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688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docx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版1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了解人名和路牌上的地名的拼写规则。

5.背诵积累《过故人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经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特点,感受运用排比手法对语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教师:

配套课件。

2.学生:

收集田园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经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习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任务驱动。

同学们,阅读有两个法宝——“读进去”与“想开去”。

首先就是要“读进去”,其次练习“想开去”。

怎样“想开去”呢?

2.交流经验。

教师在倾听中启发学生自我的学习经验,如:

要点:

(1)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2)从课文中的“例子”想开去。

如阅读《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联想到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再由它们的品性想到对人生的追求。

3.迁移练习。

可以利用“想开去”这一阅读策略自主阅读“日积月累”中的《过故人庄》。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活动1:

认识排比句,体会排比的好处。

(1)认识排比句。

①出示教材中的第一个句子,自读自悟。

②课件出示变换排列后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③小结:

像这样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且意义相关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2)出示不用排比的句子,对比发现排比的好处。

①指名对比读。

②引导学生思考:

用上排比有什么好处?

(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能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③小结排比句的好处:

一是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二是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④指名说另两句排比句的好处。

设计意图:

这个板块通过变换呈现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排比的句式特点,再通过对比发现排比的好处,整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为本。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活动2:

认识分号,了解分号的用法

(1)认识分号。

①出示句子: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②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自由读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句式相同,并列关系。

③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现在把这两个句子合在起,仔细观察标点符号的变化。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凤芬芳馥郁。

④引导学生认识分号:

分号是-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2)了解分号用法。

①同桌交流例句中分句间的关系。

②小结:

分号可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有时为了使句意紧密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的句式中出用分号。

(3)练习运用。

出示一组词语,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来写一句排比句。

四季 山峰 小溪 母爱 爱心 友谊 时间

例: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课时目标

1.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2.熟读成诵《过故人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活动:

借助拼音认地名。

1.激活经验。

平时行走或乘车,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路牌,课文中出示的图片就是指路牌,想一想,你分别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路牌?

这些路牌上有哪些信息?

要点:

左图是街道指路牌,蓝底白字,有地名、地名的拼音和方向;右图是高速公路指路牌,绿底白字,有地名、地名的拼音和千米数。

2.任务驱动。

看路牌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地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用拼音拼写地名,有什么规则?

要点:

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拼音字母都是大写,没有声调,两个字的地名拼音没有间隔,三个字的地名“穆家湖”中“湖”的拼音前有一个空格。

3.迁移运用。

你会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吗?

要点:

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名字,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不标声调;无缩略形式;必要时用隔音符号。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走近作者。

我们读过孟浩然的诗,比如《春晓》。

你们把老师当作孟浩然,你知道我的哪些信息?

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要点: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等。

课件出示:

(1)田园诗: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主要是抒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的佳作,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等,其诗情与画意有着高度的统一。

2.自读古诗。

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过故人庄》,然后运用猜读、联系上下文语境、查阅资料等方式尝试自己读懂。

交流:

怎样让老师知道你已经读懂了呢?

提示:

学生朗读,说说诗句的大意,理解“过”“故人”“具”“鸡黍”“就”等词语的意思。

3.展开联想。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策略。

阅读这首诗,可以从哪儿“想开去”呢?

提示1:

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近景绿树环抱,远景青山相依。

提示2:

联系生活想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扮演孟浩然和他的好朋友,将他们“端着酒,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谈论着农事”的情景表演出来。

提示3:

联想以前学过的《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等描写田园的诗。

提示4:

联想孟浩然其他的诗《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4.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频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频及其楷书的特点。

5.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教学重点:

根据所学知识推敲字词的意思,体会引用的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了解赵孟及其楷书的特点:

积累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加强语言积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猜迷语导人。

教师口述:

请同学看大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吗?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

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

培养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

我到底是谁?

我平凡得让你惊奇。

”(习惯)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平台”的内容,交流、体会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怎样的好处。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自由朗读: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想一想这几段话说的是关于哪些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3)小组代表发言。

(4)重点:

第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阅读品位在提高;第二位同学边读边思考,写心得感觉好像在与作者聊天,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第三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写完习作认真修改,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第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勤问勤査的好习惯。

2.我积累,我拓展。

(1)教师提示:

我们可以把读书、思考、写作、勤问勤査方面的好习惯介绍给大家,还可以把认真听课,做好复习、预习,观察积累等方面的好习惯介绍给大家。

(2)讨论交流,学生发言

生甲:

我在学习新课前,会对课文进行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不懂的地方,这样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生乙:

我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国事物,坚持每天写目记的习惯,这可以为我们的习作积累很多素材。

生丙:

我为自己的学习制订了计划,安排好时间,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对该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只有有计划、有总结地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示例:

①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认真听讲,从不搞小动作,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听不懂的地方就做上记号,下课问老师。

我觉得这样做进步很快。

②我上课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还动笔做筒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我觉得这样做学习效果很好。

③我喜欢朗读背诵,并且最喜欢背诵经典。

我觉得朗读背诵有助于提高我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一)

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火

2、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仔细倾听,并补充

(2)教师点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知道“走”有“跑”的意思,“弗”有“不”的意思,“俱”有“都”的意思,“然”有“正确”的意思,“及”有“达到”的意思,“汤”有“热水”的意思。

(3)对照字典中这些词语的解释,看看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确。

(4)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有助于全面认识语文学习方法,为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词句段运用”板块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学会了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词语的意思。

在实际学习中,推测词语意思更要根据具体的语境。

在教学中,教师也提供了相关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和现固这种解释词语的方法,提示学生在文言中要关注重点字词。

这在之后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好好体会。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去读懂古诗句的意思。

2.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3.学会乘公交车,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4.积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具体所指。

教学

重点

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想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

教学

难点

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板书课题)【课件1:

课题】

交流平台

一、交流学习方法

1.出示古诗《浪淘沙》

【课件2】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古诗,大家都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具体总结如下,出示:

【课件3】

v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字词。

v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v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适时板书:

注释想象常识)

二、完成阅读练习

1.出示古诗

【课件4】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⑴沽:

买或卖。

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

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花门口:

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

榆树的果实。

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2.合作交流:

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提炼观点

1.出示:

【课件5】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交流: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4.汇报,评价,指导:

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作者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颜色和作用两方面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城市之肺”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适时板书:

抓住关键句把握观点)

二、选择乘车方案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明确时间和路线。

2.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教师检查指导:

(1)时间:

早上九点以前路线:

温泉镇——宋家洼

(2)乘车方案:

早上六点钟先坐65路车从温泉镇到四通桥下车,然后坐86路车从四通桥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日积月累

一、根据拼音自读

1.出示:

【课件6】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谷:

稻、麦、黍、菽、稷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五彩:

黄、青、赤、白、黑

2.学生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不懂的字。

二、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1.五行是中医理论之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运用于医学,用以说明脏腑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内脏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3.五音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五音”:

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4.“五彩”是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

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

主色调有红、黄、绿、蓝、黑、紫。

 

 

出示古诗,让学生对照古诗来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便于回忆。

 

出示课外古诗,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读懂古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阶段又可以与同学取长补短,学到新的方法。

 

教师指导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一学习方法。

 

板书

设计

注释想象常识

抓住关键句把握观点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

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从自己平常的学习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

“词句段运用”栏目有两项内容,一是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车路线。

教学此栏目,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然后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方法。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会使用分号。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分号的用法,就要理清句子之间的层次和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标点符号是小学阅读和写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分号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认知,对于其用法和使用学生是有困难的。

教学方法

1.通过引导分号前后句子的表达顺序以及句子的关系了解分号。

2.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猜谜语:

并列分句间,逗号顶圆点。

(是哪一种标点符号?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认识分号:

1.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2.书写:

写在田字格的左下角。

3.停顿时间:

比逗号停顿时间长,比句号停顿时间段。

4.作用:

分清层次。

二、分号的用法。

1.分号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用法呢?

2.分号的用法一:

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的停顿。

例如:

下面的句子,读句子,画出分号,体会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这一段话中的前一部分(“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

A.分号前后分别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花的摇曳和花的呼吸)

B.前后的表达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都是先写“我”做什么,再写产生的效果)

C.这种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应使用分号。

(2)这一段话中的后一部分(“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

学生思考:

分析分号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和关系。

(即分别写了“我微睡时”和“我醒来时”天空的情形,是并列关系当然要用分号。

(3)对比读,哪段话表达的更准确?

体会分号的用法。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A.学生思考。

B.显然第二个句子用分号更准确,为什么呢?

(太阳晒着地面,吸收热量多的地区空气就热,吸收热量少的地区空气就冷,这是说的太阳晒地面的两种不同情况。

同样也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二个句子更准确。

3.分号的用法二: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1)比如:

这次班会的任务是:

选举班委会成员;制定班级条约;拟定学习计划;评选班级文化墙的编委。

这句话中列举了本次班会的任务有哪些,它们之间用分号隔开。

(2)另外,分项列举的各项中,辞书的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有三个及以上释义时常用分号隔开。

比如操,抓在手里;掌握;做事;品行,行为。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运用分号:

练习:

判断分号用法是否正确?

对的打√,错的打×。

1.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

(√)

2.别看他个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

(“别看他个不大本领可不小”,后面句子是对前面句子的解释,所以应该用冒号或者破折号,而不是使用分号。

小结

分号的用法:

1.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的停顿。

2.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同学们,赶快尝试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