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66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山东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青岛即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3日在即墨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李宽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即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5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一年。

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青岛“重要一极”的奋斗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顺利完成,实现了即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和政治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05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是“九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6%,人均GDP达到26800元(合33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3:

54.6:

36.1。

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6亿元,是“九五”末的2.6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是“九五”末的7倍。

工业总产值520亿元,是“九五”末的3.1倍;规模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149家发展到538家,完成产值400亿元,是“九五”末的5.6倍。

全社会供电总量达到15.2亿千瓦时,是“九五”末的2.4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是“九五”末的2.5倍。

各项存款余额15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11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2.4倍和2.2倍;各项贷款余额85亿元,是“九五”末的2.1倍。

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43位,比2001年度前移了49个位次。

——大项目引进建设成效显著,对内对外开放连年取得新突破。

2005年是我市招商引资成果辉煌的一年。

全市外商直接投资4.86亿美元,是“九五”末的4.4倍,五年累计达到18.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2亿元,是“九五”末的7.2倍,五年累计达到229亿元;出口创汇15.8亿美元,是“九五”末的2.7倍。

五年来,全市累计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19个、过亿元的内资项目92个,世界500强企业13家、国内500强企业15家。

马斯特造船项目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合作各方全面达成投资协议,造船公司和船舶研发设计中心的核准、注册登记进入启动阶段;即发东丽高档服装面料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创新科技、高丽钢线等项目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即发龙山染织、英派斯健身器材、新同人电子等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和投产;“走出去”战略取得较大进展,新设立8个境外投资项目。

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引进建设,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加快发展,针织服装服饰、电子及电子配件等产业正在向集群化演进。

其中,规模以上针织服装服饰企业发展到157家,完成产值1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

我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针织名城”。

——民营经济和市场商贸业迅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步入新阶段。

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2万户,比“九五”末增加1.7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5635家,比“九五”末增加2290家;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86亿元,是“九五”末的4.5倍,其中注册资金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到109家。

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民营科研机构发展到146家,即发集团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以内引外成效突出,1637家民营企业与内外资企业实现合资合作。

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全市拥有青岛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总量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我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

市场商贸业蓬勃发展。

总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的青岛即墨服装市场和物流客运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全国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国美集团、苏宁电器入驻我市,服装批发市场名列全国十大服装市场第4位。

专业市场地产品占有率不断提高,厂家总经销、总代理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业态正在兴起。

五年来,全市累计投资4.9亿元,新建、扩建小商品城等9处专业市场,引进利群、佳乐家等大型超市,新增市场面积31万平方米。

专业市场逐步由贩运中转型向地产品集散地和一级批发市场过渡。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建设展现新风貌。

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7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9.3%。

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化。

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着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西部新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总体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城区交通、燃气等专项规划,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7.5%。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新建改建长江二路、埠惜路、湘江二路等道路,完成鹤山路、蓝鳌路等罩油工程,开工建设即平、威乌高速公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16公里。

刘家庄、丰城35千伏变电站和“一户一电表”改造工程圆满完成。

实施城区调水、同济水厂续建和东部供水一期工程,累计改造“一户一水表”9300户。

全市供热总面积达到257万平方米,燃气用户发展到2.8万户。

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居全省县级市一流水平。

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集中整治青烟路、蓝鳌路、新兴路等主干道路和背街小巷,实施以治污为重点的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城区立体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7%。

高标准实施华山一路、振华街等道路亮化,建成开放式墨河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城市品位和档次有了较大提升。

“三城并创”工作初见成效,省级园林城市通过检查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专家技术评估,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综合调研。

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资产经营管理中心投融资工作成效显著。

土地储备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不断完善,五年实现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17.2亿元。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管理进一步规范,占路经营、乱贴乱画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城市管理数字化试点市。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

华山、蓝村、鳌山卫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温泉、田横被列为省中心镇,南泉、龙泉等6处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镇,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48.5%。

——“突破温泉”工程迅速推进,东部开发建设掀起新热潮。

高起点编制了鳌山组团、田横组团总体规划,完成了鳌山片区启动区、温泉片区、黄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鹤山路东通工程埠惜路至大田路段、泉海路南段建成通车,滨海公路即墨段建设进展顺利,温泉河中上游综合治理基本结束,高标准实施了莱青路、大田路和沿路部分村庄立体绿化。

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

天泰山海泉综合开发项目建成滑雪场、假日海滩和山地公园一期工程,天逸海湾国际度假城项目完成砌坝等基础工程,王朝五星级产权式度假酒店等项目陆续开工,“三山”综合开发、华鲁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项目相继落户,东部旅游度假区整体形象迅速提升。

——广大农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破解“三农”问题开辟新路径。

农民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农业高新区、畜牧科技示范园、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档次、科技水平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

持续治水卓有成效,五年累计投资2.7亿元,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3200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奋力兴林成果显著,五年累计投资5.1亿元,新造林32.1万亩,其中绿化荒山9.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5%,比“九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村村通油路”工程深入实施,村庄公路通达率达到62.6%。

农民的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累计投入38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1.5万人,转移15.1万人。

农民的发展保障进一步完善。

完成土地延包和“两田制”调整任务,落实农业税减免、小麦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红十字会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是“九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0.7%。

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市。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双学三创”活动。

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

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

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平安即墨”创建活动成效明显,群众来信来访、安全生产事故整体下降,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程办事代理制扎实推行。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贯彻。

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28项,申请专利560件。

新一轮学校布局开始调整,“双百”支教工程初见成效,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评选表彰首批即墨名师,“普九”水平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120”急救网络覆盖城乡。

圆满完成了联合国第五周期生殖健康项目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再就业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社会综合治税成效突出。

市属工商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粮食购销企业和基层供销社改制稳步推进。

广播电视、水文、气象、保险、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审计、统计、监察、外事、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民兵预备役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05年要办的8件实事基本完成。

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扎实推进,青岛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城西新社区小学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工建设,城区绿化、亮化、硬化和供热、供气工程进展顺利,“村村通自来水”、“一户一水表”和“一户一电表”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与救助、残疾人安居工程、“光明行动”、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工作完成了年度目标。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即墨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代表青岛市接受了全省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观摩,承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农村工作座谈会等大型会议,大项目引进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农村经济合同管理等工作经验得到中央、省和青岛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十五”时期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加深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也进一步丰富和积累了跨越发展的经验,这就是:

始终坚持把思路的不断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我们相继实施了“面向青岛、依托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抢抓五年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大青岛都市新区”,“三区一中心”,“建设大青岛重要一极”等发展战略;为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我们确立了以大项目引进建设为生命线,一手抓对内对外开放、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为加快与大青岛的对接融合,我们全力实施了以温泉周边区域为启动点的东部开发建设。

通过思路的不断创新,在事关即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赢得了主动。

实践证明,科学决策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创新是力量的源泉,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能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始终坚持把改善环境、聚集优势生产要素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

着眼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我们加快规划建设七大经济区域,整合工业基地和小城镇资源,构筑起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产业聚集区。

着眼于改善投资软环境,我们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大项目、外商约见必见等制度,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投诉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品牌经济、重点区域发展的激励政策,为加快项目引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事实表明,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