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364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docx

第九单元第三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2016·潍坊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B错误。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错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错误。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解析:

肥料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植物不能获得肥料中的能量,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的10%~20%是指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而不是个体之间,B错误;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则含有的能量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也越多,D错误。

答案:

C

3.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种群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

C.硝化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D.植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鱼类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实现了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鱼饲料中所含的能量之和,A正确;分层分布现象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硝化细菌是一类化能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答案:

A

4.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B.能量大小关系为a>b+c

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a+b+c+d

解析: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A项错误。

由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则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最多为a/5,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c最多为a/25,故a>b+c,B项正确。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C项错误。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汕头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

a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

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答案:

A

6.(2016·深圳调研)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

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

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

解析: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项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项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体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项正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项错误。

答案:

C

7.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

题图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A错误;每条食物链都从硅藻开始,硅藻是生产者,B错误;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处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蓝鲸在该食物网中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中,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比较小,D错误。

答案:

C

8.(2016·安庆模拟)如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

102kJ/(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同化固定

的能量

体内贮存

的能量

呼吸消耗

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解析:

根据各种群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其中丙为生产者,A、B正确;当乙大量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错误。

答案:

D

9.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A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B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解析:

捕食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A错误;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B错误;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C正确;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D错误。

答案:

C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

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

解析:

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而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食物来源(乙)减少,天敌(丙)数量增多造成的。

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某一种群数量无关。

答案:

D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解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250kJ,A项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B项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为作物提供无机盐,故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项正确。

答案:

C

12.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而①⑤之和只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A说法错误;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未被植食动物同化,B说法正确;⑧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流向分解者,C说法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间同化量的比值,植物同化量未知,D说法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的关系是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_______。

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

(3)图2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应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_______。

植食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有两个去向: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________。

解析:

(1)图1中共有5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都以草为食,二者为竞争关系,鸟类又吃蝗虫,二者为捕食关系。

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属于生物成分。

(2)在图1中草为第一营养级,当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会使草的种间竞争加剧,从而导致草的多样性下降。

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从第三、四、五营养级变成第三、四营养级,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增加。

(3)根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可知,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g表示。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包括植物呼吸释放的能量和储存在植物体内的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c+b,b=e+d,d=g+f,f=i+h,所以a=c+e+g+h+i。

植食性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答案:

(1)5 竞争和捕食 分解者

(2)下降 增加

(3)g 小于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