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79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药调研报告4篇.docx

医药调研报告4篇

2017年医药调研报告4篇

*目录2017年医药调研报告医药连锁企业调研报告医药行业调研报告上海医药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

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85.7%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

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初级职称87名。

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

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52.1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1234.7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2872.6元。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各级藏中医院底子薄、投入小、发展慢,基础设施薄弱,诊断、制剂设备简陋短缺。

二是中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藏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

三是藏中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人才断层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员编制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低下的问题。

四是藏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制剂设施落后,藏中药使用率低,其独特的医疗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中医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全州仅有综合性中医院1家,服务半径有限,中医药普及率低。

三、发展思路

1、高度重视藏中医药事业发展。

将藏中医药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当地藏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藏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对藏中医药事业的专项投入,及时研究解决藏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加大藏中医药的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资金、项目、科研、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加快推进藏中药事业发展。

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中,将符合政策规定的藏中医药服务技术、项目、院内制剂等纳入报销范围,在价格制定、临床应用、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研究制定扶持藏中医医院开展院内制剂的优惠政策。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引进民间资本,享受同等待遇,加快和促进藏中医药事业发展。

3、加快藏中医药队伍建设。

制定倾斜政策,合理确定藏中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定额,通过吸收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藏中医专业人员不足问题,鼓励懂藏、汉双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把理论培训与临床进修、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研读经典与跟师临床相结合,探索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

加大培训工作,每年培训100名藏中医药技术人才。

 

4、加强藏医药整体服务能力建设。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藏药制剂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藏医制剂设施,规范工艺流程,改造剂型,更新包装,全面提高藏药制剂的科技含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对全州藏药制剂进行资源重组,建立藏药制剂中心,实行统一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推进藏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探索建立以州藏医院为中心,辐射各县藏医院,规模适宜、协同联合、优势互补的藏医药联合体模式,并逐步向基层普及推广延伸。

加大投入,开发藏医服务系统应用软件,建立藏医药信息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5、有效保护和开发藏中药材资源。

建立藏中药材自然资源保护区域和藏中药材种植基地,解决藏中药材供求矛盾,为藏中药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6、加强藏医药科研工作。

建设藏医临床研究基地,建立藏医药专项研发基金,由省、州、县合理承担。

以藏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学科多领域相结合的藏医药研究队伍,着力加强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诊疗技术、疗效评价标准、藏药新药以及藏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究,重点加强对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以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藏医药防治和“治未病”预防保健研究。

7、加强藏医专科建设。

加大对州县级藏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肝胆、心脑血管、胃肠、外治等特色科室建设,特别是对州藏医院药浴中心、医药研究所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力争把州藏医院建成辐射青南地区、技术力量雄厚、服务功能齐全的区域性一流藏医医院。

8、改进藏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制度。

进一步完善藏中医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标准和方法,体现藏中医药专业特点,注重能力和业绩,充分调动民族医药人员的积极性。

9、进一步健全完善藏中医药服务体系。

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和村卫生室建设藏中医科和诊疗室,积极拓展和推广藏中医药业务服务,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10、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建设和扶持力度。

扩大县中医院规模,进一步完善设施、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县、乡医疗机构中医科建设,扩大中医医疗服务覆盖面,大力推广质优、价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减轻群众医疗经济负担,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医药连锁企业调研报告]2017年医药调研报告

(2)|石家庄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重要的医药工业生产基地。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58家,占全国医药工业总量的80%,是全国最大的原料药基地。

石家庄医药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一优势产业,其生产规模,经济实力,固定资产,出口创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均居全市各行业第一。

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现状:

据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全市共有零售药店2191家,其中连锁门店共179家,其中市辖6区共有178家,市辖区以外仅1家连锁门店,全市药店连锁率仅为8%。

全市179家连锁门店基本被几家本土连锁企业所占据,其中新兴药房以68家门店排名第一,神威大药房则有53家门店,乐仁堂集团旗下有41家门店(不含9家药妆店中店),石家庄益康药房则有10家左右的门店。

外来连锁企业在石家庄发展速度不快,老百姓大药房在石家庄市目前仅有8家门店。

据业内人士的保守估计,目前石家庄市的药品零售市场规模大概在10亿元左右。

虽然整个市场单体药店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是从销售额上来看,连锁药店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乐仁堂集团石家庄医药连锁和石家庄新兴药房XX年的销售额均达到2.1亿元,河北神威大药房为1.8亿元,这三家企业就瓜分了60%的市场份额,而外来连锁企业的老百姓大药房,以6000多万的销售额排名第四。

截至XX年底,石家庄市共有独立核算的医药制造企业51家,拥有资产总额292.3亿元,从业人数51003人,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加值、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为142.6亿元、135.9亿元、45.7亿元、20.1亿元和26.9亿元,医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到当年全市全部工业的14.2%、11.9%、11.5%、12.4%、22.6%和10%。

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存在的问题: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也存在许多不乐观的现状。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专利申请数量少,水平低,专利与研发不够密切,企业专利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利信息利用水平低下等许多问题普遍存在。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

优化企业创新机制,促进企业专利创造质量的提高。

企业要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医学研究结合的集成技术,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优化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实现科技与专利协调发展。

2:

增强企业知识战略实施过程中产权战略意识,加快医药企业专利战略实施。

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切实认识医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市场强制性。

在推进医药企业专利,应加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协作互动。

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创新为保障,实行技术专家,经济分析专家和法律专家相结合。

采取“市场导向,产业聚集,企业互动”为主要特征的虚拟化舰队推进模式。

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和激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比重。

重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抓好专利创新示范企业和专利技术参与试点。

科技部门要加大知识产权导向,提高政府科技创新成果取得的专利数量和质量。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落实和促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1世纪将是我国流通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发展特许连锁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使特许连锁尽快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还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

积极培养连锁事业的专门人才。

连锁是一种商业知识产权的许可,它涉及到商业、工业、科技、法律、管理,有时甚至包括农业等诸多领域,亟需连锁的专门人才。

2加快连锁管理规范化、制度手册化建设,提高经营组织化程度。

连锁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高效率的商流和物流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特别是在特许企业内部形成规范化管理,是连锁发展的基础,离开规范,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不可能产生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

因此,特许连锁企业在扩大组织规模,发展加盟店,开展日常经营活动当中,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一般的业务操作人员,都要坚持规范化管理。

总之:

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前景。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sub-info"id="sub3">2017年医药调研报告(3)|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XX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1、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

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

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

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

XX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3、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

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

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

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4、高附加值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

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

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

  5、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XX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

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

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二)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表1:

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1997年1998年1999年XX年XX年XX年企业数(%)1.071.092.022.032.192.17工业总产值(%)1.852.032.062.083.043.18总资产(%)1.932.002.082.222.662.79销售收入(%)1.861.971.971.972.262.30利润(%)4.35.34.43.13.783.84资料国家统计局表2:

XX~XX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工业行业中的排名XX年XX年XX年净资产数额131312资产总额141313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11811销售收入191818利润总额9711利税总额91215资料国家统计局,其中XX年为快报数据。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80余万吨,其中有60多个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化学药品制剂30多种剂型、4500余个品种;在全球已经研究成功的40余种生物工程药品中,我国已能生产18种,其中部分药品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中成药产量60余万吨,中成药品种、规格达8000多种;可生产医疗器械近50个门类、3000多个品种、11000余个规格的产品。

  1、近6年医药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产量稳步增长,连年创出新高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1712.8亿元增长至XX年的3876.5亿元,年均增长17.75%;工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468.3亿元增长至XX年的1133.2亿元,年均增长19.33%。

XX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62.1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8位;实现利润273.9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11位。

  2、重点子行业中的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中药工业稳步发展,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1)化学制药业成为医药工业的主要支柱,保持稳步增长态势XX年,我国化学制药业共完成总产值2383.76亿元,完成增加值607.4亿元,完成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医药工业的50%以上。

化学制药业中的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两个门类增长速度不一,化学原料药业增长势头好于化学制剂业。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化学原料药出口国,化学原料药已经成为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医药工业的1/3,原料药生产量约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原料药产量约有50%出口。

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未来3-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业将保持较好增长趋势,化学制剂业随着我国医药健康防疫体系的完善、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农村医疗扩大等也将平稳增长。

  

(2)中药行业是医药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中药行业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大门类。

XX年中药工业完成总产值800.9亿元,完成增加值294.9亿元。

1998-XX年间,我国中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4%,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8.8%。

从整体状况看,目前我国中药行业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还不高,缺乏行业技术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较难保证。

XX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将推动中药、生化药出口列为科技兴贸的基本战略之一,这对中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3)生物制药近年来发展迅速生物制药业是我国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XX年,生物制药业工业总产值194.9亿元,增加值7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

XX年国家加强卫生防疫机构建设和紧急防御体系,启动了十余亿元的疫苗计划,列出了今后几年将重点发展的6类生物医药项目,这些举措将带动我国生物制药业的高速发展。

  (4)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垄断。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但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

XX年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188.7亿元,增加值72.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4%、16.27%。

目前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常规、普及型产品,高精尖产品数量少,缺少能拉动产业整体升级发展的核心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3、医院下游市场发展趋于完善我国医药商品的销售,以委托医药商业贸易公司和企业自销为主。

目前我国已有药品批发企业7486家,药品零售企业151760家。

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的全新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完善的网络结构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着医药物流企业转变。

  4、重点医药生产区域已经形成从地域效益分布程度来看,XX年医药行业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别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03%、实现利润的73.12%。

在华北、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具有医药工业基础,有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将医药工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地区,成为医药工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XX年全国实现效益前10名省市如下表所示:

排序销售收入总额前10名省市利润总额前10名省市1江苏江苏2浙江浙江3山东北京4广东河北5上海广东6河北山东7天津上海8北京天津9湖北吉林10四川四川

  (四)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1998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

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

对于医药制造业而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药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引导。

XX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

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999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截止到XX年底,国家已正式公布了非处方药物(otc)目录共六批。

otc药物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

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1990年otc销售额为19亿元,XX年达32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XX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

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在XX年7月1日前通过gmp认证,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产。

据统计,截至到XX年6月3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通过认证。

  4、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强势医药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药品定价采取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定价方式,其中:

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0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1997年以来,国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金额累计达160亿元,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

从XX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全国重点城市的试行范围,要求医疗单位在采购临床上应用普遍、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时必须进行集中招标,以进一步降低基本药品价格。

国家根据市场和医疗消费情况实施药品降价政策已成必然的发展趋势。

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利润,促使药品利润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合理分配,而强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价格、成本、品牌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5、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加强我国将从XX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

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化学原料药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其盈利空间将日趋狭窄。

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化生产效益,产品成本较低,在降税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行业。

  (五)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3-5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成为发展重点,医药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批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小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不断出现。

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不断加大,成为医药生产企业中一支骨干力量。

  1、《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医药行业的重点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