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4028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麒麟高中2019届高一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

1.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一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就再分出一个区域增设县治。

此做法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现象的出现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4.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你认为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5.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该剧出现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一位学者说: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A.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7.“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9.2012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3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获得圆满成功,世昌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防动员舰。

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素材(  )

A.虎门销烟    B.丰岛海战    C.黄海战役    D.东交民巷战役

10.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1.“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  )

A.《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B.《改订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2.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

”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国民党一大宣言》

1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15.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6.革命根据地出现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进行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开展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

17.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该场景应出现在(  )

A.义和团运动期间 B.辛亥革命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8.“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一对联反映了()

A.金田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D.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

19.“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建立民政治   C.反帝反封建   D.实现国民平等

20.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什么旗?

()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21.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22.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是因为()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23.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制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24.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

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情况显示,出生人口性别男女比例为118∶100,性别比失调凸现,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6.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地方割据  B.创新管理体制  C.加强经济管控  D.体现因地制宜

27.《南京条约》签订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

28.“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29.时人记载:

“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

”这主要体现了义和团(  )

A.崇洋媚外    B.反对清政府   C.痛恨学生    D.盲目排外

30.在这幅摄于20世纪日军占领区的照片里,一名日本军官正手把手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

日本军官此举的目的是( )

A.帮助中国扫除文盲            B.向中国儿童灌输奴化思想

C.为中国培养翻译人才           D.便于和中国人进行语言交流

3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B.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

C.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D.开办厂矿,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32.元代设置的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A.内阁      B.门下省     C.通判      D.宣政院

33.香港地区的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封建制度”指()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奴隶制     D.宗法制

34.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35.“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当时好意气,灭虏斯可刻。

”与邱逢甲这首诗歌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6.有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外国明信片,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

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7.下列侵华事件中不属于日军侵华罪行的是(  )

A.实施细菌战   B.火烧圆明园   C.实施毒气战   D.南京大屠杀

38.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首先在于有共同的当前革命目标,即(  )

A.打倒封建军阀、除列强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打倒日本法西斯     D.实现共产主义

39.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是指()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40.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主要依据这里(  )

A.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Ⅱ卷

41.(13分)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

……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

(1分)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2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2分)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

(1分)这两个文件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

(1分)结合材料三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4分)

43.(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

(1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并分别指出这两对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

(6分)

麒麟高中2019届高一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单选题】40X1.5=60分

1.D2.D3.A4.D5.C6.B7.A8.D9.C10.C11.A12.C13.A14.D15.D16.C17.C18.B19.C20.B21.A22.C23.C24.B25.A26.A27.D28.D29.D30.B31.B32.D33.A34.D35.C36.D37.B38.A39.B40.C 

【材料题】40分

41.(13分)

(1)时间:

1937年。

(1分)

阶段:

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

(2分)

(2)特点: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2分。

任答一点即可)

战例:

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4分)

(3)原因:

全民族团结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分)

(4)变化:

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分)

42.(16分)

(1)《南京条约》(1分),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辛丑条约》(1分),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太平天国运动(1分)。

作用:

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或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分);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2分)。

(3)辛亥革命(1分)。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和习俗的转变。

(任答两点4分)

43.(11分)

(1)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分)

(2)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2分);明朝: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分)

(3)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分)

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