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704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docx

高产杂交谷种植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同心县位于山川结合部,属市所辖。

县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奇缺,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全县国土总面积4486.17km,其中:

耕地面积191.03万亩、园地1.63万亩、林地68.96万亩、牧草地308.35万亩、其它农业用地7.59万亩。

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8.4%,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

水资源严重匮乏,年平均降水289mm,蒸发却高达1250mm以上,近50年400mm等雨量线南退了50km,中部干旱带面积不断扩大。

全区人均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687m3,不足全国平均的1/3,有17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随着气候变暖,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呈刚性增长,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

2013年以来,在世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科技部农转资金的资助下,气象科学研究所成功引种了杂谷系列高产优质品种,累计推广2500余亩。

试验示表明,在同等水分条件下,种植谷子经济效益最高,在同等效益前提下,种植谷子最抗旱、节水。

杂交谷子需水量与小麦相当,是玉米的1/2,2011年经历了历史上第6位大旱考验,当地玉米、小麦产量几乎绝产,亏损严重,旱地谷子依然能达到亩产180kg以上,亩纯收入达500元以上。

发展谷子产业为农民脱贫和移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找到了出路。

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区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86m3,仅为全国的1/3。

农业用水高达90%以上,水稻、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用水比例占农业用水量的70%左右。

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黄河来水减少,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

中部干旱带必须降低高耗水作物的比例,大力发展高经济产值的节水抗旱作物,配合高效补灌、喷滴灌和蓄水池管灌等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1.2项目围、面积、建设容规模与工期

1.2.1项目围、面积

项目建设地点:

同心县下马关镇

项目建设面积:

5000亩。

1.2.2建设容及规模

农业措施

(1)平田整地:

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平田整地2000亩。

(2)测土配肥:

通过测土培肥对土方改良措施,测土配肥2000亩。

(3)田间道路:

做到布局合理,循环畅通,满足中型以下的农业机械通行,砂砾石田间道路2.5km。

(4)农业机械化:

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购置1204拖拉机、旋耕机和犁各2台,农机具库200㎡。

·科技推广措施

(1)农技服务体系:

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2)技术推广:

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3)技术培训:

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户适用技术培训,做到项目至少有3-4名农业科技骨干。

根据季节特点,农时需要组织科学种植技术培训3次,培训农民500人次。

1.2.3工期

项目自2014年4月开始建设,至2014年11月完成,项目期限7个月。

1.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方案

1.3.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349万元,其中:

农业措施投资为309万元,占总投资的88.5%;机械设备投资24万元,占总投资的6.8%;建筑工程投资为16万元,占总投资的4.7%。

1.3.2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方案

在总投资349万元中,申请财政资金200万元,占总投资的57.3%;合作社自筹149万元,占总投资的42.7%。

1.4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使项目区直接增加生产收益168万元;防风固沙效益显著,自然灾害损失将减少20%左右,生物多样性及景观效益也比较显著。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成立以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以下马关镇政府、财政、发改、农业、水利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茂亨小杂粮合作社具体负责实施,保证项目人、财、物的投入,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容、标准完成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围

项目区位于同心县下马关境,惠—平(惠安堡—市)省级公路和乡村级道路形成道路网络,交通便利。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其特点是:

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按农业分区为中温干旱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272mm,且年际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300mm,是降雨量的4.8倍;年日照时数达3054h,多年平均气温8.7℃,年大于10℃积温3149.2℃,年太阳辐射量149千卡/cm2,无霜期140~170d。

年均大风日数22d,最多45d,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15.5m/s。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主要由韦州~下马关盆地和两侧黄土高原丘陵梁塬构成。

韦州下马关盆地位于罗山、青龙山之间,北临蜗牛山,南以马家山与预旺盆地相隔,地势自南而北,自山麓向盆地倾斜。

苦水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盆地中部,成为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通道。

盆地地势平坦,地形自然坡度在1/40~1/100之间。

系黄土高原丘陵山峁梁塬区,山洪沟道极为发育,切割深度在30~60m,宽度50~200m之间。

项目区土壤以淡灰钙土为主,其成土母质为洪积冲积物。

表层土壤质地为壤土和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无盐化、夹粘、夹砂砾层等障碍。

2.1.4水资源

项目区可利用地表径流稀少,地下水位埋藏深,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从项目区西边穿过,但可溶性无机盐含量高,不适宜人畜饮用及灌溉。

区域水资源缺乏,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水主要利用红寺堡扬水工程解决。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种植业结构

项目区本次完善的灌溉面积5000亩,全部为中低产田。

作物以种植糜谷、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麻、麻子油料作物为主,种植结构比较单一。

2.1.6自然灾害

常伴有干旱、冰雹、霜冻及沙暴等自然灾害。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辖同心县下马关镇北关和西沟2个行政村,现有农户数为898户,总人口3827人,有劳动力2915人。

2.2.2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年粮油总产量56万kg,农作物平均亩产200kg;大家畜存栏数565头,羊存栏数2160只;人均纯收入2781元。

拖拉机及农用车辆拥有量141辆。

2.3基础设施

2.3.1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拖拉机及农用车辆141辆,均以农户自用为主。

当地没有成规模的机播、机收专业组织,特别是缺乏专业的病虫害防治组织。

2.3.2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条件优越,惠平公路从项目区西侧穿过,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距离县城较近,群众的思想观念意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项目区电源条件好,电力充沛,供电基础设施完好。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作物种植品种单一。

项目区以作物以种植糜谷、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麻、麻子油料作物为主种植作物,由于缺乏特色种植和现代农业高效种植模式,单一的种植模式和结构导致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2)项目区农业生产装备水平低,农民缺乏高效农业种植的技术和经验,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水平不高,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的制约因素。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保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心县下马关镇位于中部干旱带的中心,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具有广阔地开发前景,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是脱贫致富的需要

同心县东部地区是我县较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奇缺,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农民收入低。

据统计,人均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80%,人均粮食仅为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54.6%。

贫困落后局面,不仅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通过项目建设,大面积推广谷子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及小杂粮种植,可以使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对发展当地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

(3)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和我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通过对项目区进行高产谷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以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平田整地、道路整修为配套措施。

采取这一有力措施,是对目前灌区农业发展困境进行解决的一种有益尝试。

对于项目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发展杂交谷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鉴于中部干旱带的气候特征,发展农业的首要条件是选择抗旱性强、节水、高收益的农作物品种。

谷子不仅抗旱,而且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高。

每生产1g干物质,谷子仅需水257g,而玉米需水369g、小麦达510g。

在适宜温度下,谷子吸收本身重量26%的水分即可发芽,而玉米需48%、小麦需45%。

干旱年份更容易保全苗,实现稳产、保收。

“唯见青山干死木,不见地里旱死谷”是我区引种高产杂交谷子的真实写照。

根据气候情景分析和近年的试验研究,未来100年,我区中部干旱带气温会进一步升高,干旱加剧,灌溉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谷子苗期十分耐早,其需水高峰期正好与当地的雨季相吻合,完全可以满足生长需求,大大增加了水分利用效率。

因此,发展杂交谷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2、科技支撑为高产谷子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试点省区,2009-2011年,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适应气候变化农业综合开发”资助下,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开展了《中部干旱带节水型高效农业综合实用技术示与推广》项目。

从国各地引进十余个谷子品种,在中部干旱带开展旱地、喷灌地杂谷引种试验,筛选出我区气候条件下适合栽培的旱作、喷灌杂交谷子品种,经济效益高,省工省水,累计推广1300余亩。

2013年,在气象局的支持下,继续开展中部干旱带高产优质杂交谷子试验示,在中部干旱带的红寺堡、下马关、盐池安排推广800余亩,辐射到定边、阿拉善左旗等周边省区。

第四章水资源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及工程概况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72mm,且年际分布不均,7、8、9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蒸发量大,年均蒸发量在1300mm,是降水量的4.8倍;该地区虽有清水河从项目区西侧处自南而北流过,年均径流量达1.3亿m3,但矿化度达3.5~5g/l,不适宜人畜饮用和灌溉;地下水储量少、埋藏深,矿化度达2.5~4.5g/l,含氟量3~10g/l,无法利用。

固海扬水工程建成前人饮完全依靠雨水解决。

项目区下马关镇北关、西沟2个行政村灌溉面积2000亩,由红寺堡五干渠供水。

4.2项目区现状用水量

项目区设计初综合毛灌溉定额为54m³/亩,年毛需水量为15.12万m³。

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项目实施后,综合毛灌溉定额为55m³/亩,年毛需水量为15.4万m³。

总毛需水量与实施前基本相同,可通过3#60万m³蓄水池来调节。

完全可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

第五章建设容

5.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署。

围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坚持“统筹规划,择优开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国家引导,配套投入”的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项目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5.2选项原则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项目规划的特殊要求,确定选项原则为: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强化节水、突出样板、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投资多元化、受益围大。

(1)以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对土地资源条件好,投入产出效益高,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安排。

(2)做到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讲求整体效益。

(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做到田、林、沟、管道、路综合治理。

5.3建设标准

(1)综合标准

通过项目建设,为项目区提供道路等综合基础配套设施,保证项目区正常运行。

为项目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村级管护制度和管理组织健全,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能够长期、持续发挥效益。

(2)土壤改良标准

项目建设期深翻(松)1~2次。

每年每亩施农家肥2吨以上,秸秆还田率不低于30%。

并种植肥田作物和绿肥。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以上。

5.4建设规模及容

完善改造农田5000亩。

平田整地2000亩;测土配肥2000亩;田间道路2.5km;购置1204拖拉机、旋耕机和犁各2台,农机具库200㎡。

5.5规划布局

结合县农业发展整体规划要求和农民意愿,在充分考虑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上,统一规划田、林、路、管道等系统。

(1)。

农业工程规划

平田整地:

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平田整地2000亩。

测土配肥:

通过测土培肥对土方改良措施,测土配肥2000亩。

田间道路:

做到布局合理,循环畅通,满足中型以下的农业机械通行,规划修护生产路2.5km,铺设砂砾石路面,路宽4.0m。

农业机械化:

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购置1204拖拉机、旋耕机和犁各2台,农机具库200㎡。

5.6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本期项目计划在2014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总工期按7个月控制。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349万元,其中:

农业措施投资为309万元,占总投资的88.5%;机械设备投资24万元,占总投资的6.8%;建筑工程投资为16万元,占总投资的4.7%。

6.2资金筹措方案

在总投资349万元中,申请财政资金200万元,占总投资的57.3%;合作社自筹149万元,占总投资的42.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

7.1经济效益

谷子大面积测产仍达187kg/亩,按照正常收购价3.4元/kg计算,净收入542.49元/亩,累计收入271万元。

而在干旱下种植的小麦、马铃薯产量很低,加上价格低迷(马铃薯政府保护价0.7元/kg,实际降到0.5元/kg),造成严重亏本。

旱地节水补灌玉米净收益仅是没有补灌的旱作谷子的60%。

按照2013年正常价格估算,秋覆膜玉米和马铃薯的亩均净收入为378.35元/亩和271.5元/亩,也远低于旱地谷子542.49元/亩的收益水平。

7.2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成,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并可有效带动周边广大农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以及蔬菜购销、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3、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在项目区开展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项目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7.3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防风固沙效益显著,自然灾害损失将减少20%左右,生物多样性及景观效益也比较显著。

同心县茂亨小杂粮农民购销专业合作社

高产杂交谷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同心县茂亨小杂粮农民购销专业合作社

二○一四年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