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663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docx

南昌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

南昌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

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3.管仲说: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

……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

“事无

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A.法源于君、以礼入法、礼刑结合B.法律至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

C.以礼入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

4.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

者。

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

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

下列解释与该学

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B.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C.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5.朱熹说:

“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

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理是万物本原

6.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庄子也说:

“有机械者,必

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

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C.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

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

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8.《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

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

人及其家庭。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B.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

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

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10.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

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了平民的利益B.维护了财产私有

C.维护奴隶制度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11.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

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服若干剂未见

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D.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12.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

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

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13.“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

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14.一位外国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

地,看到满城尽是脚踏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

这位观光客见到的

景象最可能在

A.1919年的上海B.1936年的南京C.1955年的香港D.1970年的北京

15.下列歌谣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社会风尚的是

A.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B.一朵红花织匹布,一粒棉籽油一缸

C.就业当工人,嫁女嫁英雄D.少生孩子多读书,农民家庭建书屋

16.哥白尼写到:

“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

论。

……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

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

”伽利略表示:

“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

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

”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B.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D.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17.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

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

资料二:

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

资料三:

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

A.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B.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

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

18.约翰·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一书中指出:

“(‘二战’后)西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真

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而经济的进步又加快了正在进行的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步伐。

此,这个源于西方社会对二元革命执着的追求的伟大承诺,终于在战后时期那光辉的

成就中得以实现,它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它暂时消除了大萧条带来的痛

苦和纳粹极权主义带来的恐惧”。

材料中的“二元革命”是指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B.启蒙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19.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

“NRA一一WEDOOUR

PART(意思是:

我们尽自己的本分。

”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

的内涵是指

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B.“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

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

D.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

20.某学者在其著作《西方民主史》中写道:

“对于19世纪以

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

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

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

”下列各国民主

进程的发展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A.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B.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C.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D.19世纪末的日本

21.有人认为:

工厂工人的薪资只要能维持其生计即可,如果工资够过高,工人生活改善,

就会多生小孩,人口随之增加;如此一来,劳动力便增加,工资随之下降,甚至低于

先前水准。

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A.反映出十九世纪英国资本家的态度B.代表法国大革命前夕保守派的观点

C.反映出中古时期行会对工资的看法D.代表二十世纪初俄国共产党的主张

2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

老师问学生:

是谁创造了世界?

学生回答:

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

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

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D.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23.右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

“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

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C.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24.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

“美

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D.推行义务交售制

25.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呈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动摇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

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

……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田昌五、漆侠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材料三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

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

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

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

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

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1)简要归纳三则材料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认识。

(不得照抄原文)(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

材料二、三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什么共同之处?

(6分)

(3)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看法的认识。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

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

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3分)

(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

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

(4分)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史》卷78《食货二》记:

“宣德五年二月诏:

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

著为令。

于是江南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曲计减苏粮七十余万,他府以为差,而东南民力少纾矣。

”其实,宣德五年二月有减赋之诏,同年九月,周忱等始选赴各地巡抚,以总督税粮之事,周、况的减赋虽使江南赋重多逋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权宜之举。

故其后情况并未见根本性好转。

其后虽复有减赋之请,而因户部阻格不行。

宣德朝是明代由开国转向守成的重要时代,其特征之一便是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的转变。

然而在当时的整个官僚体制中,因循旧有成法的观念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宣宗虽然倾向于减赋,却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出现了宣德中减赋难以推行的局面。

这种局面直到英宗正统间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

——商传《从蠲赈到减赋——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

材料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

孙中山师法亨利·乔治与约翰·穆勒,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以及均田、公仓等方案中受到启发,提出“平均地权”以谋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弊害。

孙中山自信“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曾被讥评为徒托空言,其实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这方面还是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与讨论,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教训的。

民生一词,从经济而言,涵盖发展与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反思辛亥革命百年:

民生主义在当时曲高和寡》2011年01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四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

“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

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

”又说:

“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赋税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实现?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民生问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分)

29.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穆特一霍利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关税,几乎所有产品的关税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32年的进口情况来看,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

此举随即引起33个国家的抗议和7个国家的报复行动。

欧洲国家,甚至包括日本,都很快树立起关税壁垒,并且一起都向美国看齐,将进口商品加收超过50%的关税。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主编:

《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材料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不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规定:

在执行WTO/TBT协议及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许定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可能会妨碍他们充分履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因此,本协议中全部或部分义务可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有时限的例外。

——包运成《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制度》

材料三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此标准,不管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害,都将一律被禁止进口或流通。

……欧盟实施了严格而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

如对于肉类产品,……要求出口国定期向其提供动物疫情报告,欧盟依据出口国的兽医卫生状况发布允许向欧盟出口的第三国名单。

——李凯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

材料四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

……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

……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国际社会关税战的主要经济背景是什么?

关税战造成了怎样严重后果?

(3分)

(2)世贸组织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据材料二指出世贸组织对贸易保护的态度是(3分)

(3)材料一、三反映了国际贸易保护所关注的焦点发生怎样变化?

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我国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政策?

(6分)

(4)时至今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却不断抬头。

结合材料四,说明亚当?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分)

 

 

班级__考场号__座位号__姓名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装◆◆◆◆◆◆◆◆◆◆◆◆◆◆◆◆◆◆◆订◆◆◆◆◆◆◆◆◆◆◆◆◆◆◆◆◆线◆◆◆◆◆◆◆

 

南昌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答题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3分)

 

(2)(6分)

 

(3)(3分)

 

27.

(1)(3分)

 

(2)(4分)

 

(3)(2分)

 

28.

(1)(6分)

 

(2)(6分)

 

(3)(3分)

 

29.

(1)(3分)

 

(2)(3分)

 

(3)(6分)

 

(4)(2分)

 

南昌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ABC6-10ABDCB11-15CAADC16-20BACDC21-25ADCCB

二.非选择题

26.

(1)认识:

材料一:

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材料二:

相对自由的经济关系促进宋代经济发展到很高水准,但未能实现突破;材料三:

宋代商业资本发达,但积极作用是有限的。

(3分)

(2)依据:

商品经济及相关行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城镇兴起;出现交子;海外贸易、民族贸易兴盛;商业税收成为国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

共同之处: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但受封建专制统治、官营工商业政策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发展。

(6分)

(3)认识:

宋代虽然生产力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可能也出现了雇佣关系,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不能对商品经济发展估价过高;评价历史应客观,实事求是。

(3分)

27.

(1)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提供了物质条件。

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3分)。

(2)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

(答对其中一条即可得分)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对其中一条即可得分)文化:

儒家学派倡导德治和仁政,轻徭薄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强调实用技术,农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发达。

(答对其中一条即可得分)(4分)(3)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延缓了中国发展的步伐。

极端保守和封闭的传统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

(答对任意2条即可得分)(2分)

28.

(1)变化:

明朝初年赋税较重,宣德、正统朝以后赋税减轻。

(2分)

影响:

明初开国时期重赋,集中了全国的财富,为国家工程建设和赈济等提供了基础,但是导致人民贫困;宣德、正统朝以后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转变,赋税减轻尤其对于财税重地江南地区,民力稍苏。

江南财赋始存于民间,这也给日后江南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4分)

(2)主要内容:

缩小贫富差别,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关注发展和分配的关系,福利人民等。

(2分)

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民主政治没有真正建立,政局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政治前提;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曲折艰难,列强侵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缺乏经济基础;民生主义在当时没有被广泛认同。

(4分)

(3)实现政治民主、发展经济、处理好富国与富民之间关系,转变发展观念,取得广泛支持,建立相关制度等。

(言之成理亦可给分)(3分)

29

(1)经济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后果: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萧条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世界局势紧张动荡(3分)。

(2)经济全体化、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反对不正当的贸易保护,允许采用正当的贸易保护手段。

(3分)

(3)变化:

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

(或由关税转向非关税壁垒)(2分)

应对:

政府应充分利用世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协商机制,维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国内企业应增强环保、安全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法规及技术壁垒等研究等。

(4分)

(4)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