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413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1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特点和及划分依据。

2.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

(重点) 3.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

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②特点:

③划分的指标:

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①研究方法:

比较法。

②研究重点

③研究目的:

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特别提醒] 区域间的界线不一定都鲜明。

如国家、省等行政区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但气候区、自然带等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产生的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的划分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东部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高地多为低山丘陵

海拔较高,但差别明显,地形主要是高原或高山和盆地

海拔高,由山脉和山间高地组成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湿润

干旱、半干旱气候,风力较强

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

水文特征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

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

内流区和外流区兼具。

多冰川、湖泊,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植被和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植被为主,多农作物和人工林。

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

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

区域内部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3.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

①东部季风区:

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③青藏高寒区:

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

①东部:

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②西部:

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①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

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

[特别提醒] 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区域内部差异性,是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的前提条件。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4)三大自然区之间的自然差异显著,但在每个自然区内部则表现出完全一致的自然特征。

(  )

(5)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提示:

1.√ 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分为次一级不同区域。

2.× 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只有行政边界是明确边界。

3.√ 区域内部保持相对一致性,表现为整体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4.× 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

(5)B [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则为“高”和“寒”。

]

 区域的内涵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

问题1 (区域认知)雄安新区是区域吗?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提示:

是。

雄安新区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问题2 (综合思维)雄安新区设立后,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

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

雄安新区属于新设立的行政新区,行政区界是明确的,故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应该是明确的。

[归纳总结]

1.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是指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2)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区域有差异。

(3)行政区一般都有明确的边界,自然区、经济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的特性。

(4)层次性是指区域的级别差异,如下图所示。

2.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

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

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图所示: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所有的区位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没有相似性

D.同一类区域面积相等

(2)下列区域有明确边界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北京市

D.东部季风区

(1)B 

(2)C [第

(1)题,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B项正确。

区域内部所有的区位特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A项错误。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但某些特征也可能相似,如行政区中江西省和湖南省的气候类型相同,C项错误。

同一类区域面积有大有小,D项错误。

(2)题,选项中,只有北京市(行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其他选项所示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

“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徐,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一中A、B、C区分别属于我国哪一自然区?

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

A为东部季风区,B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和气候来划分的。

问题2 (地理实践力)材料二中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哪个区域?

其所在地区属于何种气候类型?

提示:

小明的家乡位于图中的A区域。

其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C区域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归纳总结]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2.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1)C 

(2)D [第

(1)题,我国的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冬季南高北低,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与纬线不平行;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

(2)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

三大自然区内差异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

]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

2018年暑假山东某高中组织赴新疆“研学旅行”,同学们沿“陇海—兰新”铁路,看到下面两幅农业景观,结合图探究有关问题。

甲     乙

问题1 (区域认知)说出甲、乙两种农业景观类型,推断各自出现的区域。

提示:

甲是种植业景观,位于东部季风区;乙是畜牧业景观,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问题2 (综合思维)甲、乙两种景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东部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合发展种植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有大面积草场,适合发展畜牧业。

问题3 (人地协调)图乙地区,大面积发展种植业,可能引发什么环境问题?

提示:

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水源枯竭等。

[归纳总结]应用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分析区域特征

3.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

(1)~

(2)题。

(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1)D 

(2)A [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

区域地理特征

【典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

[思路点拨] 首先,根据图名、图例、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

如上图,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

甲地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我国青藏高原。

然后,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

①自然地理特征:

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②人文地理特征:

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根据设问,本题只需要分析与种植业地域分布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

甲地:

塔里木盆地因位于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

乙地:

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

[答案] 

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

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