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638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三年级

学生人数

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六个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其中三年级二班和六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于其它班。

认知

能力

三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

由于一、二年级时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的缺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

学习态度及习惯

六个班的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目标

1.使学生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初步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

2.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初步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4.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体验的方法;

5.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自尊、自主、自信、乐观、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

安排及特点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3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中的教学内容,并对“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融合和连接。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能行”。

有3课,包括:

认识我自己、我来做、上学路上。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一同成长”。

有4课,包括:

我为同学喝彩、他为什么朋友多、出板报的启示、远方的伙伴你好吗。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的一家”。

有4课,包括:

全家福、和爸爸妈妈交朋友、我当小管家。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社区”。

有3课,包括:

邻里之间、你们辛苦了、巧手扮家园。

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认识自我、我与同伴、我与家庭、我与邻居等生活内容,就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如何与同伴、家人、邻居相处等进行探究。

使学生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理解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发现自我优势、发扬优点,与同学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关爱家人,增强家庭责任感,与邻居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自尊、自主、自信、乐观、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体现活动化的学习过程,教材中每个主题活动由“我的准备(隐性)”、“我的研究”、“我的收获”、“我还想……”四个模块组成。

在教学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

另外,本册教材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中,其中二、三、四单元都是根据学生在校、在家庭、在社区学习生活的时间来安排的,时效性非常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

本册教材

重点、难点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的掌上明珠,只想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不去或不会关心、体谅父母长辈和他人。

我们应培养学生从小充满爱心,学会与人友好共处。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特别是尊重教师及在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服从集体的利益、在参加活动时注意安全、增强自信、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提高自理、自护能力。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掌握与他人沟通方法,学会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1.合理使用教材。

本册教材每个主题活动的四个板块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开展活动必然经历的环节设计的,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活动——总结评价——课后延伸的过程,在设计课题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探究,突出教材特点,循着他们的思维发展设计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多方面的发展。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可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

第1课《认识我自己》可以和第4课《我为同学喝彩》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中提到的“同一、二年级相比,我有了哪些变化?

”,我觉得对学生来说会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试着将这一内容用学生互相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解决。

这部分的重点可以放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变化:

我比以前长高了、我自己会读书看报了、我知道关心小同学、尊敬老人了,还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要发扬,自己的特长要发挥,能充分的了解自己。

并组织学生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并结合《我为同学喝彩》一课让学生在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的基础上,知道别人的长处和优势。

从而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特长、优势,善于取长补短,学会与别人交流、共事。

3.倡导活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形式。

相对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视野不断拓宽。

《品德与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事物,加深认识,明白道理。

而《品德与社会》虽然仍是从学生的身边着眼,但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视野和兴趣面不断拓宽,外出实践、调查的内容相对增加,向社会延伸,范围加大,距离拓远。

例如:

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邻里之间有哪些了解,搜集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说说与邻居友好相处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介绍,可以说出具体事例。

这一单元的学习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社区、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指定学生定期到社区采访、到有困难家庭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学生找一找影响邻里和睦相处的原因,最终使学生明白多为邻居献出一点爱,就会多收获一份快乐。

教育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了解我们周围的变化、了解我们这个大家庭,装扮我们的家园。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2.熟悉上学路线和遇到的标志物。

知道有关行路安全的常识。

知道有关路线图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3.知道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4.了解自己的家庭及家人情况,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学习与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的方法。

6.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和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情况,并掌握一些节约开支的小窍门。

7.了解家庭周围的公共设施,体验公共设施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8.学习整理资料的初步知识,建立学生自己的成长档案。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统计、交流、表演、讨论、阅读等方式启发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2.通过启发、引导、跟踪、调查、了解等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孩子进行关爱家人、关心家庭生活的教育。

3.通过观察、搜集、交流、体验、感悟、反思等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里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哟自信心。

2.学会关爱家人,关心家庭生活。

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不嫉妒。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

4.使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尊敬、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5.使学生懂得在家庭生活中要讲道理,有责任感,为家庭生活增添欢乐。

6.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树立家庭责任感,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8.学会尊重自己周围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设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应确定稳定的学习小组,集体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分组时即优、中、差兼搭组合、男女分开组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等,特别是小组长要轮流当,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有主人翁感、成就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合作交流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其次,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待考虑成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再展开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

二、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评价也十分重要。

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有回顾、解答、谈话、操作等。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材设计了“我的收获”板块,给师生进行评价提供借鉴和提示。

教学中,不要求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而是根据学习内容,交替采用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

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引领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

在第一、二单元中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在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上用“班级之最”的评选作为评价工具。

将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融入到“班级之最”中有:

回答问题最积极、任务完成最棒、做好事最多、最爱劳动讲究卫生、进步最快、能力最强、班级荣誉感最强、最有爱心等。

评选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并注重过程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关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三、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将采取以下的方法:

1.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常识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2.在课堂上对于完成课前调查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

3.在每节课中渗透深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不断思考,并且提示他们可以进行调查、让学生逐步养成调查的好习惯,

4.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学生分配工作,让他们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索,

5.定期结合各学科组织进行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研究型学习活动后逐渐尝试独立学习。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第1周

9.1——9.5

1.认识自己(1课时)

第一单元

我能行

第2周

9.8——9.12

2.我来做(1课时)

第一单元

我能行

3.上学路上(第1课时)

第一单元

我能行

3.上学路上(第2课时)

第一单元

我能行

第3周

9.15——9.19

单元小结评价

第一单元

我能行

4.我为同学喝彩(第1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一同成长

4.我为同学喝彩(第2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一同成长

第4周

9.22——9.26

国庆节前系列教育

第5周

9.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