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127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

 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考核要求

识记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涵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美与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艺术和艺术活动: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因此,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审美教育:

美育是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的培育,人生境界的提升为旨归的,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总之,美学理论,从审美活动出发,最后也是通过审美活动落实到审美教育上。

审美活动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

重点解析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

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

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

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

(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

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侧重一种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而美学则要求研究者更多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这也是人文学科的特点。

  4.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答:

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5.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答:

①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马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架内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人的存在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

(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

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

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

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

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

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

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8。

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

答:

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9.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答:

首先,美学自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都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

  第二,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美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

  第三,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想、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因此,美学的核心方法应是哲学的方法.

10。

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是: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

单项题要点

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

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

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

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

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

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

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

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

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

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

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觉解)

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

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界)

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

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审美经验是一种(感性体验).

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35.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在前的)

36.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气韵)

37.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艺术欣赏)

38.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狭义的美育)。

不论广义的美育,还是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

多项题要点

1.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2.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

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

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

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生成性;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

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功利境界B.伦理境界C.政治境界D.学术境界E.宗教境界)

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超功利性;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诞)

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名词解释

1.原型理论:

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5.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6.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7.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

重点解析

1.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

(2)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2。

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3。

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4.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答:

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1)游戏说。

代表人物:

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贡献:

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

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2)动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

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

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3)巫术说。

代表人物:

泰勒、弗雷泽.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论。

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

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

巫术只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

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4)劳动说。

代表人物:

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

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5.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

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于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即不能完全等同。

正如马克思所说:

真正“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中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很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

从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从这一点看,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6.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答:

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第三,人类只有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7.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答:

人自身存在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审美活动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类活动。

并非所有的功利性观念都能成为影响审美发生的积极因素,只有那种基于人类整体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功利性观念和活动,才能成为真正构成影响审美发的的重要条件.从理论上讲,驱动审美发生的可能有多种社会中介因素。

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活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巫术活动植根于原始人类渴望实际控制自然的强烈需要;其次,巫术活动由一套独特的仪式行为所组成,它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第三,巫术活动中的行为动作与巫术所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是用情绪来沟通,而不是以观念来联结.巫术活动是用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因此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

审美的显著特点在于:

它是在自身中排除了直接的功利性和有限的目的性的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

而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第二,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第三,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因此,巫术与原始艺术的相关性,不单单是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更重要的是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首先,在巫术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就必须对达到这一目的的实际过程进行逼真的模仿。

这种模仿需要高超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其次,巫术中对生活过程的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实际的生活过程,而是与实生活过程的暂时中断。

因此,巫术实际上使原始人“形成和提高了模仿的艺术才能和随之而来的艺术感受能力。

"

  8.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

答:

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即人类逐渐超越自己的原发性的自然需要,而使之上升到社会文化的层次并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过程。

例如在生产领域中由对劳动工具单纯的适用性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具具有悦目形式的方面转变,就是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觉醒和发展。

促成这一转变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因为只有当人具有了自我意识时,他才会把自身的生命活动也作为一种对象.而只有当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生命活动的韵律,意识到自身的创造、智慧和力量,并引起情感上的某种愉悦和满足时,才会唤醒人的审美需要,只有通过这种对象化的活动,人的自我意识才会真正确立,人才会真正摆脱实用需要的牵绊而仅仅从“直观自身”的角度去把玩对象的形式及其意蕴,从而使审美意识最终从混沌同一的原始意识中分离出来而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

审美需要一旦进入人的自觉意识,就会成为人永不熄灭的一种精神追求。

因此,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出现后,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真正发生.

  

9.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

答:

人类的审美活动,最初是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