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868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docx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热处理变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LT

变化差和残余奥氏体的多少和钢的淬透性等因素有关。

2减少和控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

2.1合理安排零件结构

金属热处理后在冷却过程中,总是薄的部分冷得快,厚的部分冷得慢。

在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工件厚薄悬殊,零件截面力求均匀,以减少过渡区因应力集中产生畴变和开裂倾向;工件应尽量保持结构与材料成分和组织的对称性,以减少由于冷却不均引起的畸变:

工件应尽量避免尖锐棱角、沟槽等,在工件的厚薄交界处、台阶处要有圆角过渡:

尽量减少工件上的孔、槽筋结构不对称:

厚度不均匀零件采用预留加工量的方法[12、13]。

2.2热处理温度的控制

在热处理工艺中,对工件热加工温度的设定是重中之重,而仅仅设定准确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热处理过程中,炉内的温度测量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参数测量[24]。

要是测量不准确,热处理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而且温度与热处理后的工件性能密切相关。

在温度超过AC3线后,工件的硬度并不随温度的上升有明显提高,但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内应力加大,加大了变形量[14、15]。

由此可见:

(1)降低工艺温度后,工件的高温强度损失较小,塑性抗力增强,这样工件的抗应力形变、抗淬火形变、抗高温蠕变的综合能力增强,从而减小了形变。

(2)工艺温度降低后,工件加热、冷却的温度区间减少,由此引起的各个部位的温度不一致性也会降低,从而导致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也相对减少,这样变形也会减少。

(3)如果工艺温度降低且热处理工艺时间缩短,则工件高温蠕变时间减少,变形也会减少[16、17]。

2.3运用合理的冷却方法

金属淬火后冷却过程对变形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变形原因。

热油淬火比冷油淬火变形小,一般控制在100士20℃。

油的冷却能力对变形也是至关重要的.淬火的搅拌方式和速度均影响变形。

金属热处理冷却速度越快,冷却趁不均匀,产生的应力越大,模具的变形也越大。

可以在保证模具硬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预冷:

采用分级冷却淬火能显著减少金属淬火时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是减少一些形状较复杂工件变形的有效方法;对一些特别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利用等温淬火能显著减少变形[18]。

2.4控制炉内温度的均匀性

炉内温度均匀性是造成热处理形变的因素之一,如果在工件的不同部位产生温差,那么有温差就有热应力,就会导致变形。

随着炉内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温度均匀性下降,由此带来变形量增大所以提高炉温均匀性,尤其是保证工件加热阶段的温度均匀性,将有助于减小变形;放置在不同部位的零件应以相同的速度升温,并同时达到渗碳温度也是控制变形的关键,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小变形散差;在加热前先进行预热,也可减少因升温过快而造成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并且可以避免因加热过快而造成的开裂[19]。

2.5进行必要的预先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前的金相组织对最终热处理变形关系甚大,因此对形状复杂、要求高、易产生变形的工件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先热处理,以消除网状碳化物和粗大晶粒。

正火硬度过高、混晶、大量索氏体或魏氏组织都会使内孔变形增大,所以要用控温正火或等温退火来处理锻件。

金属的正火、退火以及在进行淬火之前的调质,都会对金属最终的变形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的是金属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实践证明,在正火时采用等温淬火可有效地使金属组织结构趋于均匀,从而使其变形量减小[20]。

2.6制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A、控制加热速度。

为了减小加热时的温差和热应力,应采用比较缓慢的加热速度,并采用一次或二至三次预热,特别是在500~600e范围内,要缓慢加热,因为这时材料由弹性变形转为塑性变形,是影响变形最大的温度区域。

B、选择加热温度。

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将淬火温度控制在下限并适当缩短保温时间,从而减小温差引起的热应力,且所得奥氏体晶粒细小,其塑性变形抗力较大,这都有利于减小变形。

C、采用合理的淬火方式[21~26]。

淬火方式和冷却介质的选择对减小和控制热处理变形具有很大作用,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出现热应力,而且还出现组织应力,因此必须十分慎重,其目的是使工件在马氏体能转变之前尽量使前部分温度均匀,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力求缓冷,减小工件各部分转变的不同时性,从而实现减小组织应力造成的变形,采用的方法有:

(a)预冷淬火。

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先预冷一段时间,使各部分温差减小,在技术条件允许时,令其易变形部分如最薄的截面或棱角处产生部分非马氏体组织,然后再全部淬火。

(b)双重冷却淬火。

当单一介质不能同时满足工件淬火变形及组织要求时,采用先后在两种介质中进行冷却的方法,如油、空气鼓风喷雾等等。

(c)分级淬火。

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首先淬入温度较低的分级盐浴中停留一段时间,使工件表面与心部温差减小;再取出空冷,使工件在缓慢冷速下进行马氏体相变。

(d)等温淬火。

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温度

(e)喷射淬火。

对于仅要求某一局部硬化的零件,可以在特别的喷液装置中淬火,待整体加热后放在喷液装置上使其某一局部在流动的液体中急冷,而其余部分在空气中冷却。

(f)充分回火。

对于易变形的复杂工件,大截面高合金钢淬火后必须及时回火,选择适当的回火温度,并保证回火要充分。

在回火过程中,利用回火加热消除变形应力。

2.7正确掌握热处理操作方法

为了减小和控制热处理变形还必须正确掌握热处理操作方法[27~31]。

淬火时要做到:

1、长轴类(丝锥、轴等)垂直淬入,上下移动;2、薄壁环状工件,应轴向垂直淬入。

2、对厚薄不均工件,应将厚的部分先淬入。

3、对带孔和凹面工件,应将盲孔和凹面朝上淬入,以利气泡排出。

薄片件要侧向淬入,工件薄刃或尖角处,淬入前要预冷。

总之,要使工件以最小阻力淬入,并使工件各处冷速均匀。

另外,做好淬火前保护,如把一些非工作孔用石棉绳、耐火泥堵塞,在截面急变处用铁丝和石棉绑扎,尖角处用铁皮套子等等,使其冷速减慢,减小淬火应力。

3结束语

任何因素变化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变形度,只有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才表现出影响变形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在选择预防热处理变形的具体措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办法,许多减小和控制热处理变形的有效措施均来源于实践,要反复几次后才能探索出一些规律,还要配合从理论上对变形基本规律的分析研究才能正确制定出来。

参考文献

【1】王英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周飞.金属材料与热处理[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44_46

【3】刘小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传播,2010,(20).

【4】刘静.热处理工艺及发展现状研究[J],华章,2011,(22)

【5】产经资讯[J].金属加工(热处理),2009,(13)

【6】朱利卿.钢的热处理变形[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32-34.

【7】姚禄年.钢的热处理裂纹和变形[M]1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8】刘晔东.热处理变形浅析[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10).

【9】孙宇.减小金属热处理变形的方法之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10】魏强,刘晓清.热处理淬火变形的控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7).

【11】周原.减少金属热处理形变的试验研究[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0,(3).

【12】李桂林,聂恒敬.简单机械零件热处理变形行为研究及应用[J].汽车技术,2004,(01)

【13】张斌华.浅谈温度对热处理工艺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1,(10)

【14】王忠诚,气门热处理变形控制[J].现代零部件,2011,(05)

【15】谭燕军,汽车齿轮钢热处理变形控制分析[J].科技资讯,2006,(21)

【16】李国良.调整冷热工艺流程减少零件变形[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04)

【17】魏志海.改善模具热处理变形[J].装备制造,2009,(05)

【18】李斐,石玉生.解决热处理变形零件的几个措施[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1,(03)

【19】章艳丹.如何减少金属热处理变形[J].硅谷,2008,(23)

【20】郭树贤.减少热处理变形的方法[J].宁夏机械,2004,(02)

【21】牛万斌.齿轮的淬火和变形处理[J].热加工工艺,2000,(01)

【22】支道光.机械零件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择[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陈锐,罗新民.钢件的淬火热处理变形与控制[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6,(01)

【24】李爱花.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及其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7,(04)

【25】许红军,孙桂华.齿轮渗碳淬火内孔变形的控制[J].汽车齿轮,2010,(02)

【26】宋时兰.减小淬火变形的有效工艺[J].煤炭技术,2003,(11)

【27】尚建军.变形箱齿轮热处理的变形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8】赵昌盛.精密复杂模具热处理变形及预防[J].机械工人,2005,(11)

【29】何鹏,刘新继,安峻歧.控制热处理变形最简洁的方法[J].汽车齿轮,2006,(01)

【30】雷声.齿轮热处理变形的控制[J].机械工程师,2008,(05)

【31】谭燕军.汽车齿轮钢热处理变形控制分析[J].科技资讯,2009,(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