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377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代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代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代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代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整理.docx

《近代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整理.docx

近代史整理

近代史纲要整理

一两大历史任务与现代化的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代史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

(2)现代化的定义: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多方面的现代化。

通常意义上说现代化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而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真实高度全民共享的社会。

(3)关系: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仅仅是在经济上现代化的表现。

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社会性质:

1政治:

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行政主权和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已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2经济:

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封建经济基础。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即由完全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战后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且逐渐发展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对外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民族革命和对内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民主革命双重任务。

(3)总结:

由于这一系列深刻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如何理解殖民主义两重的历史使命?

(1)何为两重的历史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方面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2)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看:

1客观效果:

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传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物质文明等。

2主观动机:

殖民者的主观动机固然是不好的,是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殖民地进行掠夺财富,侵占土地,扩大统治范围,已获得最大的利益,方便自己的资本主义发展。

(3)从正义和非正义:

1正义:

被殖民国家积极努力反抗殖民国家,为实现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这是正义的。

殖民主义加速了被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促进其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努力。

如中国人民一起团结一致对抗日本,最终实现了胜利,促进了新中国的建立。

2非正义:

殖民国家侵略一些落后的国家,使其主权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破坏当地原始淳朴的文明,并且对当地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如日本侵略中国,并且展开了长达六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受难者30万,并且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的人民死伤惨重,并且中国的资源遭到大量掠夺,日本在中国实行细菌战,到现在都对中国产生影响。

(4)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

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富强、民主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持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

2不过殖民侵略的产生本身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对落后的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挑战。

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惨遭失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力,并且努力改造自身的生产关系。

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就是典型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近代国情)

(1)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是明显占优势。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但是力量软弱,在夹缝中求生存。

(3)皇帝贵族通知瓦解,代之的是军阀统治,接着是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中国封建统治更加腐败,社会更加黑暗。

(4)帝国主义是灾难的总根源,革命的首要敌人,是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帝国主义长期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社会的发展极度的不平衡。

(6)人民贫困,革命意愿强烈,但是革命代价惨痛。

(人民更加痛苦,革命意愿更加强烈)

五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意识形态冲突:

反满号召因其基督教理念而受到损害,捣毁庙宇神像及扰乱乡村生活的做法,得不到文人和农民的同情,人人皆为姐妹兄弟与儒家礼仪冲突,禁止夫妻同居违背人伦。

他们的宗教理念既背弃了中国人,也背弃了西洋人。

它成功地将宗教作为革命的手段,但又使革命从属于宗教。

(2)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和散漫性,走不出封建社会的藩篱。

(3)中外联合反对派力量强大

六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一场革命?

(1)他不是一场革命

(2)革命的定义:

一是用暴力剥夺敌对者的权力;二是对国家和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

必须两个条件都符合,才可以称之为革命。

(3)太平天国运动是运用了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并且还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政权,满足革命的第一个特征。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对国家和社会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建立的政权仍然未脱离封建藩篱,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所以不符合第二个特征。

(4)总结: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不是一场革命,他只是一场农民起义。

七洋务运动军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标题)

(1)、“公有”、官办

(2)浓厚的封建性

(3)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4)具有抵御侵略的性质

(5)对外国有依赖性

八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他的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1)主观:

1、维新派过于不成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一次性颁布的法律案件太多,过于操之过急。

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掌握军队。

2、维新派本身具有局限性,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信任没有实权的皇帝并且维新派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

3、维新派力量过于薄弱,没有稳固的人民群众的基础,维新变法主要局限于士大夫和小部分知识分子。

脱离人民群众。

(2)客观:

1、封建反对派,以慈禧为代表的,力量十分强大,新兴的变革派不足以与之抗衡。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不足以强大到推翻封建统治,实行民族的伟大复兴。

3、君主立宪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够引领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使命。

历史意义:

(1)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时候,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变法图存,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更加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维新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变法期间,大力传播西方的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纲常伦理和封建君权,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掀起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

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京师大学堂的创建更是推动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

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在社会习俗方面创立了新的局面。

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以及妇女缠足等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提倡文明,注重卫生等。

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作用不容小视。

(3)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它突破了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限,提倡在中国发展君主立宪制政体。

他们鼓吹民权,,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也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颁布的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的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

九从三民主义角度分析为何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

(1)民族主义是驱除列强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不断地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努力。

1927年中国共产党自“412”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开始长达十年的国共对峙,在此期间,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团结人民群众,建设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土地,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2)民权主义是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在实行民主政治,并且不断改进。

新中国成立规定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选举人大代表。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党努力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民生主义是实行节制资本,根者有其田。

即努力发展经济。

党在新中国建立后,探索时期就注重发展重工业,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在改革开放后,努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并且2001年加入了WTO,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

政府也支持跨国公司企业等的发展。

(4)总结:

所以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伟大继承人。

十简述军政训政宪政的内容

(1)军政:

以军建国,扫除障碍。

以军队用暴力来建立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壮大扫除一切外部障碍。

1928年已完成。

(2)训政:

以党治国,当训练人民进行参政议政。

因为当时人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不可能独立的进行政治参与,必须要依靠党的力量。

不过这也造成了国民党蒋介石等日后的一党专政,成为他们一党专政实行集权的幌子。

(3)宪政:

以宪治国,还政于民。

利用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真正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

十一如何认识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1)首先,从历史的前进运动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手段。

不能进行抽象的优劣评论。

一个国家究竟走革命还是改良的道路,完全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力量状况等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2)其次,革命的发生是要有条件的,当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腐朽的清王朝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事实证明,清王朝已经没有能力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没有能力实行正确有效的国内改革,推翻这个政府已是历史进步的必然。

(3)最后,在当时的中国,不存在走改良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改良一般是在现有体制中进行的,能否实行改良或者能否成功,要看现有体制是否有力量,是否允许改良,是否有改良的诚意。

而清末新政并不具有这些条件。

十二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不同点:

(1)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资产阶级指导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2)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3)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是希望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希望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4)历史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大洪流中,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于苏联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世界无产阶级正在准备武装夺取政权的时候。

相同点:

他们的革命任务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性质也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特殊是因为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以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革命。

(3)但是它的历史使命又是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所以它又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十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1)国际环境:

第一,一战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改变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观念

第二,十月革命的影响: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苏俄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广泛群众动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2)国内环境:

第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理论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灾难深重的状况。

第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建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十五7月1日与7月23日的区别

(1)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

(2)7月23日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3)因为党在建立初期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国内外形势还不够稳定,早起参与党建设的人员对马克思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所以对于党的建立也没有过多的关注,所以刚开始时忘了党的生日就订为了7月1日,后来经过史料查看,才发现真正的日期应该是7月23日

十六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特点

(1)党的建立过程比较迅速(俄共20年,中共2年)

(2)以俄共为榜样建立的革命组织

(3)与共产国际是上下级关系

(4)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普遍不高

(5)党内民主不彰,过分强调集中

(6)党员成分以知识分子为多,工人阶级少

十七正确认识中华苏维埃的历史地位

积极意义:

(1)对我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加强了中枢指挥作用;

(2)为在以后对张国焘的斗争中提供了法律根据;

(3)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4)它的实践经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局限性:

(1)它产生于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全国抗日运动高涨之际,主客观条件均不成熟。

增加了国内的矛盾和抗日力量的消耗,也招致了中间派的误解。

(2)它颁布和实施的一些政策,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照搬苏俄经验,脱离了中国实际

十八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依据:

必要性:

(1)首先,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因此,没有和平道路可走,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其次,以乡村为中心的必要性:

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的敌人非常强大,而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生存和坚持下来。

第二、国民革命锻炼了广大的群众,人民的革命意识开始觉醒

第三、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第四、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十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意义:

(1)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

(3)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4)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治革命有所启迪。

二十“左”错误产生的原因:

(1)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产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2)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缺乏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是产生“左”倾错误的主观原因。

(3)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错误指导,是产生“左”倾错误的重要外部原因。

(所谓革命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