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161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林银行7984169454.docx

巴林银行7984169454

巴林银行(BaringsBank)荷兰ING集团成员之一

[编辑]

巴林银行简介

  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SirFrancisBaring)所创立。

  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倒闭,其原因是一位名为尼克·李森(NickLeeson)的交易员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超额交易,投机失败,导致损失14亿美元。

这是巴林第二次破产,头一次是于1890年,巴林在南美的投资随着阿根廷发生革命而被蒸发。

  巴林在倒闭后,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的ING集团,并成为该集团成员之一。

  创始人法兰西斯·巴林爵士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用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

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

英国王室。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

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二)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四)巴林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

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

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1994年就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李森(NickLeeson)之手。

李森XX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

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

但荷兰国际集团继续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继续经营。

编辑词条

[编辑]

巴林银行的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

  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该行成立于1762年,当初仅是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

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

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

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李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1995年1月份,李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

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样倒塌了。

那么,由尼克•李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呢?

我们首先需要对金融衍产品(亦称金融派生产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金融衍生产品包括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买卖期权、期货交易等都可以归为此类。

具体操作起来,又可分为远期合约、远期固定合约、远期合约选择权等。

这类衍生产品可对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如石油、金属、原料等,也可对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如货币、利率以及股票指数等。

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对冲方法。

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李森,正是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毁灭了巴林集团。

李森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味盼望赚钱,在已遭受重大亏损时仍孤注一掷,增加购买量,对于交易中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结果使巴林银行成为衍生金融产品的牺牲品。

  巴林事件提醒人们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

扩大银行资本,进行多方位经营。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银行集团,应努力扩大自己的资本基础,进行多方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这样才能加大银行自身的安全系数并不断盈利。

[编辑]

巴林银行的财务监管漏洞

  李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

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

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李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

  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

但关键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

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

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6月份期货却买进了3月份的期货,等等。

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

如果错误无法挽回,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荐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帐户”的帐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

李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来有一个帐号这“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帐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李森打了一下电话,要求李森另外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

于是李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

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帐号。

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李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贴必须是五位数,这样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便诞生了。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规矩行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帐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了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李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

  “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帐户,提供了李森日后制造假帐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992年7月17日,李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个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一个错误:

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李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口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

但在种种考虑下,李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李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

因为乔治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李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9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填写。

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李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

将乔治出现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帐号”对李森来说是举手之劳。

但至少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

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帐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

  “88888”帐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大屏幕止。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李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帐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李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李森从此将多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

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承受极大损失。

李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

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帐户亏扣的600万英镑专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磅,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磅。

如果李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除了为交易遮掩错误,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交易入帐工作都积压起来。

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

等到发现各种错误里,李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李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城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时已达5000万英镑。

事实上,李森当时所做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

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纵的傀儡。

他当时能想,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号帐户中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

李森自传中描述:

“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抚养成这个样子的。

  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

李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处部经理。

作为一名交易员,李森本来应有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性商品,并代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风险。

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

例如李森利用新加坡及大阪市场极短时间内的不同价格,替巴林赚取利润。

一般银行对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