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455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3章概要

绪论

微生物定义:

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直径≤1mm(0.1mm))

种类:

1.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真病毒和亚病毒,真病毒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病毒,以DNA或者RNA为遗传物质,外面有衣壳粒包裹。

亚病毒则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2.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分类:

(按照其生物属性)从大到小,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

微生物命名-双

(二)名法:

拉丁文(斜体)

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

3.学名=属名+sp.(或spp.)sp.(单数)或spp.(复数)表示未定种的含义

●Bacillus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

●Escherichiacoli大肠杆菌

●Staphylococcus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B.anthracis炭疽芽孢杆菌

●Pseudomonassp.一种假单胞菌属细菌

Pseudomonasspp.几种假单胞菌属细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对比

原核生物:

没有核膜,有核区,核质裸露,无细胞器。

真核生物:

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

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线。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微生物的特点(五大共性)

(一)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大是五大共性的基础,使微生物具有巨大的营养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优点:

乳酸杆菌一小时内生成的乳酸约为其体重的1000~10000倍。

(二)繁殖快、代谢速率快(微生物这个特性为它们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可应用于发酵工业,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可提供单细胞蛋白,作为饲料等)

(三)数量多

(四)易变异

(五)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

作业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2、微生物有那些特点?

3、试述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它们各自包括那些微生物?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微生物学基础

1概念: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2结构:

病毒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需的酶系统,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在宿主体外,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单个病毒个体不能称作“单细胞”,称为病毒粒子或病毒颗粒(virion,virusparticle)。

3特点:

1.形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

2.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3.其主要成分仅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4.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5.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6.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二分裂法等细胞繁殖方式

7.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8.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9.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

人类传染病中,约70—80%属于病毒病,每一种植物至少有一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10.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迄今,还未发现一种药剂或抗菌素对人、动植物体内病毒有效的药物,也没有一种药剂能杀死细胞体内的病毒而又不伤害寄主。

经提纯分离在体外的病毒结晶,用不少药物都可杀死,但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均不敏感。

4分类:

根据核酸分类:

DNA病毒和RNA病毒

5构成:

 

病毒蛋白质的功能:

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核酸的功能: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6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廿面体对称的结构(球状)

螺旋对称的结构(杆状)

复合对称的结构(蝌蚪状)

7

 

8病毒的繁殖

吸附;噬菌体尾部末端吸附到细胞表面上细胞壁、鞭毛或纤毛上,是一种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取决于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

侵入;尾丝固着在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收缩将尾髓压入宿主细胞内,尾髓将头部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外壳留在外面,宿主细胞壁的小孔被修复。

动物病毒借助胞饮作用或直接穿过膜,植物病毒则通过伤口或昆虫刺吸传染。

从吸附到侵入,时间间隔很短,只有几秒到几分钟

复制;复制与装配:

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照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被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mRNA、tRNA、ATP及酶等复制核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称为装配。

T4的装配过程:

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装配成完整的大肠杆菌T4噬菌体。

聚集和释放;宿主细胞的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引起寄主细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

9噬菌体的类型:

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10溶原性:

前噬菌体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

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的能力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称为溶原性转换

11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斑:

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宿主细胞混合后,将此混合液与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充分混匀,铺平后培养。

经数小时至10余小时后,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个个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这就是噬菌斑。

每一个噬菌斑一般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补充:

P书18空斑数判断病毒数=瓶内空斑平均数*病毒稀释度/每瓶的病毒接种量

病毒的滴度:

能产生培养管中的50%CPE(细胞病理效应)的最高病毒稀释度(最少的病毒量)称TCLD50(细胞培养感染剂量)

敏感动物用ID50(使50%的敏感动物发生变化的感染剂量)或LD50(引起50%的敏感动物死亡的致死剂量)

12敏感细胞要求具备以下条件:

1.活的敏感宿主或活的敏感宿主组织细胞;

2.能够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

3.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就可生长繁殖

13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物理因素:

1温度:

在宿主细胞外的病毒大多数在55-65℃范围内不到1h灭活。

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蛋白质的变性作用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病毒的感染力。

低温不会灭活病毒,通常在-75℃保存病毒

2光紫外辐射:

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可见光:

大多数肠道病毒对可见光很敏感而被杀死,称为“光灭活作用”。

离子辐射:

X射线、γ射线也有灭活作用。

3干燥:

化学因素

1.体内灭活:

抗体、干扰素

2.体外灭活:

破坏蛋白质的化学物质:

酚、醇、过氧乙酸、低离子强度环境

破坏核酸的化学物质:

甲醛、亚硝酸、氨

影响脂类的化学物质:

醚、SDS、氯仿、去氧胆酸。

如流感病毒

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破坏细菌酶系统,使糖代谢失调而导致细菌死亡。

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过氧乙酸消毒机理:

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将菌体蛋白质氧化而使微生物死亡。

对多种微生物,包括芽胞及病毒都有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

酒精消毒机理:

酒精能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

酒精浓度越高,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越强。

高浓度的酒精与细菌接触时,就能使菌体表面迅速凝固,形成一层包膜,阻止了酒精继续向菌体内部渗透。

细菌内部的细胞没能彻底杀死。

待到适当时机,包膜内的细胞可能将包膜冲破重新复活。

如果使用70%~75%的酒精,既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又不能形成包膜,能使酒精继续向内部渗透,而使其彻底消毒杀菌。

经实验,若酒精的浓度低于70%,也不能彻底杀死细菌

甲醛消毒机理

烷化剂,能凝固蛋白质和溶解类脂,能与氨基结合而使蛋白质变性,导致菌体死亡,具有强大的广谱杀菌作用。

其中,对核酸的烷化作用比对蛋白质更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

甲醛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在体内能形成碳正离子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与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DNA,RNA,酶)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导致细胞死亡。

低离子强度环境消毒机理

低离子强度环境(低渗缓冲溶液):

能使病毒蛋白衣壳发生细微变化,阻止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上。

亚硝酸消毒机理

亚硝酸与病毒核酸反应导致嘌呤和嘧啶碱基脱氨基作用;

氨消毒机理

氨可引起病毒颗粒内的RNA降解

作业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

它有什么特点?

2.叙述大肠杆菌T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3.什么叫毒性噬菌体?

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4.破坏病毒的蛋白衣壳、核酸和被膜的化学物质有哪些?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单细胞不分枝的原核微生物。

 

球菌:

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依据。

分有:

单球菌(脲微球菌)、双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乳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甲烷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杆菌:

杆状或圆柱形,菌体直或稍弯,粗短或细长。

末端钝圆、尖、膨大或平裁状。

粗细稳定,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分有:

单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等。

螺旋菌:

螺旋菌呈螺旋卷曲状,螺纹不满一圈的称为弧菌。

丝状细菌:

分布在水生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

2

 

3

(一)细胞壁:

是包围在细胞最外的一层(一般结构)厚实、坚韧的外被。

不同细菌,细胞壁在结构和成分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阴性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细胞壁干重40%-80%

占细胞壁干重10%

磷壁酸

+

-

脂肪

1-4%

11-12%

蛋白质

约20%

约60%

脂多糖

-

+

功能:

①固定细胞外形;

②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③阻拦大分子物质进人细胞;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就不能通过

④使细胞具有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⑤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二)细菌的染色

程序:

①涂片固定②初染(结晶紫30-60S)③媒染剂(碘液30-60S)④脱色(95%乙醇10~20S)⑤复染(蕃红30~60S)

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染色机理

1.与细菌等电点有关P书36

2.与细胞壁有关:

G+的等电点在PH2-3,比G-(PH4-5)低,说明G+带的负电荷比G-多,因此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的力大,用碘-碘化钾媒染后,两者的等电点均降低,但G+等电点降低的多,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比G-更牢靠,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因此,G+的菌体与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形成的复合物不易被乙醇提取,呈紫色。

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阻止乙醇分子进入细胞,草酸铵结晶紫和碘-碘化钾的复合物被截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仍呈现紫色。

3.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复合物(RNA-Mg2+盐):

碘液在菌体内与结晶紫结合后又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此结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脱掉,呈革兰氏染色阳性。

因G-缺乏核糖核酸镁盐,故对碘与结晶紫结合物摄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丙酮酒精脱色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

是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G+和G-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先通过很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三)原生质体:

包括细胞质膜(原生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1.细胞质膜:

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紧贴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

是选择性半渗透膜,主要化学成分:

蛋白质(60~70%)、脂类(30~40%)、多糖(约2%)。

生理功能

1.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

2.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

3.膜内陷形成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中间体与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有关,还为DNA提供附着点;

4.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2.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质膜以内,除核物质以外的无色透明、粘稠的复杂胶体,亦称原生质。

主要由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和水组成。

内含物:

1.核糖体:

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RNA占60%,蛋白质40%。

大肠杆菌可以分解出三种分子质量不同的RNA,16SRNA、23SRNA和5SRNA。

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生物大分子在离心场中沉降,受到三种力的影响,它们是离心力,浮力和摩擦力。

物质在单位离心力场的沉降速度是个定值,称为沉降系数)

2内含颗粒:

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而形成一些贮藏颗粒。

功能:

贮存营养物。

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

①异染粒:

可用蓝色的染料(甲苯胺蓝或甲烯蓝)染成紫红色:

颗粒大小为0.5~1.0μm,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一般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下形成。

功能:

贮藏磷元素和能量。

②聚β-羟丁酸;为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

很容易被脂溶性染料苏丹黑着染,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当缺乏营养时,被用作碳源和磷源。

③硫粒一些硫化菌如:

贝日阿托氏菌可以利用H2S作为能源,氧化为硫粒积累在菌体,当缺乏营养时,氧化体内硫粒为SO42-,从中获得能量。

硫粒具有很好的折光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轻松看到。

④肝糖和淀粉粒:

均可用碘染色,前者为红褐色,后者为蓝色,二者可作为碳源和能源。

⑤气泡:

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的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大小为0.2~1.0μm×75nm,内由数排柱形小空泡组成,外有2n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功能:

调节细胞比重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取光能、O2和营养物质

3.拟核:

原核生物所特有、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没有核膜和核仁,由DNA高度折叠组成。

拟核携带着细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传递遗传信息

4.间体:

质膜向内延伸的膜结构,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推测功能:

①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②相当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

③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④可能与核分裂有关。

(四)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荚膜:

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较松厚,而且较固定的粘液性物质。

含水率在90~98%,不易着色,一般采用负染色法。

成分:

多糖、多肽和脂类

功能:

1.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力强,有助于侵入人体。

2.具有保护功能。

免受噬菌体的吞噬;免受干燥影响。

3.当缺乏营养时,可作为碳源和能源,有的可作氮源

4.具有生物吸附作用。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到菌体上。

粘液层:

有些细菌不产生荚膜,仍分泌粘液的多糖,疏松的粘附在菌体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的边缘。

在污水处理中也有一定的生物吸附功能。

菌胶团:

由于遗传特性,有些细菌按一定的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的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称作菌胶团。

在污水处理中也有一定的生物吸附功能。

菌胶团的形成是由细菌遗传特性所决定的。

菌胶团的形状:

有球形、蘑菇形、椭圆形、分支状、垂丝状及不规则形。

各种菌胶团在活性污泥中均有,形成菌胶团的典型细菌为动胶菌属的细菌

衣鞘:

水生境中的丝状菌如球衣菌属、纤发菌属、发硫菌属、亮发菌属等丝状体表面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叫衣鞘。

(五)芽孢:

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抵抗逆休眠体。

芽孢都生长在细胞内,又称内生孢子。

芽孢对干燥(在干燥下可存活几年、几十年),紫外线,有毒化学物、热、化学药品抵抗力强,能使细菌渡过不良环境。

一般芽孢能耐高温。

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80℃时10min就会死亡,可芽孢在120~140℃时可生存几个小时。

芽孢的特点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最重要的指标。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

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

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芽孢的抵抗机制

1.含水率低,38~40%。

(细菌平均含水率在70~90%。

2.芽孢壁厚而致密。

分为三层,外层为蛋白质性质,中层为皮层,由肽聚糖构成。

内层为孢子壁,肽聚糖构成。

芽孢萌发时,孢子壁形成细胞壁。

3.含有耐热性的2,6—吡啶二羧酸。

变成细胞时消失。

4.含有耐热性的酶。

(六)鞭毛:

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体外的一条纤细的波浪状的丝状物。

直径0.001~0.02um,长2~50um.

功能:

运动,鞭毛的有无以及鞭毛着生的部位是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菌毛:

比鞭毛更细,较短,直硬,数量也较多的细丝。

非运动器官G-菌多有,G+菌少数有。

功能:

菌毛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有吸附作用)。

有性菌毛的细菌叫雄性菌。

雄性菌与雌性可通过性菌毛接合,没有之不能接合

 

4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供给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基质。

固体培养基(加入约1.5%的琼脂)、半固体培养基(加入0.3-0.5%的琼脂)、液体培养基。

菌落:

单个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生长繁殖形成一堆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菌苔:

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形成的各“菌落”相互联结成一片,就是菌苔。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1.多数细菌呈现均匀浑浊(表现均匀生长)。

2.部分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在液体培养基表面上形成菌膜,液体透明明或者稍浑浊3.在液体底部形成沉淀。

5古细菌

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

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例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一)细胞壁:

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均差别大;细胞壁不含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

一些古生菌,它们细胞壁中没有真正的肽聚糖,是由多糖(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

热原体属(Thermoplasma)没有细胞壁

(二)细胞膜:

古生菌的细胞质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真细菌或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都是双分子层

(三)细胞质和内含物:

无复杂内膜的细胞器有些种类的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功能的颗粒状内含物产甲烷嗜热菌细胞内的气泡

(四)核区:

没有具有核仁、核膜的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为共价闭合环状

特点1.形态:

古菌的细胞很薄,扁平。

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2.细胞结构:

细胞壁不含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

3.代谢:

有许多特殊的辅酶,如绝对厌氧的产甲烷菌有辅酶M、F420、F430等。

4.呼吸类型:

多数严格厌氧、兼性厌氧,个别专性好氧。

5.繁殖速度:

繁殖速度较慢,进化速度也比细菌慢。

6.生活习性:

大多数古菌生活在极端环境。

分类:

产甲烷菌、嗜热嗜酸菌、极端嗜盐菌。

6放线菌:

由于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放射状而得名。

呈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形态构造: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属于单细胞,呈分枝丝状,这种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功能:

吸收营养物质。

2、气生菌丝:

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生或分枝丝状,较基内菌丝粗。

功能:

分化形成孢子丝。

3、孢子丝:

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功能:

形成孢子,起繁殖作用。

6蓝细菌

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积极作用。

在氮、磷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旺盛,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某些属种在富营养化的海湾和湖泊中引起海湾的赤潮和湖泊的水华。

如微囊藻属、腔球藻属、鱼腥藻属等

蓝藻爆发的原因1.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

2.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燃烧矿物燃料,

作业:

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

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

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3.简述细菌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5.何谓细菌菌落?

细菌有哪些培养特征?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原生动物:

单细胞结构。

无细胞壁,有细胞膜、细胞质、分化的细胞器,发育良好的细胞核。

营养类型1.全动性营养(异养):

吞噬其他生物如:

细菌、放线菌等,也可吞噬有机颗粒为食物,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2.植物性营养(自养);具有色素的原生动物如绿眼虫、衣滴虫在阳光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物质供自身所需。

3.腐生性营养;吸收环境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为生。

2原生动物分类:

鞭毛纲、纤毛纲(包括吸管纲)、肉足纲和孢子纲。

前三者广泛存在水体中,在污水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1.鞭毛纲:

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中污带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为污水处理指示生物。

眼虫可作为环境监测水域内有机物增多、污染的生物指标,眼虫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