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746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docx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x-t图像的理解及应用——真题溯源之教材研读

(一)

1.意义:

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1)斜率的大小:

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2)斜率的正负:

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像

(1)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1中甲所示)

图1

(2)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1中乙所示)

【例1】[教科版必修1·P26·T1]

在图1-6-5中,各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做何种运动?

图1-6-5

答案 图a表示物体先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c表示物体先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d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拓展提升1 单个物体两个物体

如图2所示,Ⅰ、Ⅱ两条直线分别为P、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

B.M点表示两物体在t1时刻处于同一位置

C.0~t1时间内,P的位移较大

D.0~t1时间内,P的速度比Q的大,t1时刻以后P的速度比Q的小

解析 图像的纵截距表示出发点,所以出发点不同,A错误;两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某时刻处于相同的位置,B正确;0~t1时间内,P的位移为x1-x0,Q的位移为x1,Q的位移大,C错误;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故Q的速度一直比P的速度大,D错误。

答案 B

拓展提升 直线图像曲线图像

2-1.(2019·4月浙江选考,9)

图3

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

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

B.甲、乙位移相同

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

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

解析 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斜率大小等于物体速度大小。

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D错误;靠近t1时刻时乙的斜率大于甲的斜率,即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错误;在该时间段内,甲、乙物体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相同,故位移相同,B正确;由于甲、乙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故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两者的路程也相同,故C错误。

答案 B

2-2.(多选)(2018·全国Ⅲ卷,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解析 x-t图像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A错误;从0~t1时间内,由于甲、乙的出发点不同,故路程不同,B错误;t1~t2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和路程都相等,大小都为x2-x1,C正确;t1~t2时间内,甲的x-t图像在某一点的切线与乙的x-t图像平行,此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

答案 CD

 v-t图像的理解及应用——真题溯源之教材研读

(二)

1.意义:

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1)斜率的大小:

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斜率的正负:

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像

图5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如图5中甲所示)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如图5中乙所示)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1)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例2】[教科版必修1·P41·T1]

根据如图所示的v-t图像,分析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并计算出物体在各时间段内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 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0~2s内:

初速度为10m/s

末速度为30m/s

加速度为10m/s2

2~3s内:

速度为30m/s

3~6s内:

初速度为30m/s

末速度为0

加速度为-10m/s2

拓展提升3 由图像计算位移

(多选)如图6是某司机在春节假期试驾中某次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0~

25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图6

A.小轿车在0~15s内的位移为200m

B.小轿车在10~15s内加速度为20m/s2

C.小轿车在16~2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D.小轿车在15~25s内的位移为100m

解析 小轿车在0~15s内的位移为200m,A正确;10~15s内小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0,B错误;小轿车在16~2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2=||=1m/s2,故C正确;小轿车在15~25s内的位移x=×(20+10)×(25-15)m=150m,D错误。

答案 AC

拓展提升4 单个物体两个物体

(多选)(2016·全国Ⅰ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7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图7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解析 根据v-t图像知,甲、乙两车都沿正方向运动。

t=3s时,甲、乙两车并排行驶,此时v甲=30m/s,v乙=25m/s,由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对应位移知,0~3s内甲车位移x甲=×3×30m=45m,乙车位移x乙=×3×(10+25)m=52.5m。

故t=0时,甲、乙两车相距Δx1=x乙-x甲=7.5m,即甲车在乙车前方7.5m,选项B正确;0~1s内,x甲′=×1×10m=5m,x乙′=×1×(10+15)m=12.5m,Δx2=x乙′-x甲′=7.5m=Δx1,说明在t=1s时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选项A、C错误;甲、乙两车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x甲-x甲′=45m-5m=40m,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BD

拓展提升5 直线图像曲线图像

(多选)(2018·全国Ⅱ卷,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8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本题可巧用逆向思维分析,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t1~t2时间内甲车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车运动的位移,所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B正确,A错误;依据v-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分析出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x-t图像与v-t图像的对比分析

(1)对于运动图像,首先应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

(2)x-t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对应时刻相遇,v-t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对应时刻速度相等,此时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极值(最大或最小)。

(3)x-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没有物理意义,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多种图像间的转换问题

对题目中所给图像进行必要的转化,然后根据转化后的运动图像分析问题。

【例3】小球沿某一斜面下滑,在斜面底端与垂直斜面的挡板相碰后又回到斜面上的某一位置,小球与挡板作用时间不计,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9所示。

以下滑起点为位移坐标原点,以小球开始下滑时刻为t=0时刻,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运动的图像是(  )

图9

解析 由小球运动的v-t图像可知,小球下滑和上滑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两个阶段加速度大小不等,由图线斜率可以看出,下滑加速度小于上滑加速度,加速度方向都沿斜面向下(即正方向),C、D错误;下滑时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at2可知,x-t2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且位移x随时间增大;上滑时末速度为零,可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减小,因此,x-t2图像也是一条直线,由v-t图像可知,小球反弹初速度小于下滑末速度,上滑运动时间比下滑时间短,因此小球速度为零时没有回到初始位置,A正确,B错误。

答案 A

1.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0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图中的(  )

图10

解析 质点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x-t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不变且为负值,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在第二段时间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在第三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变且为正值,即速度不变且为正值;在第四段时间内,质点静止在出发点。

综上可知,质点的v-t图像是A图。

答案 A

2.(2019·泸州市摸底测试)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1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如图所示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  )

图11

解析 由a-t图像可得,0~1s内和2~3s内,加速度恒为正,则v-t图像斜率恒定且为正;1~2s内和3~4s内,加速度恒为负,则v-t图像斜率恒定且为负;对a-t图像,0~1s内和1~2s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相等,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反,则0~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0,选项C正确。

答案 C

 追及相遇问题

考向 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分析方法

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1.分析技巧:

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

速度相等。

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

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到vA=vB时,若xA+x0xB,则不能追上。

3.牢记“一个思维流程”

【例4】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速度为v1=8m/s,乙车在后,速度为v2=16m/s,当两车相距x0=8m时,甲车因故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1=2m/s2,为避免相撞,乙车立即开始刹车,则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解析 法一 临界法

设两车减速后速度相同时为v,所用时间为t,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v1-a1t=v2-a2t=v,t=t-x0,解得t=2s,a2=6m/s2,即t=2s时,两车恰好未相撞,显然此后到停止运动前,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故可避免相撞。

满足题意的条件为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6m/s2。

法二 函数法

甲运动的位移x甲=v1t-a1t2,

乙运动的位移x乙=v2t-a2t2

避免相撞的条件为x乙-x甲≤x0

即(a2-a1)t2+(v1-v2)t+x0≥0

代入数据有(a2-2)t2-16t+16≥0

由数学知识得,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162-4×16(a2-2)≤0,且a2-2>0

解得a2≥6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