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306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  )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

选D 上联赞扬孙中山以建立平民政治为目标,创立的思想、政党都带有“民”字,下联称赞中山先生的伟大,真正做到了“天下为公”,也可理解为孙中山结束了封建帝制的伟大功绩,以上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2.右图是宋庆龄为孙中山守灵照片。

右侧挽联上书写:

“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史言传海内”。

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制定“实业计划” ③进行国共合作 ④发动北伐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三民主义”提出是1905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实业计划”,孙中山与1924年提出新三民主义,倡导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开始,孙中山于1925年逝世,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解析:

选D 注意时间“1923年前后”,联系孙中山晚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

4.甘地认为:

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宣传

B.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解析:

选C 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中,非暴力理论是指导思想,绝不仅限于宣传和谴责,而是发动群众斗争。

5.有人这样描述甘地:

“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解析:

选A 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反抗,“食盐进军”运动将其推向高潮。

6.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甘地去世前十年写道: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依据主要是(  )

A.甘地主张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B.甘地领导印度人民驱逐了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C.甘地的“仁爱思想”和“坚持真理”成为印度的财富

D.甘地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领袖,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

解析:

选C 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行为,以“仁爱”精神为主旨,这一思想成为印度的财富,故答案选C项。

7.甘地和凯末尔在斗争方式上的最大区别在于:

是否(  )

A.提倡民族独立     B.反对帝国主义

C.采用暴力革命D.坚守民族传统

解析:

选C 甘地主张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凯末尔采取的是武装革命的方式,故C项正确。

8.某班同学通过因特网搜索到右面一幅图片,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洛桑和约》是在承认土耳其国家独立的基础上签订的

B.《洛桑和约》对土耳其来说是较为有利的新和平条约

C.在《洛桑和约》中土耳其的基本主权得到承认

D.《洛桑和约》的签订表明土耳其成为亚洲强国

解析:

选D 《洛桑和约》签订时,土耳其刚刚获得民族独立,其国力亟待提高,此时的土耳其还不能称为强国。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

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

……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

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才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

……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借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吴俊才《印度史》

(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

(6分)

(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

(3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相同目标。

(6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一中“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等信息来概括答案。

(2)问,依据材料二中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民生以及政治角度归纳答案。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振兴实业”以及材料二中“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分别概括二人的态度;第二小问,从经济独立与民生角度归纳共同点。

答案:

(1)主张:

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

(2)作用:

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

(3)态度:

孙中山:

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甘地:

反对大机器生产。

目标:

经济独立自主;人民生活改善。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冬,孙中山北上,沿途发表多次演说。

在一次演说中,他指出:

“对于欧洲人(指西方帝国主义者),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摘编自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

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摘编自朱明忠《学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印度皇家警察任职过的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

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

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摘编自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

(4分)

(3)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5分)

解析:

(1)问,从“诉诸武力收回我们的权力”一句话中概括其主张;根据材料一中“1924年冬”,结合所学,从近代的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的反思等几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2)问,从材料二省略号前后两句话的层意中分析其来源。

第(3)问,从材料三破折号后的内容中分析其不足所在。

答案:

(1)主张:

武力,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

帝国主义不断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对自身革命斗争的反思。

(2)来源:

印度传统宗教;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3)不足:

限制了民族反帝运动的发展;无法阻止暴力冲突。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提出追求真理的道路只能是非暴力的道路,非暴力就是爱,是人的本性。

……从这个信念出发看英国统治,他认为英国在印度的剥削和专制统治是违背真理的,印度必须实现司瓦拉吉(自治);同时他又认为……印度未来社会不应是现代文明的社会,而应是一个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没有剥削没有暴力的社会。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凯末尔的民族主义是穆斯林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民族主义。

他的思想体系是由六项原则组成的“凯末尔主义”,即“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这种民族主义以坚持武装斗争为基础,并且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联合被压迫民族和苏俄、反对帝国主义。

其次,也体现了凯末尔主义的反封建专制主义、反封建神权主义、坚持民族共和国的民主主义特色。

——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甘地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实践其思想的?

(6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凯末尔民族主义有什么特点?

(9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甘地和凯末尔的贡献。

(1)问,首先应明确甘地的思想包括两方面:

一是“自治”,二是“自给自足”;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英货,开展家庭纺织运动,都是对其思想的实践。

(2)问,结合材料中凯末尔思想体系的六项原则回答。

答案:

(1)领导了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英货,开展“家庭纺织运动”,主张发展传统的民族手工业。

(2)坚持武装斗争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主张政教分离,实行世俗化改革;开展资本主义工业化建设。

12.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 凯末尔陵墓位于安卡拉最高点的马尔泰佩山,以表示土耳其人民对凯末尔的敬仰和爱戴,也象征着逝世后的“国父”凯末尔仍然时刻关注着人民的一举一动。

寝陵在广场的左侧,凯末尔就安息在这里。

塔上镌刻着凯末尔的语录:

“土耳其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证明,土耳其一直是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国家。

”“独立堡塔”上镌刻的是凯末尔的名言:

生存意味着抗争与战斗,只有在斗争中成功,生存才成为可能。

材料三 美国Google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段恶搞印度圣雄甘地的视频,甘地居然拿枪扫射、拿刀杀人,引发了印度大规模示威游行。

印度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

(4分)

(2)材料二中凯末尔为什么能够得到土耳其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5分)

(3)结合材料三,请你分析,为什么这段恶搞视频会引发印度强烈的反感?

在真实的甘地身上有哪些感人的品质。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亚洲觉醒时期的三位资产阶级革命家。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判断当时俄国革命应该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据此判断为辛亥革命;第二小问须结合所学作答。

(2)问,结合凯末尔的两大贡献可知是建立共和国,促进现代化。

第(3)问,应结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甘地在印度的历史地位来分析。

答案:

(1)革命:

辛亥革命。

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凯末尔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使土耳其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民族独立的现代化道路。

(3)原因:

甘地被称为印度国父,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恶搞内容严重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相违背。

品质:

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意志坚定。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答案:

D

2.《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到达长城附近。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

1858年《天津条约》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内容,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答案:

B

3.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解析:

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的侵略造成中国挨打,而不是中国方面造成的,且材料所说的“悲剧”,不是指中国落后挨打,而是指正义的一方要挨打,故A项错误;材料“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而B项却说成“为了维护商业特权”,获得与维护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C项没有概括完整这段材料,故C项错误;“陈腐”“道义”“现代”“特权”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答案:

D

4.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中“贸易通商无碍”,可判断C项正确。

B、D两项与材料无关;A项说法不够全面准确。

答案:

C

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  )

A.《南京条约》附件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材料“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说明这一权益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6.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

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两项;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项。

故选B项。

答案:

B

7.《台湾通史》认为: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

‘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解析:

由题干材料“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帝国主义日益干涉内政,清政府维护外国列强在华利益,表明了B项。

答案:

B

8.《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

太平天国在全盛时期建立农民阶级政权,仍然保留封建特权和等级,没有实现运动初期的平等口号,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B项没有出现特权阶级,故B项错误;C项没有平等许诺,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也没有形成特权森严与平等许诺的反比,故D项错误。

答案:

A

9.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

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

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

答案:

A

10.“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

从材料可知“社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变革,与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社会革命体现不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土地,产品归圣库,削弱了经济竞争,降低了家庭生产的差距,故C项正确;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资政新篇》,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

A.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解析:

“求富”“求强”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卅年”是洋务运动持续的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造炮成船”说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说的是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性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剧变”指社会性质和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3.1895年,台湾巡抚唐景崧知道依靠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保台无望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等设想,并直接与法国、德国方面进行磋商。

这反映出唐景崧(  )

A.主张在台湾实行国际共管

B.希望借助外力来保卫台湾

C.准备武装反抗日本的占领

D.企图脱离清政府实现独立

解析:

根据材料“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不是倡导世界各主要国家共同管理,而是把台湾租与、抵押给一些西方强国,阻止日本变台湾为自己的殖民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等设想”,表明唐景崧希望引入西方强国,制衡日本割占台湾,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直接与法国、德国方面进行磋商”,表达了唐景崧希望列强间相互争斗来保台的无奈,并未涉及武装反抗,故C项错误;唐景崧引入外部力量,就是希望列强争斗,不致台湾被日本割占,尽力使清政府的领土完整,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

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观点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目标进入政治近代化阶段(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A、B、D项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就有体现,故选C项。

答案:

C

15.有人评论义和团:

“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解析:

从“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

16.“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根据题目中“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反帝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答案:

D

17.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

“颠覆性改造”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解析:

洋务运动没有进行“体制内的修补”,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不主张进行“颠覆性改造”,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进行“颠覆性改造”,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层面进行改造,而且也不符合题干中“清末”的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

C

18.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关键信息:

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

从时间上看,A、B、C、D项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但《资政新篇》具有空想性,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