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38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docx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编(申请加精)

一、

1.受市工商局委托组成的质量监督执法小组在例行的检查中,发现甲厂生产的电器严重不符合标准、足以造成人身伤害,该小组便以工商局的名义对该厂罚款2万元,并责令其停产停业。

在处罚过程中,甲厂提起举行听证的要求,遭到拒绝。

甲厂不服该行政处罚,遂以质量监督执法小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

(1)法院是否应受理此案?

为什么?

如果不受理该如何处理?

(2)如果法院受理本案后,该如何判决?

2.熊某年65岁,老伴已逝,有儿女各一,子熊甲与刘某结婚,生有一子熊丙;女熊乙与张某结婚,生有一子张甲,熊甲1998年因车祸死亡。

熊某因病也于两个月后死亡,没有留下遗嘱,留有房屋、有价证券等大量遗产,遗产分割之前,熊乙也突然暴猝。

  请问:

熊某的遗产如何继承?

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要点】

(1)法院不能受理此案。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须有被告。

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所以甲厂不能以执法小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应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并告知甲厂将被告更为市工商局再行起诉。

2.【要点】

(1)熊丙可以继承其父熊甲应继承的份额。

理由:

代位继承。

(2)张某和张甲可以继承熊乙应继承份额,理由:

转继承。

二、

1.张强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刑满释放后无业谋生,遂纠集李大、李二、李三组成“自由帮”经常进行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

一日张强与李大、李二商量抢劫生意兴隆的千里马鞋店。

李三知道后不想去,张强便骗他说,大家只是挑两双鞋穿罢了,出了事由张强一人顶着。

四人在抢劫时被片警和附近老百姓抓获。

请问:

(1)“自由帮”属于何种性质?

为什么?

(2)李三是否具有法定减轻情节?

为什么?

(3)对张强应如何量刑?

2.某市工商局和卫生局根据群众举报及调查,以出售变质食品为由,对某餐厅予以罚款1500元的处罚。

该店店主王某不服,以工商局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

(1)本案是行政诉讼案件还是民事案件?

(2)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应把卫生局列为共同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该如何处理?

(3)如果原告起诉后,工商局和卫生局改为对餐馆罚款800元,并退还了700元罚款,原告表示同意,但未申请撤诉,法院应如何处理?

如果原告申请撤诉,法院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要点】

(1)属于犯罪集团。

其符合犯罪集团特征:

①三人以上;②经常纠集在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的犯罪活动;③重要的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

2.某科研单位张研究员写了一篇论文在研究刊物上发表,作者吴某亦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在另一杂志上发表,该文中75%以上内容与张研究员所写论文相同,但却没有在文章中注明出处。

张研究员发现后,向吴某提出,指出是侵权行为。

吴某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供张研究员选择:

一是在作品上去掉自己的名字,将作者改为张研究员,稿酬也归张研究员;二是保证在该杂志上发表声明,将张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请问:

 

(1)你认为以上两种解决方法是否合法?

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要点】此案办理过程体现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原则。

(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负责提起公诉和案件的审查,人民法院负责审理。

三机关在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查清案件合理断案。

(2)互相制约:

三机关的配合是有制约的配合。

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要经检察机关批准;法院对人民检察院的起诉罪行给以判处刑罚或免予刑事处分的结论,实质上是对检察机关工作的制约;同时,检察机关的抗诉也说明检察机关对法院工作的制约。

正是在这样的彼此制约中,三机关达到配合查清案件的目的。

【要点】

(1)两种方法都不合法。

第一种解决方法,因该作品的20%是吴某的智力成果,不是张研究员独立完成的著作,所以不合法。

第二种解决方法实际上是按合作作品处理,但该文在创作过程中,张研究员与吴某二人并无共同创作目的,也未形成共同创作权,不构成合作作品。

(2)本案吴某的做法属剽窃他人的作品,构成侵权,应依法公开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四、

1.某部办公厅张副主任接到几份登载任免有关人员的《人事信息》。

其中,第一份是国务院任命五位同志为有关部副部长,相应免去有关同志的职务;第二份是某直辖市人大党委会任命一位主管全市农业的副市长,并免去他原任职务,第三份是某市电子办任命一批所辖电视机厂、广播器材厂等车间主任的信息;第四份是某市人民政府任命一名财政局长,并且该局财政局长仍是该市人大大常委委员。

问:

张副主任接到的《人事信息》中哪项任免合法?

哪项任免不合法?

并说明理由。

2.2002年11月,甲、乙兄弟俩到某县百货大楼购买衣服,在挑选衣服时,甲不小心将衣服掉在地上,并脱落了两个衣扣,遭到售货员的责骂,并要求甲、乙赔偿100元,甲、乙兄弟俩气愤不过,与售货人员发生了争吵,这时大楼的服装部经理金某出来,不由分说打了甲一记耳光。

甲、乙二人推拉着金某要去找总经理评理,在推拉中将一节柜台挤坏,金某的眼镜也被摔坏,并因此使商店停业一小时,后来县公安局的人员出面才平息了这场争吵。

县公安局根据以上情节,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甲、乙二人处以拘留7天。

甲、乙二人仍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公安局作出维持县公安局处罚决定的裁决。

甲、乙二人不服,在收到复议裁决的第二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公安机关的裁决

问:

(1)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甲、乙二人的诉讼?

(2)该案应由何地人民法院管辖?

(3)谁是本案的被告?

(4)原告起诉是否有举证的义务?

参考答案:

1.按照国家公务员任免权限的有关规定,《人事信息》第一份登载国务院任命五位同志为有关部副部长的做法是合法的,因为国务院各工作部门非政府组成的人员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由国务院任免;《人事信息》第二份登载的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一位主管全市农业副市长的决定也是合法的,因为在市人大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副市长的个别任免;《人事信息》第三份登载的做法不合法,市电子办无权直接任命企业内设机构车间主任职务,应由厂长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任命;《人事信息》第四份登载的做法也不合法,因为市政府无权任命政府工作部门首长,作为市政府组成人员的工作部门首长,只能由市长提请市人大党委会决定任命,且一旦任职就不应再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2.

(1)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甲、乙二人的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条款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民对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甲、乙二人的诉讼符合以上规定,所以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本案中复议机关没有改变原县公安局的行政行为,所以该案应由某县人民法院管辖。

(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所以本案应以某县公安局为被告。

(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所以,原告不负举证义务,但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包括原告在内的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当事人不得拒绝。

1.潘某系某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国有)特艺科、包装科业务员。

某年某日,某印刷社找潘某,要求调拨纸张给该社。

潘提出白版纸、玻璃纸每令分别加收15元和25元“奖金”。

印刷社领导研究认为,即便付“奖金”,也比买高价纸张便宜,便同意潘的要求,印刷社先后9次向潘买纸,潘本人从中获款1万多元。

另外,潘某还违反规定,先后5次向另一印刷厂低价卖出30多吨白版纸,从中获取好处费1万多元。

问:

潘某前后两次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2.陈某,妻子早逝,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参加工作,小儿子刚上小学。

陈某因患有严重疾病,故立下录音遗嘱,将财产平均分给两个儿子。

1996年5月陈某病发被送进医院,危急之时立下口头遗嘱将财产全部留给小儿子。

经抢救陈某脱离危险回家,有感于大儿子病中照顾,又立下代书遗嘱将财产全部让大儿子继承。

三个月后,陈某摔伤致死,整理遗产时发现死前一天所立一份自书遗嘱将财产全部留给小儿子。

请问:

陈某所立各份遗嘱效力如何?

陈某的遗产如何继承?

参考答案:

1.潘某的行为构成了受贿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潘某的职责就是管理纸张的销售,他在销售过程中,订立名目,从中索取“奖金”和接受不正当利益,其行为已完全符合受贿罪的特征。

再者新刑法规定,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潘某正好具备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符合受贿罪的主体特征。

所以,被告人潘某构成了受贿罪。

2.【要点】:

(1)录音遗嘱和自书遗嘱有效。

口头遗嘱无效,因为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其他形式立遗嘱时,所立口头遗嘱无效。

代书遗嘱无效,因为剥夺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

(2)按自书遗嘱继承遗产,因为后立遗嘱优先。

六、

1.某县集体企业文华木器厂原生产木制家具。

该县人民政府为发展农业,命令该厂改革生产家具。

该厂对县政府的命令不服,向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

(1)文化木器厂对县政府上述决定可否起诉?

为什么?

(2)该厂接到决定后2个月零10天才起诉,是否超过了起诉时效?

(3)该地区中级法院是否应该受理该案?

为什么?

2.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

钱某因结婚用钱,情急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得款1000元。

孙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20000元,双方约定将古董押给李某,如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所有。

在赵某外出打工期间,其住房有倒塌危险,因此房与钱某的房屋相邻,如该房倒将可能危及钱某房屋。

钱某遂请施工队修缮赵某的房屋,并约定,施工费用待赵某回来后由赵某付款。

房屋修缮以后,因遭百年不遇的台风而倒塌。

年末,赵某回村,因古董和房屋修缮与钱某发生纠纷。

(1)钱某与孙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

为什么?

 

(2)孙某能否取得该古董的所有权?

为什么?

(3)孙某将古董当给李某,形成何种关系?

.

(4)孙某与李某之间约定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所有,该约定效力如何?

为什么?

(5)钱某请施工队加固赵某的房屋,这一事实在钱某和赵某之间形成何种法律关系?

(6)若赵某拒绝向施工队付款,施工队应向谁请求付款?

为什么?

(7)赵某对钱某擅自出卖古董之行为,可提出何种之诉?

参考答案:

1.

(1)能够起诉。

因为县政府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且侵犯了其经营自主权,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起诉。

(2)没有超过起诉期限,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起诉期限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因此,未过起诉期。

(3)地区中级法院一般不应受理此案。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一般行政案件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基础人民法院审理,本案不符合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条件。

2.

(1)钱某与孙某之间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因为钱某只是古董的保管人,而不是所有人,因此,钱某处分古董的行为属无权处分人的买卖行为,因此该买卖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

(2)孙某可以依善意取得而取得古董的所有权,因为孙某是善意无过失的第三人,而且其支付了对价而取得古董。

同时,钱某对古董的占有是基于所有人赵某的意思,而不属于非基于所有人意思的占有。

(3)孙某将古董当给李某,形成动产质押的法律关系。

(4)孙某与李某之间的约定即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所有的约定因违反法律而无效。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因此,孙某与李某之间的约定无效

(5)钱某请施工队加固赵某的房屋,这一事实在钱某和赵某之间形成无因管理的法律关系。

(6)施工队应向钱某请求付款,因为钱某与施工队签订合同,是合同的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施工队应向钱某请求付款。

(7)赵某可以提起侵权之诉,因为赵某是古董的所有人,钱某擅自出卖古董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所有权。

七、

1.赵某接到某市政府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书后,立即提出复议申请。

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内未对赵某的申请进行复议。

问:

赵某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并说明理由。

2.D市某汽车修配厂私自拼装一辆汽车,欲将其出售,但惧怕该行为被发现,便委托D市郊区农民张某代为推销,答应事成后给一笔数目可观的好处费。

张某隐瞒汽车真相,与C市郊区农民王某签订了买卖汽车合同,并收取人民币35000元。

王某接到汽车后,发现该车是私自组装的,便向D市某汽车修配厂提出退货还款要求,即被汽车修配厂拒绝。

王某便向法院起诉。

经法院调查,认为此汽车确为某汽车修配厂私自组装。

两被告欺骗原告,属于违法行为。

故依法判决:

原告和被告签订的买卖汽车合同无效。

收缴某汽车修配厂私自组装的汽车。

被告退回原告货款35000元及其利息。

被告张某与被告某汽车修配厂负连带责任。

问:

本案代理人与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劳动教养处理决定的行政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法院起诉的外,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起诉。

另外还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在本案中,赵某先向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而未直接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的期限应为两个月,但在此期限内,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未对赵某的复议申请进一步复议,那么,赵某就应当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现在赵某的起诉期限已过,赵某也就丧失了起诉权,所以法院对此案将不予受理。

如果赵某认为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所作出的决定确有错误,可以向有关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或其上级机关申诉。

2.《民法通则》规定,“代理人知道被委托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被告某汽车修配厂未经报主管部门批准和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鉴定、批准、检验合格、开具准予生产的证明,也未经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牌照,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核发经营汽车的营业执照,私自组装汽车并出售,违反了工商行政管理法规。

被告张某明知该汽车是私自组装,属违法商品,仍然代其出售,也是错误的。

因此,人民法院判令代理人张某与被代理人某汽车修配厂负连带责任是正确的。

1.某居民区共有居民480户,一年中共发生入室盗窃40余起,县公安局决定向每户居民征收治安费100元,由居委会代收。

因绝大多数居民不服公安局的决定,居委会便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经复议,市公安局将县公安局的决定改为,治安费按每月每人1元的标准收取。

之后仍有350户居民不服复议决定,准备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他居民认为掏点钱买平安也值得,居委会考虑到和公安局的关系,不再出面。

问:

①在上述事例中,谁能够充当行政诉讼原告?

②起诉时应以谁为被告?

③可向何地法院提起诉讼?

④若350户居民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诉讼中有无第三人?

若有,请指出;若无,请说明理由。

⑤若350户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何解决人数众多给诉讼带来的困难?

2.安某,男,45岁,河北省某市前进印刷厂厂长。

安某为扭转企业亏损局面,先后两次安排本厂工人非法制作上海霞飞日用化工厂已注册的“霞飞”化妆品商标印板,并为其他厂家印制假冒“霞飞”商标标识等10万余套,非法经营额达15万元,非法获利10万余元。

 

问:

什么是单位犯罪?

对单位犯罪应如何认定与处罚?

参考答案:

1.①该居民区的全体居民和居委会都可以充当原告。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凡是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都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全体居民和居委会都可以提起诉讼,即可以充当原告。

②应以市公安局为被告。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护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据此,应以市公安局为被告。

③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所以,向县公安局所在地法院和向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起诉均可。

④由于居委会和其他130户居民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所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他们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⑤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

因此,若350户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可以推选出代表进行诉讼。

2.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据此,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利益,按单位的意志决定实施的犯罪。

构成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为本单位谋取利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

如果单位内部成员假借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牟取个人私利的,不是单位犯罪,而只能是单位成员的个人犯罪。

(3)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作出的决定或由负责人决定的。

若不是单位决策机构或负责人员决定的,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4)构成单位犯罪,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刑法第31条规定: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对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本案中,安某身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无视国家法律,安排工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伪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应依法对其判处刑罚,并对其所在单位判处罚金。

九、

1.染秀早年丧夫,与独生女儿刘花、女婿谭×共同生活。

刘花于1975年生子谭云,翌年生女谭脂。

谭×于1982年与其妻离婚。

谭云由谭×扶养,谭脂随其母生活,谭×于再婚存续期间,经常带营养品看望岳母。

离婚后,谭×与岳母共同生活,但染秀不承认谭云是其外孙,不许他登门。

经协议,谭云由其母领回。

1986年二月染秀去世,当天,谭×在车祸中死亡。

谭有存款等财产价值3000元,染有房屋3间存款5000元。

染有姐染芬和弟染柱。

请问:

染秀、谭×的遗产如何处理?

2.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从几年前开始实行“合署办公”、“一套人事,两块牌子”,而且主要领导互相兼职。

对此不少人想不通,认为这是党政不分、党的权力过度集中的表现,会影响行政监察的作用。

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染秀先于谭死亡。

②染秀的遗产由谭×继承,因为谭在丧偶后一直赡养染秀,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应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而染秀的姐姐和弟弟属第二顺序继承人,在此案中不能继承染秀的遗产。

③对谭×的遗产,包括他继承染的遗产,由谭云和谭脂继承。

2.监察部是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对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全面性的监督。

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纪律检察委员会是党组织中专门行使监督、检查的机构。

两者有明确的分工,监督对象、性质也不同。

因此案例中的论点有一定道理。

但同时应结合我国政治、行政现状看问题。

首先,我国当前党政职能尚未完全分开,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受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因此党政不分在我国现在还很常见。

但这种体制是过渡型的,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行政体制向成熟型过渡后,党政职能分工会明确下来。

另外,比起行政处分,在我国,党纪处分更有威慑力,加之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多数是党员,在我国当前腐败、违纪现象大量出现的情况下将政党监督与行政监察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行政监督的威慑力。

1.某机关职员田某和胡某是夫妻关系。

该机关主管张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张。

一日,因新职员田某的一点小过错,张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张某曾追求过田某之妻胡某而没有结果,田某认为这是张某借机报复。

从此,田某对张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

田某越是消极怠工,张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田某愈发认为张某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故意过不去。

某年某月,张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田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张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胡某商量,捏造张某犯罪事实:

某年某月某日,张某把田某之妻胡某骗至宿舍中强行奸淫。

周密计划后,田某、胡某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张某。

问:

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2.李某是某中学的会计。

某中学从中国农业银行购买了有奖定期储蓄存单200张以抵作工资。

本校教师认购了190张。

余下10张交由李某存放在其办公室抽屉内,银行公布中奖号码后,李得知其保管的10张存单中有一张获奖,便将该获奖存单取出,换入丈夫认购的一张存单,之后李某的丈夫从农行领奖金8000元,以李某的名义将8000元存入农行。

问: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

本罪的特点是:

①犯罪对象是特定他人,如果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但没有指向任何具体的人,则不构成犯罪。

②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借司法机关以达到诬陷之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捏造犯罪事实;二是向有关国家机关或单位作虚假告发。

二者缺一不可。

行为人如果捏造的不是犯罪事实,虽有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之目的,也不构成犯罪。

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特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

但事实上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分,不影响本罪成立。

如果行为人并无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只是意图损坏他人名誉或使其受纪律处分,不构成本罪。

认定本罪,须注意其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所谓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两罪的主要区别有:

①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前者可以是任何人,无身份限制;后者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②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利用职务、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的行为,是否利用职权,对构成犯罪与否,没有影响。

③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并非限于让被害人受到刑事处罚;诬告陷害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

④犯罪主体不同。

2.李某的行为已构成了贪污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