诱杀蚜虫:

用100 cm×20 cm的黄板,按照30块~40块/667m2的密度,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诱杀蚜虫,一般7d~10d重涂一次机油。

4.2.6.2.2 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4.2.6.3  药剂防治

4.2.6.3.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应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4.2.6.3.2  使用药剂防治时,要严格执行GB 4285和GB/T 8321,见附录C(规范性附录)。

4.2.6.3.3 病害防治

4.2.6.3.3.1 霜霉病:

a)每667m2用45%面菌清烟剂110g~180g,傍晚密闭烟熏。

7d熏一次,连熏3次~4次。

b)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发生。

c)发现中心病株后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500~600倍液喷雾,交替、轮换使用,7 d~10 d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4.2.6.3.3.2  黑斑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