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606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7 诗三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7诗三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rónɡ)       鼓瑟(sè)

度阡(qiān)樊笼(pān)

B.子衿(jīn)呦呦(yōu)

遗谁(wèi)兰泽(zé)

C.阡陌(mò)三匝(zā)

吹笙(shēnɡ)吐哺(pǔ)

D.可掇(duō)譬如(bì)

守拙(zhuō)羁鸟(jī)

解析:

A.“樊”读fán,C.“哺”读bǔ,D.“譬”读pì。

答案:

B

2.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巅

B.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僻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解析:

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契阔谈,心念旧恩

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解析:

“厌”通“餍”,满足。

“”通“宴”,欢饮。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A.鸷鸟之不群兮B.乌鹊南飞

C.足以荣汝身D.夙兴夜寐

解析:

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A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

A.采之欲遗谁

B.留待作遗施

C.原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路不拾遗

解析:

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答案:

D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解析:

A项,古义:

感情深厚;今义:

齐心。

B项,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

不受拘束和限制。

D项,古义:

多少;今义:

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答案:

C

7.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

保存

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

韵律,节奏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

拾取,采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

应当

解析:

A.存:

问候,怀念。

B.韵:

本性、气质。

D.当:

对着。

答案:

C

8.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感情深厚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解析: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是消极,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

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涉江采芙蓉》,回答9~12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9.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请举出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如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句,抒写出游子对“旧乡”的那种望而难归的凄婉的思念之情。

10.你认为“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写。

因为在古诗中写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爱人含有思念、珍爱爱人的意思,而这个举动不必实有,在本诗中作者只是想借以表达主人公对爱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1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

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答案:

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1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这首诗结构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正是因为这看似不连贯的结构,才造成了蒙太奇般的审美效果。

答案:

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二)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回答13~14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又表达了诗人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两种情感相互混杂,诗人的情绪也是或低落或高昂。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赞成。

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怨叹,至“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触起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揣测人才的心理,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延揽人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14.在《三国演义》中曾称曹操是“奸雄”,读了这首诗你还这么认为吗?

那你怎么看待曹操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

读了这首诗,会让人由衷赞叹,他的心胸肝胆尽情披露在诗中。

写忧思,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无数普通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又非他人能写得出,完全是豪杰气象,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气魄!

(三)阅读《归园田居》,完成15~16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景象。

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

1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没有写人,你可以想象出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虽没有写人,但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让读者想象那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

三、语言表达

17.根据内容填空。

(1)《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5)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6)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18.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

示例:

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

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

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

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分析所给例句的特点,再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仿写。

仿写时既要追求形似,也要追求神似。

本题要关注反问句式,引用准确,评述恰当,句式相同。

答案:

(1)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

“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

(2)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

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

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意境。

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第二课时 能力拓展

一、基础提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

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答案:

D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同心而离居

屈心而抑志兮

C.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请息交以绝游

D.少无适俗韵

始适还家门

解析:

C项“绝”都当“断绝”讲。

A项第一个“相”意思是“互相”,第二个“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B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表并列关系;D项第一个“适”意思是“迎合”,第二个“适”意思是“出嫁”。

答案:

C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模糊不清的样子)

B.三匝(周,圈) 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山不厌高(满足) 俗韵(本性,气质)

D.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解析: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答案:

B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去日苦多(逝去的)     池鱼思故渊(旧,原来的)

少无适俗韵(韵律)羁鸟恋旧林(束缚)

B.契阔谈(通“宴”)悠悠我心(悠闲)

方宅十余亩(方圆,周围)榆柳荫后檐(遮蔽)

C.老大徒伤悲(徒然,白白地)焜黄华叶衰(衰败)

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还顾望旧乡(回头看)

D.山不厌高(嫌恶)绕树三匝(周,圈)

周公吐哺(哺育)误落尘网中(比喻官场)

解析:

A.韵:

天性,本性;B.悠悠:

长久的样子;D.哺:

食物。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看,有一个不同类的,请把它选出来(  )

A.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B.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

解析:

C项,主要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厌恶官场的情绪。

A、B、D三项只表达思乡恋旧之情。

答案:

C

6.下列陶渊明的诗句,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在思想的创作风格上不同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C.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谈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

A、C、D都是体现田园生活美好的,B项属于金刚怒目式的。

答案:

B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曹操是汉魏时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C.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其诗“恬淡自然,蕴藉深厚”。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

解析: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的说法不正确。

五言诗开端于西汉形成的五言民间歌谣,到了东汉,五言诗的正式体裁已经形成,直到出现《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才算有了突破,是成熟的诗作。

答案:

A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

解析:

④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④的,由此可知选B。

答案:

B

二、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蒿里行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9.“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化用了《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的典故,请分析化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乃心在咸阳”指各路义军心向汉王室。

咸阳是秦朝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到了长安。

这两句是说,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的董卓。

作者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像武王伐纣、刘项灭秦一样灭掉董卓。

1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的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

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的极大的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11.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有何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只孤鸟在暮色苍茫中独自徘徊,失去了同伴,迷失了方向,发出一声声凄厉悲惨的叫声,无依无靠,孤独无助地飞翔的图景。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孤松作铺垫;内容上,写出了孤鸟的悲鸣和苦痛。

12.写“失群鸟”和“孤松”这两个意象有何用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失群鸟”是作者悲苦命运的写照。

因为诗人涉足官场,历经凄风苦雨,饱尝世态炎凉,这正如置身黑暗、无依无靠、无可奈何的“失群鸟”。

②“孤松”暗合了诗人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

因为“孤松”岁寒而不凋,耿直而伟岸,这表明诗人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了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

三、语言表达

13.假设《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名女子,请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揣摩诗句的意境,要注意散文化的风格。

答案:

(示例)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朵美丽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一并放进袖中,插在发髻,幽香袭人,叫人心醉。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14.在下面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_______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解析:

此题为续写题。

①处句式的结构较为简单(人物+诗句),关键在于所填的人物所处的时代必须介于“曹孟德”与“谭嗣同”所处的时代之间,所选诗句必须体现一种“潇洒”。

②处为结句,注意总结以上分述的共同特点。

答案:

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15.下面一段文字有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

某县教育局丁副局长在欢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程的大会上致词说:

“钱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省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

”钱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说:

“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二字,刚才丁副局长的讲话就缺乏点儿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应去掉“现代伟大的”。

②“崇敬的导师和偶像”中“偶像”应去掉。

③“虔诚”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热忱”或“热烈”。

④钱老师发言指责东道主“说话缺乏点儿分寸”应改为“钱某才疏学浅,谢谢丁局长对我赞美有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