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信息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64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文化信息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海洋文化信息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海洋文化信息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海洋文化信息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海洋文化信息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文化信息2.docx

《海洋文化信息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文化信息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文化信息2.docx

海洋文化信息2

海洋文化信息

InformationofMaritimeCulture

2009年第02期(总第16期)2009年04月30日

目录

海洋科普

英国科学家揭示海底神秘世界………………………………………2

水下9000米最深海洋鱼类…………………………………………2

专家称海洋酸化加剧………………………………………………3

冰岛的希望或在海洋………………………………………………3

希腊沿海和海洋生物面临险境……………………………………4

细说珊瑚………………………………………………………4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10

国际极地年(IPY)

人在南极(五)……………………………………………………15

海洋人物

不畏逆境的理论物理学家——束星北(上)………………………17

不畏逆境的理论物理学家——束星北(下)………………………20

上海市南汇区图书馆ShanghaiNanhuiLibrary

责任编辑:

钱虹

海洋科普

英国科学家揭示海底神秘世界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支调查小组,经过了为期一年的任务后,探查到了海底世界的一些神秘景致。

他们一共实施了1000次深海潜水,探查了全球七大不同的海域。

此项探险的目标是找出海洋隐藏的秘密,最终将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多么依赖海洋。

地球上4/5的生命是在海洋中发现的,科学家估计海洋还有100万新物种正在等待被发现。

该小组的每一次潜水都能发现新物种,这毫不令人惊讶。

除了新物种之外,他们还发现了水下洞穴,里面保存有遗失文明的遗迹以及沉没的远古战船。

在深海潜水时,调查人员还发现了毒性细菌将漆黑的海水变成了紫色,被丹宁酸污染的海水里居然生活着怪异的生物。

不幸的是,他们还发现了人为导致海洋变化的证据——海洋变暖正在破坏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而过度捕捞则正在导致海洋生物走向险境。

水下9000米最深海洋鱼类

科学家通过视频技术在海水表面以下9000米的地方发现了鱼类,这种鱼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海洋中生活地点最深的鱼,人类也是首次拍到它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鱼名叫狮子鱼,科学家是通过录像,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区域深达9000米处发现的。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人们从未目睹过它们的在深海中生活的真实情景。

为了能够捕捉到深海生物的一举一动,研究人员采用了特殊的胶片,将拍摄设备沉入海底,整整拍了两天。

在取出设备后对录像进行了分析,这才首次揭开了狮子鱼生活情景的面纱。

过去人们认为生活在海洋最深处的鱼类应该不好动、孤独并且是脆弱的,以此弥补食物的稀缺,但从拍摄到的录像来看,狮子鱼善于交际,且非常活泼,常常一个群体聚集在一起生活。

狮子鱼靠捕捉小虾为生,它们可能算是地球上生存状态最为严酷的生物之一。

专家称海洋酸化加剧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

委员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摩纳哥举办了海洋酸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已经威胁到了海洋生态系统和几千万人的生计。

在这次会议上,来自32个国家的250余名专家就海洋酸化问题交换了看法。

专家表示,海洋已经“生病了”,虽然人们还不知道病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洋的化学成分正在改变,这种趋势将影响到海洋生物。

海洋酸化的起因是海水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温室气体都在80亿吨左右,这对于减缓气候变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洋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面的酸性增长了30%,这一变化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一些研究认为,从现在起到2030年,南半球的海洋将对蜗牛壳产生腐蚀作用,这些软体动物是太平洋中三文鱼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果它们的数量减少或是在一些海域消失,那么对于三文鱼捕捞业将造成影响。

此外,每年为旅游业创造数十亿美元产值的珊瑚礁也有可能受到海洋酸化的严重影响。

冰岛的希望或在海洋

当国家面对金融业传出的寒流,一些冰岛人把目光重新投向了这个国家的古老行业——捕鱼业。

20世纪30年代,冰岛全国有1/4的人口从事渔业,而现在渔民数量仅占冰岛人口的3%。

与之相对应的是迅速繁荣的金融业。

冰岛的银行业资产总额一度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倍,相对于其他经济部门过度快速扩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冰岛大学经济研究协会负责人居纳尔·哈拉尔德松说,冰岛捕鱼90%面向出口,且完全不依靠政府补贴,因此,冰岛想要重振经济,最好把赌注压在渔业和旅游业上。

但无论政府还是渔业人员都对加大捕鱼量不抱太大希望。

冰岛中小渔民联合组织发言人霍尔姆杰斯·荣松说,每个国家的捕鱼量和捕鱼种类都受到严格限定。

而在世界渔业资源正在枯竭的情况下,冰岛想要提高份额并非易事。

事实上,近年来冰岛捕鱼量一直持续下降。

2006年,冰岛渔业共收获132万吨,而1996年和2001年的捕鱼量分别为205万吨和198万吨。

希腊沿海和海洋生物面临险境

爱琴海是希腊的名片,有无数的人都会期盼到爱琴海度过一个浪漫之夏。

但是近年来,那里的海岸带环境却开始发生变化。

科学家警告说,希腊的海岸带和海洋生物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因物种减少和海岸侵蚀而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除非立即对这些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展开最根本的保护。

但是,直至目前为止,那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实施,这使科学家们对希腊海岸带的情况十分担忧。

过度捕捞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另一个关键,目前,在该地区已有许多资源物种因人类的捕捞活动而发生枯竭,特别是一些水藻类和珊瑚礁类。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生态系统还未在该区域内划分出来,因此还难于谈及对它们进行保护。

今年,他们已经在希腊的海岸带上发现许多个死亡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和海豹。

希腊目前有两个国家海洋公园,一个在爱奥尼亚岛,另一个在西爱琴海。

研究人员建议在多德卡尼斯群岛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公园,并且已经采取措施,联合该地区87个岛屿当地的社会团体来探讨为保护海岸带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细说珊瑚

撰文:

吴溪

从红珊瑚说起

提起珊瑚,人们眼前往往会浮现出美丽景象:

它们通常外形独特,光彩照人。

珊瑚中最为名贵的红珊瑚,骨骼呈绚丽的粉色或红色,这种耀眼的颜色经久不退,使红珊瑚成为制作珠宝的重要材料。

红珊瑚通常生活在海底岩石之上,它们喜欢黑暗的环境,海底深处或暗穴之中总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红珊瑚中最重要的物种是Coralliumrubrum,它主要生活在地中海,大西洋中的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和佛得角群岛也是它的栖身之所。

其他的红珊瑚物种主要现身于西太平洋,尤其是环日本和环台湾海域。

一眼望过去,红珊瑚有些像1米来高的小灌木丛。

它们的珍贵骨骼,由硬质碳酸钙组成;骨骼之上的“夺目”颜色,则来自于一种常见色素——类胡萝卜素。

珊瑚的坚硬骨骼并非生而光滑,后天的打磨赋予它们光泽。

红珊瑚的颜色范围从浅粉至暗红,它的名字与这些颜色紧密相连。

自古以来,红珊瑚的骨骼就被人类开采,用于制作装饰品——在古埃及和史前欧洲的墓穴之中,人们发现了红珊瑚做的珠宝饰物。

神话与传说中的珊瑚

珊瑚在希腊神话中曾多次出现。

宙斯之子珀耳修斯的故事解释了珊瑚的起源:

珀耳修斯答应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把女妖美杜莎的头取下给她。

当珀耳修斯在岸边将美杜莎的头砍下时,他看见美杜莎的血把水草变成了红色的珊瑚。

在希腊语中,“珊瑚”与“蛇发女妖”十分接近,而美杜莎正是三个蛇发女妖之一。

另外,海神波塞冬的神殿也是由珊瑚和宝石建成的,而火神也靠着珊瑚完成了他的第一件作品。

罗马人认为,珊瑚可以保护他们的孩子免受伤害,可治愈蛇和蝎子的咬伤,还能诊断疾病。

公元1世纪,罗马学者普林尼就记载了印度和地中海之间的珊瑚贸易。

珊瑚的归属

在生物分类学上,珊瑚归属于珊瑚纲(Anthozoa),珊瑚纲又归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

刺胞动物门包括9000余物种,全部为水生,绝大部分是海洋生物。

此一门动物的独特特征是它们都具有一类特化的细胞——刺细胞,其内含有细胞器刺丝囊。

除了珊瑚以外,海葵、水母、海鳃等皆属刺胞动物门。

所有的刺胞动物门生物都是通过刺细胞来捕捉猎物的,海葵用刺细胞来捉鱼,而珊瑚则靠它吞食浮游生物。

根据触手的数目和身体对称线,珊瑚纲可划分为2个亚纲;根据外骨骼和刺细胞的类型,珊瑚纲又可划分为若干目。

若触手的数目为8,则属于八放珊瑚亚纲,如软珊瑚、海扇、海鳃;若触手的数目大于8且是6的倍数,则属于六放珊瑚亚纲,如造礁珊瑚、海葵等。

珊瑚的解剖学特征

组成珊瑚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水螅体。

水螅体是多细胞生物,它以从浮游生物到鱼类的各式各样的小型生物为食。

水螅体的直径通常有几毫米。

它的触手围绕着处于中心位置的“口”,呈辐射对称。

水螅体的“口”是外界通向其内部腔肠的唯一通道,食物从这里摄入,废弃物则从这里排出,可谓“身兼二职”。

水螅体的上皮细胞可以为其制造“外骨骼”,称为“基

底盘”。

“基底盘”由一个碳酸钙“环”(逐年加厚)和六个“支撑架”组成。

当水螅体受到外界的生理压力时,它的身体会收缩使“外骨骼”包围身体,从而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伤害。

水螅体“外骨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生物矿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水螅体从周围的海水环境中摄取钙离子,并使其以碳酸钙的形式结晶、沉积,最终形成“外骨骼”。

珊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水螅体利用刺细胞来捕获并固定猎物;在捉住猎物的同时,刺细胞迅速将毒素注入猎物体内。

大部分珊瑚的毒素通常毒性较弱,对人类不构成伤害。

水母和海葵也利用刺细胞攻击猎物,但它们的毒素可就厉害多了——猎物将迅速毙命,然后被吞食。

除了以浮游生物为食,许多珊瑚还与特定种类的海藻间存在共生关系。

通常情况下,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能量,并协助其形成钙质外骨骼。

海藻自身也不能吃亏,它也要从共生关系中受益。

珊瑚提供给海藻安全的生存环境;同时,珊瑚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的废弃物也可被海藻所利用。

繁殖是生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产生后代方面,珊瑚绝对是好手。

它们不但有各式各样的繁殖方法,还不断开创新领域。

但总体说来,珊瑚的繁殖方法仍可归为两类: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中,雌、雄珊瑚分别产生各自的配子——卵细胞和精子,并将其排放到水中。

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逐渐扩散。

受精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称为“浮浪幼体”(planula)。

浮浪幼体通常为粉红色、椭圆形、有趋光性。

它们朝着有光的地方游去;到了水表层,它们开始漂浮,生长一段时间;然后,重新游回水下,找到一个合适的表面,“定居”下来,形成新的珊瑚。

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有极高的失败率,通常每个珊瑚都会释放几百万配子,而新生成的珊瑚却寥寥无几。

珊瑚的无性繁殖包括芽殖和裂殖。

芽殖可以使珊瑚的体积增大,新水螅体从原水螅体中长出,并逐渐形成新的胃、触手、口,同时新水螅体和原水螅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裂殖过程中,水螅体一分为二,并且新水螅体与原水螅体一样大。

珊瑚家族

按照能否建造珊瑚礁,珊瑚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造礁珊瑚通过造礁过程对自身不再需要的多余食物进行转化,形成碳酸钙的硬质骨骼。

这个过程需要在其共生藻——虫黄藻的协助下完成。

非造礁珊瑚由于不具备共生藻类,无法形成硬质骨骼,因此没有造礁的能力。

脑状珊瑚(braincoral)

脑状珊瑚是若干种属的珊瑚的统称,其外表呈球状,上面有沟或槽,看起来非常像人类大脑(大脑表面有沟回)。

在分类学上,脑状珊瑚属于Faviidae科。

在全世界温暖水域的珊瑚礁(尤其是著名的澳大利亚大堡礁)中都能找到脑状珊瑚的身影。

最大的脑状珊瑚的寿命长达200年。

脑状珊瑚的触手在白天和夜晚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白天,脑状珊瑚用触手来捕捉食物;到了晚上,它们便用触手包裹住其表面的沟槽。

在这样的保护下,脑状珊瑚可有效地抵御鱼类等捕食者的攻击,就算飓风来了也不怕。

同其他珊瑚一样,脑状珊瑚也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在它们的组织中还生活着一些藻类,脑状珊瑚也可从这些藻类中获取营养物质。

脑状珊瑚生长缓慢,但是却十分“稳重”。

它们紧紧抓住“立足之地”,在暴风把其他脆弱的珊瑚击碎时,依然屹立不倒。

鹿角珊瑚(Acropora;staghorncoral)

鹿角珊瑚呈枝状,它的“枝”为圆柱形,长度从几厘米至两米以上。

在西大西洋的所有珊瑚中,鹿角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每年长度可增加10~20厘米。

鹿角珊瑚是由许多水螅体个体聚集而成,这一点和其他珊瑚相同。

正常情况下,水螅体处于伸展状态;但当它感知到水中捕食者的运动时,会向后收缩。

鹿角珊瑚主要分布在佛罗里达群岛、巴哈马群岛以及加勒比群岛。

在浅水区的珊瑚礁中,鹿角珊瑚最为常见,那里光线充足,水流相对缓和。

许多生活在珊瑚礁环境中的小鱼喜欢在鹿角珊瑚的身边活动,发现危险时,它们会立刻躲在鹿角珊瑚“枝”的后面。

鹿角珊瑚的主要繁殖方式是无性繁殖。

原来的珊瑚“枝”被打断时,新“枝”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生长出来。

这种繁殖方式的好处在于,当鹿角珊瑚受到暴风雨的侵袭而折断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然而这种繁殖方式却让“患病”的鹿角珊瑚难以好转。

柱状珊瑚(pillarcoral)

柱状珊瑚也是一类造礁珊瑚,主要生活在西大西洋。

它们貌似手指,又仿佛是从海底生长起来的雪茄,有时也会让人联想起高塔。

柱状珊瑚可长至2.5米高。

它们在平坦的海底或是海底斜坡上皆能生长,通常生活在水下1~20米处。

软珊瑚(Alcyonacea;softcoral)

软珊瑚Alcyonacea在分类学上是珊瑚中的一目。

虽然它们没有碳酸钙骨骼,却具备小型的骨针。

除了物种鉴定等科学应用外,骨针还可为软珊瑚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同时可作为“武器”,用来抵御捕食者。

柱状珊瑚(pillarcoral)

与造礁珊瑚不同的是,软珊瑚通常在营养丰富、光线较少的海域茁壮生长。

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食用那些随波逐流、恰好经过身边的食物,比如海水中的小虾。

野生的软珊瑚较易获得。

它们不似造礁珊瑚那般“娇气”——小伤口不会轻易感染,运输过程中也不那么容易损坏——因此它们更适合人工养殖。

黑珊瑚(blackcoral)

黑珊瑚是一类生活在深海的树状珊瑚。

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尽管在非热带的浅水区(如新西兰米佛尔峡湾的水下自然保护区)也有它们的身影。

黑珊瑚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骨骼颜色——黑色或是深褐色。

黑珊瑚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它骨骼表面所覆盖的小刺,它因此获得了一个昵称“小荆棘珊瑚”

造礁珊瑚可形成哪些类型的珊瑚礁?

岸礁(Fringingreef)通常在热带地区,位置十分靠近海岸线,是最常见的珊瑚礁类型。

岸礁通常沿着海岸线生长,速度约为2~7毫米/年。

达尔文认为,在珊瑚礁的长期生长过程中,岸礁是大陆周围最初形成的珊瑚礁类型。

岸礁有时直接与海岸相连,有时二者间会插入较浅的瀉湖。

堡礁(Barrierreef)是与大陆或岛屿相分离的珊瑚礁。

与岸礁相比,堡礁距海岸线更远,二者间的瀉湖也更大、更深。

点礁(Patchreef)是位于瀉湖或河湾之中的孤立珊瑚礁,通常为圆形。

裙礁(Apronreef)外表看起来很像岸礁,但更短、坡度更大,从半岛海岸向外、向下延伸。

滩礁(Bankreef)的轮廓呈线形或半圆形,比点礁更大。

带状礁(Ribbonreef)狭长,有时蜿蜒,形似缎带。

环礁(Atollreef)在海洋上呈环状,瀉湖被部分或完全包围其中。

桌礁(Tablereef)是孤立的珊瑚礁,接近于环礁,但无瀉湖出现。

珊瑚的危机与保护珊瑚行动

活体珊瑚的价值多种多样。

珊瑚礁附近生存的大量的鱼类和软体动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

珊瑚礁还是绝佳的休闲娱乐圣地,那里是人类潜水的好去处。

不幸的是,人类活动给珊瑚礁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过度捕鱼使一部分鱼的数量减少,另一部分鱼的数量却急剧增加,破坏了珊瑚礁的生态平衡;海水污染使珊瑚的传染病蔓延;排入海水中的氮盐不但对珊瑚有毒,还会减慢珊瑚骨骼的生长速度;在全球变暖、海水酸化的大背景下,珊瑚愈加弱,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出现白化进而死亡;人类对珊瑚的开采,则是珊瑚礁的另一个威胁。

据估计,世界范围一半以上的珊瑚礁由于人类活动而陷入危险之中。

在东南亚,珊瑚礁受到的威胁尤为严重,那里的大多数珊瑚礁都被认为濒危状态。

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努斯省阿赫斯小岛居民的做法是全世界保护珊瑚礁的典范。

他们为了保护珊瑚礁,在六个海域施行捕鱼禁令。

根据当地传统,捕鱼只能使用鱼线,鱼叉和渔网都被限制使用。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些海域中鱼的数量与大小均明显增加。

世界上许多政府都采取措施保护珊瑚礁,建立了各类保护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洋保护区(MPAs),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圈保护区(Biospherereserve)、海洋公园、世界遗产等。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

撰文:

朱瑾

珊瑚礁附近的海域有着各种丰富的资源,其中特别吸引人的是生活在那里的海洋生物,包括数千种石珊瑚、海绵类、多毛类、瓣鳃类、马蹄螺类、贝壳类、海龟、甲壳动物、海胆、海星、海参、珊瑚藻和鱼类等,构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顶级生物群落。

珊瑚礁本身还可以作为海洋环境洁净程度的标志,如法国海洋学家雅克·依夫·古斯所说的:

“只要珊瑚死掉,海洋也注定消亡。

在广袤的海洋中,大量各式各样的珊瑚礁使水下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珊瑚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形成的。

珊瑚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类,体型呈辐射对称,石灰质外骨骼或皮层中含有大量骨针。

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并且由于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之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

珊瑚礁则是由生长在热带海洋中的石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附礁生物、藻类等经历了长期生活、死亡后的骨骼堆积建造而成的。

造礁珊瑚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从而形成具有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

造礁珊瑚的“造礁”过程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在平均水温约为23℃~27℃的水域中,造礁珊瑚的生长最为旺盛;在低于18℃的水域则只能生活,不能成礁。

这也是为什么珊瑚礁通常只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及邻近海域的原因。

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在有强大暖流经过的海域、中国台湾东北的钓鱼岛和日本的琉球群岛,虽然纬度较高,但也有珊瑚礁存在。

与此相反,在属于热带的非洲和南美洲西岸海域,由于低温上升流的存在,则没有珊瑚礁。

在造礁珊瑚的体内,生活着大量的虫黄藻,虫黄藻需要充足的光线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一面制造养料,一面为造礁珊瑚清除代谢废物并提供氧气。

高透明度和清澈的高盐度海水,能加速上述光合过程,因此,造礁珊瑚一般在水深10~20米处生长最为旺盛,水深超过50~60米则会停止造礁。

同时,一般波浪和海流有利于造礁珊瑚的生长,而大浪会折断珊瑚的躯干和肢体,或将生长珊瑚的砾石翻动,使珊瑚体被碾碎或反扣砾下,珊瑚会因为被碎屑物覆盖而死亡。

珊瑚礁的体积一般是巨大的,因此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划分它们的类型。

根据礁体与海岸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岸礁,顾名思义是沿大陆或岛屿边缘生长发育的,也被称作裙礁或边缘礁,由于这种珊瑚生长起来最无拘无束,所以最早露出水面,使珊瑚平台和陆地间出现一条浅水通道或一片潟湖,我国海南岛沿岸的许多珊瑚礁就是这种岸礁。

堡礁又被称作堤礁,是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堡礁就是世界上有名的堡礁。

而环礁是一种环形或马蹄形的珊瑚礁,中间通常包围着一片潟湖,全世界己知的环礁有330个之多,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信风带和印度洋的热带海域,马绍尔群岛上的夸贾连环礁和马尔代夫群岛的苏瓦迪瓦环礁,面积都在1800平方千米以上,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环礁。

珊瑚礁的另一种划分方法即是根据形态划分成台礁、点礁、塔礁和礁滩等。

珊瑚礁作为海洋中的一员,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珊瑚礁的存在至今已经有大约5亿年了,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礁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被人们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因为珊瑚礁能减少浪潮对海岸和岛屿的冲击和侵蚀,所以珊瑚礁对海岸线和岛屿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像热带雨林为许多陆地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一样,珊瑚礁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全球珊瑚礁的面积大约为60万平方千米,虽然仅占大洋底的0.17%,只相当于一个得克萨斯州,但生活在那里的海洋生物却占海洋生物总数量的1/4。

从这一点来看,珊瑚礁绝对无愧于“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这个美誉。

珊瑚礁区域往往生活着海洋中最多样的物种,其丰富程度可以和陆地上的热带生物多样性保存库媲美。

那么,珊瑚礁中究竟生活着多少种生物呢?

据统计,世界上的海洋物种中至少有一半生活在沿岸海域,而热带沿岸海水的生物丰富程度是较冷海域的两倍。

但在复杂的珊瑚礁环境中,居住着比由泥砂组成的热带海底高出一倍的生物体。

由此,生物学家估计,在已知的16万种海洋生物中约有3.5万~6万种生活在珊瑚礁。

虽然这个数目不算小,但是它大约只是已知所有生物体的4%。

作为生物进化中两个项点之一的珊期礁生态系统(另一个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这个比例就显得太小了。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已建立了一些估算物种的数学方程,即岛屿的表面积与生活在岛上的物种种群数量的相互关系式。

如果应用这些方程式估算珊瑚礁中的物种,那么在那里应该聚集有约42.3万种生物。

对于两个估计数的巨大差异,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珊瑚礁的生物进化没有达到人们所想象的那种程度;二是那里的物种很丰富,许多种类尚未被人们发现。

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能在养分不足的水域内进行有效的循环,为大量的物种提供食物。

珊瑚礁构造中众多孔洞和裂隙,为习性相异的生物提供了各种生境,为它们创造了栖居、藏身、育苗、索饵的有利条件。

其中某些物种仅存在于这种生态系统之中,如蝴蝶鱼是专食珊瑚的,人们发现蝴蝶鱼的丰度与活珊瑚的覆盖率高度相关。

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谓是妙趣横生,在众多热带礁石的舞台上珊瑚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珊瑚和光合海藻共栖一地,而且可以说是相依为命。

珊瑚那半透明的组织就是海藻的“家”,同时,海藻还为珊瑚“着色”,使千姿百态的珊瑚呈现出红、黄、蓝、棕、白等各种颜色;当然珊瑚也有馈赠,它将循环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用物质赏赐给海藻,从而确保有限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

珊瑚礁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收获食物、开发药品、原材料和对海岸线的保护等,使人类直接受益,并且通过维持这些资源的生态过程间接受益,因而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

据初步统计,全世界将近10%的鱼类以珊瑚礁为家,提供人类消费的鱼肉每年达400万~800万吨。

太平洋岛民90%以上的动物蛋白来自珊瑚鱼类,东南亚、加勒比海、东亚和东非的许多地区居民均以珊瑚鱼类为主要蛋白。

此外,医学家最近也看好珊瑚礁。

据说,珊瑚礁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诊断罕见而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亨廷顿舞蹈病。

这种病在过去一直未找到理想的诊断方法,而科学家们从日本和中国台湾海域的珊瑚中发现了被称为开尼克酸的物质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澳大利亚化学家还从珊瑚多孔的石灰石骨架中取得了可用于人类接骨的材料;此外人们还试图从珊瑚中找到能对付癌症和艾滋病的化学物质。

其次,珊瑚礁充当水力栅栏,为背风一侧提供了一个低能环境,可降低波浪能和水流能,为海滩添补海沙,保护海岸,防止或减缓海岸侵蚀。

红树林虽是海岸卫士,但如果在红树林的前面有珊瑚礁分布,便会使红树林区更好地发挥防浪护岸效益。

因此,我国一般把珊瑚礁、红树林、海防林称作海岸线的三道防线。

在有条件的地方,它们的完整性对于防止海岸线侵蚀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珊瑚礁是风情万种的旅游资源,集热带风光、海洋风光、海底风光、珊瑚花园、生物世界于一体,可谓天地胜景。

珊瑚礁作为建筑材料的来源,在过去曾为沿海社区提供了重要资源支持,现因珊瑚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目前采集、烧制工作已不能继续。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珊瑚礁还是一种重要的碳吸纳物,很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日益提高与世界范围内珊瑚礁的破坏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