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456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出卖住宅(节选)

  有位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林木环绕、优雅安静的湖边。

他的住宅后面是绿油油的草坪,前面是鸟语蝶飞的小花园,再前面就是微波荡漾的湖水了。

然而他还是不得不决定去养老院,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无人照顾。

  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欲购房者蜂拥而至,从底价18万英镑,很快炒到了24万英镑,30万英镑……购买者络绎不绝,价钱也越来越高。

但老人一直抑郁地低着头,默不作声。

他舍不得出卖自己的住宅呀。

  老人伤心地走出了喧闹的客厅,来到幽静的花园,惆怅失落地环顾了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颤颤巍巍地坐在长椅上,凝视着天上那朵漂泊不定的孤云。

  正当老人长吁短叹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在老人面前徘徊着,似乎有难言之隐。

突然他弯下腰,微笑着低声对老人说:

“老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很穷,只有1万英镑。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会让您像我的亲人一般依旧生活在这里,依旧保留你所有的习惯。

我们会一起喝茶,读报,散步,你天天会感到快快乐乐——请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的!

  老人颔首微笑着,甜甜地微笑着。

他慈祥地紧紧握着年轻人的手,高兴地以1万英镑的价钱把房子卖给了他。

在场的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

(选自《桃花源就在这里》,山东友谊出版社)

(1)解释词语。

蜂拥而至:

________

络绎不绝:

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再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 。

(3)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人的住宅很大,里面有草坪,有花园,还有湖水。

B. 老人要卖掉住宅,是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要去养老院了。

C. 想欲购买房子的人们出的价格越来越高,老人却并不因此而高兴。

D. 最后买到房子的是只有1万英镑的年轻人。

(4)老人开始因为舍不得卖房子而难过,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地卖了呢?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2)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老人只得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3)A

(4)因为年轻人承诺老人卖房后还可以住在房子里,依旧保留所有的习惯,他会照顾老人,让老人天天都感到快乐。

(5)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用仁爱之心去将心比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也会更加亲近。

【解析】【分析】

(1)蜂拥而至: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2)仔细阅读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变肯定句时去掉否定词,添加强调语气的字词。

(3)可以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判断。

(4)本题可以根据“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会让您像我的亲人一般依旧生活在这里,依旧保留你所有的习惯。

我们会一起喝茶,读报,散步,你天天会感到快快乐乐——请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的!

”这句话进行解答。

(5)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⑵示例:

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老人只得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⑶A;⑷因为年轻人承诺老人卖房后还可以住在房子里,依旧保留所有的习惯,他会照顾老人,让老人天天都感到快乐。

⑸示例:

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用仁爱之心去将心比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也会更加亲近。

【点评】

(1)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2)根据否定句的定义进行筛选。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不过得用适合的字眼。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理解。

(5)本题主要阅读感悟能力。

做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智慧用对地方

有一对夫妻开了家烧酒店。

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制作的酒也好。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俩便决定把挣来的钱投进去,再添置一台烧酒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酒的产量。

这样,一可满足顾客需求,二可增加收人,早日致富。

一个月以后,丈夫外出购买设备归来。

妻子一见丈夫,便高兴地说:

“这几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

”丈夫不解地说:

“做生意靠的是信誉,除此还能有什么秘诀?

妻子听后,用手戳着丈夫的头,自作聪明地说:

“你这榆木脑袋,现在谁还像你这样做生意!

你知道吗?

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挣的还多。

秘诀就是,我给酒里兑了水。

丈夫一听,肺都要气炸了,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往酒里兑水,一气之下就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

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从那以后,尽管丈夫想了许多办祛,竭力挽回妻子给酒店信誉所带来的损害,可“酒里兑水”这件事被顾客发现了,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选自《中国少儿必读金典:

哈佛家训》,天地出版社)

(1).“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是________。

(2).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什么?

这是真的“秘诀”吗?

说说你的观点吧。

(3).为什么丈夫“肺都要气炸了”,还“把屋内剩下的酒全部都倒掉了”呢?

(4).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把智慧用对地方”。

对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算把智慧用对地方呢?

【答案】

(1)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

(2)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给酒里兑了水。

这不是真的什么秘诀,而是作假的行为。

(3)因为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丈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4)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果用智慧去做坏事,往往只会事与愿违;只有讲究信誉和诚心,才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

⑵妻子说的做生意的“秘诀”是给酒里兑了水。

这不是真的什么秘诀,而是作假的行为。

⑶因为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丈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⑷示例:

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果用智慧去做坏事,往往只会事与愿违;只有讲究信誉和诚心,才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紫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1)“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减少——________          这样——________         消失——________

(3)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表示转折

(2)增加;那样;出现

(3)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减少:

去掉一部分。

根据其意思,减少的反义词可以是“增加、增长、增多、增添、添加”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消失: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表示转折;⑵增加;那样;出现;⑶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

⑵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

(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限制),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精巧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