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6282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研究结题报告

湖北省“十一五”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之子课题

“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湖北恩施王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研究》的课题自2007年9月批准立题以来,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课题研究小组两年来的潜心研究,让我们看到:

二十一世纪,中职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关于中职教育的论谈也空前活跃起来。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问题,成了职教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但在论争中,有一个共性的认识:

即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文化知识基础)、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因而,中职教育既不能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比拼学习成绩与升学率,也不能与普通技术工人以“师傅带徒弟”的理念和方式言传身教等价,它应该使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同步增长。

但是怎样正确处理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两者的关系,便成了我们探讨的课题。

在我们的实际研究中,如何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表现出下列三方面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到了文化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课在整个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突出的,首先,基础文化课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阅读能力、交际表达能力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文化课的学习是中职学生进行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必经途径;最后,中职学生基础文化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理论教育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正确认识到了专业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中职学校在国民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培养的学生除少数升入高职院校外,大多数成为当地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劳动者,直接加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大军中。

作为中职学校,其培养目标是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

毕业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能直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有文化、有技能、有能力的劳动者,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这个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时,一定要做好严谨、科学的市场调查,必须了解本市、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定位,充分了解就业岗位的需求,尤其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学生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因此,我们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突出“实用”的原则,学生学什么才实用,教师就应教什么,不能盲目地传授书本知识。

(三)科学整合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文化基础课的设置应该具有专业特色。

例如:

对于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英语,不妨选用更加贴近专业能力形成的知识内容,计算机专业改开设计算机英语,旅游专业专攻旅游英语。

这样改革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文化课学习,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将基础文化知识渗入到专业教学之中。

其次,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技能培养的教育。

文化基础教学的时间太长,会导致许多中职生技能培养的时间大大缩水,动手能力太差,不能胜任企业工作。

毕竟他们到企业去不是做高科研人才,而是一线工人。

同时,我们又不能培养一些只有专业技能而缺乏综合素质的中职学生。

因而,我们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更要加强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因此在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课时分配上进行了认真研究,只有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受企业欢迎,就业形势才能好,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才有生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研究的本课题属于开发研究范围,也必须具有坚实的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理论基础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确立,我们研究本课题主要理论基础是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发展观等有关方面的理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分配比例、课程目标的难易程度的基本策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让我们建立系统化的研究设计思想,使研究系统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变化的观点,使我们的研究关注社会变化,关注学生的变化,让课题研究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2、教育社会学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潜力,而是发展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来设置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确保学生能力的实用性,最终达到保持社会职业结构的平衡。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社会科学,课程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教育本质论解释了教育事业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揭示了教育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在研究时主要从社会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上开展了研究。

教育功能论帮助我们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实施教学。

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在研究中,行为心理学关于课程内容由简单到繁复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理论,对我们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关于关注学生情感、信念和意图的思想,帮助我们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有效地、有情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我校中职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就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具体研究目标是:

1、确立了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各个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要求、企业或区域的实际需要,采取职业功能分析法、职业工作分析法和组合程序法相结合的方法,细化了各个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即各专业文化基础、专业基础教学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要求,形成专业以能力为本的框式结构图表。

2、构建了课程体系。

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和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配置了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比例,形成与各专业学生知识、能力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制订了质量标准。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制订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监测标准。

4、建立了评价机制。

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按时间、分阶段制定学生达标方案,建立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考核标准的评价制度,即学生需要取得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同时还要取得反映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了在校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状况的调查;

(1)分析我校现有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及课程设置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以学生学情和就业情况为依据,制订了我校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2、制定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的质量标准

(1)确立和实施文化、专业课程目标,完善和实施了专业课程达标方案。

(2)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重点是根据近几年的办学经验,合理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的课时搭配比例。

(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为保证专业课程的实施,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

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6、建立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

(1)根据市场对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建立了学生“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技术等级证书制度。

(2)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拟定了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建立了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评价机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我们开展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调研了10个用人单位,至少追踪了100名毕业生。

2、经验总结法。

挖掘现有的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特色,总结专业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3、文献资料分析法。

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7月—12月)选定了《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研究》的课题,成立了课题组,撰写了研究方案,召开了开题会并组织理论学习、开展研究培训;开展学校现有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情况的调查。

第二阶段(2008年1月—6月)建立信息渠道,开展社会调查,进行资料整理,实施职业分析,对文化基础专业基础教学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建立课程框架,组构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构建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案,形成各个层面的报告、论文、案例、教学方案、影像资料等。

第四阶段(2009年7月—12月)形成课题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建立健全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在课题申报前夕,我校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向昌明同志,深切感受到“科研兴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州教科所关于承担省“十一五”职教规划课题的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向教科所申报了两个子课题——《中职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研究》、《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研究》,并得到批准立项。

为了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科室负责具体实施,并精选思维活跃、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组成中心课题组,组织开展此项研究活动。

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是

1.领导小组

组长:

甘志明(校长)

副组长:

向昌明(原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崔时辉(教科室主任)

成员:

刘克荣祝忠良肖忠友田斌张华全勇王建

2.研究小组

组长:

向昌明

副组长:

崔时辉

成员:

王健曹政轩蒲劲松庞青松李永松尹华云

(二)深化理论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研究能力

在没有课题研究经历的教师群体中开展科研活动,首要的是让大家明白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心课题组成立后,骨干成员向昌明、王健专程到教科所请教,得到了副所长汤吉舜和职教研究室杨刚主任的悉心指导。

此后,经过长达一个月时间的搜集整理资料,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我们拟写了两个子课题的详细研究方案交教科所,与各兄弟学校的子课题研究方案一起汇编成册,广泛交流。

方案制定后,教科室立即召开中心课题组会议,再次讨论课题实施方案,拟定研究计划。

为让教师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我们利用校本培训、业务学习等时间,请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向全体教师讲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的案例,以正确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两年来,课题组共开展专题讲座六次:

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校长甘志明主讲了《积极开展职教课题研究,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课题负责人、原副校长向昌明主讲了《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秘书王健主讲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教科室主任崔时辉主讲了《我校教学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每次讲座,主讲人员都与参与人员进行了对话,老师们也提出各种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反复宣讲,先后有50余名教师加入到了课题研究活动中来,全体成员的观念有了极大提高,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

(三)密切联系中职教育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具体研究价值的三级子课题

我校申报的《中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关。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问题,是职教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因此,课题组提醒教师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发掘课题:

1、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

职教工作者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意义。

例如,我们学校是各初中学校“问题生”的汇集地,学生思想复杂多变,校园突发事件屡屡发生,造成了强大的管理压力,我们倒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这样的学生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如,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复杂,文化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等多达70多门,这么多的科类怎么分好主次、怎么进行教学定位?

还有专业设置的问题、招生的问题、教师管理的问题、学生就业的问题……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探索,就成了有意义课题。

2、从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不少是成功的,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

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学效果间的关系,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去概括,就使它们有了推广的可能。

3、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师和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发言或辩论中,在看课评课过程中,会涉及许多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若留意将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思考,就能形成课题。

4、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

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刊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有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阅读,可以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或是尚有争论的问题,或是虽有进展,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选题上,我们提出了“三要”:

1、子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应以小课题研究为主

课题太大难以把握,所需时间和精力也相当大。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求教师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力求选择小而与工作联系紧密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问题清晰、具体与可操作化,提高了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2、要注意不断提高研究素质

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探索、创新精神和科研技巧技能。

一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除了本专业和将要研究的课题范围的直接有关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其它邻近学科的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与教育统计知识等。

二是要有探索、创新的精神。

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勇于与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作斗争。

三是要及时了解与掌握科研动态(尤其是与课题有关的情报资料),经常深入教育实践开展调查研究。

四是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又要善于跟其它研究者合作与共事,在选择课题与进行研究的全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要做到个人思考与合作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应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究”,既需要教师同伴互助,也需要专家引领,甚至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但更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教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的合作研究可能只是以少数“专家头脑”代替多数教师的思考,即便问题按照专家的设计方案获得解决,其他教师依然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通过学习、思考和探索,教师们提出了30余个子课题,我们经过认真筛选,确定了6个三级子课题,并明确了课题责任人与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子课题统计表

二级子课题

(学校承担)

三级子课题

子课题编号

承担人

合作者

中职文化基

础与专业基

础教学研究

1.关于增强中职德育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

2007ZKT036001

肖忠友

田斌张代银杨官莲

2、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2007ZKT036002

尹华云

徐介超冯杰黎树珍李琼曹政轩陈世鹏

3.中职英语教学与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实际知识需求研究

2007ZKT036003

田斌

谭凤梅杨本富张昌福阙发荣

4.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研究

2007ZKT036004

李永松

李民黎树珍

5、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措施研究

2007ZKT036005

庞青松

6.中职财经专业基础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2007ZKT036006

姚芳

赵渊

(四)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三级子课题确定后,我们便着手指导教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为便于操作,我们统一制定了《子课题申报表》和《课题实施方案表》,各子课题承担人通过分析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设研究方法、构想研究成果,完成了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鼓励每位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成果及时整理、提炼,去粗取精,整理成典型案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从理性上探讨,要求教师注重整理过程性资料总结性资料和成果资料(包括学生促成果和教师的成果),为后期的课题结题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成果概述

我校《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研究》的课题自2007年申报立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的活动中去,通过研究,在观念上,强化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意识,认识到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整合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完善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达标方案;在教学方式和评价上,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转向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由单一的试卷考试评价转向了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建立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办法,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也脱颖而出,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学生的就业渠道上,逐步适应了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调查报告、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音像资料等是我们学校教学教研的宝贵财富。

2、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类

1.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研究报告崔时辉

2、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调查报告李永松

3、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英语知识需求的研究杨本富

4、恩施市中等职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田斌

5、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之调查报告张代银

6.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思想道德调研报告肖忠友

7、关爱留守学生的探索与思考肖忠友

8、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李永松

9、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之口语训练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尹华云

10、武陵山区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向珉张昌国黄庭魁柯兴建4

11、周密部署,严谨组织,唱好实习重头戏

——恩施市职中2007级计算机、电子电工专业尹华云

12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陈国振

13、《中职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研究》研究报告曹政轩

(2)制度方案类

1、文化课和专业课课程达标研究崔时辉

2、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管理办法曹政轩

3、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办法曹政轩

4、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培训方案曹政轩

5、学生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制度(试用)曹政轩

6.中职语文教学考核改革方案中职语文组

(3)教学论文类

1、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探究肖忠友

2.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杨官莲

3.中职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探索与思考肖忠友

4.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尝试曹政轩

5.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规范化汉字的书写训练陈世鹏

6.浅谈普通话教学中重点难点音的训练方法冯杰

7.中职语文课“隐性课程”对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黎树珍

8.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李琼

9.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方法初探李琼

10.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三读法”徐介超

11.如何培养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尹华云

12、中职幼师专业口语教学之我见王健

13、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黎树珍

14、中职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李民

15.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庞青松

16.谈优化课堂语言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庞青松

17.中职学生考场阅读六步法庞青松

18.记叙文的四种境界庞青松

19.利用流行歌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陈世鹏

20.微笑,中国庞青松

21.枫香坡之恋庞青松

22、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张昌福

23、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爱英语张昌福

24、合作学习在中职教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初探谭凤梅

25、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探索阙发荣

26、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实际需求的思考田斌

27.英语教学中中职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杨月娟

28.浅谈《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学习中的技巧姚芳

29、论会计职业道德赵渊

30、如何高效学习基础会计专业课姚芳

31、实施教育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赵渊

32、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赵渊

33、中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探赵渊

34.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检测标准与方法陈国振

35.提高《公共关系》教学效果的措施庞青松

36.中职幼师钢琴专业课教学探讨田民

37.幼师专业集体声乐课怎样组织更有效李敏

(4)教育叙事类

1.互动,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一堂普通话培训课引发的思考尹华云

2.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谭凤梅

3.精彩其实很容易谭凤梅

(5)教学案例类

1.《论友谊》教案尹华云

2.《致橡树》教案尹华云

3.《项脊轩志》教学案李琼

4.《我和我的祖国》教案李敏

5.《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李敏

(6)课件类

1、《我的地坛》王健

2.《儿歌和幼儿诗的阅读》教案李琼

3、《我和我的祖国》李敏

(7)学生成果:

1.我爱我校饶超

2.爷爷,您能吃完两个苹果再走吗?

吴俊凯

3.最爱读书黄勇

(8)视频图片资料(见《视频图片资料专辑》)

(9)文献资料(见《参考文献专辑》)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中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的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的探索,虽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参与面不广,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

少数教师对课题研究认识不足,忽略了课题研究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课题研究会影响课堂教学,所以存在没有参加任何子课题研究的现象。

在申报的子课题中,也存在着理论学习不够,研究的部分内容缺乏理论支撑,在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探讨中,也有顾此失彼的现象,

2、共性问题研究多,个性问题研究少。

在众多的子课题研究中,研究者注重了中职教育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或者是别人已经研究甚至有了成果的问题,因而造成研究的问题缺乏创造性,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有研究价值的个性问题,却没有引起老师们的注意,而这些个性问题也许就是我们将来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3、理论性的论文多,实践操作的经验少。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所有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论文占据了课题成果的绝对优势,而有关体现中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操作方面的研究太少,这给我们的研究留下了很深的遗憾。

4、文化基础课研究多,专业基础课研究少。

在中职教育阶段,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可偏废的有机的整体,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文化基础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