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06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docx

《中考押题》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中考化学提分点睛解析版

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2019中考化学提分点睛

科学探究题是新课标中考命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往往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由于实验具体内容的确定性,中考特别注重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例如:

猜想是否合理,方案设计是否节约、环保,实验态度是否端正,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

这样就使得实验题的综合性增强,新颖性增大。

专题归纳

一、实验探究八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数据;⑥结果与讨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

1.明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的原理及目的要求,弄清题给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安全环保性、可行性、简约性)

4.记录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命题热点

1.针对给出的小课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2.针对题给场景或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猜想,并设计方案对该问题或猜想进行探究。

3.对题给探究方案或猜想进行改进或评价。

4.通过对现象、资料、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5.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结论推广和应用。

四、题型分类

根据考题的各个环节的侧重不同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提出问题类探究题、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方案设计类探究题、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

五、考查内容

课标中要求掌握的教材涉及的基础学生实验可概括为:

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④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的比较;

⑤碳还原氧化铜;         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⑧燃烧条件的探究;

⑨粗盐的提纯;          ⑩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⑪化肥的鉴别;       ⑫酸与碱的性质探究。

六、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准确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存在漏洞,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假设,选用的实验用品要恰当;实验方案理论上合理,实际上可行,操作上简便易行、安全,另外还要经济环保。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交流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题型1 提出问题类探究题

【方法点拨】仔细读题,认真分析,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准确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

题目中给出的问题是试题的核心,整个试题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实验与探究。

1.物质组成的探究

[例1](2018•江西)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

利用如图进行实验。

(已知:

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

(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

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讨论交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

(1)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分析与讨论】D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水的质量,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

碳元素的质量为:

8.36g×

=2.28g,

氢元素的质量为:

2.7g×

=0.3g,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

4.02g﹣0.3g﹣2.28g=1.44g;

【反思评价】没有F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E装置中,碳元素的质量偏大,所以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小。

【答案】【讨论交流】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

(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2H2O2

2H2O+O2↑;

【分析与结论】1.44g;

【反思评价】偏小。

2.有关金属性质的探究

[例2](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解析】【实验回顾】(l)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故填:

2Al+6HCl═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故填:

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故填: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交流与讨论】

(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12O3。

故填:

4Al+3O2═2A1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时,可以用砂纸打磨。

故填:

用砂纸打磨。

【实验探究】

(1)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gCl2═2AlCl3+3Hg。

故填:

2Al+3HgCl2═2AlCl3+3Hg。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故填:

上升。

【实验结论】

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2O=2Al(OH)3+3H2↑。

故填:

2Al+6H2O=2Al(OH)3+3H2↑。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故填: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3.化肥变质的探究

[例3](2018•长沙)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NH4HCO3)。

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

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

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

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

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

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  

没有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

 ;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

【解析】(3)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不能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即上述猜想①不成立。

故填:

①。

(4)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氨气,但未见红棕色气体,说明没有二氧化氮;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水、氨气,没有二氧化氮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5)①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

实验步骤: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气体中;

实验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结论:

气体是氨气。

故填:

实验步骤: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气体中;

实验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结论:

气体是氨气。

②如果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由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气体,并且易溶于水,因此应该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

故填:

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

题型2 猜想与假设类探究题

【方法点拨】

(1)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或猜想。

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

(2)假设或猜想要合理,要符合质量守恒等规律以及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臆想。

1.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方法点拨】

氢氧化钠变质分为:

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和全部变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就是考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也是碱性,因此,不能用酚酞或紫色石蕊试液来证明是否变质。

[例4](2018•桂林)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

白色粉末是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

A.CaCl2溶液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D.Ca(NO3)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

  。

方案二:

 。

【解析】【猜想与假设】

猜想1:

完全变质: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

没有变质: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

部分变质: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故填: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

(1)由上述实验可知,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Ⅱ肯定不成立。

故填:

Ⅱ。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

2NaOH+H2SO4═Na2SO4+2H2O。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

故填:

AD。

(4)操作④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

烧杯、漏斗、玻璃棒。

(5)操作⑤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

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方案二:

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

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2.不明产物成分的探究

[例5](2018•云南)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初步探究:

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

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有NaOH猜想二:

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解析】【初步结论】

(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M;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CO3,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答案为:

BaCl2、Na2CO3;Na2SO4;

(2)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变红,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

氯化钠;

【探究与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故答案为:

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

3.溶液成分的探究

[例6](2018•临沂)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SO4

猜想二:

Na2SO4和NaOH

猜想三:

  

猜想四:

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

小明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解析】【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

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

硫酸铜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CuSO4

猜想四:

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

小明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填:

Na2SO4和CuSO4;四;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与验证】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铜;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说明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一成立

【拓展延伸】

钠比较活泼,和溶液混合时,先和水反应,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故填:

不能。

题型3 方案设计类探究题

【方法点拨】

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假设,选用的实验用品要恰当,实验方案理论上合理,实际上可行,操作上简便易行、安全,另外还要经济环保。

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例7](2018•福建)某研究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

(1)现有如图1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标号,下同)和  。

②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③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H2O2质量分数/%

pH

温度/℃

每分钟气泡数

1

30

5

20

2

30

6

20

3

30

11

20

4

15

11

30

5

a

11

b

①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  。

②a=  ;b=  。

实验三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3)实验方案如下: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II.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图3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  。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 

 。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

【解析】

(1)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以是D或E,故填:

2H2O2

2H2O+O2↑;B;D或E。

②要检查B装置气密性,可以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加水形成一段水柱,观察水柱的变化,故填: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加水形成一段水柱,观察水柱的变化。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故填: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

Fe3O4。

(2)①实验1~3的溶液浓度相同,温度相同,pH不同,故该实验是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填:

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4、5的pH相同,需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或是温度相同,故a可以是15;可以是20.或是a是30,b是30,故填:

15;20;

(3)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是为了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故填:

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故填:

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

③从实验曲线看,二氧化锰太剧烈,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铬太慢,故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故填:

CuO。

2.干燥剂成分的探究

[例8](2018•绵阳)美羊羊同学在购买回的袋装薯片中发现还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

CaO、Fe;作用:

防潮、防氧化;警告:

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大多数是灰白色的。

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美羊羊同学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观察到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