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316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30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docx

岔堰沟施工组织计划正文

XXXXXXX

“5扩15”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作用、原则和编制依据:

由于矿区范围内煤层赋存条件相对较好,储量丰富,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矿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机械化水平和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为地区经济发展做更好地贡献。

本设计在严格执行《XXXXXXX扩建初步设计》、《XXXXXXX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编》以及有关规程、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矿井资源储量和矿井现有条件和状态,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与初步设计一致,并做到因地制宜,生产环节简单,工程量小,投资省、见效快。

编制依据

 1、贵州天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4月编制的《XXXXXXX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

 2、贵州天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4月编制的《XXXXXXX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编》。

3、《云南省绥江县岔堰沟煤厂矿井生产地质报告》评审备案(云能源煤炭【2009】24号);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5、《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GB 50581-2010)

6、《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T50518-2010);

 7、《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 50554-2010);

 8、《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 50383-2006);

  9、《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

 10、《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

 1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

 

二、矿井及改扩建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云南省XXX板栗乡岔堰沟煤矿位于绥江县城东南130º方向,平距约13Km,行政区划隶属绥江县板栗乡中岭村所辖。

煤矿地理极值坐标为:

东经104º01′22″~104º02′59″;北纬28º29′18″~28º31′09″

采矿许可证范围由16个拐点构成,矿区南北长约3.2km、东西宽约1.61km、面积4.8221km2,开采标高1580~700m。

板栗乡岔堰沟煤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属山地高原地形。

地形错综复杂。

地形高差大、切割剧烈、形态复杂,山高坡陡,坡度一般在40º以上。

地貌类型以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地貌为主。

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石灰岩分布区局部地段呈陡崖。

煤矿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的东南部,标高1720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的朱家河坝,标高720m,相对高差约1000m,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冲沟和小溪常年流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很大。

矿区属金沙江水系。

2、气候

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垂直变化显著,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1-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常为大雾笼罩,高山区冬天积雪冰冻。

年最高气温38.8℃,年最低气温-1.7℃,年平均气温17.9℃;最长日照时间170.8h/月,最短日照时间45.1h/月;年平均降量976.7mm,年平均增发量1212.0mm,一日最大降雨量122.3mm,月最大降雨量336.3mm,最长连续降雨17d,降雨量1610.0mm,主导风向为北风,最大风速14m/s。

3、区域地层

板栗乡岔堰沟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四川中凹陷区与滇黔褶断区交接带。

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不甚发育,构造线主要为南北向和北东向。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等地层,外围出露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以及下侏罗统自流井组(J1z)。

4、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侏罗统自流井组(J1z)地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

现将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4.1、下侏罗统自流井组(J1z):

厚160.00~200.00m,一般厚171.70m。

上部紫红色中粒砂岩,下部为紫色夹紫黄色坚硬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钙质胶结,水平层理发育,夹薄层页岩,呈粒状风化,风化面呈紫色。

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呈整合接触。

4.2、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

是本区的含煤地层,根据沉积旋廻特征、岩性组合、含煤性特征,划分为三段。

(1)下段(T3x1):

本段厚52.40~70.55m,一般厚60.70m。

下部为灰、浅灰色泥岩夹粉砂岩,产薄煤层(线)4层,可采煤层为C2煤层(即自下而上之第二层),亦是矿区唯一的可采煤层。

中部为浅灰色至黄灰色薄至中层状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层(线)3层。

上部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2)中段(T3x2):

本段厚200.00~230.00m,一般厚222.42m,为黄灰、浅灰色厚层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夹两套由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及煤线5层组成。

(3)上段(T3x3):

本段厚290.00~340.00m,一般厚322.08m,下部为黄灰色至浅黄灰色中厚层状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灰、浅灰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中下部夹一层厚0.20m的薄煤层。

上部为灰、灰黄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该组地层与下伏中三叠统雷口波组(T2l)呈假整合接触。

4.3、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

本组厚度大于180m。

浅黄至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夹黑灰色至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及砂、泥质岩,顶部为巨厚层状灰岩,底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5、构造

岔堰沟煤矿矿区总体为一向西倾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12°~24º,属缓倾斜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

5.1、B1背斜:

位于F3断裂南盘,矿区北部,为一轴向北北西~北北东、两翼较对称的背斜,两翼岩层倾角12º~23º,在古梯煤矿区由于受F3断层的影响,其北翼局部倾角可达50º。

背斜幅度最大宽度可达80m。

轴部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和须家河组地层。

5.2、B2、S2背向斜:

位于B1背斜的北翼,矿区北部,为一组延伸幅度较小的次一级褶皱,属基本对称的背向斜,两翼岩层倾角25°,向东翘起,倾角可达40°,背向幅度最大宽度可达55m,受滑坡和断裂影响所致。

S2向斜由于受F3断裂的影响,局部最大宽度达53m,一般均为40m。

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向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上段。

该组背向斜向西延至板栗附近,受S1干扰不明显。

5.3、F3断层:

位于煤矿北部,B1背斜北翼近轴部,矿区北部,为一近东西走向,倾向北的正断层,倾角65°~79º,垂直断距50m,走向长3Km。

致使煤系地层受到一定破坏。

上述构造均位于煤矿北部,采空区范围以北,煤矿主体部分构造简单。

6、含煤地层

据本次勘查工作对本矿及相邻矿井的调查结果,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总厚约605.20m。

共含煤13层,含可采煤层一层,编号为C2煤层(即自下而上之第二层),根据沉积旋徊特征、岩性组合、含煤性特征,划分为三段:

6.1、下段(T3x1):

本段厚52.40~70.55m,一般60.70m。

产薄煤层(线)7层,可采煤层为C2煤层,亦是矿区唯一的可采煤层。

煤层总厚度为0.84m,含煤系数为1.38%。

6.2、中段(T3x2):

本段厚200.00~230.00m,一般222.42m。

含煤线5层组成的薄岩层。

煤层总厚度为0.19m,含煤系数为0.085%。

6.3、上段(T3x3):

本段厚290.00~340.00m,一般厚322.08m。

含煤线一层厚0.16m薄煤层,含煤系数为0.049%。

7、可采煤层赋存情况

矿区含煤地层为须家河组,含薄煤层及煤线共十三层。

可采煤层一层,赋存于煤系底部下段中,为C2煤层,全区稳定可采。

其余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含煤地层厚度605.20m,煤层总厚度1.19m,可采煤层厚度一般0.6m,故含煤系数为:

0.197%,可采煤层系数为:

0.093%。

矿区C2煤层呈沥青光泽,黑色,呈粉状、粒状和碎块状,性脆,断口呈参差状、条带状结构,硬度不大,易破碎。

体重为1.4t/m3。

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暗型,煤岩组份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

顶底部均为0.05~0.10m的暗煤。

煤岩成分:

(1)镜煤:

有强的光泽,参差状断口,较硬,有垂直裂纹,成片状,成分≥65%。

(2)亮煤:

光泽较强,硬度次,平整状断口,成分较少。

(3)暗煤至丝炭:

光泽暗淡,硬度低,疏松,呈粉末状,成分>30%。

⑷丝炭化物质约5%。

7.1化学性质

(1)水分

原煤全水分(M,ad)为0.29~0.54%,平均为0.51%;浮煤全水分为0.68~0.88%,平均值为0.75%。

(2)灰分(A,d)

原煤灰分为15.21~24.72%,平均17.66%;浮煤灰分为7.43~15.31%,平均为6.38%。

(3)挥发分(V,daf)

原煤挥发分为15.71~16.95%,平均为15.02%;浮煤挥发分为15.09~15.85%,平均为14.41%。

(4)固定碳(FC,ad)

原煤固定碳为63.85~73.72%,平均为70.28%;浮煤固定碳两极值为78.85~83.07%,平均为81.35%。

7.2全硫(St,d)含量和硫相

(1)全硫(St,d)含量

浮煤全硫含量(St,d)为0.66~0.80%,平均为0.57%。

(2)硫相

原煤中硫相主要由硫铁矿硫(Sp,d)和有机硫(So,d)两部分组成,硫酸盐硫(Ss,d)含量极少为0.01%。

按平均值统计,硫铁矿硫(Sp,d)约占全硫的85%;有机硫(So,d)含量0.37~0.51%,平均为0.46%。

7.3煤的发热量

原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27.25~31.48MJ/Kg,平均为30.04MJ/Kg。

按B/T15224.3-2004各主要发热量之间相关公式换算,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平均为30.1MJ/Kg,属特高热值煤。

8、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区域内地层岩性及含(隔)水层初步分析,本工作区结合区域地层,将其含水性简述如下:

8.1、下侏罗统自流井组(J2z)孔隙含水层:

厚160.00~200.00m,一般171.20m。

上部紫红色中粒砂岩,下部为紫色夹紫黄色坚硬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钙质胶结,水平层理发育,夹薄层页岩,呈粒状风化,风化面呈紫色。

8.2、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孔隙、裂隙弱含水层

(1)上段(T3x3):

本段厚240.00~270.00m,一般322.08m,下部为黄灰色至浅黄灰色中厚层状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灰、浅灰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中下部夹一层厚0.20m的薄煤层。

上部为灰、灰黄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底为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为矿床间接充水含水层。

(2)中段(T3x2):

本段厚200.00~230.00m,一般222.42m,为黄灰、浅灰色厚层状至块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夹两套由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煤线5层组成的薄岩层。

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

(3)下段(T3x1):

本段厚52.40~70.55m,一般60.70m,下部为灰、浅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产薄煤层(线)4层,可采煤层为C2煤层。

该段为矿区的主要含煤段。

中部为浅灰色至黄灰色薄至中层状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层(线)3层。

上部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岩溶裂隙不均匀含水层

本组大于180m,浅黄至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夹黑灰色至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及砂、泥质岩,顶部为巨厚层状灰岩,底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虽然可采煤层距雷口坡组灰岩顶界一般较薄,但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本区地层无强含水层,煤层为隔水层,煤层顶板岩石较为坚硬,随着开采的不断延伸,会使岩石产生断裂,裂隙发育充水,因此矿井水通过裂隙与地表大气降水有联系,小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对开采有重大影响。

在煤矿区内(北部)发育有1条断层,编号为F3,现根据矿井巷道对F3断层的揭露情况,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如下:

F3正断层:

位于矿区北部B1背斜北翼近轴部,为一近东西走向,倾向北的正断层,倾角65°~79º,垂直断距50m,走向长3~5Km。

断层切割了煤系(T3x)地层,断层附近地层节理裂隙发育,但无泉点出露。

岔堰沟煤矿主平硐巷道揭露了该断层,断层破碎带宽2.0~3.0m,断层影响带4m范围内岩层裂隙较发育,断层水沿着裂隙流入巷道,通过主平硐排入地表。

虽然水量较大,但断层倾向北,对断层以南的煤层开采没有大的影响。

另外,在矿区的南部边缘发育有F11逆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55°~72º,垂直断距80m,走向长5~8km。

该断层对矿床开采基本没有影响。

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地层富水性总体较弱。

煤层及顶底板岩层为隔水层,断层破碎带富水性、导水性强。

岩层裂隙发育,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煤层位于地下水位及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以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弱。

含煤地层含、隔水层相间,地形条件有利于地下水排泄,该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以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9、其它情况

瓦斯、粉尘:

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煤层经煤炭研究院重庆分院鉴定结果为III类不易自燃;煤尘经煤炭研究院重庆分院鉴定结果为无爆炸倾向性。

地温正常,无异常现象。

表1-3-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年份

相对CH4涌出量(m3/t)

绝对CH4

涌出量(m3/min)

相对CO2

涌出量(m3/t)

绝对CO2

涌出量(m3/min)

瓦斯等级

2008年

4.98

1.45

4.32

0.39

低瓦斯

2009年

7.30

0.814

5.66

0.632

低瓦斯

2010年

7.17

0.80

5.82

0.65

低瓦斯

 

 三、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工作

 A、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贯彻《XXXXXXX扩建初步设计》、《XXXXXXX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编》以及有关规程规范。

 B、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共同编制单项工程施工作业规程、措施。

 C、工程技术人员要保证做好施工图的供应。

 D、测量利用原有的测量基点和井筒十字桩及其现有巷道坐标资料。

最后贯通时搞闭合测量。

 2、工程准备

 A、场地平整利用现有的工业广场具备施工条件,不需要较大的平整工作。

 B、供电利用矿现有10/0.4kV变电所,供主扇、绞车、压风机、水泵等电气设备用电。

C、供水利用矿现有的生活、工业用水。

 D、地面排水地面排水利用现有的地面排水系统。

E、临建设施

利用矿现有的设施,不再建设新的设施。

F、通讯利用矿现有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负责井口、各车间及办公室、井下的通讯联络。

 G、测量利用原有的测量基点和井筒十字桩及其现有巷道坐标资料,最后采用导线闭合测量校对。

3、物资准备

A、掘进工作面所需要的设备

掘进工作面设备配置表(每个掘进面)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

使用

备用

合计

1

凿岩机

YT-28

3

6

9

2

局部通风机

FBDNo.5/2X5.5型

风量210—342m3/min

1

1

2

3

探水钻

额定电压660/380v、

1

1

2

4

发爆器

MFB-100

每次引爆电雷管100发

1

1

2

5

潜水泵

6

风钻

7655型

流量4.5m3/min

1

1

2

7

喷浆机

PC6小型

流量3.5m3/min,0、4kw

1

1

8

锚杆机

2

2

4

9

轻轨

22、30公斤/m

5

2

7

10

B、掘进工作面所需要的材料

序号

品名

规格

单位

数量

1

锚杆

2.0m

20

2

树脂

0.5

3

水泥

100

4

河沙

400

5

钢筋网

10

6

速凝济

5

注:

各类物资为3个月的需用量。

C、各类辅助材料

序号

品名

规格

单位

数量

1

铁丝

8#、12#

1

2

道钉

0.5

3

夹版

100

4

风筒

600

200

5

木材

m3

20

6

道木

200

4、劳动力准备

 A、安全劳动定员

 采用“四、六”工作制度,即每天分为四班,每班工作时间为六小时。

 本矿井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设计原则,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效益良好的矿井,矿井生产机构设置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

本报告初步确定组织机构基本架构为,矿委、4个基本科室、1个采煤队、2个掘进队;

井下生产工人工作制度为“四、六”制,地面工人及管理人员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劳动定员见表:

劳动定员组织:

序号

人员类别

出勤人数

在籍

系数

在籍

人数

合计

原煤生产人员

1、生产工人

87

86

71

244

346

其中:

井下

65

64

48

187

1.4

270

地面

22

22

14

57

1.3

76

2、管理人员

8

8

6

22

1

22

其中:

工程技术人员

3

3

2

8

1

8

合计

95

94

77

266

368

服务人员

5

5

4

14

1

14

其他人员

3

3

2

8

1

8

矿山救护队

5

5

1

5

全部定员

108

102

83

293

395

注:

1、年工作日330d;2、日产量455t;3、原煤生产全员工效1.71t/工

矿井安全劳动定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监测、安全救护等专职人员,按岗位本矿井共需安全劳动定员83人。

其中:

安全专职人员68人,安全管理人员15人;生产中可根据实际的安全人员需求做相应调整。

本煤矿安全工程设施劳动定员包括:

a、矿井通风、粉尘检测专职人员; 

b、矿井防尘、防爆工程设施操作、维护专职人员;

c、矿井安全装备和仪器仪表保管、维护、收发专职人员;

d、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巡视、维护专职人员;

e、井上、下消防材料库(硐室)材料、器材发放、保管专职人员;

f、瓦检员;

g、安检员;

h、防灾工程人员;

 i、防灭火人员

 j、井口急救站医护人员

 k、特殊电工。

 l、放炮员;

 m、绞车工;

 o、技术人员;

 p、爬砂机司机;

 q、机车司机;

 r、辅助矿山救护队员。

序号

工种或岗位

定员人数

在籍系数

在籍人数

一班

二班

三班

合计

安全专职人员

1

通风、粉尘检测人员

1

1

1

3

1.3

4

2

防尘、防爆、隔爆工程设施操作、维护人员

1

1

1

3

1.3

4

3

安全装备和仪器仪表保管、维护、收发人员

1

1

1

3

1.3

4

4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巡视、维护人员

1

1

1

3

1.3

4

5

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材料、器材发放、保管人员

1

1

1

3

1.3

4

6

7

瓦检员

1

1

1

3

1.3

4

8

安检员

1

1

1

3

1.3

4

9

10

防灾工程人员

1

1

1

3

1.3

4

11

防灭火工程人员

2

2

2

6

1.2

7

12

井口急救站医护人员

1

1

2

1.5

3

13

电工

1

1

1

3

1.3

4

14

放炮员

1

1

1

3

1.3

4

15

绞车工

1

1

1

3

1.3

4

小计

18

18

18

54

68

安全管理人员

1

矿级管理

5

5

5

2

辅助矿山救护队员

10

10

10

小计

15

15

总计

29

14

14

73

69

B、培训工作

 a、培训人员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实施。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煤矿矿长必须经过省安全培训中心培训考试合格,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书》和《矿长安全资格证》,并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需考试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

煤炭企业和管理部门的其它管理人员(副矿长、总工程师、专职安全监察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取得《煤炭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资格证书》。

未经培训的人员,不许指挥生产,不准上岗操作。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4)、生产经营单位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煤矿瓦斯检查工、井下爆破工、安全检查工、主提升机操作工、井下电钳工、采煤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安全作业培训,经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的考核,由特种作业人员或用人单位或培训单位向当地负责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的单位提出申请,经考核单位考核合格的,发给特种作业证。

 b、培训内容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资格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a)国家有关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b)安全生产的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c)重大事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