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674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周测三

盱眙县天泉湖中学第三周测试卷(9月28日)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食物变质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

2.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

A.FeB.ZnC.NaD.Ca

3.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世界上物质多种多样,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一氧化碳B.液氧C.氯酸钾D.稀盐酸

6.下列关于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

C.酒精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今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团簇中的水分子没有空隙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双氧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8.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0C.+2D.+4

9.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黄花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其分子中含有与H2O2类似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碳、氢、氧原子构成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

C.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D.青蒿素通过人工手段不能合成

10.如表涉及蜡烛燃烧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根木条放在火焰中,观察木条的变色情况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9分)

1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②干冰③金刚石④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可做燃料的是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12.科技节上,小小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小小同学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  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举一例).

(2)将该画放在一种无色溶液上方,灯笼慢慢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灯笼预先涂过的试剂是  无色溶液可能是  .

13.(4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1)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冬季防雾霾口罩中填充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吸收有毒物质,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

(2)①我们需要洁净的水源,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一系列操作净化,得到自来水,其中自来水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

②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了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电解水可以得到最清洁的能源,电解水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正负电极对应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14.右图是生活中常见“暖宝宝”的部分标签.暖宝宝可以贴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自行发热,用于取暖或热敷.

(1)任意写出暖宝宝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

(2)使用时空气进入暖宝宝,空气中的氧气与暖宝宝中的  发生反应以使暖宝宝放热.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图2是A、B、C是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注:

圆圈中数字为核电荷数,弧线上数字表示原子核外不同区域运动的电子数)

①若A、B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是  .

②微粒C是  (用符号表示).

三、实验与探究

16.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

1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在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将收集的氧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操作正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得水倒流的体积集气瓶体积的66%,红磷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测定结果未达预期原因可能是  (举一例).

(3)小明同学用自动充气气球收集二氧化碳,该气球充气原理是:

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固体颗粒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18.葡萄糖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葡萄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实验探究】

方案一:

小明将葡萄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葡萄糖中一定含有  元素,

方案二:

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葡萄糖加强热.

(1)先通氮气的原因是  ,观察到  出现,说明葡萄糖中含有氢、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点燃酒精,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实验现象②对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实验结论】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9.尿素[CO(NH2)2]是一种氮肥,请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C:

12O:

16N:

14H:

1)

(1)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CO(NH2)2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3)经检测某土壤需氮元素70kg,则至少需施CO(NH2)2的质量为  kg.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食物变质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成语或俗语的基础上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

A.FeB.ZnC.NaD.Ca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解:

人体内因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故选A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公路上大雾弥漫,大雾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B、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运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靠到容器壁分析.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运用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

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靠到容器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点燃酒精灯要点燃不能引燃,操作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世界上物质多种多样,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一氧化碳B.液氧C.氯酸钾D.稀盐酸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

A、一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液氧中含有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C、氯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D、稀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

故选:

A.

【点评】氧化物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要注意理解.

 

6.下列关于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

C.酒精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错误;

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正确;

C、酒精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也能燃烧,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氧气的性质和现象.

 

7.今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团簇中的水分子没有空隙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双氧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

A、团簇中的水分子有空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团簇中的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双氧水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8.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0C.+2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x+(﹣2)×2=0,

则x=+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9.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黄花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其分子中含有与H2O2类似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

C.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D.青蒿素通过人工手段不能合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青蒿素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合成物质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

A.青蒿素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故错误;

C.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由题干信息“其分子中含有与H2O2类似的结构”可知,青蒿素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故正确;

D.青蒿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如表涉及蜡烛燃烧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根木条放在火焰中,观察木条的变色情况

A.AB.BC.CD.D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

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故A错误;

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故B错误;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故C错误;

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9分)

1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②干冰③金刚石④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② 

(2)可做燃料的是 ④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③ .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石油具有可燃性故可用作燃料;

(3)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

(1)②;

(2)④;(3)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科技节上,小小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小小同学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 石蕊 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举一例).

(2)将该画放在一种无色溶液上方,灯笼慢慢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灯笼预先涂过的试剂是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可能是 浓氨水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将该画放在一种无色溶液上方,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是无色酚酞试液;钙无色溶液可能是浓氨水;

答案:

(1)石蕊;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无色酚酞试液;浓氨水.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反应及指示剂的变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性溶液相互作用时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1)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冬季防雾霾口罩中填充活性炭是利用其 吸附 性,吸收有毒物质,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

(2)①我们需要洁净的水源,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一系列操作净化,得到自来水,其中自来水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杀菌消毒 .

②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了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电解水可以得到最清洁的能源,电解水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正负电极对应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

2 .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解答;

(2)①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自来水生产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②根据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解答;

③本题可以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推出合理的结论:

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而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二倍解答.

【解答】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害气体;

(2)①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自来水生产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②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了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二倍,所以,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

2;

答案:

(1)吸附;

(2)①杀菌消毒;②加热煮沸;③1:

2.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水的通电分解实验以及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右图是生活中常见“暖宝宝”的部分标签.暖宝宝可以贴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自行发热,用于取暖或热敷.

(1)任意写出暖宝宝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Fe 、 H2O .

(2)使用时空气进入暖宝宝,空气中的氧气与暖宝宝中的 铁粉、水 发生反应以使暖宝宝放热.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暖贴中的物质及其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以及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

(1)暖贴的主要成分是铁粉,化学式为Fe;水的化学式为H2O;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活性炭的化学式为C;故填:

Fe;H2O;

(2)暖贴中的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暖贴中的水发生缓慢氧化而释放出热量;故填:

铁粉、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暖贴的使用原理,解答时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原子 ,②表示的是 分子 .

(2)图2是A、B、C是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注:

圆圈中数字为核电荷数,弧线上数字表示原子核外不同区域运动的电子数)

①若A、B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是 6 .

②微粒C是 Cl﹣ (用符号表示).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以及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进行解答.

【解答】解:

(1)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填:

原子;分子;

(2)①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16﹣2﹣8=6.故填:

6;

②微粒C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符号为:

Cl﹣.

答案:

(1)原子;分子;

(2)①6;②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与探究

16.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漏斗 .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③①②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茶叶杯中的纱网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1)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漏斗.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器中漏斗的正确折叠方法分析.

(3)根据分离的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析.

【解答】解:

(1)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漏斗.故答案为:

漏斗.

(2)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即③→①,然后撑开中间,使其中一边是3层,一边1层,即②.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故答案为:

③①②.

(3)茶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故答案为:

茶叶杯中的纱网.

故答案为:

(1)漏斗.

(2)③①②.(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