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8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

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

三四句: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具体分析。

反衬。

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

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

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

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春》

1.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请分析。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如:

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6、思想感情:

珍惜时光。

《登幽州台歌》

1、主旨: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单·,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望岳》

1. 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造化钟神秀”描写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割”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泰山高耸陡峭、遮天蔽日的形象。

(“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什么?

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幽深。

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情的方式是什么?

化用了孔子的什么名言?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精神和气概: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蕴含的哲理:

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渴望。

《登飞来峰》王安石

1、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困难、挫折、障碍,运用典故,比喻奸邪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2、“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不是作者亲眼所见。

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象征诗人所设想的美好前景。

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精神或形象?

哲理: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形象:

高瞻远瞩,踌躇满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境界?

全诗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游山西村》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2、品味首联中的“莫笑”、“足”。

“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描绘画面,再指出蕴含的哲理)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4、颈联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的风情风俗。

5、尾联表现了诗人的闲情惬意,对农村生活的恋恋不舍和喜爱之情。

6、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

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

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

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离别忧伤;回归的愉快;忠心为国服务乡民(积极的人生态度)

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离愁的心境。

《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笼”,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清的气氛。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全诗创设出一种(             )的氛围。

冷清愁寂

《贾生》

1、主旨:

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艺术特色:

先扬后抑、议论精警

3、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一“求”一“访”表现了汉文帝的什么特点?

求贤若渴和虚怀若谷(先扬后抑)

4、“贾生才调更无伦”表现了什么?

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2、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或:

人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而前进的过程,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3、试分析“拦”字的妙处。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

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约客》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季江南特有的景色。

写了哪些景物?

修辞:

对偶。

景物:

黄梅、雨、池塘、蛙声

2、诗中的景物描写的手法是什么?

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以声衬静,渲染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5、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一个“敲”字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奈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5、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