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326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的变化和冲量的定义;

2.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理解其矢量性;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通过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体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动量的变化、冲量、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矢量性。

教学难点:

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针对动量定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和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

视频片段、微课实验、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关于鸟撞飞机的报道引入,播放鸟撞飞机的视频,请同学们结合上一节的研究学习过有关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知识,关注“mv”这个量,激发学生兴趣,设疑,提出其实际上在物理学中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我们把这个量称为动量。

(二)新课教学

1、动量

(1)、定义: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定义式:

p=mv。

(3)、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是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4)、理解:

①矢量性:

因为速度v是矢量,质量m是标量,标量与矢量之积为矢量,所以动量P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②状态量:

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动能和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这里所学的动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量是矢量,矢量的运算既要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由此通过一个例题引入一维情况下动量变化量的运算。

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

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

动量的变化量:

①定义:

某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末动量P′和初动量P的矢量差。

记为:

△p=p′-p.

②同一直线上动量变化的运算:

在选定正方向后,动量变化可简转化为带正负号的代数运算。

③指出:

动量变化△p是矢量。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p相同。

2、借助实验微课——鸡蛋的下落实验,通过多媒体举例,学生思考动量变化的原因?

【猜想】什么原因导致了鸡蛋结果的不同?

【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运动,一段时间t后,其速度由v增加为v’,试求恒力的大小。

由上式变形得:

3、冲量:

(1)、定义: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常用字母I表示。

(2)、公式:

I=Ft,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3)、矢量,方向与作用力方向一致。

(4)、冲量是过程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4、动量定理:

(1)内容: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2)公式:

(3)理解:

A、物理研究方法:

过程量可通过状态量的变化来反映

B、表明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C、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或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一致

5、总结应用:

论证猜想:

要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1)给它以力的作用。

(2)还需要时间的累积,时间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提问多媒体展示】

1、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动量定理的实例,尝试着解释一下。

展示:

苹果外包装上的防撞网套、安全头盔里垫衬的泡沫海绵、轮船停靠码头时轮船上和码头上侧壁装有橡皮轮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2、重现鸟撞飞机情境,进行实例分析。

3、观看视频:

快速抽出瓶底的纸张而瓶子不动,除了惯性知识能解释外,让学生尝试用动量定理来加以说明,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再做补充后,教师回馈展示课前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提升知识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问题与练习”1-4题

2、课外作业:

①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思考:

轿车前面的发动机舱是不是越坚固越好?

②在网上搜索动量定理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上的应用,形成书面报告,下节课课前小组间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动量

1.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2.公式:

单位为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二、冲量:

1.定义: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

单位为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三.动量定理

1、内容: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2、表达式:

3、应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年级选修物理学科的学生,学生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碰撞中的不变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也已经轻车熟路,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升华学生对碰撞是力与时间累积效果的感知。

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深刻理解。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也是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一次绝佳的锻炼。

《动量和动量定理》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无处不在。

如设计《动量和动量定理》一课的情境时,我先让学生观看鸟撞飞机的新闻报道,然后引出动量的概念。

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我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质疑和猜想。

让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中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的地方,师生一起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开始小组讨论。

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动与对话,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提高创新思维与论证能力,最终领会科学的实质,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实例分析。

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结合生活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理解和应用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还不够,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再次,自主探究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同学。

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同学表现的不够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物理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

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学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动量和动量定理》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5为单项选择题,6-10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对而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1、关于冲量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不同,但两个物体所受的冲量大小可能相同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很大,物体所受的冲量一定也很大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物体所受的冲量一定也很小

D、只要力的作用时间和力的乘积大小相等,物体所受的冲量就一定相同

2、如图所示,A、B两个小物体的质量相同,两个斜面的高度相同,倾角也相同。

A物体与斜面

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而B物体与斜面间无摩擦,当两物体在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后,都能加

速下滑,两物体在从开始下滑到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以下物理量完全相同的是()

A、重力的冲量B、重力做的功

C、动能的变化D、动量的变化

3、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

A、物体所受的合外为越大B、物体的动量越大

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作用时间越长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越大。

4、某物体受到一个-6N·s的冲量作用,则()

A、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B、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

C、物体的动量增量方向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物体原来动量的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的方向相反;

5、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

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

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汽车车速为108km/h(即30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A、400NB、600NC、800ND、1000N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量发生了改变,一定对应着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

B、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C、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D、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7、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总是落到沙坑里或海绵垫上,这样做是为了()

A、减小运动员的动量变化B、减小运动员所受的冲量

C、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D、减小着地时运动员所受的平均冲力

8、如果物体在任何相同时间内受到的冲量相同(不为零),则此物体的运动()

A、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B、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可能是变加速运动

9、质量为m的皮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时间t1触地,与地面碰撞时间为t2,地面对皮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若规定竖直向上为正,则对皮球来讲,在碰撞过程中()

A、所受重力的冲量为-mg(tl-t2)

B、所受重力的冲量为-mgt1

C、所受地面作用力的冲量为Ft2

D、所受合力的冲量为(F-mg)t2

10、A、B两个质量相等的球,A竖直上抛,B平抛.两球在空中运动的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动量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动量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二、论述、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解答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1、(2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幼儿园小朋友沿滑梯(视为光滑)自由滑下,已知滑梯长为s,滑梯倾角为θ,则滑下过程中:

(1)重力的冲量多大?

(2)小朋友下滑到底端时的动量多大?

12、(20分)质量m=1.5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t=2.0s停在B点,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s=5.0m,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求恒力F的大小。

(g=10m/s2)

参考答案

1、A2、B3、D4、C5、A

6、BC7、CD8、BC9、CD10、AC

11、

(1)

(2)

12、15N

《动量和动量定理》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

引入课题)

教学目标:

通过新闻视频“鸟撞飞机”加回顾上节知识,引入课题。

教学内容:

从探究碰撞现象和碰撞中的不变量出发,引出“动量”的概念。

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分析和回答。

教学语言:

语言用语准确,提问明确,师生问答互通良好

板书设计:

动量。

存在问题:

动量的引出用时稍长,可以精简。

(第二环节:

学生对动量概念的学习)

教学目标:

学生对动量的理解。

教学内容:

明确动量的定义、定义式、单位、特点以及体会前人对动量概念提出的努力与艰辛。

活动设计:

阅读教材后教师提问并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完善,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语言:

语言条理清楚,语言比较亲切,感染力好,师生问答互通良好

板书设计:

存在问题:

阅读教材后对动量概念的提出让学生谈感想预留时间不足,有待进一步鼓励学生多说并及时指导学生应用于学习与生活。

(第三环节:

微课实验引发猜想,提出冲量概念)

教学目标:

观察--猜想—理论探究—提出新概念

教学内容:

由例题和微课实验提出问题:

碰撞中力的效果不同猜想原因并理论探究,形成冲量概念。

活动设计:

教师讲解与学生猜想相结合。

教学语言:

及时鼓励学生说出猜想,引导较为到位,师生问答互通良好。

板书设计:

冲量。

存在问题:

学生对碰撞中力的不同效果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后期在处理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时稍显唐突,有必要对碰撞中的相互作用再预留充足时间让学生体会。

(第四环节:

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环节)

教学目标:

理解动量定理的导出过程并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想。

教学内容:

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达式、特点,简单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由上一环节的理论推导进一步升华,要解决的问题交代比较清楚,学生活动比较充分(小组讨论及代表发言),完成了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语言:

条理清楚,教学顺序恰当自然,师生互通良好。

板书设计:

动量定理、表达式、应用。

反思总结:

理论探究后的实例论证学生得出的结论逻辑性不够强,教师补充也不够及时完整;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总结与学生发言情境结合不够紧密严谨,仍需不断打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