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925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三大题。

总分:

120分考试时量:

120分钟)

题序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评人

1、语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狞笑(línɡ)   蜕变   岿然不动(kuī)   接然不同

B.讪笑(shàn)带挈弄巧成拙(zhuō)孤注一掷

C.庵观(ɡuān)踹倒优柔寡断(ɡuǎ)安分守纪

D.徘徊(pái)陨落骇人听闻(hè)精兵减政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忙碌了一天的爸爸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我立刻给爸爸端上一杯热乎乎的茶,爸爸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B.这些法西斯匪徒竟然把荼毒生灵当作一种乐趣,真令人发指。

C.初冬的夜晚寒气袭人,路人行色匆匆,大街小巷一改从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

D.如果没有积极的创新就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即将在我市举行的第十三届省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旧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B.《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杨志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C.《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D.《香菱学诗》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5.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研习、欣赏书法作品,   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   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 虽然 但 精致B.博大精深 不管 也 优美

C.博学多识 既然 就 典雅D.源远流长 不仅 还 高雅

6.下列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长寿村的风景真美啊!

”是感叹句。

B.“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

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标点使用正确。

C.“要是你早点儿来,就能见到他了。

”是条件复句。

D.““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运用了借代修辞。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

“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中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

“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

权当文字游戏吧!

D.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

“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初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8.下列对对诗作《归园田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9.古诗词默写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2)胡未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诉衷情》) 

(3)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共8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请你也来参与!

【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马”字的演变过程。

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2分)

(1)演变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也可)。

(4分)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2)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说纷纭】

(4)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

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

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

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分)

得分

评卷人

复评人

2、阅读(38分)

(一)想起那年读书时(12分)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

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

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十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写出三点即可)(3分)

1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2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二)清 欢(10分)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

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

“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

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

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

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

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

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

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才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结果如何呢?

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

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去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2分)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18.第⑦段主要论证了什么?

是怎样论证的?

(4分)

(三)桃花源记(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林尽水源 尽:

()   

(2)阡陌交通 交通: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4)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

()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2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渔人甚/异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2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前行,遇见一个美丽的桃花林。

水穷林尽,从一个仅容一人的下厂洞口过一山,发现一个环境优美的村落。

B.渔人与村民交谈得知,他们的祖先在先秦时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生息,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外面,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也不知道外面是何朝何代了。

C.在这个封闭的村子里,土地平阔,良田肥沃,屋舍整齐,竹翠池美,鸡鸣狗叫,一派宁静、和谐景象;村民自耕自足自乐,淳朴热情好客,对这里的生活很是满足,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向往。

D.细心的渔人虽然作了标记,但当他回去后带着人再次去寻访桃花源时,却迷失了路,再也找不见了。

以后也曾有人去寻找,还是图劳无果。

在作者看来,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自己和刘子骥等高尚的人的理想之中,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

2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⑴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⑵爱自己,接受自己,展示自我,绽放本色……做真实的自己,行走在自己的风景里,一切美好,都随之而来。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做真实的自己”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