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语义分析.docx
《日的语义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的语义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的语义分析
第1节辞书中有关“日”的释义
古人最初创造文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最初的文字其所取之物,可见《说文解字.叙》和《周易.系辞下》里提及的四个方面:
(1)观象于天——日月星辰;
(2)观法于地——山川土石;
(3)鸟兽之文——动物,鸟兽虫鱼等;
(4)地之宜——土地栽种的植物。
“日”最初金文写作
,象太阳之形。
甲骨文因刻契不方便而改成方形
;中间一点象形何物,有的学者认为是古人早已观测到太阳黑子的活动,即神话传说中的“三足乌”,然而学术界对这种说法质疑甚多,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以便区别于方形之“丁”
字。
以下为各大辞书对“日”的释义:
《说文解字注》: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
从O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人质切。
古文象形。
”段注曰:
“O象其轮廓,一象其中不亏。
”可见,“日”本义是太阳,字形以其轮廓象形而来,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衍生了多个义项。
《康熙字典》:
1.太阳。
2.君象也。
3.光明,明亮之意。
4.与火相对应。
5.记历的单位。
6.从夜半到第二天夜半,十时辰为一日。
7.白天。
8.往日。
9.卜筮占时的日者,日官。
其中,“光明”和“火”都是太阳自身的特征,可归入义项“太阳”中,因此,《康熙字典》中的“日”义项可归为:
1.太阳;2.白天;3.国君;4.记历的单位;5.一天;6.往日;7.日者,日官。
《汉语大词典》:
1.太阳。
2.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
白昼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4.每天,一天一天地。
5.他日,改日。
6.过去,从前。
7.记历的单位,特指一个月内的某一天。
8.光阴、时间。
亦指时候,时辰。
9.时代,时期。
10.日子,日期。
亦指某个时日。
11.人君,国君。
12.旧时指日辰的吉凶禁忌。
《汉语大字典》:
1.太阳。
昼,白天。
2.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一晝夜。
3.每天,一天天地。
4.他日,改天。
5.計歷的單位。
特指一個月內的日子。
6.光陰,時間。
7.節度。
8.舊時指日辰的吉凶禁忌。
9.二。
10.國名。
1、日本國的簡稱。
2、日斯巴尼亞(西班牙)的簡稱。
其中,“二”、“节度”两个义项与本义联系无可考察,笔者在本文中不做讨论,“国名的简称”亦与其他义项联系不大,因此在本文中皆不作讨论。
《王力古汉语词典》整理了“日”多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1)太阳。
引申为昼,白天。
又引申为一昼夜,一天。
又用作状语,指每天,一天天。
(2)往日,从前。
又指他日。
(3)时间,光阴。
(4)指日辰的吉凶禁忌。
《古今汉语词典》:
1.太阳。
2.白天。
3每天。
4.一昼夜。
5.往日,从前。
6.他日,改天。
7.日子。
8.泛指一段时间。
9.时光,光阴。
10.指日辰的吉凶禁忌。
11.指日本。
综上,笔者将辞书中收录的“日”义项整理如下:
1、太阳。
2、白昼,白天。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一昼夜,一天。
4、每天,一天一天地
5、记历的单位,特指一个月内某一天。
6、他日,改天。
7、往日,从前。
8、泛指一段时间。
9、光阴、时间。
也指时候、时辰
10、日期。
亦指某个时日。
11、时代,时期。
12、君主、国君。
13、日辰的吉凶禁忌。
笔者通过对这13个义项进一步进行梳理并考察各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
(1)除日1,日12,日13之外,其他义项之间都与时间有关,泛指或者特指某个时间段,只是所指范围有差别。
日5、日10是特指某个时间,其他义项都是泛指,如日6泛指过去的时间,日7则泛指将来某个时间,但基本都是围绕着中心义“表时间”。
(2)参照《王力古汉语词典》可知,义项2、3、4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引申的关系。
其中义项3是义项2的词义扩大,包含了义项2的范围,义项4是义项3在文字中经过长期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并逐渐固定化的结果。
(3)义项12在《汉语大词典》和《康熙字典》中作为独立的义项,而其他词典则并未收录该义项,通常意义上该义项在使用中常被当做是本义“太阳”的比喻义,因此在本文中也归并入义项1,不分开做独立义项讨论。
(4)义项6、7以及11可归并于义项8之内。
义项6侧重于将来的某个时间,义项7则侧重于过去,义项11则是指某个较长的时间段,三者共同的特征在于泛指某个时间或某段时间。
(5)义项5可归入义项10内,是义项10词义缩小的结果,二者是泛指与特指的区别,义项10泛指发生某事的具体某个时日,而义项5则具体到确切的日期,指向精确的某一天。
因此,笔者最终归并整理出“日”的8个义项具体如下:
1.太阳。
2.白天,白昼
3.一昼夜,一天。
4.每天,一天天地。
5.指具体的某一天。
6.泛指一段时间。
7.日辰的吉凶禁忌。
8.光阴,时间。
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日1(太阳)引申出日2(白天,白昼),日3(一天的时间,一昼夜),日8(光阴,时间)。
再经由日3引申出日4(每天,一天天地)、日5(具体某个时间)和日6(泛指一段时间),日5又引申出日7(日辰的吉凶禁忌):
(1)日1→日2:
太阳→白昼,白天
借代引申:
词语的最初产生通常都与人们直接的生活生产经验有关,人们以直觉的感官经验来提取事物的特征。
太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们以太阳运行到天空的那个位置来判断时间,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来区分白昼与黑夜,有太阳便是白天,月亮即是黑夜,太阳为白昼的象征,故日1借代引申为日2属于特征代指本体。
(2)日1→日3:
太阳→一天,一昼夜
借代引申:
引申途径与日2类似。
古人以太阳出没周期为十二个时辰,即为一日。
沈括《梦溪笔谈.补第二集.象数》:
“凡日一出谓之一日,月一亏盈谓之一月。
”太阳出现一次则代表一天时间的过去,故以太阳指代一天,属于特征代指本体。
通常“日”与“夜”对举时,“日”做白昼解,如《诗经·唐风·葛生》: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而若只出现“日”表时间,如《诗经.邶风.泉水》: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那么通常指日3,表示一昼夜的时间。
(3)日3→日4:
一天,一昼夜→每天,一天天地
借代引申:
日3引申为日4是词义活用的结果,“日”有表时间的功用,因此在古汉语中常用作状语修饰动词,“日”用作状语时,词性为时间名词。
日3(一天,一昼夜)引申为日4(每天,一天天地),是部分代指整体的借代引申。
《易.大畜》: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
(4)日3→日5:
一天,天天→具体某个时间
借代引申:
(5)日3→日6:
一天,天天→泛指一段时间
借代引申:
(6)日1→日8:
太阳→时候,光阴,时间
借代引申: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可以看出,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之间的时辰划分,基本以太阳为参照物。
如“平旦”指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
可知,人们在早期就意识到时间流逝与太阳不断地日升月落的关系,太阳的初升则意味着旧时光一去不返,时间流逝不回。
如《汉语大字典》对日8的语料说明: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却説司马懿引兵逕到卤城下,日已昏黑。
”
其中,“日”即指时辰。
因此,日1引申为日8是特征代征本体的借代引申。
(7)日5→日7:
具体的某一天→日辰的吉凶禁忌
借代引申:
“太阳”引申为“日辰的吉凶禁忌”是经由语素“日”参构的词语——“日禁”实现的。
《汉语大词典》对“日禁”的解释为:
旧时迷信以为某日不宜做某事,谓之“日禁”。
汉王充《论衡·讥日》:
“世俗既信歲時,而又信日。
舉事若病、死、災、患,大則謂之犯觸歲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
歲月之傳既用,日禁之書亦行。
”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常根据自然界的种种预兆来指示行动,主要是根据天象变化,历法的制作便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形成,以此指示人们按照规律进行耕种收获。
而历法之书除了标志日期之外,更重要的内容是以周易天干地支的历法指示每日的吉凶运程,这种预测往往是根据二十八星宿位置的上升变化以及方位、季节气候共同制定的。
因此,“日禁”之“日”是指历法中的具体日期。
从“日禁”到日7,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原则作用的结果,然而其基本义已经完全脱落,与“日”其他义项亦无任何联系。
第二节语素“日”参构的单义词语的语义分析
《汉语大词典》中收录语素“日”参构的单义词词语848个,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具体词目参见附录。
“日”的义项
语素“日”参构的单义词语数量(单位:
个)
1.天体太阳
321
2.白昼,白天
44
3一天,一昼夜
131
4.每天,一天天地
71
5.具体某个时间
151
6.泛指某段时间
31
7.日辰的吉凶禁忌
8
8.时间,光阴
92
由表中统计数据,可知:
(1)日1生成词语能力最强。
日1作为本义从古至今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且义项独立,具有其他义项完全没有的义位。
日1的参构词语除了含有[+天体太阳]之外,还有众多指向太阳的自然属性的属性,如光线、日影、热度、天气、太阳在空中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属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应用广泛。
而且日1也是唯一一个有明确指认对象的义项,它指向具体的实物太阳,在使用中最为方便且准确,而其他义项都是抽象名词,指向不可感知的时间概念。
日1参构词
日9的生成词大多指向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如“日辔”指“帝王的车驾”,“日角龍顔”暗指帝王之相。
按理说中国封建皇权社会历时两千年,与帝王相关的词语应该不少,而日9生成词如此之少,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在大量指代君主的文字中,除了“日”,还有如“金”“玉”“天”等都用以指称君王之贵。
“龙”的象征性最强,帝王被称为“真龙天子”,大量地合成词用以指称君主及相关事物,如“龙足”指皇帝的踪迹,“龙心”指皇帝的心思,从而间接地抑制了日9的使用范围。
(2)日3和日5的生成能力仅次于日1,远远高于其他义项,可见,日3和日5也是时间名词也是基本义项在日常生活中频率被使用,是太阳运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结果,古籍《易》《诗经》等也大量出现。
日5经由日3引申而来,是日3具体化的表现。
(3)生成词语能力最弱的是日7。
日7是与本义日1引申关系最薄弱的义项。
其生成的时间较早,然而应用极少,在古代典籍中很少见,进入现代则更难觅踪影,其义项在多部词典中甚至已经删去。
(4)日2、日6的生成能力都较弱。
日2的合成词大多是“日”与“夜”或者“白”的合成,其表实物的能力与表时间的能力都较弱,故合成词比较少。
而日6是日3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需要符合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变异”,反复出现之后,转变为一个“正规”的词义,而不再是将它视为“临时”的应变用法。
如日6的“往日,从前”之意,在古文中,多用在句首,如《左传·文公七年》: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而在《汉语大词典》中并没有相应的合成词生成。
可见它的这一义项使用始终是被视为“临时”语义,并未完全“转正”。
在合成词大量产生的时候,它的这一义项并没有得到重视。
这一义项的合成词大多指向的是“发生某事可能的时间”和“具体某个年代”,如“指日可待”“商日”等。
第三节语素“日”参构的多义词语的语义分析
由语素“日”参构的多义词语共142个,通过将它们的义项与“日”的各个义项进行比照,可以发现部分词语可以同时归入“心”的多个义项,而有些包含多个义项的词语却只由“心”的某一个义项统摄,还有一些词语的部分义项不能与“心”的任何义项对应等等。
归结起来,语素“心”参构的多义词语的义项生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日”的不同义项各自生成语素“日”参构的词语的不同义项
这一类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由“日”的不同义项生成,都能在“日”的9个义项中找到对应的一项,且彼此独立,无引申关系。
由这种生成方式产生的词语数量最多,有60个:
戴日、不日、乘日、主日、半日、九日、十日、人日、元日、即日、延日、吉日、逐日、
白日、向日、善日、回日、常日、後日、寒日、比日、早日、明日、昨日、時日、晝日、畏日、渴日、揆日、月日、有日、朝日、旋日、無日、留日、畫日、盡日、生日、短日、百日、窮日、發日、临日、素日、赤日、貫日、視日、卜日、近日、迎日、回日、通日、隙日、饗日、後五日、不日不月、有日子、每日裏
下面以“向日”“尽日”“回日”三个词为例来做具体的说明。
1.向日:
(1)朝着太阳;面对太阳。
(2)往日;从前。
在这里,向日
(1)
(2)的生成途径分别是:
日1?
向日
(1),日6?
向日
(2)。
“向日
(1)”之“日”,毫无疑问指“日1”太阳之意。
“向日
(2)”之“日”是“日6”之意,即泛指某段时间,在这里指的是“过去的某段时间”。
2.尽日:
(1)犹终日,整天。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这两项的生成途径分别为:
日3?
尽日
(1),日5?
尽日
(2)。
“尽日
(1)”之“日”指的是“日3”,一整天,昼夜之意。
而“尽日
(2)”之“日”则指的是“日5”,即表示具体的某个日子,日期。
3.回日:
(1)却日回行。
(2)归来之日。
(3)他日,来日。
(4)谏止皇帝改变心意。
这四个义项的生成途径分别是:
日1?
回日
(1),日5?
回日
(2),日6?
回日(3),日9?
回日(4)。
“回日
(1)”之“日”即指太阳,“回日
(2)”之“日”指向具体发生某事的日期,故是“日5”之意,“回日(3)”之“日”则是指向“日6”,“他日,来日”指向的是某个虚指的时间。
“回日(4)”之“日”是“日9”之意,指“国君,皇帝”。
2.“日”的一个义项对应生成语素“日”参构词语的多个义项
这一类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都由“日”的一个义项生成,且义项之间不存在引申关系。
由这种生成方式产生的合成词具体如下:
他日、佗日、出日、衙日、嫩日、映日、晦日、浴日、累日、破日、晬日、會日、
曜日、爍日、陽日、頃日、馬日、愒2日、分日、
下面以“阳日“破日”“回日”三个词为例来做具体的说明。
1.阳日:
(1)太阳。
(2)指阳光。
“阳日
(1)”“阳日
(2)”之“日”均指“日1”,即太阳,然两者具体的指称对象不同其中,“阳日
(1)”指称的是具体的实物,即我们眼中所见的天体之日,而“阳日
(2)”指向的是太阳的属性之一阳光。
2.破日:
(1)凶日。
旧历书中的不吉利的日子。
(2)城破之日。
“破日
(1)”的构词法为偏正短语式:
修饰语+中心语。
“破”的语素义承担了“不吉利”之意,“日”则并非指向“日7”表吉凶禁忌,而是历书中具体标示的某个日期。
如《金瓶梅词话》第六回:
“明日是破日,後日也不好,直待外後日,方是裁衣日期。
”“破日
(2)”的构词法为动宾短语式:
动词+受动词支配的成分。
““破”的语素义为“攻破”,古汉语中多表“破城”“破军”之意,用在战争之中,故“破日
(2)”为“破城之日”的缩略。
3.他日:
(1)谓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2)过些天;日后;將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
(1)”“他日
(2)”中的语素“他”均表示“另外的”之意,构词法也相同,为偏正构词法:
修辞性语素+中心语。
然而两个义项的意义却完全相反,一个指向过去,一个指向将来:
“他日
(1)”之“日”指昔日,“他日
(2)”之日指日后,均囊括在日6中,泛指某段不确切的时间。
3.语素“日”参构的词语本身的一个义项引申出多个义项
这类多义词语各个义项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一个义项由“日”的某个义项生成,该生成词的义项又引申出该词的其他义项。
按照词语意义结构的不同,一般有两种引申脉络:
一是"辐射式引申”,即从一个义项出发向不同方向发展出其他义项,形成福射状的意义结构;另一是“连锁式引申”,即由一个义项先发展出另一个义项,再由已经发展出的义项继续发展出下一个义项,依此类推,形成链条式的意义结构。
(1)辐射式引申
属于辐射式引申的词数量很少,仅2个:
三日香、一日千里
1.三日香:
(1)东汉荀彧为尚书令,相传他的衣带有香气,所到之处,香三日不散,故称。
后多以称美宰相大臣的風采。
(2)形容芳香经久不散。
(3)
三日香
(2)
三日香(3)
芳香仅三日。
常以喻新鲜一时,不能持久。
这三个义项的引申途径为:
日3?
三日香
(1)
“三日香
(1)”之“日”为“日3”,指一天,这里用作时间量词,表示香味三日不散,后引申为指宰相风采翩翩,气质非凡。
“三日香
(2)”与“三日香(3)”皆由“三日香
(1)”本义引申而来,然意义截然相反。
语素“三”在“三日香
(2)”“三日香(3)”中为虚指,大多用于夸大夸张,如“三日耳聋”指震荡及其强烈以致三天失去听觉,“餘聲三日”形容乐声馀韵无穷,不绝于耳,“三日香
(2)”即是夸大夸张。
“三日香(3)”则是缩小夸张,“三日”指时间短暂,不能长久,如“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做事无恒心。
2.一日千里:
(1)形容马跑得极快。
(2)比喻人才智出众。
(3)
一日千里
(2)
一日千里(3)
形容进步或发展的迅速。
这三个义项的引申途径为:
日3?
一日千里
(1)
“一日千里
(1)”指马在一天之内跑了一千里,表示马跑的极快,能够日行千里,故“一日千里
(1)”之“日”是指“日3”。
韩愈《马说》将千里马喻为人才,故“一日千里
(2)”由“一日千里
(1)”比喻引申而来,将马日行千里的能力比喻为人的才智出众。
“一日千里(3)”亦是经“一日千里
(1)”比喻引申实现,将马行进的速度比喻为事物进步或者发展,故指事情进展极快。
(2)连锁式引申
属于连锁引申的词有:
不见天日、今日、明日、末日、晓日、白虹贯日、风日、白日升天、上日、终日、改日、十日并出、节日、腊日、丽日、冬日可爱
以“不见天日”“今日”“终日”为例。
1.不见天日:
(1)看不到天空和太阳。
(2)常用以比喻政治黑暗,看不到光明。
这两个义项的生成途径为:
日1?
不见天日
(1)?
不见天日
(2)。
“不见天日
(1)”之“日”为“日1”,指太阳,多用于指身处幽禁之处。
如《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脐孔中骨都都冒出丝绳,瞒天搭了个大丝篷,把八戒罩在当中。
那呆子忽抬头,不见天日,即抽身往外便走,那里举得脚步!
”“不见天日
(1)”?
“不见天日
(2)”则是通过比喻引申实现,以“光线昏暗”比喻政治格局黑暗。
2.今日:
(1)本日;今天。
(2)目前;现在。
这两个义项的引申途径为日5?
今日
(1)?
今日
(2)。
“今日
(1)”之“日”为
日5之意,指说话者具体所说的一整天时间。
如《孟子·公孙丑上》: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今日
(1)?
今日
(2)则是通过借代引申实现,以部分代整体,借说话者当时说话的当天代指当时前后的一段时间。
如清黄遵宪《台湾行》:
“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
”
3.终日:
(1)整天。
(2)良久。
这两个义项的引申途径为:
日3?
终日
(1)?
终日
(2)。
“终日
(1)”的语素“终”为“尽”之意,故“终日
(1)”指的是了穷尽一整天做某件事,有费时长久之意,如《红楼梦》第九二回:
“自從司棋出去,終日啼哭。
”故后来引申为“终日
(2)”表间隔时间长,良久,通过借代引申实现。
4.语素“日”参构的同形式语词由“日”的义项和修辞手法共同生成
这类词语的引申途径比较复杂,是由多个不同的义项用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表达而产生的结果。
这种词语有些义项由“日”的某一个义项生成,有些则并不由“日”的任何义项生成,而是通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得到。
这类词语共有个,如下:
刻日、同日、捧日、慧日、當日、賤日、計日、障日、五日、春日秋日、冬日、引日、捧日、永日、畫日、爱日、一日歡、長安日、節假日、有天無日、有天没日、有天没日头、七日來復、白日見鬼、光天化日、化日光天、
以“長安日”“有天無日”“光天化日”为例进行分析。
1.长安日:
(1)指长安。
(2)
长安日
(1)
长安日
(2)
指代君王。
这两个义项的生成途径为:
日1
“长安日
(1)”出自典故“日近长安远”,故“长安日
(1)”中的语素“日”是“日1”之意,经缩略法专指长安。
“长安日
(2)”与“长安日
(1)”生成途径不同,是通过借代引申实现。
长安为都城,君王所在之地,故以“长安日”指代君主。
2.有天无日:
.
(1)比喻暗无公理。
(2)比喻言行肆无忌惮。
(3)比喻无稽言行
“有天无日
(1)”“有天无日
(2)”生成途径一样,且都由义项“日1”引申而来,但义项之间并无联系。
“有天无日
(1)”之“日”是指太阳所带来的光明,在这里比喻为正义和公道,故“有天无日
(1)”意为社会黑暗,法制缺失而公理难寻。
同样,“有天无日
(2)”之“日”则是被比喻为言语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有天无日(3)”由“有天无日
(2)”引申而来,以局部代整体,荒谬的言行?
无稽的谎言。
如:
《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就屈杀了奴罢了,是那个不逢好死的……拿这有天没日头的事压枉奴。
就是你与的簪子,都有数儿,一五一十都在。
”
3.节假日:
(1)因过节而放的假期。
(2)指节日和假日。
这两项的生成途径是:
日5?
节假日
(1),缩略法?
节假日
(2)。
“节假日
(1)”由“日5”生成,指有具体历书上的某一天。
“节假日
(2)”是“节日”和“假日”的合称。
5.语素“日”参构的多义词语义项生成情况交叉现象分析
(1)一二两种情况交叉
这类型的词语一般有三个义项,其中两个义项是由“日”的同一义项生成,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引申关系,彼此独立,其他义项则是由“日”的另一义项生成。
这类词语共有12个,分列如下:
三日、來日、並日、前日、午日、旦日、曠日、異日、空日、過日、長日
以“三日”“日”“长日”为例进行分析。
1.三日:
(1)三天。
(2)一个月的第三天。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这三个义项的生成途径是:
日3→三日
(1)
三日
(2)
三日(3)
日5
“三日
(1)”之“日”是“日3”之意,指三天,三昼夜,侧重于时间段。
“三日
(2)”与“三日(3)”之日均是指“日5”,特指某一个日子,区别在于“三日
(2)”是指多日,每月的固定第三天,“三日(3)”则是特指一天,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2.旷日:
(1)历时。
(2)耗费时日。
(3)犹终日。
旷日
(1)
旷日
(2)
旷日(4)
(4)空缺的时候。
这四个义项的生成途径是:
日8日3?
旷日(3)
“旷日
(1)”“旷日
(2)”“旷日(4)”之“日”均是指“日8”,即时间、光阴之意,且这三项之间相对独立,彼此间的差异在于语素“旷”的释义不同。
“旷日(3)”之“日”是“日3”之意,指一整天。
3.长日:
(1)指夏至。
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一说指冬至。
参见“長至”。
(2)漫长的白天。
(3)指整天、终日
(4)
长日
(1)
长日
(2)
平时,经常。
这四个义项的引申途径为:
日2
日3→长日(3)
日8→长日(4)
这四个义项由“日”的三个义项引申而来,其中“长日
(1)”“长日
(2)”之“日”都是“日2”白昼之意。
而一年之中夏至日白昼最长,故“长日
(1)”指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指夏至日。
参与合成“长日
(2)”的两个语素的义项都与“长日
(1)”相同,语素“长”皆指时间相隔距离大,不过“长日
(2)”仅取表面义,指漫长的白昼。
“长日(3)”之“日”指“日3”,是一整天的意思。
“长日(4)”之“日”则是“日8”之意,指时间,时光,而语素“长”在“长日(4)”中取“经常,平常”的意思。
(2)二三两种情况交叉
这种类型的词语是指“日”的一个义项对应生成语素‘日’参构词语的多个义项,同时,生成的义项又引申出新的义项,故这种类型的词语每个义项都由“日”的同一个义项生成,且义项之间有引申关系。
这类型的词语只有一个:
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