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533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  高清地图重绘

(10年上海卷地理)(八)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19.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20.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0年江苏卷地理第30题A)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

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图l8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图18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其形态特点是  ▲   。

(2分)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和  ▲   。

(2分)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  ▲   ,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2分)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  ▲   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   。

(2分)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   、  ▲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2分)

解析:

大陆架通常海水深度低于200M,大陆坡则在200M-3000M之间。

海洋环境复杂而多变,尤其是深海,而且海水有着很强的腐蚀性,安全性远不如陆地。

答案:

(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10年江苏卷地理第7题)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10年山东卷文综第8题)

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形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7~8题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带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问题,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河口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错误。

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应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

而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

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

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选项C错误。

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选项D错误。

(10年天津卷文综第8题)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8.图6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解析:

图中三种人类活动的地理景观都与海洋有关,即海洋环境导致了人们崇拜海神、建设港口和海滨浴场,所以图反映的是自然环境(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年安徽卷文综第27题)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解析:

27.此题考察读图判断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10年福建卷文综第40题)40.(15分)地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不通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图14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7分)

(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8分)

【答案】

(1)关系:

空间分布一致。

原因:

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解析】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海洋锋强盛的地区是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所以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在空间分布上一致。

近海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海洋锋扰动了海水,使海水底层的营养物质和饵料被带到表层,形成了渔场。

(2)考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和措施。

由于可持续发展需要符合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所以为了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控制近海天然捕捞量。

我国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同时采取了捕捞与养殖相结合的措施。

同时为了保证海洋渔业和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治理和防止了水污染。

(五) 地球的陆地环境

(10年上海卷地理)(五)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11.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   B.硅、铝   C.铝、钠   D.铁、镁

12.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1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10年海南卷地理)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6,完成16~18题。

16.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17.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18.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10年海南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图1,完成1~3题。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7-18题)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l9~20题。

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

第19题,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

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

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

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

第20题:

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图1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10年山东卷文综第5-6题)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

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

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

同时,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

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

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

【知识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流水侵蚀、水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