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529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概论.docx

《国民经济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概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概论.docx

国民经济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离散变量:

指变量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如工人人数、机器台数。

2、变量值: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为标志值。

3、统计指标:

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4、统计总体:

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5、统计指标体系:

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6、标志:

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二、简答题

1、简述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

一是统计活动。

二是统计资料。

三是统计科学。

2、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和算出来的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活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统计分组:

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统计调查:

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3、重点调查:

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

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5、普查:

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次数分布数列:

又称分配数列,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一组的总体单位数。

7、统计标准化:

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1、简述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

(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

2、统计资料整理有哪些内容?

答:

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内容,可以分为对原始资料的审核与整理、对第二手数据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对原始数据资料的审核与整理,包括有: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将汇总的结果编织成统计标与分析表,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对次级资料的检查与整理,包括有:

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评价,然后再选用适当的在加工方法。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总量指标:

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

2、比较相对指标:

同一时间不同总体(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

二、简答题

1、在什么情况下存在总体方差(

)、组内方差(

)和组间(

)方差并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答:

在分组情况下存在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

总方差与组内方差平均数和组间方差的关系如下:

总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组间方差,即

上式中,

为总体各组的组内方差平均数,

为总体各组的组间方差。

2、在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什么情况下需使用平均差系数或标准差系数?

答:

(1)当两总体变量值水平不同时,即一个总体变量值水平较高,另一个总体变量值水平较低,这种情况下需使用平均差系数;

(2)当两总体是不同类现象时,即两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这种情况下需使用标准差系数。

3、简述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论述应用平均指标须注意的问题。

答:

(1)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

现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被研究总体的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具有相同的性质。

在计算平均数时,不要把存在本质差异的现象混在一起计算,否则,将不能真实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总平均数虽然是根据同质总体计算的,但它只保证了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方面的性质相同,而其他一些性质仍然存在着重要差别,由于这些差别的影响,总平均数不能充分现实总体的特征。

(3)计算和运用平均数时,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

算术平均数受总体内极端数值的影响较大。

为了正确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当总体存在过大或过小的极端值时,应予以删除,然后将其余数值计算平均数。

除以上三点外,用平均数分析时还应该注意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

既看到总体的一般水平,又看到总体各单位存在的差异,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又成为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2、时点数列:

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点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总量。

3、发展速度:

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4、序时平均数:

又称为动态平均数或平均发展水平,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

5、逐期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与上一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与上一期相比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

其计算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的水平,

用符号表示为:

a1-a0,a2-a1,……an-an-1

二、简答题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哪两种?

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几何法与方程法。

(2)几何法又称为水平法,是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常用的方法,但其计算过程只考虑现象的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不能很好的说明平均发展趋势。

(3)方程法又称为累计法。

采用累积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主要是反映研究期内各年累计发展水平的变化程度,即可以考察现象的整个发展过程。

2、简述时间数列的作用。

答:

(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

(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

3、简述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

答:

时期数列的特点:

(1)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数列的特点:

(1)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

(3)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4、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

答: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

其区别是:

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是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表现,是从静态上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两者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

5、简述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答:

(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用符号表示为:

(a1-a0)+(a2-a1)+…+(an-an-1)=an-a0

(2)相邻两期累积增长量之差也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用符号表示为:

(ai-a0)-(ai-1-a0)=ai-ai-1

6、简述增长速度和发展速度的区别。

答:

两者的区别在于:

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增长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增长量与其基期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百分之几或几倍。

  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即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或100%)。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指数:

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

2、狭义的指数:

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3、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有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从狭义上讲,指数体系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4、平均指数:

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

二、简答题

1、简述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的区别。

答:

应用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略有不同,拉氏指数无论是价格指数还是物量指数引入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基期,而派氏指数无论是价格指数还是物量指数引入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报告期,因此拉氏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产品)结构的影响,派氏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产品)结构的影响。

在编制指数时间数列时,由于派氏指数要求每期更换权数资料,计算比较麻烦;而拉氏指数由于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指数时间数列时不需要每期更换权数资料,计算比较方便。

2、简述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

区别:

(1)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时的思路不同。

综合指数是通过引入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的总量,然后进行对比。

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

(2)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综合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的实际资料;平均指数则既然适用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的资料,对资料的要求则比较灵活。

(3)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也有所不同。

综合指数除可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外,还可从指标变动的绝对效果上进行因素分析。

平均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一般只能通过总指数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不能用于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

联系: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都是编制总指数的方法,二者的主要联系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术条件下,两类指数有变形关系。

3、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答:

(1)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复杂经济现象是由不同类要素组成的,往往在量上不能直接综合,为了分析其总的变动情况,必须利用指数这一方法才能实现。

(2)分析经济现象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

我们在指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指数因素分析法。

利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可以从数量上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经济变量因素的影响。

4、简述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答:

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是:

首先,引入同度量因素,解决复杂总体在研究指标上不能直接综合的困难,使其可以计算出总体的综合总量;其次,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最后,将两个时期的总量对比,其结果即为综合指数,它综合地反映了复杂总体研究指标的变动。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抽样推断: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2、样本:

就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

一般用小写字母n代表样本单位数。

3、总体:

是指包括调查对象多有单位的全体。

它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一般用大写字母N代表总体单位数。

4、点估计:

就是用实际样本指标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5、等距抽样:

又称为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

它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而后按固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样本单位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6、类型抽样:

又称分层抽样。

它首先把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组组内标志值比较接近,然后分别在各组内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7、整群抽样:

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作为样本,而对选种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二、简答题

1、整群抽样的特点。

(1)整群抽样直接抽取的不是总体单位而是“群”,因此总体和样本都是由“群”组成的。

(2)影响抽样误差的总体方差是群间方差,群内方差不影响抽样误差。

(3)整群抽样一般采用不重置抽样公式。

2、抽样推断的特点。

(1)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

(2)抽样推断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

(3)抽样推断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加以控制。

3、简述区间估计的内容。

区间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抽样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在进行区间估计时要完成两个方面的估计:

一是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平均误差估计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二是估计推断总体指标真实值在这个范围的可靠程度。

4、简述类型抽样的优点:

(1)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

因为样本单位是从各类型组中提取的,样本中有各种标志值水平的单位。

(2)降低了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总体方差。

在总体分组的情况下,总体方差由两部分组成:

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在类型抽样的情况下,因为各类型组都抽取了样本,对各类型组来说是全面调查,因此组间方差是可以不考虑的,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总方差是组内方差。

三、论述题

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答:

(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愈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愈小,抽样误差越小;当总体标志没有变异时,即

均为零时,则抽样误差也为零。

(2)样本容量的大小。

在相同的条件下,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反之,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大。

(3)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当N相当大或n相对于N很小时,二者的抽样平均误差相近。

(4)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的抽样平均误差不一样。

2、试述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

答:

(1)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即总体方差

的大小。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大,要求样本容量要大些。

反之,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小,样本容量可以小些。

(2)允许的极限误差

的大小。

允许的极限误差越大,样本容量越小。

反之,允许的极限误差越小,样本容量越大。

(3)抽样方法。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重置抽样比不重置抽样要抽取多一些的样本单位。

(4)抽样方式。

例如采用类型抽样的样本容量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采用整群抽样的样本容量就要多一些。

(5)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即概率F(t)的大小。

推断的可靠程度要求越高即F(t)越大,样本容量越多。

反之,推断的可靠程度要求越低,样本容量越小。

3、试述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的总体相应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数;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误差中随机误差的一种类型。

联系:

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

Δ=t•μ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

2、完全相关:

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由另外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惟一决定,则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就称为完全相关。

3、估计标准误差:

估计标准误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估计标准误差说明回归值的代表性,它越小,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就越大。

4、相关关系:

指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简答题

1、为了使所拟合的数学模型达到最佳,一般应遵循哪些条件?

答:

(1)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2)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

(3)应根据最小平方法(又称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三、论述题

1、论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相关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回归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在相关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回归分析中,有时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分别建立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

(3)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也可以一个变量是随机的,另一个变量是非随机的。

而回归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变量(给定的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联系:

(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

(2)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

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个部门的总合,它的基本细胞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

2、国民经济核算:

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在特定时点的结果和各重要总量指标及其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测定,用以跟踪、描述一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人口数量:

指处于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具有某一特定标志的人口总体人数。

2、非经济活动人口:

指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未参加或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3、经济活动人口:

指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

4、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的范畴不同,主要在于临时性人口的流动,即由于人口的临时外出和临时寄居而引起的差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寄居的外来人口数-临时外出的常住人口数

二、简答题

1、基本科学素养的内涵

答:

(1)对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2)对科学方法达到最基本的了解程度;(3)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2、试述人口两种变动的涵义及反映两种变动的主要统计指标?

答:

人口变动包括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人口由于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变动;人口迁移变动是指人口常住的地址,从一个地区(城市、乡村或国家)迁出并迁入到另一个地区(城市、乡村或国家)所引起的变动。

反映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规模的统计指标有:

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和自然净增人数;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反映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相对指标有:

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口/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口/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总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差/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国民财富:

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合,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2、国民财产: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合,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

3、固定资产:

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产。

4、流动资产:

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5、固定资产原值:

指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费。

6、无形资产:

指不具有实务形态,但能够为占有者在较长时间内享有某种特权并能获得较高收益的非金融资产。

7、资产负债表:

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单位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价值及金融资产与负债关系的平衡表,它是由机构单位与资产负债项目纵横交叉组成的矩阵或平衡表。

二、简答题

1、国民财富的四个方面的规定性。

答:

(1)国民财富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2)国民财富既包括经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包括经过劳动被发现或者掌握的自然资源

(3)国民财富中的物质财富是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融合体。

(4)国民财富是一个经济存量。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产品:

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具有五个特性:

劳动性、生产性、有用性、社会性、时期性。

2、常住单位:

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

3、总产出:

指以货币单位计算的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生产的社会产品总量,包括货物和服务,是一国(一地区)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4、国内生产总值:

指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简答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和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GDP=总产值-中间消耗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说净额+营业盈余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或服务净出口

2、试述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答:

这几个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在价值构成上的区别与联系作图示:

社会总产出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折旧

新创造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总收入(GNI)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净收入(NNI)

注: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如为负数,则GNI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流通:

指在生产环节之后出现的社会产品从生产者向使用者的转移过程,它放映了社会产品实物形态的运动。

2、商品流通:

指作为商品的物质产品通过买卖行为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3、对外贸易:

又称国际贸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商品、劳务和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活动,即所谓的“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两个部分。

狭义的对外贸易仅指商品的进出口活动,即“有形贸易”。

4、到岸价格:

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转运港把出口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之后的价格。

离岸价格:

又称成本加运费及保险费,指进口货物到达进口国国境的价格。

5、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货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

6、商品销售总额:

指向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及个人出售(包括对国外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8、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国际的商品、服务和资本往来等外汇收入,即一个国家对外的现汇外汇资金的收支。

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不需要外汇偿付的各种单项转称和无实际外汇收支的全部经济往来,即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与支付。

二、简答题

1、简述商品流通的特征。

(1)商品流通必须是物质产品的流通。

(2)商品流通必须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商品流通必须是改变所有权的商品转移。

2、国际收支统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