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203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人间真情”为专题编写的,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二、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搭石》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卡罗纳》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知作者、解诗题

导入

  师: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呢?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朗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内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引导先学第一首诗。

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2、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二、学生字、诵古诗

 1、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指生朗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

2、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3、集体交流。

  

(1)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明诗意、悟诗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2、赏析前两句。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如:

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拓展理解:

“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

(4)指导朗读前两句。

  3、品析后两句。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

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

师引读,板书:

依依惜别。

四、巧拓展、厚积累。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4.背诵古诗,搜集其他的送别诗。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西辞黄鹤楼

叙事春景送别

三月下扬州依依

惜别

孤帆碧空尽情景交融

写景

长江天际流

 

第二课时

1、知作者、解诗题

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二、学生字、诵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引导学生理解:

浥 、客舍、尽、古人等词语的意思。

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明诗意、悟诗情 

1、学生交流:

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

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

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

第一句:

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

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

  第二句:

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第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2、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四、巧拓展、厚积累。

1、积累本课词语,抄写两首古诗。

2、背诵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朝雨浥轻尘

环境描写

青青柳色新

情深意重

更进一杯酒

劝酒话别

出关无故人

教学反思:

 

21.搭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熟读课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预习探究

1、请看屏幕!

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一个平凡的小乡村。

注意到这不起眼的搭石了吗?

(课件展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搭石。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

搭石是什么?

搭石是怎样搭的?

搭石是谁搭的?

搭石搭在哪里?

为什么要搭?

师梳理出主要问题并相机板书:

是什么?

怎么搭?

谁搭?

在哪?

作用?

二、合作交流:

  1、一口气提出这么多问题,我想你还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能解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字典。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词义。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2、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①看看,这是新的词语,自由读读。

(出示:

山洪暴发、间隔、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指名学生领读。

  这些词语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如果你还有哪些词语不太懂,一会儿我们深入读课文再解决。

  ②初读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

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

  你觉得这些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

  ③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

分小节再来读一读课文。

(分组读)

三、品读体验: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

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生再读)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

  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①“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卷起来的意思。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3、读到这里,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想象画面,课堂小结:

  ①这篇课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请你再默默地浏览一遍,看看读着读着,哪些画面浮现在你的眼前?

  (指名说一说)

  ②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当我们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映入眼帘: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着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蕴含着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去品味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

  1、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

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次来到小溪旁。

(出示课件)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

咦,这是什么?

(指搭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来介绍一下搭石?

  3、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

如此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品读体验:

  

(一)寻找美

  1.明确要求:

(师深情提示)孩子们,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流淌着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