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16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菱形的定义性质重难点突破

《菱形的定义、性质》教学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

《菱形的定义、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18.2.2菱形

(1)的内容。

学生已学了平行四边形及矩形。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定义,让学生在通过折叠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的探究过程中得到菱形的性质,用轴对称性质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

2、掌握菱形的性质,会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准备小剪刀,统一发放学生每人一张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白纸,每人一张提前印刷好的课堂作业纸。

2、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菱形定义、特殊性质的探究及运用。

难点

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究和灵活运用。

重难点突破过程与教学方法

1、利用折纸活动增强对菱形定义的理解。

 

如图,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白纸。

类比矩形,把平行四边形的角特殊化得到矩形,把平行四边形边特殊化,构造“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可以利用对折让两邻边AB与BC重合(A点落在C点,重合的边得到相等的线段),沿着CD裁去长出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CDEF,即可得到菱形ABCD。

2、利用折纸探究菱形的轴对称性;再用轴对称的方法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已经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的特殊性质,用“问题:

2、把菱形纸片沿着另一条对角线AC对折,两边图形还重合吗?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4、菱形有几条对称轴?

”引出折纸探究菱形特殊性质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

用作业纸填空的方式降低证明特殊性质的难度,练习特殊性质的推理格式,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组合作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3、应用例题的选择,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角的特殊化(把一个角变成直角),变成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那么把平行四边形的边特殊化——把它的邻边变成等长的,又是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

 

 

演示课本55页图18.2—6由平行四边形变成菱形的的动画过程及生活中各种菱形的应用图片。

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板书课题及定义)

推理格式:

(1)判定格式

∵在

ABCD中,AB=BC

ABCD是菱形(菱形定义)

(2)性质格式

∵在菱形ABCD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菱形定义)(板书)

注:

板书画菱形的图案一定要用圆规作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二)探究菱形的性质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

(板书)

平行四边形性质列表:

(多媒体演示)

平行四边形

性质

对边平行且相等

周长

二倍两邻边长的和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

互相平分

面积

底×底边上的高

对称性

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稳定性

不稳定性

2、利用轴对称探究菱形的特殊性质。

(板书):

菱形的特殊性质

问题:

1、如何把手上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变成菱形呢?

课件及实物示范:

按定义“一组邻边相等”,如图可以利用对折让两邻边AB与BC重合(A点落在C点,重合的边得到相等的线段),沿着CD裁去长出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CDEF,即可得到菱形ABCD。

 

问题:

2、把菱形纸片沿着另一条对角线AC对折,两边图形还重合吗?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4、菱形有几条对称轴?

(板书):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在它的对角线(折痕)所在的直线上。

探究1:

在你的菱形纸上写出图中菱形ABCD内所有的全等三角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完成课堂作业纸中“探究部分”第1题证明的填写。

(课堂作业纸)探究部分

已知:

菱形ABCD中,AC、BD交于O点

求证:

证明:

∵菱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AC,BD所在的是它的对称轴

∴△ABC≌(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还有)

∴AB=AD,AB=BC(其它相等的线段)

∠1=∠2,∠5=∠,(其它相等的角)

∠9=∠10=∠11=∠12=

×

=

∴AB=BC=CD=AD,ACBD,AO=AC,BO=BD,

∴菱形ABCD的面积=4×

=4×

AO×BO=

.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归纳:

(板书)

(2)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的面积=底×底上的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探究2:

填写课堂作业纸“探究部分”第2、3、4题,展示正确答案。

(课堂作业纸)

2、上题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全等三角形有对

3、由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能计算它的面积吗?

计算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有什么异同?

4、填写下表:

菱形

性质

周长

对角线

面积

对称性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列表(多媒体演示)

菱形

性质

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周长

四倍边长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

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面积

底×高或者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对称性

轴对称图形

 

探究3:

小组交流课堂作业纸“探究部分”第5题菱形性质的推理格式。

(课堂作业纸)5、菱形性质的推理格式填空

(1)∵在菱形ABCD中

∴AB=BC==(菱形的)

(2)∵在菱形ABCD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在菱形ABCD中

∴AO=CO=AC,BO=,ACBD(菱形的)

(4)∵在菱形ABCD中

∴∠BAC=∠DAC=∠DAB,∠ABO=∠CBO

∠DAB=∠()

(5)如图,∵DE⊥AB于E

∴菱形ABCD的面积==

3、应用

(PPT展示生活中美丽实用的菱形图案,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课本56页例3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多媒体演示,强调推理格式)

解:

∵花坛ABCD的形状是菱形

∴AC⊥BD,∠ABO=

∠ABC=

×600=300

在Rt△OAB中,

AO=

AB=

×20=10(m)BO=

(m)

∴花坛的两条小路长

AC=2AO=20(m)

BD=2BO=20

≈34.64(m)

花坛的面积

=

AC·BD=

×20×20

=200

≈346.4(

归纳解题方法:

有关菱形问题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练习1:

课堂作业纸的“过关练习”,组长统计组员做题情况,展示点评,教师赋分。

小组合作,帮扶出错的同学,反思存在问题。

(课堂作业纸)过关练习

1、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

(1)OA的长为

(2)AB的长为

(3)菱形ABCD的周长为

(4)菱形ABCD的面积为

2、已知菱形的两个邻角的比是1:

5,高是8cm,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3、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且AB=5,BO=4,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BD的长为_____。

(三)总结提升

1、怎样从平行四边形得到菱形的?

菱形的性质。

2、菱形的性质中哪些是一般平行四边形没有的。

3、请用图表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从属关系。

4、有关菱形问题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练习2:

做课堂作业纸的“提升练习”

(课堂作业纸)提升练习

1、如图1,菱形ABCD中,∠BAD=60°,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的长是___________。

 

2、如图2,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是52cm,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10,试求菱形的边长、面积、AB边上的高DE。

(此题点评可以再引伸到BC边上的高的计算,两高相等,比对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加深对对称性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课本60页习题第5题,61页第11题

选做:

用其他方法证明菱形的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

分一组对角(提示:

用菱形定义及平行四边形性质)。

(五)板书设计

18.2.2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1)

1、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推理格式:

(1)判定格式

∵在

ABCD中,AB=BC

ABCD是菱形(菱形定义)

(2)性质格式

∵在菱形ABCD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菱形定义)

二、菱形的性质: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

2、菱形的特殊性质: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在它的对角线(折痕)所在的直线上。

(对称性)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角线)

(4)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面积)

三、练习

六、反思

教学活动探索过程中,小组活动展示对于时间的安排上没有把握太好,容易导致后部分内容处理起来,在时间上有点紧。

附:

课堂作业纸

探究部分

1、写出图中菱形ABCD内所有的全等三角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填写证明菱形特殊性质的过程。

已知:

菱形ABCD,AC、BD交于O点

求证:

证明:

∵菱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AC,BD所在的是它的对称轴

∴△ABC≌(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还有)

∴AB=AD,AB=BC(其它相等的线段)

∠1=∠2,∠5=∠,(其它相等的角)

∠9=∠10=∠11=∠12=

×

=

∴AB=BC=CD=AD,ACBD,AO=AC,BO=BD,

∴菱形ABCD的面积=4×

=4×

AO×BO=

.

2、上题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

全等三角形有对

3、由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能计算它的面积吗?

计算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有什么异同?

 

4、填写下表:

菱形

性质

周长

对角线

面积

对称性

 

5、菱形性质的推理格式填空

(1)∵在菱形ABCD中

∴AB=BC==(菱形的)

(2)∵在菱形ABCD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在菱形ABCD中

∴AO=CO=AC,BO=,ACBD(菱形的)

(4)∵在菱形ABCD中

∴∠BAC=∠DAC=∠DAB,∠ABO=∠CBO

∠DAB=∠()

(5)如图,∵DE⊥AB于E

∴菱形ABCD的面积==

过关练习

1、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

(1)OA的长为

(2)AB的长为

(3)菱形ABCD的周长为

(4)菱形ABCD的面积为

2、已知菱形的两个邻角的比是1:

5,高是8cm,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3、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且AB=5,BO=4,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BD的长为_____。

提升练习

1、如图1,菱形ABCD中,∠BAD=60°,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的长是___________。

 

2、如图2,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是52cm,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10,试求菱形的边长、面积、AB边上的高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